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故障知识图谱构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先旺 黄忠祥 +2 位作者 贺德强 刘赛虎 秦学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78-1587,共10页
知识图谱技术对汽车高效的故障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汽车故障知识图谱构建存在着实体识别模型效果不佳、无法解决嵌套实体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采用全词掩码的预训练语义模型、加入对抗训练和改进嵌套实体识别模型的方式提高实... 知识图谱技术对汽车高效的故障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汽车故障知识图谱构建存在着实体识别模型效果不佳、无法解决嵌套实体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采用全词掩码的预训练语义模型、加入对抗训练和改进嵌套实体识别模型的方式提高实体识别模型效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嵌套实体识别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F1值(F_(1))、精确率(P)和召回率(R)相比基线模型分别提高了3.56%、4.08%、3.05%,相比其他模型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验证了所提模型对汽车维修领域实体识别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基于构建的汽车故障知识图谱,实现了汽车故障知识智能问答原型系统,展示了知识图谱技术在汽车故障诊断与维护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维修 知识图谱 嵌套命名实体识别 预训练模型 对抗训练
下载PDF
考虑无人驾驶车辆影响的道路网络容量模型 被引量:5
2
作者 黄中祥 覃定明 况爱武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45-51,共7页
为了研究未来无人驾驶车辆对道路网络容量的影响,将路网上的车辆分为无人驾驶车辆和普通车辆两类,根据两类车辆的不同路径选择行为,构建考虑无人驾驶车辆影响的道路网络容量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为满足路段容量约束条件下的最大交通需... 为了研究未来无人驾驶车辆对道路网络容量的影响,将路网上的车辆分为无人驾驶车辆和普通车辆两类,根据两类车辆的不同路径选择行为,构建考虑无人驾驶车辆影响的道路网络容量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为满足路段容量约束条件下的最大交通需求,其中各OD之间的交通需求采用均一的增长乘子;下层模型为考虑无人驾驶车辆影响的混合路径选择行为模型,其中普通车辆以极小化个体的出行成本为目标,而无人驾驶车辆以系统最优为目标。基于迭代平衡思想设计求解双层规划的启发式算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当无人驾驶车辆的市场渗透率较低时,无人驾驶车辆对普通车辆的路径选择影响不大,道路网络混合均衡流量波动很小,道路网络容量增加不明显;(2)随着市场渗透率的增加,道路网络容量首先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当无人驾驶车辆占据主导地位后,可利用的路径数量增多,流量在不同路段上分布更加均衡,道路网络容量快速增长,当网络中的车辆都是无人驾驶车辆时,整个系统处于最优运行状态,算例结果表明道路网络容量显著增加;(3)随着道路网络容量的增加,交通网络系统总阻抗也会增加,但每辆车的平均出行成本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道路网络容量 混合均衡 无人驾驶车辆 市场渗透率 双层规划
下载PDF
考虑服从率的道路网络交通流逐日演化博弈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黄中祥 陈思臣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8-15,共8页
在刻画出行者的日常路径选择过程中,出行者的异质性与有限理性问题逐渐突出,而以往的交通流演化研究大多将出行者根据是否装配先进出行者信息系统(ATIS)分为两类,演化稳定后分别达到UE与SUE状态,但没有考虑出行者对信息的服从率。因此,... 在刻画出行者的日常路径选择过程中,出行者的异质性与有限理性问题逐渐突出,而以往的交通流演化研究大多将出行者根据是否装配先进出行者信息系统(ATIS)分为两类,演化稳定后分别达到UE与SUE状态,但没有考虑出行者对信息的服从率。因此,研究中根据出行者对静态信息的服从率将出行者分为三类,使用累积前景理论刻画出行者的得失心理行为,建立了基于马尔可夫动态模拟出行者路径选择的演化博弈模型。在算例试验中,分析了路径调整率分别取固定值和变动值条件下的演化过程,当路径调整率的取值随演化过程递减时,出行者由更期望改变自己的路径选择逐渐向保持原有路径选择改变,这能更加体现出行者的有限理性,其路径演化过程也更加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日演化 出行者异质性 累积前景理论 马尔可夫演化动态
下载PDF
城市道路建设时序决策的鲁棒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伍建辉 黄中祥 +3 位作者 李武 吴健辉 彭鑫 张生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9-93,共5页
为提高城市道路建设时序决策的鲁棒性,提出了城市道路建设时序决策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模型假定出行需求在一定范围内扰动,上层规划是在有限资金的约束下寻求各建设阶段的系统总出行时间与系统总出行时间对出行需求的灵敏度之间的综合... 为提高城市道路建设时序决策的鲁棒性,提出了城市道路建设时序决策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模型假定出行需求在一定范围内扰动,上层规划是在有限资金的约束下寻求各建设阶段的系统总出行时间与系统总出行时间对出行需求的灵敏度之间的综合最小值,下层规划为各建设阶段的随机用户均衡配流。文中推导出了系统总出行时间对出行需求灵敏度的计算式,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算法。最后以一个测试路网为例,对基于系统总出行时间、基于灵敏度、基于系统总出行时间与灵敏度综合出行时间的决策优化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3种决策优化模型均可寻求到各自目标最优的城市道路建设时序,但在需求不确定的情景下基于灵敏度、基于系统总出行时间与灵敏度综合出行时间的决策优化结果更具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网络设计 需求不确定 鲁棒优化 灵敏度
下载PDF
Assessing quality of crash modification factors estimated by empirical Bayes before-after methods 被引量:1
5
作者 CHEN Ying WU Ling-tao huang zhong-x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8期2259-2268,共10页
Before-after study with the empirical Bayes(EB)method is the state-of-the-art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crash modification factors(CMFs).The EB method not only addresses the regression-to-the-mean bias,but also improves... Before-after study with the empirical Bayes(EB)method is the state-of-the-art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crash modification factors(CMFs).The EB method not only addresses the regression-to-the-mean bias,but also improves accuracy.However,the performance of the CMFs derived from the EB method has never been fully investigated.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accuracy of CMFs estimated with the EB method.Artificial realistic data(ARD)and real crash data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CMF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1)The CMFs derived from the EB before-after method are nearly the same as the true values.2)The estimated CMF standard errors do not reflect the true values.The estimation remains at the same level regardless of the pre-assumed CMF standard error.The EB before-after study is not sensitive to the variation of CMF among sites.3)The analyses with real-world traffic and crash data with a dummy treatment indicate that the EB method tends to underestimate the standard error of the CMF.Safety researchers should recognize that the CMF variance may be biased when evaluating safety effectiveness by the EB method.It is necessary to revisit the algorithm for estimating CMF variance with the EB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safety empirical Bayes crash modification factor safety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下载PDF
ALBERT结合双向网络的文本分类
6
作者 黄忠祥 李明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22年第10期8-12,18,共6页
针对目前多标签文本分类算法不能有效利用文本深层信息的缺陷,提出一种利用ALBERT模型进行文本深层信息的特征提取,使用双向LSTM网络进行特征训练,并结合注意力机制强化分类效果,完成分类的模型——ABAT模型。在百度发布的Du EE1.0数据... 针对目前多标签文本分类算法不能有效利用文本深层信息的缺陷,提出一种利用ALBERT模型进行文本深层信息的特征提取,使用双向LSTM网络进行特征训练,并结合注意力机制强化分类效果,完成分类的模型——ABAT模型。在百度发布的Du EE1.0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相对于各对比模型,该模型的各项性能均达到最优,Micro-Precision达到0.9625,Micro-F1达到0.9033,同时模型汉明损失下降到0.0023。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ABAT模型能较好地完成多标签文本分类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标签 ALBERT预训练 双向网络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无人驾驶环境下考虑OD结构的路网容量模型 被引量:7
7
作者 黄中祥 唐志强 +1 位作者 覃定明 况爱武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8-105,共8页
为了研究未来无人驾驶车辆对路网容量的影响,揭示无人驾驶车辆与普通车辆的相互影响特性,假设无人驾驶车辆遵循系统最优路径,普通车辆遵循用户最优路径,构建了无人驾驶环境下的道路网络储备容量模型。上层模型为满足路段容量约束条件下... 为了研究未来无人驾驶车辆对路网容量的影响,揭示无人驾驶车辆与普通车辆的相互影响特性,假设无人驾驶车辆遵循系统最优路径,普通车辆遵循用户最优路径,构建了无人驾驶环境下的道路网络储备容量模型。上层模型为满足路段容量约束条件下的最大交通需求,各OD之间的交通需求采用不同的增长乘子;下层模型为两类用户的混合路径选择行为模型,无人驾驶车辆以系统总阻抗最小为目标,而普通车辆以个人出行成本最小为目标。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得到非统一增长乘子下的路网容量,比较了统一增长乘子与非统一增长乘子的异同之处。研究结果表明:①两种计算结果所得到的道路网络容量增长趋势类似,但是非统一增长乘子计算结果大于统一增长乘子计算结果,当无人驾驶车辆市场渗透率达到一定比例时,二者计算结果的差异随着市场渗透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②不同OD对的增长乘子不一定相同,无人驾驶车辆的加入可以优化不同地区的OD需求分布,从而提升整个道路网络的容量;③非统一乘子的计算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不同OD对的干扰作用,提高部分OD对在低市场渗透率下的路径利用率,路段流量分布更加均衡;④当无人驾驶市场渗透率达到较高的比例时,道路网络容量可增加的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道路网络容量 多种群遗传算法 无人驾驶车辆 混合均衡 交通需求结构
原文传递
零截尾负二项模型在交叉口事故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陈英 袁华智 +1 位作者 黄中祥 王磊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6-154,共9页
事故预测模型是广泛采用的交通安全定量分析方法,但往往要求具有完备的道路、交通和事故数据。然而,基础数据相对不健全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交通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例如仅有发生事故路段或者交叉口的相关属性特征(即零... 事故预测模型是广泛采用的交通安全定量分析方法,但往往要求具有完备的道路、交通和事故数据。然而,基础数据相对不健全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交通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例如仅有发生事故路段或者交叉口的相关属性特征(即零截尾数据)。为此,为确保基础数据不全的情况下交叉口事故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零截尾的广义负二项回归模型;采集了246个非信号控制交叉口的交通与事故数据,采用传统负二项模型和新提出的零截尾负二项模型对全数据和零截尾数据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针对截尾数据的分析中,零截尾负二项模型明显优于传统负二项模型,并且零截尾负二项模型的参数估计值与基于全数据的负二项基准模型的估计值非常接近;在所有模型中,交叉口的主路交通量和支路交通量与交叉口的安全性之间存在较大的正关联。此外,同等条件下,十字形交叉口的事故数量高于T形交叉口的事故数量;利用传统负二项分布模型分析截尾数据得到的事故预测模型与使用全数据的基准模型有显著差异,其结果不可靠;采用零截尾负二项分布模型的参数结果与基准模型基本一致,截尾模型的置信区间包含基准模型相应的参数估计值。当受条件所限无法获取全部数据时,可以考虑使用零截尾负二项模型进行安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安全 事故预测模型 零截尾负二项模型 公路平面交叉口
原文传递
基于无人驾驶车辆的可变车道优化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蔡建荣 黄中祥 吴立烜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6-141,150,共7页
为充分利用道路资源,提高道路网络系统的运行效率,缓解因潮汐现象所导致的交通拥堵和道路资源闲置并存的问题,面向无人驾驶车辆普及的未来对可变车道优化方法开展了研究。根据用户最优和系统最优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通过ITS调控所有无人... 为充分利用道路资源,提高道路网络系统的运行效率,缓解因潮汐现象所导致的交通拥堵和道路资源闲置并存的问题,面向无人驾驶车辆普及的未来对可变车道优化方法开展了研究。根据用户最优和系统最优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通过ITS调控所有无人驾驶车辆实现系统最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可变车道对道路资源的调节作用,构建了基于无人驾驶车辆的系统最优可变车道模型。采用混沌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无人驾驶车辆普及的未来,单纯通过ITS调控所有无人驾驶车辆在道路网络达到系统最优状态,由于不能很好地利用轻交通流方向闲置的道路资源来提高重交通流方向路段的容量从而调节道路网络结构更好地匹配居民出行需求,因此对于缓解因潮汐现象所导致的交通拥堵和道路资源闲置并存的问题效果并不突出,对于提高道路网络的运行效率亦有限。而结合可变车道优化后,可以很好地协调人、车、路之间的关系,调节道路网络结构更好地匹配居民出行需求,均衡各路段的饱和度,优化流量在道路网络上的分布,显著减少道路网络系统总出行时间,在最大程度上发挥道路资源的作用,保障道路网络系统高效运行,有效缓解因潮汐现象所导致的交通拥堵和道路资源闲置并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运输系统 系统最优 混沌粒子群算法 可变车道 无人驾驶车辆 潮汐现象
原文传递
一种拥挤数量调节的非均衡网络交通流动态演化模型(英文)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立烜 黄中祥 +1 位作者 王玉兰 魏涛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7-179,共13页
基于经济学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采用经济学中市场摸索过程模拟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假设城市出行者在路径决策过程中,考虑路径出行时间和关键路径拥挤程度的共同影响,以价格拥挤混合均衡交通流模式为基础,建立了一种价格-拥挤混合调节的... 基于经济学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采用经济学中市场摸索过程模拟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假设城市出行者在路径决策过程中,考虑路径出行时间和关键路径拥挤程度的共同影响,以价格拥挤混合均衡交通流模式为基础,建立了一种价格-拥挤混合调节的非均衡网络交通流动态演化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稳定状态与均衡的等价性;基于简单的测试网络和中型路网,对演化模型进行了模拟,描述了非均衡网络交通流的演化过程与非均衡状态下交通网络的整体表现。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价格调节模型的演化结果符合经典的Wardrop第一原理,拥挤数量调节的结果使得OD间各路径上关键路段的拥挤程度一致,价格-拥挤混合调节的结果会使路径流在走行费用较小和拥挤程度较低的路径上相互进行调整,其动态演化过程波动性要大于单一调节的情况;在测试路网中,考虑采用拥挤程度对路径进行选择的行为,使得整个路网拥挤均匀程度整体提高62%,但路段饱和度均值却从0.60增大到了0.64,表明路网整体上变得拥挤;若考虑两者的共同调节,最拥堵路段饱和度从0.936下降到0.787,均匀程度整体提高46%,且路段饱和度均值降低,路径行程时间变小,拥堵得到改善;中型路网的测试结果也表明这种混合均衡模式能灵活、客观地描述路网交通流动态演化过程,获得较为合理的路网系统的稳态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理论 演化模型 非瓦尔拉斯均衡 摸索过程 拥挤数量调节
原文传递
基于无人驾驶车辆的不同车道模式交通流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昭明 黄中祥 +1 位作者 袁剑波 李盼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3-115,共13页
为研究不同类型车辆组成的混合交通流的运行模式,假定无人驾驶车辆、先进出行者出行系统(advanced traveler information systems,ATIS)装置车辆和普通驾驶车辆分别遵从系统最优模式、用户均衡模式、随机用户均衡模式选择路径,分别建立... 为研究不同类型车辆组成的混合交通流的运行模式,假定无人驾驶车辆、先进出行者出行系统(advanced traveler information systems,ATIS)装置车辆和普通驾驶车辆分别遵从系统最优模式、用户均衡模式、随机用户均衡模式选择路径,分别建立普通车道、专用车道模式下的交通分配模型,给出求解模型的连续平均算法(method of successive averages,MSA)。通过算例确定路段通行能力,分析信息质量水平、出行需求量、市场渗透率对出行时间的影响,在确定模型各项参数取值的基础上,根据专用车道设置情况对混合均衡流状态进行研究,验证模型算法的可行性和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行能力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加先提高后下降,选择合适的行驶速度将提高路段通行能力,且无人驾驶专用道的通行能力明显高于普通车道;适当提高信息质量水平,可降低路径选择的随机性,有效减少平均出行时间;随着出行需求量的增加,平均出行时间逐渐提高,其中系统最优模式(无人驾驶专用道)的平均出行时间最小;根据市场渗透率的变化情况选择合适的车道配置模式,既能提高道路资源的使用效率,又能减少出行者的出行成本;不同车道配置模式下的混合交通流均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逐渐达到稳定状态;当无人驾驶车辆的市场渗透率较高时,设置无人驾驶专用道将缩短行驶时间,提高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混合交通流优化 连续平均法 无人驾驶车辆 市场渗透率 专用车道
原文传递
基于有限混合零截尾事故预测模型的事故多发段判别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英 黄中祥 刘洋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31-340,共10页
为了准确判别事故多发段,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应对措施以提升道路交通的安全水平,针对零值缺失交通事故数据并考虑其异质性特点,在单零截尾负二项(ZTNB)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有限混合零截尾事故预测模型(FMZTNB)。应用R软件对单零截尾负二项... 为了准确判别事故多发段,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应对措施以提升道路交通的安全水平,针对零值缺失交通事故数据并考虑其异质性特点,在单零截尾负二项(ZTNB)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有限混合零截尾事故预测模型(FMZTNB)。应用R软件对单零截尾负二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算法(MCMC)对FMZTNB预测模型参数进行求解,并采用Gelman-Rubin收敛统计量对抽样结果进行检查。选择事故风险水平分别为低、中和高的9个路段,分别用2种模型对交通事故次数进行预测。综合观测到的事故次数和相应的事故预测模型结果,采用经验贝叶斯方法对事故相对多发段进行判别。最后采用事故次数一致性检验、判别点段一致性检验和排序一致性检验3种检验方式对判别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事故率的事故相对多发段判别方法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基于零截尾负二项预测模型的路段事故相对多发判别结果明显优于基于传统负二项预测模型的结果。整体上,基于有限混合零截尾事故预测模型的事故相对多发路段的判别结果高于基于单零截尾负二项分布模型的判别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数据异质性 事故预测模型 有限混合零截尾模型 事故多发段判别 交通安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