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切割高频动态复合运动轨迹规划与控制方法
1
作者 黄伟溪 李若涛 +5 位作者 李文威 杜斌 张庆茂 梁佳楠 黄宗力 李嘉铭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 2024年第5期54-61,共8页
为提升激光切割的加工质量评价,提出一种激光切割高频动态复合运动轨迹规划与控制方法。首先,设计激光切割光学系统,实现激光焦点光斑在三维空间内的高频动态运动;然后,探讨激光焦点光斑不同维度的运动轨迹规划方法;接着,提出激光焦点... 为提升激光切割的加工质量评价,提出一种激光切割高频动态复合运动轨迹规划与控制方法。首先,设计激光切割光学系统,实现激光焦点光斑在三维空间内的高频动态运动;然后,探讨激光焦点光斑不同维度的运动轨迹规划方法;接着,提出激光焦点光斑高频动态运动轨迹规划方法,并设计相应的激光切割驱动控制系统;最后,将该文方法与静态表面质量优先切割方法、静态最快切割方法进行钢板激光切割试验测试。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文方法的切割速度为1 m/min、挂渣尺寸为0.9 mm、表面粗糙度为0.09 mm,其切割加工质量评价参数优于以上两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切割 光学系统 运动轨迹规划 高频动态运动 加工质量评价
下载PDF
涡激旋转下方柱小幅振荡模态的自由流线-边界层理论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宸晟 牟瑞勇 +2 位作者 黄行蓉 黄伟希 方乐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3年第6期55-65,共11页
针对刚体在流体中涡激旋转的数值结果表明,方柱在低雷诺数涡激旋转中有六种模态.本文针对其中的小幅振荡模态,通过综合无黏绕流情况下的自由流线理论与有黏平板的边界层理论,提出了一种理论模型;通过与浸没边界法所得数值结果进行对比,... 针对刚体在流体中涡激旋转的数值结果表明,方柱在低雷诺数涡激旋转中有六种模态.本文针对其中的小幅振荡模态,通过综合无黏绕流情况下的自由流线理论与有黏平板的边界层理论,提出了一种理论模型;通过与浸没边界法所得数值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并分析了小幅振荡模态的主要驱动力,解释了出现周期性振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激旋转 方柱 浸没边界法 自由流线 边界层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的人力成本分析——以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卢艳英 黄玮熙 +10 位作者 滕峻 梁惠敏 刘维 邓斌 刘凡 颜艳君 张小朵 陈文 何杰 黄雪飞 李雪 《现代医院》 2023年第3期413-417,共5页
目的探讨深圳市某三甲公立中医院基于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的人力成本。方法基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以临床路径的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为作业项目,以每一项作业项目消耗的时长为人力成本的分摊依据,随机追踪50例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 目的探讨深圳市某三甲公立中医院基于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的人力成本。方法基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以临床路径的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为作业项目,以每一项作业项目消耗的时长为人力成本的分摊依据,随机追踪50例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病例的人力资源消耗,从医疗、护理、中医、西医、职称等不同角度核算分析基于临床路径诊疗的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病种的人力成本。结果在标准临床路径情况下,眩晕病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整个流程过程中所需耗费的作业时间为4560 min,总人力成本为6059.84元;其中,医师和护理人员的作业时间分别为2060 min与2500 min,作业时间占比为45%、55%;医师治疗成本和护理成本分别为3589.24、2470.60元,人力成本权重系数分别为0.592、0.408;护理人员的作业时间长但人力成本权重系数更低。医师与护理单位时间人力成本分别为1.74元/min、0.99元/min;西医治疗与西医护理单位时间人力成本分别为2.06元/min、1.13元/min,中医治疗与中医护理单位时间人力成本分别为0.98元/min、0.59元/min,中医相关的诊疗或者护理项目的单位人力成本均低于西医相关的诊疗或护理项目。结论在病种分值付费改革背景下,基于临床路径结合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进行中医优势病种人力成本测算,能够明晰不同诊疗/护理项目的难易程度、风险程度以及工作量大小,有利于优化医疗人力资源配置,为单病种收费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成本核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病种成本 人力成本 中医优势病种
下载PDF
面向大振幅低频振动的重力倒摆式准零刚度隔振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文华 黄伟稀 +2 位作者 郝夏影 何涛 梁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05-209,227,共6页
针对大振幅低频振动控制问题,开展准零刚度隔振器分析研究。以拓宽准零刚度位移区为目标,创新提出重力倒摆式准零刚度结构,相比弹簧式准零刚度结构具有更宽的准零刚度范围,适用于大振幅振动的低频隔振。结合三弹簧式准零刚度结构进行多... 针对大振幅低频振动控制问题,开展准零刚度隔振器分析研究。以拓宽准零刚度位移区为目标,创新提出重力倒摆式准零刚度结构,相比弹簧式准零刚度结构具有更宽的准零刚度范围,适用于大振幅振动的低频隔振。结合三弹簧式准零刚度结构进行多向隔振器设计,对比两种典型三弹簧式准零刚度特性,分析配置参数对刚度特性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隔振器的多向隔振有效性,准零刚度结构显著降低了隔振频率,其中重力倒摆结构可降低隔振频率15 Hz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摆 准零刚度 大振幅 隔振
下载PDF
风机管道声学测试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黄伟稀 何涛 +1 位作者 郝夏影 陈文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1-37,共7页
流体机械流动噪声常使用管道法测量,风机管道声学测试中存在多种因素干扰影响测试的准确性。安装于管内的传声器接收到的信号包含了声源的“真声”、仪器表面局部湍流脉动压力引起的“伪声”、管壁振动辐射声以及管壁振动传递引起的传... 流体机械流动噪声常使用管道法测量,风机管道声学测试中存在多种因素干扰影响测试的准确性。安装于管内的传声器接收到的信号包含了声源的“真声”、仪器表面局部湍流脉动压力引起的“伪声”、管壁振动辐射声以及管壁振动传递引起的传声器振动信号,通过试验方法对各信号成分进行了测试与分离。结论显示,传声器湍流自噪声“伪声”对“真声”测试产生明显干扰,需要安装气流防护装置降低湍流自噪声,而管壁振动分量远低于声源信号,对声源测试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噪声 管道法 声学测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船舶通风管道中弹性复合阻振接头设计与减振性能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帆 温华兵 +3 位作者 刘悦 黄伟稀 渠浩 孙玉东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77,126,共6页
为探究弹性复合阻振接头在邮船通风管道中的减振性能,利用弹性橡胶与质量阻振相结合的质量-阻尼复合阻振技术,设计开发应用于通风管道中的弹性复合阻振接头。通过风机激励试验,研究该弹性复合阻振接头在通风管道中的减振性能,得到其在... 为探究弹性复合阻振接头在邮船通风管道中的减振性能,利用弹性橡胶与质量阻振相结合的质量-阻尼复合阻振技术,设计开发应用于通风管道中的弹性复合阻振接头。通过风机激励试验,研究该弹性复合阻振接头在通风管道中的减振性能,得到其在通风管道中的减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6款弹性复合阻振接头均能有效提高管道结构振动的阻振效果,拓宽阻振频率范围,并能降低激励源与管路系统之间的振动传递;在100 Hz^5 000 Hz频率范围内,弹性复合阻振接头的振动传递损失基本在10 dB以上,在某些频段能达到30 dB以上,其中双橡胶复合阻振接头在低频中的减振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管道 橡胶管道 复合阻振 接头设计 减振性能
下载PDF
船用低噪声布风器设计与声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黄伟稀 朱连海 +2 位作者 梁赟 王秋波 陈文华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7-132,共6页
在船舶与海洋平台中,空调管路系统噪声是舱室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风机与管路元件流动噪声通过管路系统与管口传递至舱室,布风器处于管路系统的末端,是连接管路系统与舱室之间的重要元件,在空调系统噪声控制中起重要作用。针对管路系统... 在船舶与海洋平台中,空调管路系统噪声是舱室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风机与管路元件流动噪声通过管路系统与管口传递至舱室,布风器处于管路系统的末端,是连接管路系统与舱室之间的重要元件,在空调系统噪声控制中起重要作用。针对管路系统管口辐射噪声,在兼顾气动性能及声学效果基础上,提出新型低噪声布风器结构形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布风器阻力损失、气流再生噪声与传声损失的计算评估。结果表明,低噪声布风器的气动性能与声学效果均优于传统结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空调系统 布风器 气流噪声 阻力损失
下载PDF
超声速/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后期流场的模态分析
8
作者 余明 黄伟希 许春晓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9-237,共9页
将动力模态分解(DMD)方法应用到超声速和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后期的流场分析中,通过获得流场主要的相干结构和对模态的重构,研究了相干结构与壁面阻力和热流的关系。结果表明超声速和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的流场结构存在明显差别。超声速... 将动力模态分解(DMD)方法应用到超声速和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后期的流场分析中,通过获得流场主要的相干结构和对模态的重构,研究了相干结构与壁面阻力和热流的关系。结果表明超声速和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的流场结构存在明显差别。超声速转捩流场由低频流向涡的模态主导,这些模态对转捩后期的壁面阻力和热流有重要贡献;高超声速转捩流场中存在多个不同量级频率的模态,在DMD频谱上表现为多个不同的分支,通过对不同分支能量最高的模态进行考察,我们发现低频模态的结构为流向条带,高频模态的结构为二维扰动波,这些模态对壁面阻力和热流的影响与模态的结构形式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模态分解 超声速/高超声速边界层 转捩后期 壁面阻力和热流
下载PDF
船舶空调系统及设备节能运行技术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文华 黄伟稀 梁赟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4,共8页
以降低船舶空调通风系统能耗为目标,针对某型试验船开展变风量节能技术研究。首先对管网送风稳定性及调节性进行分析,确定静压测点布置方案及阀门开度调节范围;然后分别从系统风量控制和新风量控制两个方面给出节能方案,提出“变静压-... 以降低船舶空调通风系统能耗为目标,针对某型试验船开展变风量节能技术研究。首先对管网送风稳定性及调节性进行分析,确定静压测点布置方案及阀门开度调节范围;然后分别从系统风量控制和新风量控制两个方面给出节能方案,提出“变静压-总风量”系统风量控制方法及“最小新风量+过渡季全新风”新风量控制方法,计算全年运行能耗验证节能效果。结果显示:“变静压-总风量”控制策略兼具节能性及响应快速性优势,总能耗降低约43%;新风量控制策略在环境温度舒适时关闭冷热源采用全新风调节室温,在保证环境质量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约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变风量 稳定性 调节性 节能
下载PDF
基于openTCS的移动机器人集群调度系统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伟溪 李丽丽 +2 位作者 李文威 周磊 江淑玲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 2022年第6期27-33,共7页
针对工业搬运过程中多移动机器人协同作业的需求,提出基于openTCS的移动机器人集群调度系统。首先,介绍系统整体架构和组成;然后,详细阐述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多机协同的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以及移动机器人与调度系统的通讯关键问... 针对工业搬运过程中多移动机器人协同作业的需求,提出基于openTCS的移动机器人集群调度系统。首先,介绍系统整体架构和组成;然后,详细阐述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多机协同的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以及移动机器人与调度系统的通讯关键问题;最后,以工业物料搬运为例,完成系统搭建并进行运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同时控制多台移动机器人高效地完成物料搬运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集群调度 多机协同 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
下载PDF
油烟机声学设计与试验研究
11
作者 黄伟稀 许影博 +1 位作者 邱跃统 胡志宽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2-258,共7页
基于数值分析与试验方法开展油烟机声学优化与设计研究,采用大叶轮低转速的设计原则,针对叶轮宽度、叶片进出口安装角、蜗舌半径、叶轮蜗舌间隙、叶轮蜗壳轴向间隙等结构参数进行优化改进。CFD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在相同转速下改型机内部... 基于数值分析与试验方法开展油烟机声学优化与设计研究,采用大叶轮低转速的设计原则,针对叶轮宽度、叶片进出口安装角、蜗舌半径、叶轮蜗舌间隙、叶轮蜗壳轴向间隙等结构参数进行优化改进。CFD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在相同转速下改型机内部流场得到改善,回流现场有所降低,风量明显提升。对研制的改型样机进行噪声与风量风压测试,结果显示,改型机转速明显低于原型机,而风量风压与原型机基本相同,噪声降低了4.3 dB(A),不仅可以解决阵发性杂音问题,还可改善声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油烟机 声学设计 声品质
下载PDF
城市综合管廊下穿高铁方案研究
12
作者 汪志英 敖良根 +1 位作者 李娟 黄炜曦 《重庆建筑》 2020年第6期49-51,共3页
城市综合管廊下穿高铁应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充分考虑安全性、可实施性及施工时序的影响,施工时应密切配合与加强监测及检测。该文通过对城市综合管廊下穿高铁方案的研究比选,分析了综合管廊下穿高铁时管廊断面结构布局、施工工艺及其影响... 城市综合管廊下穿高铁应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充分考虑安全性、可实施性及施工时序的影响,施工时应密切配合与加强监测及检测。该文通过对城市综合管廊下穿高铁方案的研究比选,分析了综合管廊下穿高铁时管廊断面结构布局、施工工艺及其影响,总结了综合管廊下穿高铁时支护方式及综合管廊与高铁框架涵合建的设计思路,并提出了需注意的事项及相关建议。这些施工经验与设计思路,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廊 高铁框架涵 施工工艺 支护方式
下载PDF
ARJ21飞机尾涡在侧风条件下的近地演化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钧铎 左青海 +3 位作者 林孟达 黄伟希 潘卫军 崔桂香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5-167,共13页
尾流间隔是飞机起降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制约机场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飞机尾涡的近地演化特性与规律是制定尾流间隔系统的基础和依据。因此,研究国产机型的尾涡近地演化特性与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用升力面模型初始化尾涡流场,... 尾流间隔是飞机起降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制约机场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飞机尾涡的近地演化特性与规律是制定尾流间隔系统的基础和依据。因此,研究国产机型的尾涡近地演化特性与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用升力面模型初始化尾涡流场,采用自适应网格大涡模拟技术数值研究ARJ21客机尾涡在侧风条件下的近地演化过程,并分析在不同侧风条件下尾涡的演化与衰减特性。数值结果显示上游涡与下游涡演化具有不对称性,其中下游涡衰减更快,但移动距离更远,并且侧风越强尾涡衰减越快。此外,根据ARJ21尾涡的数值结果分析了不同机型跟随ARJ21进近时的安全性,发现重型机可不考虑其尾涡影响,而中型机和轻型机需根据气象条件选择合适的最小尾流间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J21飞机 尾涡 近地演化 侧风 大涡模拟 自适应网格
原文传递
Coherent structures in wall turbulence and mechanism for drag reduction control 被引量:6
14
作者 XU ChunXiao DENG BingQing +1 位作者 huang weixi CUI GuiXiang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053-1061,共9页
Herein is introduced the mechanism for active control influencing the generation of the near-wall streamwise vortices,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duction of high skin friction in wall-bounded turbulent flows.A... Herein is introduced the mechanism for active control influencing the generation of the near-wall streamwise vortices,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duction of high skin friction in wall-bounded turbulent flows.A new opposition control scheme with adjusting control amplitude is proposed and evaluated in turbulent channel flow by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s.The maximum drag reduction rate can be greatly enhanced by the strengthened control.Final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trol to the coherent structures at high Reynolds numbers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linear transient growth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ll turbulence coherent structure drag reduction active control
原文传递
Effect of active control on optimal structures in wall turbulence 被引量:3
15
作者 DENG BingQing XU ChunXiao +1 位作者 huang weixi CUI GuiXiang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290-297,共8页
The effect of active control imposed at the wall on optimal structures in wall turbulence is studied by using a linear transient growth model.When the detection plane of the control is located in the buffer layer,the ... The effect of active control imposed at the wall on optimal structures in wall turbulence is studied by using a linear transient growth model.When the detection plane of the control is located in the buffer layer,the influence of the control on the transient growth of large scale motion becomes negligible as Reynolds number increases.However,if the control signal is detected at the plane located in the logarithm region,the transient growth at large scale can be greatly suppressed.New peak values of transient growth resulting from the strong blowing and suction on the wall exist.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a proper selection of control imposed on the wall can suppress the large scale motion in the logarithmic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control optimal structure wall turbulence
原文传递
A composite model for complex building street configuration in a large eddy simulation of local urba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被引量:3
16
作者 LIU YuShi CUI GuiXiang +3 位作者 WANG ZhiShi huang weixi XU ChunXiao ZHANG ZhaoShun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716-723,共8页
The wind field and pollutant dispersion are predicted numerically in a local urban area with crowded buildings and heavy traffic.A domain decomposition method is used in the large eddy simulation,in which the urban ar... The wind field and pollutant dispersion are predicted numerically in a local urban area with crowded buildings and heavy traffic.A domain decomposition method is used in the large eddy simulation,in which the urban area is decomposed into a central area,where pollution is the major concern,and a surrounding region,where the pollutant distribution is not important.The composite model is proposed for the complex building-street layout.The fine grid mesh is used to resolve the buildings in the central area while the buildings are treated as roughness elements in the surrounding region where the coarse grids are used.The proposed numerical method i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wind field and pollutant dispersion from vehicle exhaust in the Rua Do Campo area of Macao.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osite model is an appropriate method for predicting wind field and pollutant dispersion in the crowded building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 eddy simulation drag element method urba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