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抗病基因多样性持续控制水稻病害 被引量:41
1
作者 朱有勇 heileung +10 位作者 陈海如 王云月 汤克仁 赵学谦 周金玉 涂建华 李炎 何霞红 周江鸿 孙雁 Twng-WahMew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32-839,共8页
利用抗病基因多样性持续控制水稻病害,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该技术可大幅度减少农药的施用量,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并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因此得到了国内外科学家和广大农民的普遍认可... 利用抗病基因多样性持续控制水稻病害,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该技术可大幅度减少农药的施用量,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并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因此得到了国内外科学家和广大农民的普遍认可。作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前景作一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基因多样性 水稻 病害 持续控制
下载PDF
应用候选基因定位水稻抗稻瘟病QTL 被引量:5
2
作者 樊叶杨 吴建利 +2 位作者 庄杰云 heileung 郑康乐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3-256,共4页
应用经克隆了的已知功能或有潜在功能的 DNA序列 ,即候选基因 ,作为分子标记 ,在中 15 6 /谷梅 2号 F8重组自交系群体中进行水稻抗稻瘟病 QTL的分析。大部分候选基因在水稻染色体上成簇分布 ,并且位于已知抗病基因簇区域。应用复合区间... 应用经克隆了的已知功能或有潜在功能的 DNA序列 ,即候选基因 ,作为分子标记 ,在中 15 6 /谷梅 2号 F8重组自交系群体中进行水稻抗稻瘟病 QTL的分析。大部分候选基因在水稻染色体上成簇分布 ,并且位于已知抗病基因簇区域。应用复合区间法检测到 1个调控病斑大小和 1个调控病斑数量的 QTL,前者位于第 1染色体 CG36 a~ RM2 12区间 ,贡献率为4.17% ,抗性等位基因来自父本谷梅 2号 ;后者定位于第 2染色体 CG18a~RM2 6 3区间 ,贡献率为 6 .2 5 % ,抗性等位基因来自母本中 15 6。同时检测到 2对控制病叶面积和 1对控制病斑大小的基因互作。这些 QTL和互作基因涉及抗性基因同源序列、离子通道调控子以及编码致病相关蛋白和几丁质酶的基因 ,表明候选基因的应用有助于揭示 QTL的功能。玉米锈病抗性基因 Rp1与稻瘟病抗性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候选基因 数量性状位点 基因定位 抗病基因
下载PDF
稻瘟病菌变异菌株的AFLP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月秋 heileung +1 位作者 RobertS.ZEIGLER 唐文华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3-369,共7页
利用94对AFLP引物对3个起始菌株和9个致病性变异菌株进行分析,其中49对引物可以区别出不同菌株类型,辨别变异菌株与其起始菌株的关系,以及起始菌株间的亲缘关系.9个变异菌株中5个菌株的条带数减少1~3条,4个菌株条带数没有明显变化.结果... 利用94对AFLP引物对3个起始菌株和9个致病性变异菌株进行分析,其中49对引物可以区别出不同菌株类型,辨别变异菌株与其起始菌株的关系,以及起始菌株间的亲缘关系.9个变异菌株中5个菌株的条带数减少1~3条,4个菌株条带数没有明显变化.结果还表明,致病性及其他特征变异似乎与条带数缺失多少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始菌株 变异菌株 DNA指纹 亲缘关系
下载PDF
水稻对叶瘟和穗瘟部分抗性的遗传分析(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饶志明 吴建利 +4 位作者 庄杰云 柴荣耀 樊叶杨 heileung 郑康乐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5-565,共11页
在一个水稻籼籼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中,选用由感病株系构成的2个亚群体和2个不同的稻瘟病菌小种,进行了水稻对叶瘟部分抗性的QTL定位,还选用由感病而且抽穗期相近的株系构成的亚群体和另一个病菌小种,进行了水稻对穗瘟部分抗性的QTL定位,... 在一个水稻籼籼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中,选用由感病株系构成的2个亚群体和2个不同的稻瘟病菌小种,进行了水稻对叶瘟部分抗性的QTL定位,还选用由感病而且抽穗期相近的株系构成的亚群体和另一个病菌小种,进行了水稻对穗瘟部分抗性的QTL定位,将病叶面积百分比(DLA)、病斑大小(LS)和病斑数(LN)作为对叶瘟部分抗性的性状,将病斑长度(LL)和孢子量(CA)作为对穗瘟部分抗性的性状.所构建的图谱包含168个标记.应用QTLMapper 1.01b,共检测到11个表现主效应的QTL和28对双因子互作,有3个表现主效应的QTL参与对同一性状的互作.QTL的主效应对单一性状的贡献率为4.7%~38.8%,而上位性效应对单一性状的贡献率为16.0%~51.7%,QTL的主效应对大多数性状的贡献率小于互作效应,表明互作效应对于部分抗性的重要作用.对穗瘟部分抗性的两个性状LL和CA,所检测到QTL总效应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0.6%和82.6%,表明由排除了主效抗病基因的感病株系组成的亚群体适合于进行部分抗性QTL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座位(QTL) 部分抗性 叶瘟 穗瘟 水稻
下载PDF
Clustering of Major Genes Conferring Blast Resistance in a Durable Resistance Rice Cultivar Gumei 2 被引量:4
5
作者 WuJian-li CHAIRong-yao +4 位作者 FANYe-yang LIDe-bao ZHENGKang-le heileung ZHUANGJie-yun 《Rice science》 SCIE 2004年第4期161-164,共4页
By using 304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derived from indica rice cross Zhong 156/Gumei 2, a linkage map consisting of 177 marker loci and covering 12 rice chromosomes was constructed and employed for mapping genes confe... By using 304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derived from indica rice cross Zhong 156/Gumei 2, a linkage map consisting of 177 marker loci and covering 12 rice chromosomes was constructed and employed for mapping genes conferring blast resistance in rice. Genomic location of gene Pi25(t) conferring neck blast resistance to the Chinese isolate 92-183 (race ZC15) was verified to be located between markers A7 and RG456 on chromosome 6, with genetic distances of 1.7 cM and 1.5 cM to A7 and RG456, respectively. Leaf blast resistance of Gumei 2 to the Philippine isolate Ca89 (lineage 4) was found to be controlled by a single gene. The gene tentatively designated as Pi26(\) was located between makers B10 and R674 on chromosome 6, with genetic distances of 5.7 cM and 25.8 cM to B10 and R674 respectively. Resistant alleles at both gene loci were derived from Gumei 2, indicating an existence of resistance gene cluster in Gumei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st resistance molecular mapping gene cluster RICE
下载PDF
Diversity analysis for Magnaporthe grisea by Pot2-based PCR
6
作者 HEYueqiu heileung +1 位作者 RobertS.Zeigler TANGWenhua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2001年第3期5-5,共1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