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地层双模盾构适应性及掘进参数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何川 陈凡 +3 位作者 黄钟晖 孟庆军 刘川昆 王士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52,I0003,I0004,共12页
依托南宁市轨道交通5号线五一立交站—新秀公园站区间隧道工程,论述了土压–泥水双模盾构的选型依据,基于区间右线双模盾构及左线泥水盾构的现场掘进试验数据,详细对比分析不同地质段和不同模式段的掘进参数变化及能源消耗情况,得出相... 依托南宁市轨道交通5号线五一立交站—新秀公园站区间隧道工程,论述了土压–泥水双模盾构的选型依据,基于区间右线双模盾构及左线泥水盾构的现场掘进试验数据,详细对比分析不同地质段和不同模式段的掘进参数变化及能源消耗情况,得出相比于单模式盾构,双模盾构在复合地层条件下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始发段由粉土、粉细砂与圆砾组成的复合地层中采用的泥水平衡模式严格控制地面沉降,在过江段所在的全断面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复合地层中,土压模式有效规避了泥水盾构易固结泥饼的风险;掘进速率方面,右线双模盾构相对于左线掘进速率增幅达181.44%;能源消耗方面,右线双模盾构的盾尾油脂消耗、水消耗及电消耗较左线分别减少了7.87%,30.32%,30.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双模盾构 掘进试验 复合地层 掘进参数 盾构耗能
下载PDF
深海来源真菌Alternaria tenuissma DFFSCS013中混源萜类化合物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潘冬艳 黄钟辉 +2 位作者 梁潇 马宣 漆淑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66-1169,1201,共5页
采用多种色谱法从深海来源真菌Alternaria tenuissma DFFSCS013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了6个混源萜类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结构分别鉴定为Tricycloalternarene J(1)、Tricycloalternarene 2b(2)、Tricycloalternarene 1b(3)、... 采用多种色谱法从深海来源真菌Alternaria tenuissma DFFSCS013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了6个混源萜类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结构分别鉴定为Tricycloalternarene J(1)、Tricycloalternarene 2b(2)、Tricycloalternarene 1b(3)、Tricycloalternarene 6b(4)、Tricycloalternarene 3b(5)、Tricycloalternarene 1a(6)。对这6个化合物进行了抗菌和抗真菌活性测试,在100μg/纸片浓度下,只有化合物5有显著抑制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作用,其它化合物都活性微弱。这是首次报道化合物1~2和4~5的抗细菌活性、以及5的抗真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来源真菌 ALTERNARIA tenuissma 混源萜类化合物tricycloalternarene
下载PDF
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环境空气中的卤代温室气体 被引量:3
3
作者 贺辉 黄忠辉 +2 位作者 黄钟坤 谢丹平 刘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2-438,共7页
卤代温室气体(HGHGs)全球增温趋势极高,具有很强的温室效应,但其在环境空气中的浓度极低,因此准确测定环境空气中HGHGs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该文基于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MS/ECD)建立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32种HGHG... 卤代温室气体(HGHGs)全球增温趋势极高,具有很强的温室效应,但其在环境空气中的浓度极低,因此准确测定环境空气中HGHGs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该文基于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MS/ECD)建立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32种HGHGs的检测方法。分别考察了捕集流量、冷阱温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温度对目标组分响应的影响,得到最优分析条件。采用优化后的条件对32种HGHGs进行方法验证,结果表明,32种HGHGs在20~800 pmol/mo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为0.21~1.17 pmol/mol,定量下限为0.84~4.68 pmol/mol,加标回收率为92.5%~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0%~6.4%。该方法能够满足环境空气中HGHGs的监测需求,为大气中HGHGs的履约监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温室气体 预浓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法 环境空气
下载PDF
媒体监督、媒体报道倾向与股价崩盘风险——基于内部控制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钱红光 黄中蕙 周叶叶 《特区经济》 2021年第12期71-80,共10页
为探究企业内外治理机制对于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的协同作用和媒体报道倾向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2014-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媒体的信息中介和公共监督功能能抑制个股未来的股价崩盘风险;... 为探究企业内外治理机制对于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的协同作用和媒体报道倾向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2014-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媒体的信息中介和公共监督功能能抑制个股未来的股价崩盘风险;内部控制产生的调节作用能增强媒体监督对个股未来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正面报道对于股价崩盘的抑制作用最强,负面报道次之,中性报道对于股价崩盘的抑制作用最小,且内部控制仅能调节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对未来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媒体监督抑制未来股价崩盘风险的外部治理效应仅存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中该治理效应并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监督 内部控制 股价崩盘风险 媒体报道倾向 媒体报道
下载PDF
电子烟气溶胶提取物细胞增殖毒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典 李志华 +4 位作者 梁俊 黃忠辉 徐石磊 陆漓 陆彩玲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82-785,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烟气溶胶提取物的体外急性毒性,为电子烟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电子烟经吸烟机器人抽吸,产生的烟气气溶胶经A(含分子筛滤嘴)、B(不含分子筛滤嘴)不同传输装置后经剑桥滤片捕获,将MEM、DMSO提取剑桥滤片吸附的烟气气溶胶后所... 目的探讨电子烟气溶胶提取物的体外急性毒性,为电子烟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电子烟经吸烟机器人抽吸,产生的烟气气溶胶经A(含分子筛滤嘴)、B(不含分子筛滤嘴)不同传输装置后经剑桥滤片捕获,将MEM、DMSO提取剑桥滤片吸附的烟气气溶胶后所得的水、脂溶性气溶胶提取液及烟油原液分别与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K1)、人支气管上皮样细胞(HBE)、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三株细胞共孵育24 h,以CCK-8检测细胞活性。结果烟油原液对各细胞增殖抑制呈浓度依赖性升高趋势,烟油浓度在21.620~108.1 mg/ml时对MRC-5和CHO-K1产生细胞增殖毒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烟油浓度在10.810~108.1 mg/ml时对HBE产生细胞增殖毒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依次为39.35 mg/ml(MRC-5)<42.69 mg/ml(CHO-K1)<55.91 mg/ml(HBE)。B传输装置水溶性提取剂>1.31 mg/ml(用烟油浓度标定)时具有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测浓度范围内,各细胞的IC50依次为1.24 mg/ml(CHO-K1)<1.91 mg/ml(MRC-5)<2.08 mg/ml(HBE);IC50比烟油原液低一个数量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传输装置的水、脂提取物及B传输装置的脂提取物对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结论烟油原液可抑制细胞增殖,加热后产物(即电子烟气溶胶提取物)的细胞增殖抑制能力与传输装置的构造有关,含滤嘴的A装置产生的电子烟气溶胶未见细胞增殖毒性,普通滤嘴B装置的水溶性提取物表现出细胞增殖毒性,且比烟油原液高。3种细胞中,CHO-K1对电子烟气溶胶的毒性最敏感,MRC-5对烟油的毒性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烟气溶胶 水溶性提取物 脂溶性提取物 细胞增殖毒性 半数抑制浓度
原文传递
电子垃圾拆解回收VOCs排放特征与排放因子 被引量:2
6
作者 谢丹平 黄忠辉 +4 位作者 刘旺 聂鹏 黄钟坤 贺辉 陈晓燕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电子垃圾拆解回收过程中的高温处理往往产生大量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周边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某电子垃圾集中拆解回收场,对场区加热烤板车间、塑料制粒车间、湿法提取车间和火法冶炼车间废气处理设施排放口的... 电子垃圾拆解回收过程中的高温处理往往产生大量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周边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某电子垃圾集中拆解回收场,对场区加热烤板车间、塑料制粒车间、湿法提取车间和火法冶炼车间废气处理设施排放口的VOCs浓度和组分进行监测,分析了不同生产工艺VOCs排放特征及其总VOCs排放因子.结果表明,不同生产工艺有组织排放的ρ(总VOCs)差异较大,其排序为:加热烤板-加热滚板炉工艺[(2 096.1±732.4)μg·m^(-3)]>塑料制粒工艺[(1 639.1±538.5)μg·m^(-3)]>加热烤板-电热炉工艺[(625.3±535.5)μg·m^(-3)]>火法冶炼工艺[(436.8±305.2)μg·m^(-3)]>湿法提取工艺[(271.3±73.1)μg·m^(-3)].不同生产工艺有组织排放的VOCs组成差异也较大,但总体以含氧化合物和芳香烃为主,具体组分特征为加热烤板(包括加热滚板炉工艺和电热炉工艺)排放的VOCs主要成分为含氧化合物和芳香烃,两类物质总和质量分数为74.1%~79.7%;塑料制粒工艺有组织排放的VOCs主要成分是芳香烃和含氧化合物,两类物质总和质量分数为71.8%;含氧化合物和芳香烃是湿法提取工艺有组织排放的VOCs主要成分,两类物质贡献率接近,且总和质量分数达到84.2%;卤代烃是火法冶炼工艺有组织排放的VOCs中最主要的成分,质量分数高达92.1%.不同生产工艺总VOCs排放因子差异也很显著,其均值排序为:加热烤板-电热炉工艺(297.0 g·t^(-1))>塑料制粒工艺(29.5 g·t^(-1))>湿法提取工艺(25.4 g·t^(-1))>加热烤板-加热滚板炉工艺(25.2 g·t^(-1))>火法冶炼工艺(1.9 g·t^(-1)).因此,电子垃圾拆解回收行业主要排放VOCs的工艺是加热烤板工艺和塑料制粒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垃圾拆解回收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排放特征 排放因子 有组织排放
原文传递
A new iron(Ⅲ) chelator of coprogen-type siderophore from the deep-sea-derived fungus Mycosphaerella sp. SCSIO z059 被引量:1
7
作者 huang zhong-hui LIANG Xiao QI Shu-Hua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243-249,共7页
Mycosphazine A(1), a new iron(Ⅲ) chelator of coprogen-type siderophore, and mycosphamide A(2), a new cyclic amide benzoate, together with six known aryl amides(3-8), were isolated from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the d... Mycosphazine A(1), a new iron(Ⅲ) chelator of coprogen-type siderophore, and mycosphamide A(2), a new cyclic amide benzoate, together with six known aryl amides(3-8), were isolated from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the deep-sea-derived fungus Mycosphaerella sp. SCSIO z059. Alkaline hydrolysis of 1 afforded a new epimer of dimerum acid, mycosphazine B(1 a), and a new bi-fusarinine-type siderophore, mycosphazine C(1 b). The planar structures of the new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by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data analysis.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s of amino acid residues in 1 a and 1 b were determined by acid hydrolysis. And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 of 2 was established by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s of the electronic circular dichroism(ECD) spectra. Compound 1 is the first siderophore-Fe(Ⅲ) chelator incorporating both L-ornithine and D-ornithine unites. Compounds 3-8 were reported as natural products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 1 H and 13 C NMR data of 6 and 8 were assigned for the first time. Compounds 1 and 1 a could greatly promote the biofilm formation of bacterium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with the rate of about 249% and 524% at concentration of 100 μg·mL-1,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a-derived fungus Mycosphaerella sp Iron(Ⅲ)chelator Coprogen-type siderophore Cyclic amide Biofilm form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