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结构效率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兴榆 黄贤金 +2 位作者 赵小风 陆汝成 刘欣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4-30,共7页
研究目的:利用江苏省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析江苏省近10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研究方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量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研究结果:(1)1997—2006年,江苏省各地市中扬州市的土地利用最为... 研究目的:利用江苏省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析江苏省近10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研究方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量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研究结果:(1)1997—2006年,江苏省各地市中扬州市的土地利用最为活跃,而连云港市的土地利用最不活跃。(2)全省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增强,区域土地利用程度存在差异。(3)全省区域间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差异明显。(4)DEA弱有效和DEA非有效区域应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水平。研究结论:DEA方法能较好地应用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分析并有效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结构 动态变化 DEA 江苏省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对水体中头孢噻肟的吸附机制 被引量:17
2
作者 吴鸿伟 陈萌 +4 位作者 黄贤金 苏宗杰 孙泰龙 谭晓燕 冯启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527-2534,共8页
采用液相浸渍方法制备3种改性生物炭,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比表面积测定仪和元素分析仪等手段表征生物炭表面结构形貌和组成.以头孢噻肟为探针分子,考察改性生物炭对头孢噻肟的吸附性能及吸附影响因素,并探究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30... 采用液相浸渍方法制备3种改性生物炭,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比表面积测定仪和元素分析仪等手段表征生物炭表面结构形貌和组成.以头孢噻肟为探针分子,考察改性生物炭对头孢噻肟的吸附性能及吸附影响因素,并探究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30min时碱改性生物炭(BC-NaOH)对头孢噻肟的吸附率为83%,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吸附率显著大于其他几种材料.热力学研究表明,BC-NaOH吸附头孢噻肟是自发放热过程.基于反应热力学及吸附率影响因素分析,得出BC-NaOH吸附头孢噻肟的机理是疏水亲和作用和静电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头孢噻肟 吸附 机理
下载PDF
美丽中国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被引量:25
3
作者 黄贤金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共7页
结合十九大报告内容,阐述了以人与自然为核心的美丽中国建设的内涵,即包括:"三个阶段"的战略任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三个方针",支撑美丽中国的"三个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的"三个职责&... 结合十九大报告内容,阐述了以人与自然为核心的美丽中国建设的内涵,即包括:"三个阶段"的战略任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三个方针",支撑美丽中国的"三个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的"三个职责",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三个自然";分析了美丽中国所体现的资源环境可持续承载、秩序国土以及新型绿色化等方面的格局特征;基于上述认识,尤其是国土空间是美丽中国的载体性质,从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体系、国土空间融合机制、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绿色发展共享机制以及生态资本富民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支撑美丽中国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绿色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下载PDF
中国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梅 黄贤金 +3 位作者 揣小伟 解宪丽 朱振宇 汪煜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74,F0003,共7页
分析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对科学评估中国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和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该文借助多源空间数据,对2000-2015年中国的NEP进行估算并分析其空间... 分析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对科学评估中国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和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该文借助多源空间数据,对2000-2015年中国的NEP进行估算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0-2015年,中国陆地NEP约为0.134 Pg C a^-1,表现为碳汇,碳汇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等省域,而碳源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的西藏和青海等区域;从时间变化趋势看,中国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总体呈增强趋势,特别是西藏南部、四川南部以及云南、陕西、安徽和江苏等省的部分区域;NEP呈上升、基本不变和下降趋势的省级区域数量占比分别为55%、29%和16%;NEP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主要受NPP、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空间分布 变化趋势 土壤呼吸 异养呼吸
下载PDF
“抢人大战”对城市人类发展指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孟浩 黄贤金 朱红根 《高等理科教育》 2020年第5期19-25,共7页
随着刘易斯拐点的逼近,受高等教育的人才成为城市"抢人大战"争夺的首要资源。文章构建"抢人大战"与城市HDI指数之间的逻辑框架,比较分析全球及中国高教人口比重与HDI的回归结果,发现:(1)从全球趋势来看,高教人口比... 随着刘易斯拐点的逼近,受高等教育的人才成为城市"抢人大战"争夺的首要资源。文章构建"抢人大战"与城市HDI指数之间的逻辑框架,比较分析全球及中国高教人口比重与HDI的回归结果,发现:(1)从全球趋势来看,高教人口比重与人均GDP对提升HDI指数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2)从国内特大城市来看,高教人口比重对HDI的贡献率较小,存在高教人口比重越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低的悖论;(3)基于两轴四象限分类评估模型结果,针对性地提出"抢人""留人"和"用人"等改进路径。以期对城市"抢人大战"和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及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人大战 人类发展指数(HDI) 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 内涵式发展
下载PDF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LAND TRANSFER——Case Study of Shanghai, Nanjing and Taizhou in Changjiang River Delta 被引量:5
6
作者 DU Wen-xing huang xian-jin +1 位作者 ZHAI Wen-xia PENG Bu-zhuo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6年第1期24-31,共8页
The policy of land transfer has greatly influenced the macro economy of China with the commencement of another innovation of land use system.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put forward some rational and feasible suggestio... The policy of land transfer has greatly influenced the macro economy of China with the commencement of another innovation of land use system.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put forward some rational and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local government to manage the market of land transfer. Moreover, it is important in the field of study on agricultural land use change to analyze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nd structural specification of land transfer, which are caused by rural households' behavior. This paper selected I l factors covering four aspects of rural households' family structure, family location, family income structure and the natural quality of land resources, all of which influence the behavior differentiation of rural households, to establish the index model indicating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land transfer.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land transfer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degrees and three categories through analyzing rural households' questionnaires from Shanghai, Nanjing and Taizhou in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Delta. Since up to 80% of rural households belong to middle degree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rural land market develops evenly in the study areas. And it i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natural quality of land resources and the maximum income of rural land ar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land transaction. Considering different factors, the countermeasures can be carried out to enhance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land transfer so as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ecurity of rural China. All in all, both micro- factors and macro-factors influencing rural households' behavior of rural land transfer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order to mak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nd structural specification of rural land transfer not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transfer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land transaction Changjiang River Delta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利君 陈日红 +5 位作者 孙开裕 黄先进 全祯豪 黄超辉 许庆文 林琳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639-644,共6页
目的了解循环肿瘤细胞(CTCs)、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检测对胃癌腹膜转移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确诊为有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40例(腹膜转移胃癌组)及同期无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147例(无腹膜转移胃癌组),分析CTCs与CEA、CA... 目的了解循环肿瘤细胞(CTCs)、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检测对胃癌腹膜转移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确诊为有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40例(腹膜转移胃癌组)及同期无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147例(无腹膜转移胃癌组),分析CTCs与CEA、CA125、CA199在胃癌及其腹膜转移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比较CTCs、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l25、CAl99)测量值对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腹膜转移胃癌组患者术前CTCs、CEA、CA125和CA199的水平明显高于无腹膜转移胃癌组(P<0.01)。单检时CTCs、CA125用于诊断胃癌腹膜转移的准确性高于CEA、CA199,而CTCs+CEA+CA125+CA199联合诊断胃癌腹膜转移的准确性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转移胃癌患者血液中CTCs、CEA、CA125、CA199表达水平均高于无腹膜转移胃癌患者,CTCs、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胃癌腹膜转移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膜转移 循环肿瘤细胞 血清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自然资源高质量管理:逻辑与路径
8
作者 金晓斌 沈镭 +6 位作者 黄贤金 邓祥征 胡守庚 柯新利 吴志峰 赵多平 刘晶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11-2028,共18页
中国社会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自然资源高质量管理已成为关乎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加快构建和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自然资源高质量管理,对于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围绕新质生产力赋能自然... 中国社会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自然资源高质量管理已成为关乎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加快构建和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自然资源高质量管理,对于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围绕新质生产力赋能自然资源高质量管理的逻辑与路径,邀请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相关学者,就“新质生产力”与自然资源管理的逻辑关系、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定位与功能、对自然资源管理的启示与要求、促进自然资源高质量管理的重点领域,以及新质生产力应对气候变化与践行“双碳”目标、赋能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建设、重塑城乡协调发展新形态、保障粮食安全与助推农业强国建设路径等前沿议题发表观点。旨在深入解析这一议题及相关关键问题的解决路径,探索新质生产力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为推动自然资源高质量管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参考。综合各位专家的主要观点,以新质生产力推动自然资源高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应特别关注以下关键问题:(1)面向全域、全要素、全过程、多部门协同的自然资源系统管理与机制创新;(2)面向综合保障自然资源安全与强化关键资源供给稳定的新质生产力培育重点领域与路径;(3)面向自然资源高效利用与精准管理的“数智化”新质生产力培育体系建设与实践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自然资源 高质量管理 机制创新 “数智化”转型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发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周国华 龙花楼 +8 位作者 林万龙 乔家君 谭华云 杨开忠 岳文泽 郧文聚 黄贤金 陆汉文 李郇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19-1940,共22页
“三农”是百年党建与中国城乡发展的一条重要主线。为推进新时代的“三农”问题破解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特邀请“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研究领域的10位专家开展访谈。访谈主要从历史过程与制度情境、城乡系统与跨尺度空间、政策理论—... “三农”是百年党建与中国城乡发展的一条重要主线。为推进新时代的“三农”问题破解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特邀请“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研究领域的10位专家开展访谈。访谈主要从历史过程与制度情境、城乡系统与跨尺度空间、政策理论—技术方法—实践路径相融合等三大视角,围绕“三农”战略阶段与制度变迁、“三农”问题的本质与新“三农”问题破解、乡村振兴机制与乡建实践等三条主线展开。主要结论有:(1)时空过程和制度语境下的“三农”问题本质、关键领域与体制机制创新。“三农”发展的规律认知与政策调控需要放在全球时空尺度与城乡地域系统中综合把握。“三农”问题是城乡地域系统整体框架下乡村地域系统功能提升的优化决策问题。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集中反映,“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人地业”的不协调发展。新时代的“三农”发展体制和工作机制,需在国家粮食安全、农民生计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发展、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等关键领域,抓好两个“底线”、做好两个“衔接”、促进两个“融合”。(2)城乡系统互动与人民共同富裕要求下的乡村振兴理论与“三生”空间规划。中国“三农”问题的研究与破解,根植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与区位理论、部门经济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发展经济学理论、社会功能理论与社会冲突理论的多学科沃土。在“三农”问题研究实践中也发展出了土地利用转型理论、乡村重构理论、乡村发展多体多极理论、界面理论、乡村吸引力以及乡村可持续性等理论。从区域发展理论和宏观战略政策来看,城乡融合发展与人民共同富裕,是区域均衡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结果表征与应有之义。“让乡村生活具有吸引力”的民间表达与“2035年乡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互为“表里”关系,可从乡村聚落演变与多功能转型、城乡互动下的乡村绅士化与乡村吸引力、乡村可持续性科学指导下的乡村现代化发展得到综合解释。提升地方品质是以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和一般规律,基于禀赋的特色发展、数字化转型和城镇圈化是重要推进路径。以空间规划来引领城乡空间融合,以土地综合整治推动人居空间品质提升,以精细化管理助力农业空间多功能价值实现,以系统性保护和修复保障生态空间可持续利用,统筹乡村“三生”空间重构和功能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和新型城乡关系构建的坚实基础。(3)生态文明建设与治理现代化新需求下全面乡村振兴的路径机制和乡村建设的技术支撑。全面乡村振兴需要“业”的振兴、“地”的改革、“人”的福祉发展与“技”的智能更新。一是统合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高品质宜业宜居问题,积极从大食物观的新思路,联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落实食物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安全;二是亟需创新农村土地系统的产权—治权融合机制,尤其是积极构建农户参与的农村绿色发展机制及生态环境治理外部性收益分享机制;三是打通农民分享农村资产升值收益的堵点、补齐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短板、树立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的县域治理理念;四是以“可计算乡村”理论和技术,推进国家与乡村之间的有效衔接和信息共享,通过多级主体共建共治共管,共同缔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上述观点,可为朝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农”工作创新与乡村振兴实践提供理论借鉴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 乡村地域系统 乡村吸引力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建设
原文传递
《人地系统导论》:一本引领地理科学新视野的教材
10
作者 黄贤金 《人文地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192,共1页
当今世界,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化,如何科学认知和有效协调这一关系,是当代地理科学所关注的前沿领域。《人地系统导论》这本书正是为了回应这一需求而编写的。该书是一本面向未来人类地球的地理科学教材,由陕西师范大... 当今世界,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化,如何科学认知和有效协调这一关系,是当代地理科学所关注的前沿领域。《人地系统导论》这本书正是为了回应这一需求而编写的。该书是一本面向未来人类地球的地理科学教材,由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高校具有共同学术理想、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合著而成,该书旨在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关注人类命运,脚踏实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全球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理工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学术理想 科学教材 人地系统 人类命运
原文传递
工业企业入园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傅姝 赵小风 +2 位作者 黄贤金 周小丹 李炜玮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5-915,共11页
开发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研究对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优化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工业企业用地为研究对象,采用2020年江苏省工业企业更新调查数据,比较江苏省开发区内外工业企业用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与行业差异,并运用多元线性... 开发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研究对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优化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工业企业用地为研究对象,采用2020年江苏省工业企业更新调查数据,比较江苏省开发区内外工业企业用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与行业差异,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做企业是否入园对工业企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开发区内工业企业容积率、地均税费、地均从业人员均高于开发区外,开发区内外工业企业用地集约利用均呈现出苏南地区高于苏中地区、苏北地区的特点;(2)开发区内外工业企业用地集约利用存在行业差异,开发区内装备制造业与原材料加工业的用地强度明显高于开发区外,开发区内大多数工业行业的用地效益高于开发区外;(3)企业入园、企业投资强度、科技水平和运营时间等因素对工业企业用地效益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企业用地 集约利用 开发区 企业入园
原文传递
保障发展与安全的国土空间功能组织创新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单卫东 黄贤金 +4 位作者 曹小曙 曾广鸿 黄晓燕 毛熙彦 贾铠阳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92-2805,共14页
国土空间功能组织是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当前亟需开展国土空间功能组织创新研究,落实国家统筹发展和安全战略的实施要求,探索构建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期国土空间功能组织模式。研究发现:(1)国土空间功能组织是... 国土空间功能组织是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当前亟需开展国土空间功能组织创新研究,落实国家统筹发展和安全战略的实施要求,探索构建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期国土空间功能组织模式。研究发现:(1)国土空间功能组织是通过统筹协调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保护活动,以处理有限的国土空间供给与多样的国家发展需求矛盾的过程。(2)当前中国面临国土空间供给不足和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人地失调问题,难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国土空间基础保障,亟需构建以自然分异为基础,以功能分区为导向,以空间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营造为手段的新时期国土空间功能组织模式。(3)构建了以“功能区划—地域分工—地域协同—空间营造—规划实施”为主线的国土空间功能组织创新路径,以期有助于防范和化解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国土空间风险,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国土空间规划 空间治理 地域功能
原文传递
新常态下中国城镇建设用地扩张演变的碳效应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13
作者 张梅 杨雨霏 +2 位作者 黄贤金 孟浩 姜亮亮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12-2224,共13页
研究城镇建设用地扩张演变的碳效应及其驱动因素,能够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重要参考。然而,由于统计数据的限制,往往难以单独分割城镇建设用地扩张部分的碳效应。聚焦于城镇建设用地扩张部分这一研究主体,利用反演模型... 研究城镇建设用地扩张演变的碳效应及其驱动因素,能够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重要参考。然而,由于统计数据的限制,往往难以单独分割城镇建设用地扩张部分的碳效应。聚焦于城镇建设用地扩张部分这一研究主体,利用反演模型分割扩张地区的碳排放,结合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对新常态下中国城镇建设用地扩张演变的生态和人为碳效应及其空间集聚特征和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新常态下,中国各省级区域城镇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变化趋势各异,总体向着区域间更为均衡化的方向发展。(2)城镇建设用地扩张造成的生态碳储量损失总体呈增长趋势,所占土地的生态碳密度呈增高趋势,而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所承载的人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呈减少趋势;两者均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前者波动较大,后者较为稳定,呈团块状。(3)根据空间杜宾面板模型的求解结果,技术进步和本地外商投资提高有利于降低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碳效应;人口密度、地区富裕程度和产业结构总体表现为正向影响因素;人口密度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强,而地区富裕程度的直接效应最强;对外开放的直接效应为负,空间溢出效应为正。(4)建议切实回避对高碳储量土地的占用,借力优质外商的节能环保技术,关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善用空间溢出效应,形成更为绿色低碳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扩张 碳储量 碳排放 空间杜宾模型 驱动因素
原文传递
面向碳中和的中国低碳国土开发利用 被引量:70
14
作者 黄贤金 张秀英 +6 位作者 卢学鹤 王佩玉 秦佳遥 蒋昀辰 刘泽淼 汪振 朱阿兴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995-3006,共12页
基于IPAT和IBIS模型在预测人为碳排放和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可行性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承载的碳汇分布。2060年我国人为碳排放预计为0.86 Pg C yr^(-1);IPCC报告中RCP 2.6和RCP 6.0情景的陆地生态... 基于IPAT和IBIS模型在预测人为碳排放和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可行性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承载的碳汇分布。2060年我国人为碳排放预计为0.86 Pg C yr^(-1);IPCC报告中RCP 2.6和RCP 6.0情景的陆地生态系统分别中和33%和38%的人为碳排放。2060年林地、草地、耕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主要贡献者,占93%;与2030年比,在RCP 2.6情景下林地和草地的碳汇贡献分别下降10%和8%,而耕地上升18%;RCP 6.0情景下林地和草地的贡献分别下降7%和2%,而耕地上升4%。但若按2051—2060年间两种情景下的最高年份(2055年)的碳汇计,则分别可以中和65%、82%的人为碳排放。据此,提出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应以碳承载力为基础,聚焦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和建设用地开发规模,对土地利用转变进行严格管控,探索制订土地利用碳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人为碳排放 陆地生态系统碳汇 碳承载力 国土空间规划
原文传递
“十二五”时期中国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建豹 黄贤金 +3 位作者 孟浩 周艳 徐国良 吴常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55-1664,共10页
以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为例,以2010年为基准年,在ESTDA的框架下,运用ESDA、LISA时间路径和LISA时空跃迁等方法分析了2011~2015年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的时空动态特征,同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省域... 以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为例,以2010年为基准年,在ESTDA的框架下,运用ESDA、LISA时间路径和LISA时空跃迁等方法分析了2011~2015年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的时空动态特征,同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省域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和空间自相关性;(2)东部地区具有相对稳定的局部空间结构;在空间依赖方向上,北京稳定性最强,新疆波动性最大;(3)中国省域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空间格局演化的整合性较弱,稳定性较强,协同高增长省域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协同低增长省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4)影响中国省域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的重要因素是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自给度和能源消费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 时空动态 LISA时间路径 LISA时空跃迁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1973~2017年扬中市江岸冲淤遥感监测及古河道塌江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达源 黄贤金 +1 位作者 施利锋 李升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96-2804,共9页
江心岛沿江地区的泥沙淤积、水流侵蚀以及江堤坍塌对江心岛面积形态、滩涂围垦、航道变化、河口生态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以长江干流第二大江心岛——扬中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监测了1973~2017年沿江区域冲淤变化和塌江区域,结合... 江心岛沿江地区的泥沙淤积、水流侵蚀以及江堤坍塌对江心岛面积形态、滩涂围垦、航道变化、河口生态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以长江干流第二大江心岛——扬中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监测了1973~2017年沿江区域冲淤变化和塌江区域,结合多种资料分析变化成因。结果表明:(1) 1973~2017年扬中市沿江地区冲淤变化分3个阶段,不同阶段淤积和冲蚀特点鲜明;(2)经过经纬度定位,扬中市塌江区域发生在1930年扬中市主岛太平洲右侧两个江心岛之间的夹江与西南—东北向的一条古河道的交汇处;(3)塌江事件与常规水流冲刷无关,古河道出口被堵形成水压,沿江区域江底"深槽"引发"旋流"掏空底部泥沙,加上汛期后江水下泄,内外压力差加大直接引发塌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心岛 冲淤 古河道塌江 遥感 扬中
原文传递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逸 周悦 +2 位作者 黄贤金 史敏琦 马其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961-2974,共14页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体系迫在眉睫。从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两个层面开展问卷调查,运用潜在冲突指数(PCI)等方法,研究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业的教育现状。结果表明:目前全国...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体系迫在眉睫。从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两个层面开展问卷调查,运用潜在冲突指数(PCI)等方法,研究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业的教育现状。结果表明:目前全国开设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业的高校约有261所,并呈现出开设类型多样化、办学层级多元化、学位学制差异化,以及硕博培养体系亟需完善等特征。从人才供给侧来看,学科基础的差异性导致了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对规划基础理论掌握的要求各有侧重,但是各专业均表示出对规划工具应用、规划实践课程以及跨学科知识融合的强烈需求。而从人才需求侧来看,用人单位都重视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技术型人才以及基础理论扎实的专业型人才。为此,特从学科体系构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课程建设、专业评估机制和职业培训渠道等方面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体系革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人才培养 人才供给侧 人才需求侧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基于共轭角力机制的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模型 被引量:28
18
作者 黄贤金 宋娅娅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03-2112,共10页
厘清区域资源环境与生产生活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探索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生机制与评价模型,对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乃至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思路,提出区域资源环境与生产生活要素... 厘清区域资源环境与生产生活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探索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生机制与评价模型,对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乃至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思路,提出区域资源环境与生产生活要素的"共轭角力"理论机制,将资源环境承载力解构为"支撑力—敏感点""恢复力—脆弱点""损害力—临界点""发展力—平衡点"四对相互作用力,并据此提出集开发建设、环境灾害、资源生态及社会福祉四个维度的DENS评价模型,为科学地揭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特征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地地域系统 共轭角力机制 DENS模型
原文传递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49
19
作者 赵荣钦 黄贤金 +6 位作者 郧文聚 吴克宁 陈银蓉 王少剑 卢鹤立 方恺 李宇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3-1136,共14页
基于低碳目标创新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于提升生态系统碳汇水平和自然资源支撑能力,推动经济社会中长期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双碳”目标下的自然资源管理,九位专家分别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创新自然资源管理的策略,为基于“资源要素... 基于低碳目标创新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于提升生态系统碳汇水平和自然资源支撑能力,推动经济社会中长期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双碳”目标下的自然资源管理,九位专家分别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创新自然资源管理的策略,为基于“资源要素—国土空间—生态系统”多层次视角构建低碳导向的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提供参考借鉴。专家认为:未来应构建“双碳”目标下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系统性应对框架,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要素—空间—系统”多层次协同管理的体制机制;构建全域自然资源及国土空间碳循环监测网络和符合中国国情的碳核算标准体系,探索差别化国土空间管控方案;加强“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资源流通管理,探寻基于资源优化管理的区域协同碳减排路径;将碳汇价值纳入碳交易和生态补偿体系,构建基于国土空间碳中和评价的区域横向碳补偿制度,推动区域协同减排和公平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自然资源管理 国土空间
原文传递
长三角地区碳排放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0
20
作者 李建豹 黄贤金 +1 位作者 揣小伟 孙树臣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86-1496,共11页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建立区域间协调机制,引导低碳产业,弥补绿色发展的短板。掌握长三角地区碳排放效率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长三角地区低碳高效发展及顺利实现碳减排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考虑非期...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建立区域间协调机制,引导低碳产业,弥补绿色发展的短板。掌握长三角地区碳排放效率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长三角地区低碳高效发展及顺利实现碳减排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与窗口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算碳排放效率,利用传统统计分析与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1995~2017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效率时空特征,并考虑空间因素,构建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95~2017年碳排放效率总体呈波动变化趋势。2017年,上海、苏州和无锡的碳排放效率为1。碳排放效率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呈波动变化,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碳排放效率存在不均衡现象。(2)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明显,2005年后,空间格局变化不大,上海、苏州和无锡形成了碳排放效率高值区。碳排放效率重心主要分布在南京市,总体向西北移动。(3)空间杜宾面板模型结果表明:提高技术水平是改变碳排放效率的重要途径。城镇化和空间因素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外商投资、单位GDP能耗和生态环境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明显的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效率 时空特征 空间杜宾面板模型 长三角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