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子分析仪的研究现状
1
作者 林炜平 马龙 +12 位作者 汪彦熹 屈玉凡 罗圆 谢德豪 王硕 曲国峰 任培培 罗小兵 刘星泉 韩纪锋 Roy WADA 臧临阁 朱敬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501-511,共11页
中性粒子分析仪(NPA)作为托卡马克(Tokamak)装置的重要诊断工具,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NPA通过精确测量从等离子体中逃逸的中性粒子,可获取等离子体内部的关键信息,包括离子温度、快离子能谱分布和氢同... 中性粒子分析仪(NPA)作为托卡马克(Tokamak)装置的重要诊断工具,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NPA通过精确测量从等离子体中逃逸的中性粒子,可获取等离子体内部的关键信息,包括离子温度、快离子能谱分布和氢同位素比例等。自20世纪60年代首台NPA问世以来,经过60余年的技术发展,其诊断能力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并且发展出了多种类型的NPA。针对中国环流3号(HL-3)装置的快离子物理研究,四川大学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联合研制了基于LYSO+SiPM探测器的串联式平行电磁场结构的NPA(E//B NPA)。该E//B NPA已安装到HL-3装置,并在等离子体放电实验中成功测量到高能量氘(D)中性粒子能谱,为今后HL-3装置中性粒子诊断及快离子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子分析仪 能量和质量分辨 托卡马克 快离子物理
下载PDF
用于核释热率测定的堆内量热计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俊新 张亮 +5 位作者 曲国峰 马天驰 任飞旭 彭星杰 韩纪锋 赵光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共14页
核释热率是反应堆堆芯设计与辐照试验的关键参数,通常通过在反应堆实验孔道中进行实验测定的方法获得,基于量热法的堆内量热计是裂变反应堆内部核释热率测定的重要工具。本文综述了常见堆内量热计的工作原理,评述了国内外堆内量热计技... 核释热率是反应堆堆芯设计与辐照试验的关键参数,通常通过在反应堆实验孔道中进行实验测定的方法获得,基于量热法的堆内量热计是裂变反应堆内部核释热率测定的重要工具。本文综述了常见堆内量热计的工作原理,评述了国内外堆内量热计技术的现状和进展;对比了单模块量热计和多模块(差示)量热计的结构设计方法和性能特征,并介绍了代表量热计发展方向之一的多模态集成化测量装置设计方法。阐述了量热计堆内和堆外校准方法及其原理,分析了系数法、归零值法和附加电流法三种校准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堆内量热计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热法 核释热率 量热计 核反应堆 校准方法
下载PDF
CO_(2)开发页岩油藏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志超 李红雷 +3 位作者 于春勇 韩继封 王慧娟 刘业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3-549,共7页
为了提高对应用CO_(2)开发页岩油藏机理和规律的认识,系统论述了CO_(2)在页岩油藏中的提高采收率机理,包括CO_(2)对页岩油的快速增能、降黏、解堵、萃取和储层改造等机理;详述了CO_(2)开发页岩油的技术特点和储层动用特征。随着CO_(2)... 为了提高对应用CO_(2)开发页岩油藏机理和规律的认识,系统论述了CO_(2)在页岩油藏中的提高采收率机理,包括CO_(2)对页岩油的快速增能、降黏、解堵、萃取和储层改造等机理;详述了CO_(2)开发页岩油的技术特点和储层动用特征。随着CO_(2)在页岩油藏注入量的增加,CO_(2)与页岩油混合的p-T相图两相包络线区域变大,临界点上移,增加了页岩油藏的溶解气驱能量。由于页岩油藏中裂缝充分发育,CO_(2)驱表现出严重的气窜,而CO_(2)吞吐更适用于开发页岩油藏。吞吐提高页岩油采收率的本质是CO_(2)向页岩基质中的强扩散、传质和补能作用,且有裂缝存在的油藏进行CO_(2)混相吞吐效果好于无裂缝油藏的非混相吞吐。CO_(2)开发页岩油时主要动用页岩油藏内0.008μm以上孔隙内的油,且大孔隙内的油先被动用。提高CO_(2)对页岩储层的动用孔隙下限的方法为提高注入压力或增加有效吞吐周期,从而增强CO_(2)在油藏中的扩散和传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CO_(2) 吞吐 采收率 动用特征 综述
下载PDF
基于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的薄膜表面形貌和厚度同时测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任飞旭 曲国峰 +8 位作者 张鑫 韩纪锋 宋瑞强 刘星泉 陈蕾 颜筱宇 张艺蓉 冷强钟 刘吉珍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5-360,共6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通过电子束轰击样品产生的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等实现对样品表面形貌的观测,通过对样品横断面的观测来获得薄膜厚度信息,但难以实现对薄膜表面形貌和厚度的同时观测。通过能谱仪研究各种厚度的薄膜同其激发的特征X射线... 扫描电子显微镜通过电子束轰击样品产生的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等实现对样品表面形貌的观测,通过对样品横断面的观测来获得薄膜厚度信息,但难以实现对薄膜表面形貌和厚度的同时观测。通过能谱仪研究各种厚度的薄膜同其激发的特征X射线计数率之间的关系,实现了通过特征X射线计数率来测量薄膜厚度的方法。对于激光吹气系统所需的钨薄膜而言,结果表明,计数率随薄膜厚度的增加先线性增加后趋于稳定,利用该曲线的直线部分作为刻度曲线,可实现对5~19μm范围内钨薄膜表面形貌和厚度的同时测量,精度约为10%,通过增加电子能量可实现对更厚样品的测量。该方法可推广到其他种类的薄膜研究,有助于推动薄膜物理研究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显微镜 X射线能谱仪 薄膜厚度 特征X射线 标准样品法
下载PDF
Ce^(3+)掺杂闪烁玻璃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华哲浩 隋泽萱 +14 位作者 钱森 任晶 朱瑶 秦来顺 唐高 童宇枫 孙心瑗 温玉峰 刘珊 班慧云 刘辉 蔡华 韩纪锋 王治乐 马丽双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92,共15页
闪烁玻璃由于制备工艺简单,尺寸灵活可控,成本低廉等优点,有望成为中国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中强子量能器的候选材料。其中,以Ce^(3+)发光中心掺杂闪烁玻璃有较好的闪烁性能。玻璃基质可以分为氧化物玻璃、卤化物玻璃和微晶玻璃。... 闪烁玻璃由于制备工艺简单,尺寸灵活可控,成本低廉等优点,有望成为中国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中强子量能器的候选材料。其中,以Ce^(3+)发光中心掺杂闪烁玻璃有较好的闪烁性能。玻璃基质可以分为氧化物玻璃、卤化物玻璃和微晶玻璃。本文根据Ce^(3+)掺杂不同玻璃基质分类,重点关注了Ce^(3+)掺杂闪烁玻璃的光学透过率、光产额、衰减时间等闪烁性能和抗辐照特性。并且,总结了国内外以及闪烁玻璃合作组的最新研究成果。针对不同玻璃体系的研究现状,从玻璃组成与制备工艺等两个方面探讨了玻璃性能提升手段。最后,对Ce^(3+)掺杂闪烁玻璃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子量能器 闪烁玻璃 Ce^(3+)发光中心 闪烁
下载PDF
基于静电分析器的全自动高精度能谱测量系统
6
作者 李敏 朱洲森 +5 位作者 韩纪锋 师勉恭 周茂蕾 陈桎远 刘东 曲国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5-709,共5页
本文实现了一种基于静电分析器的全自动高精度能谱测量系统,并成功用于微团簇离子束同石墨烯薄膜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基于该高精度能谱测量系统,研究了1.8 MeV的H+2微团簇同4层石墨烯薄膜的相互作用过程,测量了库仑爆炸后的质子能谱和... 本文实现了一种基于静电分析器的全自动高精度能谱测量系统,并成功用于微团簇离子束同石墨烯薄膜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基于该高精度能谱测量系统,研究了1.8 MeV的H+2微团簇同4层石墨烯薄膜的相互作用过程,测量了库仑爆炸后的质子能谱和透射的H+2能谱,实现了全自动的能谱采集,极大提高了数据获取速度,降低了实验误差。测量结果表明,该系统在H+2的入射能量1.8 MeV处的能量分辨约为0.6keV,对于下一步开展基于加速器的高精度能谱测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团簇 90°静电分析器 测量系统 能谱测试 石墨烯
下载PDF
聚酰亚胺薄膜与太阳翼基板粘贴技术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帆 陈绍广 +2 位作者 王佳禹 韩继枫 肖少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63,共4页
卫星在轨运行过程中,太阳翼会受到恶劣的低真空、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为了提高太阳翼在轨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对聚酰亚胺薄膜与太阳翼基板的粘贴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聚酰亚胺薄膜表面进行电晕处理,能够显著地提高其表面粗... 卫星在轨运行过程中,太阳翼会受到恶劣的低真空、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为了提高太阳翼在轨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对聚酰亚胺薄膜与太阳翼基板的粘贴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聚酰亚胺薄膜表面进行电晕处理,能够显著地提高其表面粗糙度。聚酰亚胺薄膜与硅橡胶结合力得到大大提高,聚酰亚胺薄膜与基板剥离强度达到8.59N/cm,经过热真空及温度循环实验验证,电晕后的聚酰亚胺薄膜薄膜与基板粘贴牢固可靠,能够适应空间恶劣的环境。电晕技术为聚酰亚胺薄膜与基板的粘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表面处理方法,可以推广至航天器其他舱外部件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薄膜 太阳翼基板 电晕 硅橡胶 表面处理
下载PDF
噁唑酰草胺和氰氟草酯在水稻中的残留及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晓玉 戈大庆 +3 位作者 潘金菊 韩济峰 冯义志 梁林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1年第1期39-44,49,共7页
明确噁唑酰草胺和氰氟草酯在水稻中的残留情况及对人体的膳食摄入风险。建立了噁唑酰草胺和氰氟草酯及其代谢物在糙米、稻壳和秸秆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在0.02~0.5mg/kg添加水平下,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及其代谢物在水稻基质中的平均回收... 明确噁唑酰草胺和氰氟草酯在水稻中的残留情况及对人体的膳食摄入风险。建立了噁唑酰草胺和氰氟草酯及其代谢物在糙米、稻壳和秸秆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在0.02~0.5mg/kg添加水平下,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及其代谢物在水稻基质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3%~112%,相对标准偏差为1%~16%。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及其代谢物在糙米、稻壳和秸秆中的定量限分别为0.02mg/kg、0.05mg/kg和0.05mg/kg。试验结果表明: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在水稻中残留量均低于我国制定的限量标准。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在水稻中残留量在可接受范围,不会对我国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噁唑酰草胺 氰氟草酯 水稻 残留 风险评估
下载PDF
Residue and Safety Use of 45% Prochloraz EW in Ginger 被引量:1
9
作者 Feng Yizhi han jifeng +5 位作者 Qi Xiaoxue Wang Xiaoyu Pan Jinju Jin Jie Liang Lin Zuo Bojun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9年第5期28-30,共3页
[Objective]The paper wa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45%prochloraz EW in ginger,and to study the residue and degradation of 45%prochloraz EW in ginger.[Method]45%Prochloraz EW was sprayed once at the dose of 455.625 g a... [Objective]The paper wa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45%prochloraz EW in ginger,and to study the residue and degradation of 45%prochloraz EW in ginger.[Method]45%Prochloraz EW was sprayed once at the dose of 455.625 g a.i./ha in dynamic degradation test,and ginger plants were collected at 2 h,1,3,5,7,14,21,28,35 and 42 d post spraying,respectively.45%Prochloraz EW was sprayed at the doses of 303.75 and 455.625 g a.i./ha for 2-3 times with an interval of 7 d in final residue test,and ginger plants were collected at 7,14 and 21 d post spraying,respectively.The content of prochloraz wa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Result]Dynamic degradation test demonstrated that prochloraz degraded quickly in plants,and the half-life in Shandong and Anhui were 5.8 and 7.9 d,respectively.The final residue of prochloraz in ginger samples was<0.01-0.145 mg/kg,lower than the maximum residue limit of prochloraz in ginger formulated by European Union(0.2 mg/kg).[Conclusion]Prochloraz should be sprayed at the recommended dose of 202.5-303.75 g a.i./ha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nthracnose on ginger.The agent should be sprayed twice in the early stage of incidence,with an interval of 7 d,and the safety interval of 14 d was sa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CHLORAZ GINGER RESIDUE SAFETY USE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水稻中氯吡嘧磺隆残留量
10
作者 张爱娟 马新刚 +5 位作者 梁林 冯义志 潘金菊 齐晓雪 韩济峰 左伯军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0年第1期34-38,共5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糙米、稻壳和秸秆中氯吡嘧磺隆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和水提取,C 18吸附剂净化,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1~2mg/L范围内,氯吡嘧磺隆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糙米、稻壳和秸秆中氯吡嘧磺隆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和水提取,C 18吸附剂净化,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1~2mg/L范围内,氯吡嘧磺隆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997。在0.01~0.5mg/kg添加水平下,氯吡嘧磺隆在糙米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5%~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在0.05~5mg/kg添加水平下,氯吡嘧磺隆在稻壳和秸秆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8%~8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氯吡嘧磺隆在糙米中的定量限(LOQ)为0.01mg/kg,在稻壳和秸秆中的定量限(LOQ)为0.05mg/kg。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嘧磺隆 水稻 残留
下载PDF
基于双粒子方位角关联方法研究费米能区重离子碰撞中横向流的入射能量依赖关系
11
作者 冷强钟 黄宇 +14 位作者 张鑫 刘星泉 和田良一 林炜平 郑华 王建松 陈志强 黄美容 任培培 曲国峰 韩纪锋 杨振雷 田国玉 韩瑞 胡强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6,共7页
基于双粒子方位角关联(2pAC)方法开展了费米能区^(64)Zn轰击^(58)Ni靶的重离子碰撞中横向流入射能量依赖的实验研究。利用考虑了单个事件中参考粒子对剩余体系反冲修正的改进的2pAC方法和已有的2pAC方法分别抽取了26,35和47 MeV/u能量下... 基于双粒子方位角关联(2pAC)方法开展了费米能区^(64)Zn轰击^(58)Ni靶的重离子碰撞中横向流入射能量依赖的实验研究。利用考虑了单个事件中参考粒子对剩余体系反冲修正的改进的2pAC方法和已有的2pAC方法分别抽取了26,35和47 MeV/u能量下^(64)Zn+^(58)Ni半中心碰撞的相对横向流强度,发现横向流的强度随入射能量增加而减弱的趋势与抽取横向流过程中是否考虑反冲修正无关,但考虑反冲修正时得到的横向流相对强度对比未考虑反冲修正时显著减小。通过线性拟合得到的相对横向流强度-入射能量关系,进一步获得了^(64)Zn+^(58)Ni半中心碰撞的平衡能分别为(110.1±5.8)MeV/u(改进的2pAC方法)和(128.0±5.6)MeV/u(已有的2pAC方法)。对比以往基于常规反应平面重建方法抽取得到的结果发现,基于改进的2pAC方法得到的结果与以往基于常规方法测得的平衡能-碰撞参数关系符合很好;相反,基于已有2pAC方法得到的结果被显著高估。对比结果证明了在利用2pAC方法抽取横向流强度的过程中考虑反冲修正的必要性,以及在平衡能研究中采用改进的2pAC方法与依赖于反应平面重建的常规方法的等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流的入射能量依赖 费米能区重离子碰撞 双粒子方位角关联方法 平衡能
原文传递
高密度高载钆闪烁玻璃的闪烁性能和中子探测性能研究
12
作者 殷生华 胡鹏 +21 位作者 蔡华 陈丹平 韩纪锋 何冬兵 胡辰 华哲浩 李帅奇 李溦长 刘珊 钱森 秦来顺 任晶 宋瑞强 隋泽萱 孙心瑗 唐高 王志乐 王梓然 温玉锋 杨冬 张明辉 朱瑶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1034-1042,共9页
闪烁玻璃可以通过改变玻璃基质成分和掺杂元素来调整其闪烁性能以及理化性质,是一种可适应多种应用场景的多功能闪烁材料。闪烁玻璃具有制备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成型加工性能优良、易于大批量生产和规模化生产等优点,在核辐射探测和... 闪烁玻璃可以通过改变玻璃基质成分和掺杂元素来调整其闪烁性能以及理化性质,是一种可适应多种应用场景的多功能闪烁材料。闪烁玻璃具有制备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成型加工性能优良、易于大批量生产和规模化生产等优点,在核辐射探测和高能物理实验中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为了研制满足核辐射探测以及高能物理实验需求的高性能闪烁玻璃材料(即高密度、较高光产额和快衰减),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于2021年联合国内多家生产制备闪烁玻璃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核探测器研发企业,成立了闪烁玻璃研发合作组,推动高性能闪烁玻璃的研发和应用。本文基于闪烁玻璃合作组近期研发的高密度的高载钆含量的闪烁玻璃样品,探究了其闪烁性能,同时也研究了其对中子的响应,对高载钆闪烁玻璃在核辐射探测,特别是中子探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表明本文测试的玻璃样品的密度能达到6g/cm^(3),光产额大于1000 ph/MeV,且衰减时间接近400 ns。另外玻璃样品能够探测到中子信号,但目前还无法实现有效的中子和伽马事例甄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烁玻璃 高Gd含量 闪烁性能 中子探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