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渣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奕凡 高雁 +5 位作者 刘亚男 霍向东 娄恺 关波 陈开旭 曾军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40-143,共4页
甘草渣富含黄酮、多糖、木质纤维类等多种活性物质,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提取甘草残渣可充分发掘和利用残渣中的有效成分,增加药渣的潜在附加值。甘草渣中提取的活性物质有利于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繁殖水平,增强动物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 甘草渣富含黄酮、多糖、木质纤维类等多种活性物质,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提取甘草残渣可充分发掘和利用残渣中的有效成分,增加药渣的潜在附加值。甘草渣中提取的活性物质有利于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繁殖水平,增强动物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甘草提取物存在一定的抗炎效果。文章综述了甘草渣中各种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促进甘草资源再利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渣 多糖 黄酮 动物生产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和降解能力测定 被引量:6
2
作者 霍向东 高雁 +8 位作者 林青 曾军 张涛 楚敏 杨红梅 史应武 王斌 孙九胜 王金鑫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86-2091,共6页
【目的】研究能够降解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的微生物及其降解能力。【方法】以PBAT粉末为唯一碳源,从南疆疏勒县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的土样中分离可有效降解PBAT聚合物的微生物,利用... 【目的】研究能够降解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PBAT)的微生物及其降解能力。【方法】以PBAT粉末为唯一碳源,从南疆疏勒县铺覆PBAT生物降解膜的土样中分离可有效降解PBAT聚合物的微生物,利用16S rDNA序列对比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采用失重法和扫描电镜观察,测定菌株的降解能力。【结果】从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能够明显降解PBAT聚合物的细菌XJSL2,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Sphingopyxis ginsengisoli,经过60 d培养,该菌株对PBAT颗粒的实际降解率达到0.92%。【结论】菌株XJSL2能够显著降解PBAT聚合物,对于PBAT的再生利用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土壤中还存在着大量能够降解PBAT的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 生物降解 Sphingopyxis ginsengisoli
下载PDF
不同油气储藏区微生物代谢活性及多样性响应
3
作者 楚敏 林青 +9 位作者 张志东 高雁 史应武 杨红梅 霍向东 顾美英 曾军 李玉国 欧提库尔 张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27-1935,共9页
【目的】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及多样性对地下油气储藏情况的响应。【方法】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研究焉耆境内不同油气储藏地区,地下80~100 cm土壤样品微生物的群落代谢活性及多样性。【结果】微生物代谢活性总体呈现利于... 【目的】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及多样性对地下油气储藏情况的响应。【方法】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研究焉耆境内不同油气储藏地区,地下80~100 cm土壤样品微生物的群落代谢活性及多样性。【结果】微生物代谢活性总体呈现利于藏油气区域微生物活性>不利于或难于评价藏油气区域>无藏油气区域的规律;在利于藏油气和不利于或难评价藏油气区域样品中,氨基酸和多聚物利用微生物在AWCD的贡献上均高于对照区域,而羧酸、胺类均低于对照区域。主成分分析表明,三个不同藏油气区域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有着明显差异,PCA 1、PCA 2中权重最大的基质为D-甘露醇和D-木糖,分别为载荷值0.97和0.87。【结论】新疆焉耆三个区域,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明显受油气分布影响。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可能作为油气储藏初步勘测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ECO 油气储藏 微生物代谢多样性 群落代谢活性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胞外酶检测及其酶活测定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雪艳 张涛 +10 位作者 杨红梅 楚敏 高雁 曾军 霍向东 张涛 林青 欧提库尔 李玉国 娄恺 史应武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63-1673,共11页
【目的】研究Bacillus vanillea SMT-24、Bacillus velezensis BHZ-29、Bacillus subtilis SHT-15、Bacillus atrophaeus SHZ-24菌株产真菌细胞壁降解酶能力,为4株拮抗菌的机理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平板透明圈法初步测... 【目的】研究Bacillus vanillea SMT-24、Bacillus velezensis BHZ-29、Bacillus subtilis SHT-15、Bacillus atrophaeus SHZ-24菌株产真菌细胞壁降解酶能力,为4株拮抗菌的机理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平板透明圈法初步测定4株拮抗菌产胶体几丁质酶、蛋白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种类;采用DNS法定量几丁质酶活、纤维素酶活、葡聚糖酶活,采用福林-酚法定量蛋白酶活。【结果】平板透明圈法显示:SMT-24菌株产蛋白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BHZ-29菌株产蛋白酶、纤维素酶、葡聚糖酶,SHT-15菌株产蛋白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SHZ-24菌株产几丁质酶、蛋白酶、葡聚糖酶; DNS法、福林酚法定量结果显示:在发酵期间酶活总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与细菌生长对数期增长趋势相同(酶活低于3. 00 IU除外); 4株拮抗菌酶活比较中,SHZ-24菌株产几丁质酶活最高,酶活最高为(12. 37±0. 15) IU; SHZ-24菌株产蛋白酶活最高,最高值达(24. 22±0. 45) IU,SMT-24、SHT-15菌株产葡聚糖酶活较高,最高酶活分别(12. 29±0. 23) IU、(12. 07±0. 59) IU,SMT-24菌株产纤维素酶活最高,酶活最高达(6. 43±0. 24) IU。【结论】4株拮抗菌均产几丁质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酶活随发酵时间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细菌对数期,酶活与细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酶活低于3. 00 IU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菌株 胞外酶 透明圈法 DNS法 福林–酚法
下载PDF
新疆棉田根际土壤真菌荧光PCR技术定量及其时空动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党文芳 李雪艳 +10 位作者 杨红梅 楚敏 高雁 曾军 霍向东 张涛 林青 欧提库尔 李玉国 娄恺 史应武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7-324,共8页
【目的】研究新疆棉花黄萎病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的时空动态变化,及棉花根际土壤真菌与黄萎病病原菌数量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新疆不同植棉区及其不同生育时期棉田根际土壤真菌总量和棉花黄萎病病原菌数量进行测定... 【目的】研究新疆棉花黄萎病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的时空动态变化,及棉花根际土壤真菌与黄萎病病原菌数量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新疆不同植棉区及其不同生育时期棉田根际土壤真菌总量和棉花黄萎病病原菌数量进行测定,分析棉花黄萎病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在不同植棉区和不同生育时期的变化趋势,及棉花根际土壤真菌与棉花黄萎病病原菌数量的相关性。【结果】新疆不同植棉区的棉花在不同生育期其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表现出不同变化趋势。哈密棉花病株吐絮期根际土壤真菌最大值达6.16×10^4copies/gFRW;库尔勒棉花病株根际土壤真菌在苗期达到最大为4.23×10^4copies/gFRW;阿拉尔棉花病株根际土壤真菌在苗期至蕾期逐渐增加,随后逐渐减小,在吐絮期达到最小值为1.41×10^-4copies/gFRW。北疆精河和东疆哈密棉花根际土壤真菌数量与黄萎病病原菌数量的PCC分别高达0.989和0.993,呈显著正相关。南疆图木舒克棉花根际土壤真菌数量与黄萎病病原菌数量的PCC为0.880,呈正相关。【结论】新疆棉花黄萎病病株根际土壤真菌含量较高,在不同采样区和不同生育期,其根际土壤真菌总量均呈波动性变化。从棉花的四个生育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来看,棉花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吐絮期。新疆棉花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的空间变化是东疆大于南疆大于北疆。在不同生态区,棉花根际土壤真菌和棉花黄萎病病原菌之间表现为正相关,而在不同发育期则表现为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根际土壤真菌 TAQMAN探针 荧光定量PCR 时空动态变化
下载PDF
土壤因子对棉花黄萎病拮抗菌Bacillus velezensis BHZ-29数量及抑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党文芳 李雪艳 +10 位作者 杨红梅 楚敏 高雁 曾军 霍向东 张涛 林青 欧提库尔 李玉国 娄恺 史应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09-1715,共7页
【目的】分析拮抗细菌B.velezensis BHZ-29在不同理化因子条件下的数量变化趋势,总结适宜拮抗细菌B.velezensis BHZ-29生长的土壤理化因子。【方法】以实验室已分离的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B.velezensis BHZ-29为基础,对培养皿土壤中不同... 【目的】分析拮抗细菌B.velezensis BHZ-29在不同理化因子条件下的数量变化趋势,总结适宜拮抗细菌B.velezensis BHZ-29生长的土壤理化因子。【方法】以实验室已分离的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B.velezensis BHZ-29为基础,对培养皿土壤中不同理化因子下的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B.velezensis BHZ-29和V.dahliensis进行涂布定量。【结果】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B.velezensis BHZ-29更易在土壤温度为30℃、相对含水量37.5%、土壤肥力3T、土壤盐分含量0.3%碱性土壤中定殖,且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B.velezensis BHZ-29会使V.dahliensis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变弱。【结论】以拮抗细菌B.velezensis BHZ-29的数量变化趋势来确定拮抗细菌BHZ-29的适宜环境生长因子较单一,有待于进一步根据新疆棉田的特点来进行拮抗细菌B.velezensis BHZ-29的定殖能力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理化因子 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Bacillus velezensis BHZ-29 数量 定殖
下载PDF
新疆黄萎病棉株内生细菌定量及其季节空间变化规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雪艳 张涛 +10 位作者 杨红梅 楚敏 高雁 曾军 霍向东 张涛 林青 欧提库尔 李玉国 娄恺 史应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17-2120,共4页
【目的】本文研究了新疆棉花内生细菌定量在季节及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棉花内生细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利用内生细菌16S rDNA基因特异引物对新疆不同季节及空间的棉花总DNA进行扩增,随后将PCR产物纯化,得到内生细菌的... 【目的】本文研究了新疆棉花内生细菌定量在季节及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棉花内生细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利用内生细菌16S rDNA基因特异引物对新疆不同季节及空间的棉花总DNA进行扩增,随后将PCR产物纯化,得到内生细菌的部分16S rDNA序列(长度为370 bp)。以含该序列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并对新疆棉花不同季节和不同空间内生细菌定量。【结果】7个地区的苗期、蕾期、花期、吐絮期内生细菌数量呈现先增加再减小再增加再减小的规律。苗期精河达到最低值,平均值为2.32×10~7copies/g(FRW),蕾期图木舒克平均值最高,达1.35×10~8copies/g(FRW),花期石河子最低,平均值达1.267348×10~7copies/g(FRW),吐絮期库尔勒平均值最高,达2.31×10~8copies/g(FRW)。内生细菌数量在空间上整体为东疆最高,南疆相对较高,北疆最少。东疆哈密苗期最高,平均达3.96×10~8copies/g(FRW),南疆库尔勒吐絮期次之,平均达2.31×10~8copies/g(FRW)。【结论】棉花内生细菌的数量在不同的季节和空间存在差异,整体变化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黄萎病棉花 内生细菌 定量 季节变化规律 空间变化规律
下载PDF
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的连续冷却相变规律
8
作者 彭明天 霍向东 +3 位作者 陈松军 李烈军 陆超 方梦龙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07,共8页
为了研究钛微合金化高强钢在连续冷却条件下的相变规律,通过热膨胀法及金相分析研究了低碳钢(C-Mn钢)和钛微合金钢(Ti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及过冷奥氏体的相变规律,分析了钛元素和变形对试验钢相变规律的影响,并讨论了连续冷... 为了研究钛微合金化高强钢在连续冷却条件下的相变规律,通过热膨胀法及金相分析研究了低碳钢(C-Mn钢)和钛微合金钢(Ti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及过冷奥氏体的相变规律,分析了钛元素和变形对试验钢相变规律的影响,并讨论了连续冷却转变(CCT)与等温转变(TTT)曲线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冷速的增加,试验钢的主要相变组织由铁素体向贝氏体转变。在C-Mn钢中加入钛元素提高了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抑制了铁素体和珠光体转变,促进了贝氏体转变;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进行变形使试验钢的CCT曲线整体向左上方移动,提高了相变开始温度;变形提高了铁素体的形核率,促进了铁素体相变,铁素体组织得到细化;变形促进了贝氏体相变,使板条贝氏体变短,细化贝氏体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微合金钢 连续冷却 相变 组织演变 低碳钢
原文传递
钛微合金化无取向硅钢的再结晶行为
9
作者 李江浩 霍向东 +1 位作者 陈松军 李烈军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3,共6页
利用半小时等温法、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钛微合金化无取向硅钢和普通无取向硅钢的再结晶温度、硬度、显微组织和析出物分布。结果表明:钛微合金化无取向硅钢的再结晶温度比普通无取向硅钢的再结晶温度高55℃;两种... 利用半小时等温法、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钛微合金化无取向硅钢和普通无取向硅钢的再结晶温度、硬度、显微组织和析出物分布。结果表明:钛微合金化无取向硅钢的再结晶温度比普通无取向硅钢的再结晶温度高55℃;两种钢的显微组织变化规律相同,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再结晶晶粒开始出现,硬度降低,变形组织逐渐被取代;钛微合金化无取向硅钢中含有纳米级含钛析出物,分布在位错附近,在退火过程中会钉扎位错,阻碍晶界移动延缓再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再结晶温度 析出物
原文传递
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产铁载体测定及其对抑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雪艳 张涛 +10 位作者 杨红梅 楚敏 高雁 曾军 霍向东 张涛 林青 欧提库尔 李玉国 娄恺 史应武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4-1080,共7页
【背景】棉花是新疆农业的支柱产业,棉花黄萎病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有效的防治途径是目前解决的首要任务。【目的】探究BacillusvelezensisBHZ-29、Bacillusatrophaeus SHZ-24、Bacillus subtilis SHT-15、Bacillus vanillea SM... 【背景】棉花是新疆农业的支柱产业,棉花黄萎病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有效的防治途径是目前解决的首要任务。【目的】探究BacillusvelezensisBHZ-29、Bacillusatrophaeus SHZ-24、Bacillus subtilis SHT-15、Bacillus vanillea SMT-24菌株产铁载体能力及其对抑菌活性的影响。【方法】MKB-CAS双层平板检测铁载体,Arnow法与高氯酸铁法鉴定铁载体类型,CAS染液定量铁载体,琼脂扩散法测定低铁条件下铁载体对抑菌物质的影响。【结果】MKB-CAS固体平板菌体周围出现橙紫色显色反应,Arnow实验4株拮抗菌反应液颜色为红色,高氯酸铁实验反应液颜色为黄色;BHZ-29、SHZ-24、SHT-15、SMT-24菌株铁载体定量活性单位最大值分别为8.27%±0.61%、31.80%±2.06%、16.06%±3.61%、15.53%±0.51%,吸光度值As/Ar比值最小分别为0.917±0.092、0.682±0.021、0.845±0.005、0.846±0.008。BHZ-29、SHZ-24、SMT-24菌株含铁离子浓度0、10、20μmol/L 3组处理发酵无菌滤液均未出现抑菌圈,SHT-15菌株3组处理出现抑菌圈,抑菌圈直径大小无差异性。【结论】4株拮抗菌株均产铁载体,铁载体类型为儿茶酚型,4株拮抗菌株整体产铁载体能力较低,最高达31.80%±2.06%,产铁能力As/Ar比值高于0.682时,BHZ-29、SHZ-24、SMT-24菌株含铁离子浓度0、10、20μmol/L 3组处理发酵无菌滤液对抑菌活性无影响,SHT-15菌株3组不同铁离子浓度处理对抑菌物质影响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细菌 铁载体测定 铁载体定量 低铁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钛元素强化低碳钢机理的热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鲜康 霍向东 +2 位作者 方梦龙 陈松军 李烈军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4-152,共9页
为了研究钛元素在低碳钢中的强化作用,利用Gleeble 3800热模拟机对两种实验钢在变形和冷却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和强化机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轧制工艺下,含钛钢及低碳钢的组织均显著细化,钛元素不会使实验钢的晶粒尺寸产生... 为了研究钛元素在低碳钢中的强化作用,利用Gleeble 3800热模拟机对两种实验钢在变形和冷却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和强化机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轧制工艺下,含钛钢及低碳钢的组织均显著细化,钛元素不会使实验钢的晶粒尺寸产生显著的差异;含钛钢在不同工艺下的屈服强度变化规律与沉淀强化效果的走势大体一致,形变诱导析出会同时对含钛钢的细晶强化与沉淀强化效果产生影响,在900℃轧制后保温100 s,随后在600℃等温600 s的含钛钢的屈服强度达到最大值,透射电镜(TEM)照片表明,其室温组织中存在大量3~7 nm的析出相粒子,产生了强烈的沉淀强化效果;钛元素加入低碳钢中,对固溶强化和位错强化影响不大,略微提高了细晶强化效果,高额的沉淀强化效果是含钛钢屈服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微合金钢 细晶强化 沉淀强化 强化效果
原文传递
Effect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Re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Cold Rolled Ti-Microalloyed Steel 被引量:2
12
作者 huo xiang-dong MAO Xin-ping L Sheng-xia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05-110,共6页
In order to develop cold rolled Ti-microalloyed steel strips, the effects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re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experimental steel were researched by optical microscopy (OM), transmission electr... In order to develop cold rolled Ti-microalloyed steel strips, the effects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re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experimental steel were researched by optical microscopy (O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Vickers hardness test. The annealing treatment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distinct stages: recovery, recrystallization and grain growth. Reerystallization took place from 933 to 1033 K, during which a large number of recrystallized grains appear and hardness drops sharply. The morphology and size of TiN particles nearly remained unchange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processing. With increasing annealing temperature, nanometer precipitates coarsened and the dislocation density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comparison with annealing time, annealing temperature was more crucial for recrystallization of cold rolled Ti microalloyed steel.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e pinning force of nanometer particles on dislocations increased the re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At higher annealing temperature, re crystallization took place because of precipitates coarsening caused by Ostwald ripe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ealing temperature RECRYSTALLIZATION Ti-microalloyed steel titanium earbide DISLOC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