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型Richter综合征转化前后IgVH基因克隆重排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毛峥嵘 Andreas Rosenwald +2 位作者 章锁江 周韧 hans konrad mueller-hermelink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4-370,共7页
目的检测经典型Richter综合征的IgVH基因克隆重排及突变状态,分析转化前后IgVH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对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基因扫描和测序分析IgVU基因。另外用免疫组织化学LAB—SA法检测两种肿瘤中z... 目的检测经典型Richter综合征的IgVH基因克隆重排及突变状态,分析转化前后IgVH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对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基因扫描和测序分析IgVU基因。另外用免疫组织化学LAB—SA法检测两种肿瘤中zeta链结合蛋白激酶70(ZAP70)、p53、干扰素调节因子(IRF)-4等可能潜在危险因子的表达,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生存率分析,筛选危险因子。结果(1)B—CLL/DLBCL克隆相关(18/23,78.3%),克隆不相关(5/23,21.7%);(2)在16例克隆相关中,12例转化前B-CLL及转化后DLBCL携带未突变IgVH基因;(3)转化前后IgVH基因使用是非随机的,在克隆相关的病例中,B-CLL/DLBCL最常使用VH3-23、VH3-74、VH1-2,各占11.1%;(4)转化后DLBCL仅部分表达CD5(32.1%)和CD23(14.3%)及ZAP70(23.8%),绝大多数表达p53(80.6%)和IRF-4(82.6%);(5)17例转化后DLBCL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个月;(6)统计学分析生存时间与B—CLL/DLBCL转化前后克隆相关与否、IgVH基因的突变状态、ZAP70、p53、IRF-4的表达不相关。结论(1)转化后DLBCL中克隆相关与克隆不相关的比例为2:1;(2)克隆相关的DLBCL多由携带未突变型IgVH基因的B—CLL患者转化而来;(3)发生转化的B—CLL中IgVH基因使用的偏向性提示了抗原在转化中的可能作用;(4)转化后DLBCL与普通DLBCL在IgVH基因的使用、突变状态,免疫表型及预后的不同,提示其可能是一种新的DLBCL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弥漫型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慢性 突变 免疫表型分型 基因重排 B淋巴细胞 重链
原文传递
霍奇金淋巴瘤亚型Richter综合征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突变及克隆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毛峥嵘 Andreas Rosenwald +2 位作者 章锁江 周韧 hans konrad mueller-hermelink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23-528,共6页
目的检测霍奇金淋巴瘤(HL)亚型Richter综合征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VH)基因重排、突变、克隆相关性等基因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初步探讨其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基因扫描分析HL亚型Richter综合征及慢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目的检测霍奇金淋巴瘤(HL)亚型Richter综合征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VH)基因重排、突变、克隆相关性等基因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初步探讨其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基因扫描分析HL亚型Richter综合征及慢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CLL)伴CD30阳性R—S细胞样细胞病例IgVH基因的克隆性重排,测序分析IgVH基因的突变状态及其分子特征;用激光显微切割结合半套式PCR扩增R—S细胞和R—S细胞样细胞的IgVH基因,比较两种肿瘤成分的克隆相关性;用免疫组织化学LAB—SA法检测两种肿瘤中zeta相关蛋白70(ZAP70)、p53、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及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等因子表达的不同。结果(1)6例向HL转化及6例向R—S细胞样细胞转化的B—CLL患者中,携带突变型IgVH基因的患者各占5例;(2)4例IgVH基因克隆相关性分析中,与相应B—CLL克隆不相关的2例R-S细胞和1例R—S细胞样细胞表达LMP1。而1例与B—CLL来自相同克隆的R—S细胞样细胞不表达LMP1;(3)HL亚型Richter综合征中B—CLL肿瘤细胞常使用的IgVH基因是VH3和VH4家族,6例中各有2例使用VH4—34和VH3-48基因。结论(1)转化的HL和R—S细胞样细胞主要与生发中心或生发中心后的B—CLL有关,提示不同类型的Richter综合征可能涉及的发病机制不同;(2)HL与R—S细胞样细胞既可以是B—CLL克隆相关病例,也可以是克隆不相关的病例。而后者可能与B—CLL患者免疫抑制后继发EB病毒感染有关;(3)IgVH基因在HL亚型Richter综合征B—CLL中的偏向性使用,提示抗原在转化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白血病 粒细胞 慢性 突变 免疫表型分型 基因重排 B淋巴细胞 重链
原文传递
基因表达谱芯片在B细胞淋巴瘤分子分型、预后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
3
作者 毛峥嵘 周韧 +2 位作者 张昕霞 hans konrad mueller-hermelink Andreas Rosenwald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85-789,共5页
早期的淋巴瘤分类倚重于形态学或临床表现。近年来新技术的出现,特别是高通量的DNA技术,DNA芯片和基因表达谱在淋巴瘤中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发现了不同淋巴瘤特征性的基因表达图谱,以及不同亚型淋巴瘤有不同的致癌途径及其与预... 早期的淋巴瘤分类倚重于形态学或临床表现。近年来新技术的出现,特别是高通量的DNA技术,DNA芯片和基因表达谱在淋巴瘤中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发现了不同淋巴瘤特征性的基因表达图谱,以及不同亚型淋巴瘤有不同的致癌途径及其与预后相关的表达谱,并初次尝试了淋巴瘤分子分型和分子病理诊断,为预后相关因子的建立及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和个体化靶向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我们对基因表达谱在多种B细胞淋巴瘤(BCL),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Burkitt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F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基因表达谱芯片 预后相关 分子分型 靶向治疗 BURKITT淋巴瘤 基因表达图谱 分子病理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