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吸收胶原膜在颊侧袋形瓣引导性骨再生手术中的作用:一项回顾性影像学队列研究
1
作者 段登辉 hom-lay wang 王恩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7-1104,共8页
目的:在颊侧袋形瓣引导性骨再生手术基础上,探讨放置可吸收胶原膜是否有利于维持术后牙槽嵴轮廓稳定。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因单颗后牙缺失采用种植体植入同期进行颊侧袋形瓣引导性骨再生手术患者,根据骨粉表面是否覆盖胶原膜... 目的:在颊侧袋形瓣引导性骨再生手术基础上,探讨放置可吸收胶原膜是否有利于维持术后牙槽嵴轮廓稳定。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因单颗后牙缺失采用种植体植入同期进行颊侧袋形瓣引导性骨再生手术患者,根据骨粉表面是否覆盖胶原膜分为胶原膜覆盖组和无覆盖组。术前(T0)、术后即刻(T1)和术后3~7个月(T2)拍摄锥形束CT,利用Mimics软件测量种植体光滑-粗糙交界面下不同水平(0、2、4和6 mm)处颊侧骨板厚度(thickness of the buccal bone plate,BBT,分别表示为BBT-0、-2、-4、-6)。结果:收集胶原膜覆盖组15例,无胶原膜覆盖组14例,共计29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在T0、T1和T2三个时间点,不同水平的BBT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BBT-0在胶原膜覆盖组和无覆盖组分别为(1.22±0.55)mm和(1.70±0.97)mm,相应的BBT-2分别为(2.32±0.94)mm和(2.57±1.26)mm。T1~T2愈合阶段不同水平处颊侧骨板吸收的绝对值[(0.47±0.54)~(1.33±0.75)mm]和百分数[(10.04%±24.81%)~(48.43%±18.32%)],以及T0~T2阶段颊侧骨板新骨形成厚度[(1.27±1.09)~(2.75±2.15)mm]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颊侧袋形瓣引导骨再生手术无论是否使用胶原膜均可有效修复种植体颈部颊侧骨缺损。与无胶原膜覆盖相比,胶原膜覆盖植骨材料不能提高术后牙槽嵴轮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质丢失 引导组织再生 牙周 骨再生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胶原膜
下载PDF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同期植骨改善牙根外吸收邻牙的预后分析
2
作者 段登辉 王菲 +3 位作者 黄桂彬 王恩博 胡文杰 hom-lay wang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96,共9页
目的分析下颌阻生智齿导致第二磨牙(M2)牙根外吸收但无临床症状的患者采用智齿拔除同期植骨,术后1年随访评价M2的牙髓-牙周状态,为制订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2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要求拔除... 目的分析下颌阻生智齿导致第二磨牙(M2)牙根外吸收但无临床症状的患者采用智齿拔除同期植骨,术后1年随访评价M2的牙髓-牙周状态,为制订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2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要求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15例患者(15颗),智齿拔除同期植入骨粉,术后随访1年以上,对M2的牙髓-牙周愈合情况进行临床和锥形束CT评价。结果15例患者术后随访(30.4±10.1)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牙髓症状,牙齿无松动,3例(20%)患者M2电活力读数>40,14例(93.33%)患者M2冷测正常,1例(6.67%)患者M2冷测迟钝。M2远中牙龈指数(0.5±0.8),探诊深度(4.5±1.9)mm(3~9 mm),其中3例(20%)M2远中探诊深度≥7 mm,探诊出血4例(24.7%)。锥形束CT检查:M2远中骨缺损高度(0.2±1.7)mm(-1.9~5.1 mm),1例(6.67%)骨缺损高度>4 mm。7例(46.7%)患者牙根-植骨材料界面表现清晰连续的牙周膜间隙样结构;5例(33.3%)界限模糊,3例(20%)不规则增宽。此外,2例(13.33%)牙根表面外吸收处有牙骨质或牙槽骨样硬组织沉积修复,恢复锥状牙根外形。结论对下颌完全埋伏阻生智齿致M2牙根外吸收患者,智齿拔除同期植骨后M2牙髓-牙周可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对于M2牙根再生现象,需要进一步组织学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吸收 智齿 植骨材料 引导组织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