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苔类植物新记录属拟蒴囊苔属 Saccogynidium
1
作者 麻馨尹 项月霆 +2 位作者 郑笑 黄伟权 吴玉环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70-272,322,共4页
在研究采自浙江省庆元县的苔藓植物标本过程中,发现了糙叶拟蒴囊苔Saccogynidium muricellum.该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叶片透明,长椭圆形,先端具2齿;叶细胞具矮疣,无三角体;腹叶与茎等宽.糙叶拟蒴囊苔之前记录于台湾地区与贵州,为浙江新... 在研究采自浙江省庆元县的苔藓植物标本过程中,发现了糙叶拟蒴囊苔Saccogynidium muricellum.该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叶片透明,长椭圆形,先端具2齿;叶细胞具矮疣,无三角体;腹叶与茎等宽.糙叶拟蒴囊苔之前记录于台湾地区与贵州,为浙江新记录种,拟蒴囊苔属Saccogynidium为浙江新记录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元 苔类植物 新记录 糙叶拟蒴囊苔 顶苞苔科
下载PDF
大鼠小肠嗜银、亲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65
2
作者 黄威权 黄荫乔 +1 位作者 王文超 杜玉凤 《解剖学报》 CAS 1985年第4期412-416,457,共6页
本文用肠卷石蜡切片的嗜银反应(黄荫乔法)、亲银反应(Singh法),对11只大鼠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作了初步观察,结果如下。1.大鼠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密度,在十二指肠最高,从空肠到回肠逐渐减少。2.嗜银、亲银细胞在肠... 本文用肠卷石蜡切片的嗜银反应(黄荫乔法)、亲银反应(Singh法),对11只大鼠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作了初步观察,结果如下。1.大鼠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密度,在十二指肠最高,从空肠到回肠逐渐减少。2.嗜银、亲银细胞在肠腺基底部着色较浅,在腺上部着色加深,在绒毛顶端为深染。嗜银细胞基底部有突起,穿过基膜到达固有层。在固有层内,于突起附近有嗜银颗粒和突起相延续。嗜银颗粒到达细胞顶端较为多见,有时可见到嗜银颗粒释放到腺腔内。因此我们认为,嗜银、亲银细胞兼有内、外分泌双重功能。3.在小肠固有层的结缔组织内,发现有嗜银细胞,细胞形状不规则,有突起,胞质和突起都充满嗜银颗粒,有时可见嗜银颗粒到达细胞外。颗粒的形态、致密度及染色特点,与上皮细胞之间的嗜银细胞相同,故这些细胞可能属于内分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小肠 亲银、嗜银细胞 内、外分泌功能 固有层结缔组织内的嗜银细胞
下载PDF
大鼠胃肠道5-羟色胺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36
3
作者 黄威权 黄宗明 王文超 《解剖学报》 CAS 1987年第4期422-425,464,共5页
本文用肠卷石蜡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硫酸镍铵加强的PAP法)对5只大鼠胃肠道的5-羟色胺(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鼠胃肠道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在胃幽门部、十二指肠和结肠的密度最高,在空肠、... 本文用肠卷石蜡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硫酸镍铵加强的PAP法)对5只大鼠胃肠道的5-羟色胺(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鼠胃肠道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在胃幽门部、十二指肠和结肠的密度最高,在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密度中等,在胃体部密度最低。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形状多样。有的细胞有几个突起穿行于其它上皮细胞之间;有的细胞的基底部有突起,突起的末端含有5-HT阳性物质;有时还见突起穿过基膜进入固有层内。多数细胞的5-HT阳性物质释放到腺腔面和肠腔面,说明EC细胞有内、外两种分泌方式释放5-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5-HT免疫活性细胞 大鼠
下载PDF
基于相位补偿的舰船升沉位移测量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卫权 王刚 +1 位作者 程建华 马骏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8-153,共6页
为了解决舰船升沉信息测量过程中传统升沉数字滤波器存在输出信号相对于实际信号相位超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估计与补偿的自适应滤波算法。分析了传统升沉数字滤波器输出相位超前的原因,采用加权傅里叶线性组合频率估计算法实时... 为了解决舰船升沉信息测量过程中传统升沉数字滤波器存在输出信号相对于实际信号相位超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估计与补偿的自适应滤波算法。分析了传统升沉数字滤波器输出相位超前的原因,采用加权傅里叶线性组合频率估计算法实时估计输入信号的频率,并设计自适应FIR滤波器对传统升沉数字滤波器的输出进行相位补偿。将自适应FIR滤波器与传统升沉数字滤波器的估算结果进行模拟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自适应FIR滤波器输出的升沉位移精度达到厘米级,有效提高了舰船升沉信息测量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沉测量 相位补偿 加权傅里叶线性组合 自适应FIR滤波器 频率估计
下载PDF
大鼠胃肠嗜银细胞的表皮角蛋白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勤 黄威权 +3 位作者 龚民族 王文超 黄荫乔 刘彦仿 《解剖学报》 CAS 1988年第2期177-180,233,共5页
本文报道应用表皮角蛋白(EK)抗体,对大鼠胃肠粘膜上皮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定位。应用PAP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到除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呈EK阳性外,还有一种EK强阳性且在上皮内的位置以及形态酷似嗜银细胞的上皮细胞。应用浸银-PAP... 本文报道应用表皮角蛋白(EK)抗体,对大鼠胃肠粘膜上皮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定位。应用PAP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到除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呈EK阳性外,还有一种EK强阳性且在上皮内的位置以及形态酷似嗜银细胞的上皮细胞。应用浸银-PAP联合染色法显示,嗜银细胞内确实存在着EK阳性物质,位于嗜银细胞的外周部位和嗜银颗粒之间。提示胃肠嗜银细胞可能与其他胃肠粘膜上皮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角蛋白型中间丝(IF)。本研究的结果支持胃肠嗜银细胞起源于内胚层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银细胞 起源 表皮角蛋白 免疫细胞化学 浸银-PAP联合染色 大鼠
下载PDF
胃肠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威权 司玉灿 王文超 《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4期318-320,341,共4页
本文用石蜡切片的免疫金银法对人和豚鼠5-羟色胺(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有的5-HT阳性内分泌细胞的基底部的突起穿过基膜进入固有层,在固有层内突起的末端有成团的5-HT阳性物质。多数细胞的5-HT阳性物质可... 本文用石蜡切片的免疫金银法对人和豚鼠5-羟色胺(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有的5-HT阳性内分泌细胞的基底部的突起穿过基膜进入固有层,在固有层内突起的末端有成团的5-HT阳性物质。多数细胞的5-HT阳性物质可到达腺腔面和肠腔面,有时在腺腔内可见到5-HT阳性物质。说明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可通过内分泌、外分泌方式释放5-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 阳性 免疫活性 内分泌细胞 形态学观察 胃肠
下载PDF
基于BMFLC算法的舰船升沉测量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黄卫权 李智超 卢曼曼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790-2795,共6页
在舰船升沉信息的实时测量过程中,升沉滤波器实现了低频衰减和特定频段二次积分,但其存在输出相位超前的问题,并且超前相位的大小随输入信号频率变化。首先分析了升沉滤波器的误差特性,然后针对相位超前和噪声、零偏对系统影响的问题,... 在舰船升沉信息的实时测量过程中,升沉滤波器实现了低频衰减和特定频段二次积分,但其存在输出相位超前的问题,并且超前相位的大小随输入信号频率变化。首先分析了升沉滤波器的误差特性,然后针对相位超前和噪声、零偏对系统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带限傅里叶线性组合(band-limited multiple Fourier linear combiner,BMFLC)算法校正滤波器输出的方法,并分析了算法中参数的选取和算法的计算量,实现了在抑制噪声和零偏的影响下对滤波器的输出进行幅度和相位补偿,进而提高了测量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BMFLC算法的舰船升沉测量方法对升沉滤波器的输出进行了补偿,能够很好地解决超前相位误差和噪声、零偏影响的问题,实现了舰船升沉信息测量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沉测量 升沉滤波器 基于带限傅里叶线性组合算法 相位补偿
下载PDF
人乳腺正常和癌变细胞DNA原位定量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谢锦玉 刘铭福 +1 位作者 黄威权 文传 《解剖学报》 CAS 1987年第1期96-100,共5页
标本来自外科手术取出的新鲜乳腺涂片,经病理学确诊后获得32例。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技术,对各种乳腺疾患的单个细胞的间期核进行DNA含量测定。以2例正常人耳血和4例乳腺疾患的淋巴细胞,作为二倍体细胞的DNA含量的对照参考值。测得正常... 标本来自外科手术取出的新鲜乳腺涂片,经病理学确诊后获得32例。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技术,对各种乳腺疾患的单个细胞的间期核进行DNA含量测定。以2例正常人耳血和4例乳腺疾患的淋巴细胞,作为二倍体细胞的DNA含量的对照参考值。测得正常淋巴细胞DNA平均值为11.22±0.2 A.U和10.98±1.3 A U。乳腺病灶旁组织10例,其上皮核DNA平均值为12.5±1.3 A U;乳腺增生5例,为21.36±1.6 A U;乳腺纤维瘤9例,为22.61±1.0 A.U;乳腺癌8例,为31.9±2.3 A.U。本文认为,乳腺癌细胞的DNA值表现不正常,多倍体细胞增多,组方图右移,带双峰或多峰的非整倍体分布图形。良性乳腺病的DNA含量,比癌细胞低得多,但比正常细胞高,它们的DNA峰值位于二倍体~四倍体之间。我们认为,应用DNA原位定量技术,对癌变细胞的早期和预后诊断,以及抗癌药物疗效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含量 乳腺癌 显微分光光度计技术
下载PDF
^(60)/钴γ线800拉德全身照射后大鼠小肠内分泌细胞的变化
9
作者 王文超 黄威权 +3 位作者 黄荫乔 杜玉凤 李伯瑜 李维民 《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2期83-87,162,共6页
本文观察到^(60)/钴γ线800拉德全身照射后大鼠小肠亲银细胞和嗜银细胞同其它上皮细胞具有相似的损伤和修复过程。其中,十二指肠亲银细胞和嗜银细胞的数目,照后第2~3天比对照组显著减少(t>0.01),照后第5天显著增加(t>0.01)。肠腺... 本文观察到^(60)/钴γ线800拉德全身照射后大鼠小肠亲银细胞和嗜银细胞同其它上皮细胞具有相似的损伤和修复过程。其中,十二指肠亲银细胞和嗜银细胞的数目,照后第2~3天比对照组显著减少(t>0.01),照后第5天显著增加(t>0.01)。肠腺的内分泌细胞损失较绒毛的少,恢复较绒毛的快。空、迴肠的变化和十二指肠相平行,但不如十二指肠明显,提示十二指肠内分泌细胞对辐射比空、迴肠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银细胞 肠腺 绒毛 李氏隐窝 内分泌细胞 嗜银细胞 大鼠 全身照射 小肠 拉德
下载PDF
微RNA-181a在白癜风发病中表达差异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黄尾全 黄银萍 王丹丽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6期1951-1953,共3页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白癜风的可能发病机制,初步分析微RNA(miRNA)-181a在白癜风发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门诊白癜风进展期、稳定期患者各20例和健康对照者35名,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组人群外周血中miRNA-181a的...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白癜风的可能发病机制,初步分析微RNA(miRNA)-181a在白癜风发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门诊白癜风进展期、稳定期患者各20例和健康对照者35名,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组人群外周血中miRNA-181a的表达情况,分析白癜风进展期、稳定期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白癜风进展期患者外周血中miRNA-181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稳定期患者,两者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癜风进展期患者外周血中miRNA-181a的表达高于稳定期,miRNA-181a在白癜风的发病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181a 白癜风 研究
下载PDF
船用极区格网惯性导航系统综合校正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方涛 黄卫权 王宗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65,共8页
为抑制适用于极区的船用格网惯性导航系统随时间积累的导航误差,提出一种基于格网坐标系的综合校正方法对陀螺常值漂移进行估计和补偿.该方法首先基于格网坐标系推导了P方程,该方程建立起位置误差、格网航向误差与平台漂移角ψ的关系;... 为抑制适用于极区的船用格网惯性导航系统随时间积累的导航误差,提出一种基于格网坐标系的综合校正方法对陀螺常值漂移进行估计和补偿.该方法首先基于格网坐标系推导了P方程,该方程建立起位置误差、格网航向误差与平台漂移角ψ的关系;其次推导了ψ方程,该方程建立起陀螺常值漂移与平台漂移角的关系;最后基于P方程与ψ方程设计了一种两点式综合校正方案,该方案通过建立观测量误差与载体坐标系下陀螺常值漂移之间的关系完成对陀螺常值漂移的估计和补偿.系统在外水平阻尼条件下间断地获取两次外部位置和航向信息后对陀螺常值漂移进行估计,进而对位置和格网航向误差重调并补偿陀螺常值漂移即可完成船用格网惯导系统的综合校正.仿真结果表明:在两次间断的外部位置和航向信息辅助下,所设计的两点校综合校正算法可以准确地估计出载体坐标系下的陀螺常值漂移,补偿陀螺常值漂移并进行系统重调可有效抑制船用格网惯导系统随时间积累的导航误差,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船舶在极区航行时的导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格网惯导系统 极区 综合校正 陀螺常值漂移 平台漂移角 外水平阻尼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监控视频中多类别车辆检测 被引量:23
12
作者 徐子豪 黄伟泉 王胤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00-705,共6页
针对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在交通监控视频的车辆检测中易受视频质量、拍摄角度、天气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预处理过程繁琐、难以进行泛化、鲁棒性差等问题,结合空洞卷积、特征金字塔、焦点损失,提出改进的更快的区域卷积神经网络(Faster R-C... 针对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在交通监控视频的车辆检测中易受视频质量、拍摄角度、天气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预处理过程繁琐、难以进行泛化、鲁棒性差等问题,结合空洞卷积、特征金字塔、焦点损失,提出改进的更快的区域卷积神经网络(Faster R-CNN)和单阶段多边框检测检测器(SSD)两种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多类别车辆检测。首先从监控视频中截取的不同时间的851张标注图构建数据集;然后在保证训练策略相同的情况下,对两种改进后的模型与原模型进行训练;最后对每个模型的平均准确率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与原Faster R-CNN和SSD模型相比,改进后的Faster R-CNN和SSD模型的平均准确率分别提高了0.8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两种深度学习方法较传统方法更适应复杂情况下的车辆检测任务,前者准确度较高、速度较慢,更适用于视频离线处理,后者准确度较低、速度较快,更适用于视频实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车辆检测 空洞卷积 特征金字塔 焦点损失
下载PDF
椎体强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伟权 帅省夫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26-28,32,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椎体强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96例骨质疏松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A组给予椎体强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B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 目的:探讨分析椎体强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96例骨质疏松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A组给予椎体强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B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指标,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VAS评分、ODI指数、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和后缘压缩比,术后恢复指标。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均高于B组患者(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A组患者VAS评分及ODI指数较B组患者均显著降低(P<0.05);术前两组患者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和后缘压缩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A组患者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和后缘压缩比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B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椎体强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纠正后凸畸形,恢复伤椎高度,缩短术后恢复的时间,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但是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术中出血量和术中透视次数,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规避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强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 骨质疏松 胸椎爆裂性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髌骨爪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
14
作者 黄伟权 江永发 +1 位作者 黄晓炜 常毅良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8期1067-1068,共2页
目的分析髌骨下极骨折患者采用髌骨爪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观察组接受髌骨爪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分析髌骨下极骨折患者采用髌骨爪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观察组接受髌骨爪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Ⅰ期愈合时间以及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折Ⅰ期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78.89±7.5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65±6.84)分(P <0.05)。结论髌骨爪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髌骨爪 克氏针张力带
下载PDF
一种基于烟花订单的生产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应用
15
作者 马璟 黄伟全 +1 位作者 黄继秋 晏良荣 《办公自动化》 2022年第14期57-61,共5页
本文通过分析烟花行业现状、烟花行业生产管理软件的使用情况,结合烟花生产的工艺流程,重点阐述烟花生产管理系统的模块设计,并对核心模块中的BOM、MRP运算、复杂的库存业务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介绍一种无代码开发技术,让烟花生产企业... 本文通过分析烟花行业现状、烟花行业生产管理软件的使用情况,结合烟花生产的工艺流程,重点阐述烟花生产管理系统的模块设计,并对核心模块中的BOM、MRP运算、复杂的库存业务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介绍一种无代码开发技术,让烟花生产企业根据自身业务流程以低成本、快速构建系统,开发出适合自身企业的管理系统。笔者们通过兴鹏烟花工厂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实现烟花管理系统的开发,对烟花生产企业加快信息化的进行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花工艺流程 生产管理软件 BOM MRP运算 无代码开发平台
下载PDF
一株耐铅镉真菌Q7对香根草吸收累积重金属的效应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成涛 黄位权 +3 位作者 史鼎鼎 徐少慧 黄智刚 蒋代华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1-907,共7页
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探讨耐性真菌联合香根草修复铅(Pb)、镉(Cd)复合污染土壤效应.其中A因素为加菌量,设置0、1、3、5 g共4个水平,菌株代号Q7.B因素为铅镉添加量,设置Cd0Pb0、Cd10Pb400、Cd20Pb600、Cd30Pb800、Cd50Pb1200、... 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探讨耐性真菌联合香根草修复铅(Pb)、镉(Cd)复合污染土壤效应.其中A因素为加菌量,设置0、1、3、5 g共4个水平,菌株代号Q7.B因素为铅镉添加量,设置Cd0Pb0、Cd10Pb400、Cd20Pb600、Cd30Pb800、Cd50Pb1200、Cd80Pb1800(单位为mg/kg)6种不同铅镉浓度水平.结果表明,添加耐性真菌可显著提高香根草生物量,1、3、5 g加菌量处理可分别使香根草总干重增加量达到41.9%、74.9%、71.7%.耐性真菌可促进香根草地上部与地下部对铅镉的富集,Cd^2+80 mg/kg、Pb^2+1 800 mg/kg处理下,1、3、5 g加菌量处理香根草对铅富集量比不加菌处理,地上部分别升高了120.6%、265.4%、242.9%,地下部分别升高了110.3%、278.2%、266.2%;对镉而言,地上部镉含量分别升高了113.2%、238.3%、217.3%,地下部分别升高了103.1%、298.8%、274.4%.加菌可强化香根草对铅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且3 g加菌量强化香根草修复效果要优于1 g和5 g加菌量处理.综上,将耐性真菌与重金属富集植物香根草在不同铅镉复合污染浓度下构建联合修复体系,显示了真菌对香根草修复铅镉污染土壤的显著强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性真菌 重金属污染 香根草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原文传递
改进的格网惯导系统无阻尼综合校正方法
17
作者 黄卫权 方涛 王宗义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7-238,共12页
综合校正技术可作为抑制格网惯导系统(INS)导航误差的有效手段。加速度计零偏所造成的水平姿态误差是导致综合校正中陀螺漂移估计精度受限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无阻尼综合校正方法。首先,推导了格网坐标系框架下... 综合校正技术可作为抑制格网惯导系统(INS)导航误差的有效手段。加速度计零偏所造成的水平姿态误差是导致综合校正中陀螺漂移估计精度受限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无阻尼综合校正方法。首先,推导了格网坐标系框架下估计加速度计零偏和姿态的目标函数;其次,介绍了无阻尼条件下综合校正的两个核心方程;最后设计了无阻尼两点校策略。综合校正前,在多普勒计程仪(DVL)提供的速度辅助下完成加速度计零偏的估计和补偿,以此消除加速度计零偏所造成的水平姿态误差对综合校正中陀螺漂移估计精度的影响。在两次间断的外部位置和航向辅助下通过所设计的综合校正策略完成对陀螺漂移的估计。校正策略中所涉及的水平姿态误差在DVL辅助下由参数估计方法估计得到。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研究相比,所设计的综合校正方案进一步减少了DVL的辅助时间,同时由于准确地估计和补偿了加速度计零偏,陀螺漂移的估计精度显著提高,该方案在抑制导航误差方面具备更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网惯导系统 加速度计零偏 陀螺漂移 无阻尼 多普勒计程仪
原文传递
2017年5月磁暴过程及近地空间环境响应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为权 万卫星 薛炳森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51-1063,共13页
世界时间2017年5月27日15:37,地磁场开始发生强烈扰动,达到大磁暴水平.分析显示, 5月23日的日冕物质抛射(CME)在行星际空间形成磁云,其携带的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持续12 h小于-10 nT,最小达到-20.71 nT.长时间强南向磁场分量与磁层顶地... 世界时间2017年5月27日15:37,地磁场开始发生强烈扰动,达到大磁暴水平.分析显示, 5月23日的日冕物质抛射(CME)在行星际空间形成磁云,其携带的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持续12 h小于-10 nT,最小达到-20.71 nT.长时间强南向磁场分量与磁层顶地磁场相互作用,地磁场发生强扰动, SYM-H指数最小达到-142 nT.全球多个电离层台站监测到电离层扰动.综合电离层测高仪、TIMED-GUVI观测和模式同化TEC数据分析表明,此次电离层暴具有南北半球不对称性,大气成分(N2, O2)扰动很可能是此次电离层负暴的主要原因,赤道向热层风抬升或者O/N2的升高是正暴的可能原因.磁暴期间热层大气密度增加,引起低轨道航天器从29~30日开始轨道衰减速度显著加快,与HPI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暴 日冕物质抛射 电离层暴 轨道衰减
原文传递
Observational study of daytime ionospheric irregularities associated with typhoon 被引量:7
19
作者 XIAO SalGuan SHI JianKui +2 位作者 ZHANG DongHe HAO YongQiang huang weiqua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5期1302-1304,共3页
Spread-F is a manifestation of ionospheric irregularities and generally takes place at nighttime. However, it can also be ob- served seldom at daytime, It is recognized that acoustic gravity waves (AGWs) play an imp... Spread-F is a manifestation of ionospheric irregularities and generally takes place at nighttime. However, it can also be ob- served seldom at daytime, It is recognized that acoustic gravity waves (AGW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riggering plasma instability which results in spread-F in the ionosphere. The typhoon is a main source of the AGWs. In this paper, two cases of ionospheric daytime spread-F in the period of typhoon were analyzed. One case was on July 29, 1988 and the other was on August 01, 1989. The results showed the following: 1) There were some wave-like disturbances appearing in the HF Doppler records firstly, consequently the Doppler echo traces became scattered,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ionospheric spread-F was triggered; 2) the blurred echo traces in the both two cases appeared in the morning (08:30-11:30 Beijing time) and lasted for more than two hours; 3) with the blurred echoes gradually weakening, the 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TIDs) still ex- isted and became clearer; 4) the frequency shifts in the two of the radio wave in the ionosphere moved downwards. spread-F during the typhoon period in Asian region. cases were both positive, implying the effective reflecting surface These results provide good observational evidence for day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ospheric irregularity SPREAD-F DAYTIME TYPHOON
原文传递
Localiza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nterleukin-6 in human placenta
20
作者 Zhang Rongqing Li Yaping +1 位作者 huang weiquan Di Xiny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8年第12期1031-1034,共4页
The localization of IL6 at light microscopic levels and its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human placentas were studied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Both syncytiotrophoblast and cytotrophoblast in placental villi, white b... The localization of IL6 at light microscopic levels and its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human placentas were studied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Both syncytiotrophoblast and cytotrophoblast in placental villi, white blood cells in villose capillary cavity stromal cells and capillary endothelium present IL6 immunoreactivity in cytoplasm. Using a quantitative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he amounts of IL6 in placenta were low at the 6th week of gestation, increased saliently and peaked at the 7th, then reduced gradually during the rest of the gestation period and maintained the same level as that in the 6th week of gestation. This changing trend was paralleled with that of GnRH in our previous studies. These results revealed that IL6 could be produced by the human placenta and may take part in the regulation of placental hormone relea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leukin6 LOCALIZATION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human placenta.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