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盘山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来自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1
作者 陈国明 覃焕图 +4 位作者 黄兴富 郭晓玉 高锐 李旭成 张逸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7-1168,共22页
青藏高原的隆升与扩展不仅导致欧亚大陆内部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亦对高原周缘的地貌格局及气候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以来的隆升时代与响应过程一直备受争议,而界定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带隆升时序是解决争议的关键之一... 青藏高原的隆升与扩展不仅导致欧亚大陆内部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亦对高原周缘的地貌格局及气候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以来的隆升时代与响应过程一直备受争议,而界定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带隆升时序是解决争议的关键之一.本研究围绕青藏高原东北缘,在陇中盆地、六盘山褶皱逆冲带和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地区进行了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测试分析和热史模拟.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范围分布于136~16 Ma,裂变径迹的长度范围介于11.9~13.3μm;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结果为258~79 Ma,但多数样品的年龄介于160~99 Ma;热史模拟结果揭示了研究区新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两期隆升和冷却降温事件,即始新世期间(55~30 Ma)和中中新世(17~12 Ma)以来.始新世期间(55~30 Ma)发生的隆升事件可能是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陆陆碰撞远程效应的直接响应,表明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之初或不久,其应力即已传导至东北缘边界;中中新世(17~12 Ma)以来的隆升剥露冷却事件奠定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现今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六盘山 构造演化 低温热年代学 裂变径迹
下载PDF
心力衰竭合并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志彬 张昊 +4 位作者 甘道京 詹琼 黄兴福 李崇信 曾庆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18-1023,共6页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合并复杂室性心律失常(CVA)的相关因素。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303例心衰患者。收集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彩色多普勒...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合并复杂室性心律失常(CVA)的相关因素。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303例心衰患者。收集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CVA包括频发室性早搏(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室性早搏比例>20%)、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根据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CVA组(n=167)和非CVA(NCVA)组(n=136)。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衰患者合并CVA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 mm、左心房内径(LAD)≥42 mm、心肌肌钙蛋白T(cTnT)>0.014 ng/ml、血K+≤3.5 mmol/L、男性、高血压、吸烟、饮酒和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均与CVA风险增高相关(P均<0.05)。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DD>55 mm(OR=3.000,95%CI:1.680~5.358)、cTnT>0.014 ng/ml(OR=2.112,95%CI:1.141~3.907)、血K+≤3.5 mmol/L(OR=3.645,95%CI:1.663~7.990)、高血压(OR=1.841,95%CI:1.103~3.073)、饮酒(OR=1.931,95%CI:1.056~3.530)均与CVA风险增高相关(P均<0.05)。结论:LVEDD增大、cTnT升高、血K+水平降低、高血压和饮酒均与心衰患者CVA风险增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复杂室性心律失常 相关因素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印度-欧亚板块主碰撞带全地壳尺度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晓玉 罗旭聪 +5 位作者 高锐 徐啸 卢占武 黄兴富 李文辉 李春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7,共17页
印度板块自新生代早期开始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向北与欧亚板块碰撞以来,印度板块的深俯冲过程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垂向上主碰撞带全地壳尺度由深及浅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程度相对较弱,主要归咎于之前缺少全地壳尺度高分辨率数据资料,... 印度板块自新生代早期开始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向北与欧亚板块碰撞以来,印度板块的深俯冲过程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垂向上主碰撞带全地壳尺度由深及浅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程度相对较弱,主要归咎于之前缺少全地壳尺度高分辨率数据资料,从而也阻碍了对主碰撞带巨厚地壳成因机制及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的了解。在本次研究中,分别基于横穿主碰撞带中部和东部的180 km及100 km长的深反射地震剖面进行精细构造地球物理学分析,揭示了主碰撞带全地壳尺度由深及浅的相互作用关系:(1)横向上,印度板块下地壳存在北向俯冲,且俯冲前缘有限的存在于南拉萨地体南缘。上覆的南拉萨地体则出现透明反射结构和中拉萨地体统一北倾的反射结构。(2)垂向上,印度地壳主要表现下地壳俯冲、中上地壳双冲构造回返结构。南拉萨地体四分之三的地壳表现为透明反射。占据另外四分之一的上地壳顶部表现为统一的南倾结构形态;中拉萨地体则以下地壳北倾、上地壳上拱反射结构为主。三者皆在垂向上出现差异性变形。(3)主碰撞带上地壳顶部表现为统一的后展式顶板逆冲推覆构造,该逆冲推覆系统可一直从南拉萨地体北边界的洛巴堆—米拉山断裂向南越过南倾的雅江缝合带延伸至北喜马拉雅穹窿背斜北翼。结合大地电磁数据所揭示的南拉萨地体高熔体百分比区域沿俯冲印度下地壳顶边界发生的南移现象,研究结果揭示南拉萨地体巨厚地壳主要由新特提斯构造域幕式岩浆作用所形成的新生地壳物质易挤压变形引起。同时,南拉萨地体幕式岩浆作用在印度与欧亚板块的相互碰撞作用过程中发生了热量的向南运移。该过程引发北喜马拉雅构造带深熔作用的同时减弱了北喜马拉雅构造带地壳机械强度,从而使中上地壳物质的双冲构造回返主要表现为短波长背型堆垛结构,并垂向增厚了俯冲印度地壳厚度。同时,背型堆垛构造形变过程所导致的北喜马拉雅穹窿带的加速出露给主碰撞带区域上地壳顶部带来北向的构造挤压推覆作用,最终使主碰撞带区域在北喜马拉雅穹窿区域以北展现为统一的后展式顶板逆冲推覆结构构造。印度-欧亚板块主碰撞带的圈层相互关系是造成该区域巨厚地壳的关键,其上地壳顶板逆冲推覆过程亦降低了主碰撞区域的地形起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欧亚板块碰撞 主碰撞带 全地壳尺度结构 相互作用关系
下载PDF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露青藏高原陆-陆碰撞与地壳生长的深部过程 被引量:4
4
作者 GAO Rui ZHOU Hui +7 位作者 GUO Xiaoyu LU Zhanwu LI Wenhui WANG Haiyan LI Hongqiang XIONG Xiaosong huang xingfu XU Xiao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0-336,共17页
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使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隆升,地壳增厚和生长扩展。探测青藏高原深部结构,揭露两个大陆如何碰撞,碰撞如何使大陆变形的过程,是全球关切的科学奥秘。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是打开这个科学奥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20多年... 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使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隆升,地壳增厚和生长扩展。探测青藏高原深部结构,揭露两个大陆如何碰撞,碰撞如何使大陆变形的过程,是全球关切的科学奥秘。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是打开这个科学奥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20多年来,运用这项高技术探测到青藏高原巨厚地壳的精细结构,攻克了难以得到下地壳和Moho清晰结构的技术瓶颈,揭露了陆陆碰撞过程。本文在探测研究成果基础上,从青藏高原南北东西对比,再到高原腹地,系统地综述了青藏高原之下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俯冲的深部行为。印度地壳在高原南缘俯冲在喜马拉雅造山带之下,亚洲板块的阿拉善地块岩石圈在北缘向祁连山下俯冲,祁连山地壳向外扩展,塔里木地块与高原西缘的西昆仑发生面对面的碰撞,在高原东缘发现龙日坝断裂而不是龙门山断裂是扬子板块的西缘边界,高原腹地Moho薄而平坦,岩石圈伸展垮塌。多条深反射剖面揭露了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下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的行为,印度地壳不仅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存在由西向东的俯冲角度变化,而且其向北行进到拉萨地体内部的位置也不同。在缝合带中部,显示印度地壳上地壳与下地壳拆离,上地壳向北仰冲,下地壳向北俯冲,并在俯冲过程发生物质的回返与构造叠置,使印度地壳减薄,喜马拉雅地壳加厚。俯冲印度地壳前缘与亚洲地壳碰撞后沉入地幔,处于亚洲板块前缘的冈底斯岩基与特提斯喜马拉雅近于直立碰撞,冈底斯下地壳呈部分熔融状态,近乎透明的弱反射和局部出现的亮点反射,以及近于平的Moho都反映出亚洲板块南缘的伸展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 陆陆碰撞 大陆俯冲 深部过程 深地震反射剖面
下载PDF
万古霉素在重症感染患者的药动学 被引量:17
5
作者 黄兴富 童伟 +3 位作者 吴静 陈虹 黄洁 方洁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5-749,共5页
目的研究万古霉素在重症感染患者体内的血药谷浓度和药动学特点。方法收集重症感染且使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的患者128例,根据感染部位分为肺部感染组(n=45)、腹腔感染组(n=37)、血流感染组(n=33)和混合感染组(n=13);根据年龄分为老年人组... 目的研究万古霉素在重症感染患者体内的血药谷浓度和药动学特点。方法收集重症感染且使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的患者128例,根据感染部位分为肺部感染组(n=45)、腹腔感染组(n=37)、血流感染组(n=33)和混合感染组(n=13);根据年龄分为老年人组(≥65岁)54例和成年人组(18~<65岁)74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其血药谷浓度值,利用贝叶斯反馈法计算其万古霉素药动学参数。结果血药谷浓度值个体差异大(1.7~36.8 mg·L-1),仅46.9%患者血药谷浓度在目标血药谷浓度(10~20 mg·L-1)范围内,其中成年人组达标率为43.2%,老年人组达标率为51.9%,老年人组平均血药谷浓度值高于成年人组。回归分析显示,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与患者年龄、肌酐清除率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相关。万古霉素的表观分布容积为(1.00±0.12)L·kg-1,清除率为(78.80±44.51)m L·min-1,表观分布容积较万古霉素平均表观分布容积显著增大,且成年人组清除率明显高于老年人组。结论重症感染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达标率低,血药谷浓度和药动学参数的个体差异都非常明显,患者年龄、肌酐清除率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对血药谷浓度影响较大。临床使用万古霉素时,应根据患者自身的病理生理状况,借助治疗血药浓度监测来优化万古霉素的给药方案,实施个体化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感染 重症 血药谷浓度 药动学
下载PDF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露青藏高原陆-陆碰撞与地壳生长的深部过程 被引量:14
6
作者 高锐 周卉 +7 位作者 卢占武 郭晓玉 李文辉 王海燕 李洪强 熊小松 黄兴富 徐啸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27,共14页
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使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隆升,地壳增厚并生长扩展。探测青藏高原深部结构,揭露两个大陆如何碰撞以及碰撞如何使大陆变形的过程,是对全球关切的科学奥秘的探索。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是打开这个科学奥秘的最有效途径... 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使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隆升,地壳增厚并生长扩展。探测青藏高原深部结构,揭露两个大陆如何碰撞以及碰撞如何使大陆变形的过程,是对全球关切的科学奥秘的探索。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是打开这个科学奥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二十多年来,运用这项高技术探测到青藏高原巨厚地壳的精细结构,攻克了难以得到下地壳和Moho面信息的技术瓶颈,揭露了陆-陆碰撞过程。本文在探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青藏高原南北-东西对比,再到高原腹地,系统地综述了青藏高原之下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俯冲的深部行为。印度地壳在高原南缘俯冲在喜马拉雅造山带之下,亚洲板块的阿拉善地块岩石圈在北缘向祁连山下俯冲,祁连山地壳向外扩展,塔里木地块与高原西缘的西昆仑发生面对面的碰撞,在高原东缘发现龙日坝断裂(而不是龙门山断裂)是扬子板块的西缘边界,高原腹地Moho面厚度薄而平坦,岩石圈伸展垮塌。多条深反射剖面揭露了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下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的行为,不仅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走向印度地壳俯冲行为存在东西变化,而且印度地壳向北行进到拉萨地体内部的位置也不同。在缝合带中部,研究显示印度地壳上地壳与下地壳拆离,上地壳向北仰冲,下地壳向北俯冲,并在俯冲过程中发生物质的回返与构造叠置,这导致印度地壳减薄,喜马拉雅地壳加厚。俯冲印度地壳前缘与亚洲地壳碰撞后沉入地幔,处于亚洲板块前缘的冈底斯岩基与特提斯喜马拉雅近于直立碰撞,冈底斯下地壳呈部分熔融状态,近乎透明的弱反射和局部出现的亮点反射以及近于平的Moho面都反映出亚洲板块南缘处于伸展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 陆-陆碰撞 大陆俯冲 深部过程 深地震反射剖面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与酒西盆地结合部深部地壳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4
7
作者 黄兴富 高锐 +2 位作者 郭晓玉 李文辉 熊小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640-3650,共11页
青藏高原地壳变形加厚机制一直是地学界研究争论的热点问题.青藏高原目前仍然处在持续向外扩张之中,因此青藏高原的边界地带作为高原向外扩张的最前缘地区代表了高原最新的变形状态,是研究青藏高原地壳变形加厚的关键地区.本文以一条穿... 青藏高原地壳变形加厚机制一直是地学界研究争论的热点问题.青藏高原目前仍然处在持续向外扩张之中,因此青藏高原的边界地带作为高原向外扩张的最前缘地区代表了高原最新的变形状态,是研究青藏高原地壳变形加厚的关键地区.本文以一条穿过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与酒西盆地结合部的深地震反射剖面为基础,结合前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通过细致的地质构造解译,获得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与酒西盆地结合部位地壳变形以壳内滑脱带为界上、下解耦.滑脱带位于壳内低速层的顶部,深度14~24km.滑脱带之上的地壳部分以一系列南倾、北冲,并向下终止于滑脱带的逆冲断裂变形为主,指示了青藏高原向北的扩张方式;滑脱带之下的地壳以Moho面作为变形标志,指示了复杂的挤压缩短变形.据此我们推测上、下地壳的解耦缩短变形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的变形加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在整个青藏高原地壳的变形加厚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深部地壳结构 Moho面结构 深地震反射剖面 地壳加厚
下载PDF
1例免疫功能受损肺部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4
8
作者 吴静 童伟 +3 位作者 陈虹 黄兴富 杨婉花 方洁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2期1422-1425,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并提供药学服务的方式及效果。方法临床药师通过调整用药方案、观察疗效、监测血药浓度、监护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等,参与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1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后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下肢深...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并提供药学服务的方式及效果。方法临床药师通过调整用药方案、观察疗效、监测血药浓度、监护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等,参与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1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后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继发肺部感染患者的诊疗过程,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药物治疗方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结果对于免疫功能受损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在初始抗感染治疗时,需特别注意覆盖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当无法耐受高剂量复方磺胺甲唑时,临床药师建议联合卡泊芬净治疗肺孢子菌肺炎。患者在同时使用伏立康唑与环孢素A(CsA)时,可能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导致CsA血药浓度升高。针对该问题,临床药师建议暂时降低CsA剂量。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协助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监护 免疫受损 感染 肺部 临床药师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中部精细地壳结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高锐 齐蕊 +5 位作者 黄兴富 陈宣华 熊小松 郭晓玉 刘晓惠 廖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57-2871,共15页
现今的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地区是在早古生代构造格架的基础之上,于新生代在欧亚大陆与印度大陆碰撞拼合的远程影响下,重新活化进而隆起成为高原的组成部分.因此,该区域地壳结构的揭示不仅可以获得高原地壳变形方式的关键信息,而且也... 现今的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地区是在早古生代构造格架的基础之上,于新生代在欧亚大陆与印度大陆碰撞拼合的远程影响下,重新活化进而隆起成为高原的组成部分.因此,该区域地壳结构的揭示不仅可以获得高原地壳变形方式的关键信息,而且也能对该区域早古生代晚期北祁连洋闭合时的相关构造演化提供重要证据.本文以一条穿过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中部地区的深地震反射剖面为基础,结合前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通过细致的地质构造解译,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中部地区的精细地壳结构.反射剖面图像揭示了海原断裂西段的深部延伸形态、中地壳的双重构造、以及中下地壳的祁连逆冲断裂系等精细的深部构造.结合前人的地质以及地球物理资料,我们提出早古生代晚期北祁连闭合时的南向俯冲以及新生代以来祁连山地区两次陆内俯冲作用可能造就了现今的祁连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祁连山 地壳结构 北祁连洋俯冲极性 陆内俯冲 新生代隆升机制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西段与东段岩石圈结构差异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蕙琳 黄兴富 +1 位作者 高锐 叶卓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81-1594,共14页
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其东段与西段的地貌以及新生代地表变形样式差异显著.在新生代青藏高原向北东扩展这一共同构造背景之下,引起祁连山东段和西段这些差异的深部原因尚不清晰.本文基于一条宽频密集台站观测剖面,利用P波速度结... 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其东段与西段的地貌以及新生代地表变形样式差异显著.在新生代青藏高原向北东扩展这一共同构造背景之下,引起祁连山东段和西段这些差异的深部原因尚不清晰.本文基于一条宽频密集台站观测剖面,利用P波速度结构约束下接收函数和面波频散的联合反演方法给出祁连山东段的壳内及岩石圈地幔结构.结合前人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研究成果,对比祁连山东段和西段的岩石圈结构,探讨东、西段壳内变形方式的差异,从而揭示引起祁连山东西段这些差异背后的可能原因.东西段岩石圈结构的差异主要有:1)壳内低速层差异.在20~40 km的深度处,祁连西段(测线BB′)中地壳存在壳内低速物质(3.2~3.4 km·s^(-1)),而祁连东段(测线AA′)的中地壳并不存在低速层;2)岩石圈地幔差异.祁连西段的岩石圈地幔低速异常表现为分块的特征,而祁连东段的岩石圈地幔表现为比较统一的高速体.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祁连西段壳内强度相对软弱,地壳的缩短变形程度更大,表现为高海拔的山脉以及更厚的地壳,而祁连东段壳内变形及缩短程度相对较弱,表现为地势相对较平坦的临夏盆地和陇中盆地以及较薄的地壳厚度.东、西段壳内强度以及变形方式的差异可能与深部岩石圈地幔的结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祁连山 岩石圈结构 壳内变形方式 联合反演
下载PDF
良种补贴模式下昆山市小麦品种利用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雅菁 孙柳青 +1 位作者 黄幸福 洪楠楠 《中国种业》 2022年第7期34-37,共4页
对昆山市小麦生产的历史、近期概况和自2008年以来小麦良种补贴的实施及品种利用情况进行回顾。2008-2020年13年间累计良种补贴面积8.5473万hm^(2),占同期种植面积98.6%。期间有2个主推品种,2008-2016年以扬麦16为主推广品种,种植面积6.... 对昆山市小麦生产的历史、近期概况和自2008年以来小麦良种补贴的实施及品种利用情况进行回顾。2008-2020年13年间累计良种补贴面积8.5473万hm^(2),占同期种植面积98.6%。期间有2个主推品种,2008-2016年以扬麦16为主推广品种,种植面积6.1620万hm^(2),占同期种植面积91.1%;2017-2020年以镇麦10号为主推品种,种植面积1.0720万hm^(2),占同期种植面积60.2%。在品种审定与利用新形势下,提出了在良种补贴模式下昆山市小麦品种选择与布局的原则;做好品比与展示试验是小麦品种选择的依据;良种配套良法才能达到量、质同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种补贴 模式 昆山市 小麦品种 利用 回顾
下载PDF
曲靖市18家县级医院36000张门诊处方点评与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剑伟 黄兴富 +3 位作者 余梅 杨玉仙 马立 法艳梅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24-28,共5页
目的:调研曲靖市18家县级医院门诊处方情况,评估曲靖市县级医院当前门诊处方药物使用现状,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年调研的曲靖市18家县级医院随机抽取的36000张门诊处方进行回顾性点评与分析。结果:18家县级医院门诊处方... 目的:调研曲靖市18家县级医院门诊处方情况,评估曲靖市县级医院当前门诊处方药物使用现状,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年调研的曲靖市18家县级医院随机抽取的36000张门诊处方进行回顾性点评与分析。结果:18家县级医院门诊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2.69种,单张处方平均金额为63.15元,注射剂使用率为33.00%,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6.44%,抗菌药物联用率为3.97%,基本药物使用率为59.66%,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为10.06%,处方合格率为90.11%。不合理处方中不规范处方占28.27%,用药不适宜处方占58.96%,超常处方占12.77%。结论:通过对18家县级医院门诊药物处方的点评,初步掌握了曲靖市县级医院的门诊处方水平和用药合理性现状,为进一步提高县级医疗机构门诊处方合理率和加强处方管理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医院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射血分数减低和非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浩斌 色珍 +5 位作者 白煜佳 詹琼 黄兴福 赖文岩 曾庆春 许顶立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 2018年第2期65-70,共6页
目的 比较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HFrEF)和非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non-HFrEF)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方法 连续纳入本中心2011年4月至2015年7月因心力衰竭住院的1 182例患者,并进行中位时间为23.7个月的随访.患者分为HFrEF(LVEF< ... 目的 比较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HFrEF)和非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non-HFrEF)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方法 连续纳入本中心2011年4月至2015年7月因心力衰竭住院的1 182例患者,并进行中位时间为23.7个月的随访.患者分为HFrEF(LVEF< 40%,313例)和non-HFrEF(LVEF≥ 40%,869例).结果 (1)HFrEF患者心功能更差,入院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更大,入院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尿酸、血红蛋白值更高,更多合并扩张型心肌病,出院更多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P均<0.05).而non-HFrEF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更多、更多合并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贫血、心房颤动、糖尿病、脑卒中(P均<0.05).(2)两组间的住院死亡率[4.5%(14/313)比4.8% (42/869),P=0.797]、长期累计生存率(P =0.2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性别、血钠、NT-proBNP是HFrEF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NYHA分级、NT-proBNP、白蛋白是non-HFrEF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HFrEF和non-HFrEF患者的临床特征有较大差异,但non-HFrEF与HFrEF有着相似的住院死亡率和出院后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临床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不同血钾水平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预后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顶立 周浩斌 +4 位作者 白煜佳 黄兴福 赖文岩 詹琼 曾庆春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 2020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血钾水平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4月至2015年7月期间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住院的心衰患者。检测入院时血钾水平。出院后于2016年4~5月通过电话或查阅病例系统进行随访,终点事件为... 目的:比较不同血钾水平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4月至2015年7月期间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住院的心衰患者。检测入院时血钾水平。出院后于2016年4~5月通过电话或查阅病例系统进行随访,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价入院时血钾水平与出院后全因死亡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住院心衰患者941例,血钾<3.5 mmol/L患者占11.5%(108/941),血钾>5.5 mmol/L患者占1.5%(14/941)。入院时血钾水平越高的患者年龄较大,血压更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更高,肾功能不全及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Ⅳ级患者比例更高,出院时较少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P均<0.05)。出院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3.7个月,共有194例(20.6%)患者死亡。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吸烟、体质量指数后,与入院时血钾4.0~5.0 mmol/L的患者比较,入院时血钾>5.0 mmol/L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风险比HR 1.05,95%可信区间CI 1.16~2.38,P=0.03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血钾<4.0 mmol/L患者死亡风险无明显增加(HR 0.90,95%CI 0.63~1.29,P=0.557)。结论:血钾紊乱是住院心衰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入院时高血钾可明显增加住院心衰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钾 预否
原文传递
运用逆向导丝与双鞘技术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一例
15
作者 何利伟 崔凯 +2 位作者 黄兴福 刘深荣 彭健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8年第6期531-533,共3页
心力衰竭(心衰)作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即使在目前最佳的药物治疗下,慢性心衰患者年病死率仍可达5%~10%^[1-3]。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是心衰合并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重要治疗手段,可... 心力衰竭(心衰)作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即使在目前最佳的药物治疗下,慢性心衰患者年病死率仍可达5%~10%^[1-3]。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是心衰合并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重要治疗手段,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但由于心衰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结构重构、靶血管扭曲、开口异常等原因,左心室导线植入常常难度大、挑战性高,数据表明左心室导线植入失败率高达8%~12%%^[2-3]。下面报道1例靶静脉开口狭窄、扭曲,采用逆向导丝与双鞘技术成功植入CRT起搏(CRT-P)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植入 导丝 逆向 左心室收缩 慢性心衰 器质性心脏病 非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