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壳杉烯酸诱导烟草的系统获得性抗性防御番茄斑萎病毒侵染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立华 杨婷婷 +5 位作者 邱润霜 何思洁 余萍 郑雪 张丽珍 张仲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659-2665,共7页
【目的】番茄斑萎病毒(TSWV)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生,危害多种作物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筛选应用具有高效抑制活性的天然产物是防控TSWV引起的病害有效途径之一。前期研究发现三列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中提取的贝壳杉烯酸(AHK)具有... 【目的】番茄斑萎病毒(TSWV)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生,危害多种作物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筛选应用具有高效抑制活性的天然产物是防控TSWV引起的病害有效途径之一。前期研究发现三列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中提取的贝壳杉烯酸(AHK)具有抑制TSWV侵染的活性,本研究探明其具体的抑制机制。【方法】通过测定接种TSWV前、后用AHK处理的烟草植株相关防御酶活性以及RT-qPCR检测抗性相关主要代谢通路关键转录因子基因表达量,解析AHK防御TSWV侵染的机制。【结果】AHK在病毒接种前后处理中能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而抑制TSWV的侵染;同时AHK能诱导茉莉酸(JA)通路重要转录因子MYC2、NAC表达量升高,增强了系统获得抗性。【结论】AHK主要通过诱导SOD酶活升高以及诱导JA通路增强寄主系统抗性从而抑制TSWV的侵染,具有作为植物源农药研发的潜力,为TSWV引起的病毒病绿色防控积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斑萎病毒 贝壳杉烯酸 超氧化物歧化酶 茉莉酸通路 系统抗性
下载PDF
多脂大戟中Lathyrane-type类二萜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活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博文 赵宁东 +8 位作者 赵立华 何思洁 张丽珍 李顺林 张洁 郑雪 龙琴 张仲凯 李靖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1-816,共6页
【目的】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严重危害烟草、番茄、辣椒等多种作物,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研究为利用低毒、高效植物源药剂防治TMV病毒病害提供先导化合物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枯斑计数法对从多脂大戟... 【目的】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严重危害烟草、番茄、辣椒等多种作物,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研究为利用低毒、高效植物源药剂防治TMV病毒病害提供先导化合物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枯斑计数法对从多脂大戟中分离的11种化合物进行抗TMV活性测定。【结果】接种TMV 24 h后施用100μg/mL的化合物制剂进行防控实验,其中化合物Euphorblin E(HZ-7)的抑制率为67.54%,高于对照宁南霉素(52.89%);先施用11种化合物制剂6 h后再接种TMV进行预防实验,其中化合物Euphorblin E(HZ-7)抑制率为72.29%,高于对照宁南霉素(58.21%)。【结论】多脂大戟中化合物Euphorblin E可作为抗TMV病毒病害环保型生物源农药研发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花叶病毒 多脂大戟 二萜 抑制率 烟草
下载PDF
17722例孕妇四种传染病感染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爱兰 倪永圣 +3 位作者 何思杰 黄翠芳 洗洁能 和仕进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分析孕妇产前血液传染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7 722例孕妇产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 目的分析孕妇产前血液传染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7 722例孕妇产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TP)等4项血液传染标志物的检测结果。结果 HBsAg阳性率为5.46%(967/17 722);抗-HCV阳性率为0.20%(36/17 722);抗-HIV阳性率为0.05%(9/17 722);梅毒感染阳性率为1.00%(178/17 722)。结论孕妇产前检测4项传染标志物对阻断和降低感染性疾病的母婴传播、避免医疗纠纷、预防医院感染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梅毒螺旋体抗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下载PDF
Improvement in salt tolerance of Populus tomentosa from transformation by a mtl-D gene 被引量:4
4
作者 Li Min Wang Hua-fang +2 位作者 Yin Wei-lun he si-jie Chen Shou-yi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6年第4期20-24,共5页
Transgenic lines were achieved by transforming the E. coli 1-phosphate mannitol dehydrogenase gene (mtl-D) into the Populus tomentosa Cart. genome. An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train (AGL1), constructed by clonin... Transgenic lines were achieved by transforming the E. coli 1-phosphate mannitol dehydrogenase gene (mtl-D) into the Populus tomentosa Cart. genome. An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train (AGL1), constructed by cloning mtl-D into the disarmed plasmid pBin438, was used to infect leaves of the clone YW2. The infected leaf discs were cultured on a medium containing 30 mg.L 1 kanamycin and 500 mg.L 1 cefotaxime. Transgenic plantlets regenerated from the infected leaves, rooted on the medium con- taining 30 mg.L 1 kanamycin. PCR and a Southern blotting test verified that the exogenous mtl-D gene had integrated into the trans- formation plants of the P. tomentosa genome. The mannitol content in control plant was 69 gg.gl FW, and the mannitol contents of the transgenic lines T1 to T5 ranged between 103.7 and 289.5 μg·g^-1 FW. Of the shoots of the control plants 20% survived; on the medium containing 0.6% NaCl, 60% and 70% of two transgenic shoots survived on a medium containing 0.8% Na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ulus tomentosa Carr mtl-D TRANSFORMATION salt tolerance
下载PDF
丙型肝炎核心抗原与抗体联合检测在丙肝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爱兰 倪永圣 +4 位作者 冼洁能 和仕进 何思杰 黄翠芳 晏文芬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6期127-129,136,共4页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与抗体(抗-HCV IgG)联合检测在丙肝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5月医院各科室有丙肝高危感染风险的29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取血清进行HCV-cAg和抗-HCV、ALT、TBil检查...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与抗体(抗-HCV IgG)联合检测在丙肝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5月医院各科室有丙肝高危感染风险的29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取血清进行HCV-cAg和抗-HCV、ALT、TBil检查,以HCV-RN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不同检查方法诊断的患者HCV感染情况,分析HCV-cAg、抗-HCV IgG联合用于疾病早期诊断的有效性。结果 HCV-RNA含量与ALT水平成正相关(r=0.978,P<0.05),HCV-RNA含量与Tbil水平无相关性(r=-0.681,P>0.05);抗-HCV IgG方法的检出率为69.1%,HCV-cAg方法为82.3%,血清肝功能检测方法为58.2%,HCV-cAg方法的检出率高于抗-HCV IgG方法、血清肝功能检测方法(P<0.05)。抗-HCV IgG、HCV-cAg联合检出率最高,为96.5%,显著高于HCV-cAg、血清肝功能联合监测的90.9%,抗-HCV IgG、血清肝功能联合检测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cAg、抗-HCV IgG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高于单指标检查。结论抗-HCV IgG、HCV-cAg联合用于HCV早期感染诊断,临床检出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感染 抗原 丙型肝炎 抗体 联合检测
下载PDF
上海市在校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宋秀兰 张继学 +7 位作者 贾敏杰 郑滔 何思杰 柏楚洋 朋云峰 高宗尚 黄蛟灵 俞英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2年第9期102-105,共4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在校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今后疫苗接种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6—8月采用随机抽样法对上海市已开展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的1所医学院校和1所非医学院校的189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 目的:分析上海市在校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今后疫苗接种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6—8月采用随机抽样法对上海市已开展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的1所医学院校和1所非医学院校的189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于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84.09分。其中,对于接种费用的满意度评分最高,为(90.33±15.13)分;对于疫苗接种等待时长的满意度评分最低,为(76.56±21.90)分。分析结果显示,非常担心疫苗质量、非常担心疫苗注射点存在感染风险、非常认同自己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很小、非常不认同做好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新冠肺炎感染、非常不认同自己能完全做到新冠肺炎的各类防护措施、非常不愿意主动参加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的在校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的总体满意度评分较低。结论:建议改善疫苗接种点的软件及硬件设施,加强大学生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新冠肺炎疫苗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的满意度,最终达到提高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校大学生 新冠肺炎疫苗接种 满意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GUS gene transformation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Idaho'
7
作者 Sun Hai-jun Li Min +2 位作者 Chen Shou-yi he si-jie Wang Hua-fang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6年第4期63-68,共6页
Based on the plant regeneration system, a GUS gene transformation system to Idaho locust (Robinia pseudoacacia ‘Idaho')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was established. The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was conf... Based on the plant regeneration system, a GUS gene transformation system to Idaho locust (Robinia pseudoacacia ‘Idaho')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was established. The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was confirmed by regenerating the shoots fi'om the infected leaves in the presence of hygromysin; by histochemical X-gluc assays of 15-glucuronidase (GUS) and by PCR and PCR-Southern blotting analysis. The ratio of positive transgenic plants is 5.8% (5 out of 86 plants). With this system, the target gene DREB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leaves of Idaho locust. The transgenic plants regenerated, which was verified by PCR-Southern blot- ting.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system could be a new, simple, reliable and practical route to gene transformation of R. pseudoacacia 'Idaho' mediated with A. tumefaci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inia pseudoacacia ‘Idaho'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G US gene transformation
下载PDF
河北省无创产前基因筛查模式的理论和实践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静 何思捷 +8 位作者 唐龙妹 赵建宏 郝桂敏 尹琳微 王云芳 王顺尧 张建国 赵立见 高健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2年第22期4105-4110,共6页
目的 探讨河北省无创产前基因筛查模式的建立,评估其对染色体非整倍体出生缺陷的防控效果。方法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成立项目工作领导组和技术专家组,于2019年7月实施无创产前基因筛查民生项目(简称NIPT民生项目),构建了政府主导... 目的 探讨河北省无创产前基因筛查模式的建立,评估其对染色体非整倍体出生缺陷的防控效果。方法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成立项目工作领导组和技术专家组,于2019年7月实施无创产前基因筛查民生项目(简称NIPT民生项目),构建了政府主导、孕妇免费及全省覆盖的无创产前基因筛查模式。河北省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孕妇免费享受NIPT检测,对染色体非整倍体进行筛查,高风险孕妇接受后续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及生育指导,低风险孕妇进行妊娠结局随访。结果 共筛查908 426例孕妇,全省筛查覆盖率为75.20%,检出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4 605例(阳性率为0.51%),其中目标三体(21-三体、18-三体及13-三体)高风险1 756例(阳性率为0.19%),经产前诊断确诊目标三体871例,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9.43%、99.96%及70.41%。NIPT民生项目开展前(2018年)河北省唐氏综合征活产率为0.73/万,民生项目开展后逐年下降,2021年下降为0.13/万,防控效果显著。受检孕妇对项目的满意度很高,对医生宣教的满意度为96.4%,对检测服务的满意度为96.0%。结论 NIPT可以作为一线普筛技术用于染色体非整倍体出生缺陷的筛查,对唐氏综合征的防控效果显著,河北省全省覆盖无创产前基因筛查模式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染色体非整倍体 河北省无创产前基因筛查模式 出生缺陷防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