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与生物质炭配施对春小麦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陈雨欣 杨卫君 +4 位作者 赵红梅 李大平 宋世龙 惠超 耿洪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0,共9页
为了解氮肥和生物质炭配施对北疆灌区春小麦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春小麦品种新春37号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氮肥水平[不施氮肥(N0:0 kg·hm^(-2))、常规施氮(N1:300 kg·hm^(-2))、减量施氮(N2:255 kg&#... 为了解氮肥和生物质炭配施对北疆灌区春小麦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春小麦品种新春37号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氮肥水平[不施氮肥(N0:0 kg·hm^(-2))、常规施氮(N1:300 kg·hm^(-2))、减量施氮(N2:255 kg·hm^(-2))]和4个生物质炭水平[不施生物质炭(B0:0 kg·hm^(-2))、低量生物质炭(B1:10×10^(3)kg·hm^(-2))、中量生物质炭(B2:20×10^(3)kg·hm^(-2))、高量生物质炭(B3:30×10^(3)kg·hm^(-2))],分析了不同处理下春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籽粒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可增加春小麦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提高花前同化物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促进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改善加工、营养品质。对小麦生长、品质及产量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减量施氮配施中量生物质炭(N2B2)处理综合表现最好,且该处理下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最高,达5.12 g·株^(-1),花前同化物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0.46 g·株^(-1)、15.32%、17.41%,产量较单施氮肥(N1B0)处理提高22.12%,蛋白质(干基)含量、淀粉(湿基)含量、面筋(湿基)含量、Zeleny沉降值和硬度分别为16.59%、62.12%、31.31%、46.95 mL和63.79。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减量氮肥配施中量生物质炭(N2B2)有利于北疆灌区春小麦高产优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春小麦 产量 品质 北疆灌区
下载PDF
生物炭用量与灌水量对北疆灌区春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郭颂 杨卫君 +5 位作者 李廷宇 杨梅 陈雨欣 宋世龙 惠超 耿洪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8-666,共9页
为探讨生物炭与灌水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效应,以北疆灌区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设置3个灌水量[4500 m^(3)·hm^(-2)(W0)、4050 m^(3)·hm^(-2)(W1)和3600 m^(3)·hm^(-2)(W2)]和3个生物炭施用量[0 t·... 为探讨生物炭与灌水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效应,以北疆灌区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设置3个灌水量[4500 m^(3)·hm^(-2)(W0)、4050 m^(3)·hm^(-2)(W1)和3600 m^(3)·hm^(-2)(W2)]和3个生物炭施用量[0 t·hm^(-2)(B0)、10 t·hm^(-2)(B1)和20 t·hm^(-2)(B2)]水平,比较分析了不同生物炭用量与灌水量组合条件下春小麦干物质累积、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差异,并运用基于熵值的DTOPSIS法进行综合效应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条件下施用生物炭对春小麦干物质累积量影响均不显著,但可提升籽粒品质,灌水量和生物炭的交互作用对春小麦籽粒品质与产量的影响显著。在W0条件下春小麦籽粒蛋白含量随生物炭用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所有施加生物炭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均低于B0W0处理;W1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与W0条件下一致;在W2条件下,籽粒蛋白含量(干基)、面筋含量(湿基)和Zeleny沉降值均随生物炭施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B2W2处理下三个指标均最高。在W0和W1条件下春小麦产量随生物炭施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B1W0处理产量最高,较B0W0处理高16.2%。采用基于熵值的DTOPSIS法分析表明,接近度f值前三名依次为B1W2、B2W2和B2W0处理。因此,生物炭施用量在10~20 t·hm^(-2)、灌水量在3600~4050 m^(3)·hm^(-2)时可实现北疆灌区春小麦节水生产,具有较高的提质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灌水量 春小麦 品质 综合评价
下载PDF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near-memory computing array architecture based on shared buffer 被引量:1
3
作者 SHAN Rui GAO Xu +3 位作者 FENG Yani hui chao CUI Xinyue CHAI Miaomiao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22年第4期345-353,共9页
Deep learning algorithm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computer vision,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other fields.However,due to the ever-increasing scale of the deep learning model,the requirements for storage and compu... Deep learning algorithm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computer vision,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other fields.However,due to the ever-increasing scale of the deep learning model,the requirements for storage and computing performance are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and the processors based on the von Neumann architecture have gradually exposed significant shortcomings such as consumption and long latency.In order to alleviate this problem,large-scale processing systems are shifting from a traditional computing-centric model to a data-centric model.A near-memory computing array architecture based on the shared buffer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improve system performance,which supports instruction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ore-calculation integration,reducing the data movement between the processor and main memory.Through data reuse,the processing speed of the algorithm is further improved.The proposed architecture is verified and tested through the parallel realization of th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algorithm.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t the frequency of 110 MHz,the calculation speed of a single convolution operation is increased by 66.64%on average compared with the CNN architecture that performs parallel calculations on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The processing speed of the whole convolution layer is improved by 8.81%compared with the reconfigurable array processor that does not support near-memory compu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memory computing shared buffer reconfigurable array processor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
下载PDF
青海柴北缘地区茶卡北山锂铍稀有金属伟晶岩型矿床垂向分带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承先 孙丰月 +3 位作者 钱烨 吴东倩 惠潮 卢寅花 《世界地质》 CAS 2021年第4期847-859,880,共14页
茶卡北山锂铍伟晶岩型矿床是近年发现的一处中型锂铍稀有金属矿床,呈现垂向分带特征。通过研究伟晶岩脉岩相学、矿化特征,并结合电子探针测试,探讨伟晶岩垂向分带及矿床成因。茶卡北山伟晶岩根据岩相学特征分为二云母伟晶岩,文象结构伟... 茶卡北山锂铍伟晶岩型矿床是近年发现的一处中型锂铍稀有金属矿床,呈现垂向分带特征。通过研究伟晶岩脉岩相学、矿化特征,并结合电子探针测试,探讨伟晶岩垂向分带及矿床成因。茶卡北山伟晶岩根据岩相学特征分为二云母伟晶岩,文象结构伟晶岩,条带状构造伟晶岩,含绿柱石伟晶岩,含绿柱石、锂辉石伟晶岩和含锂辉石伟晶岩6个垂向分带;根据矿化特征分为无矿化带、Be矿化带、Li-Be矿化带和Li矿化带4个垂向分带。白云母电子探针测试结果显示矿化程度随伟晶岩演化程度的加强而不断增强。茶卡北山伟晶岩矿床经由结晶分异作用、熔体-流体不相容作用及流体交代作用共同作用于一期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茶卡北山 伟晶岩 分带特征 白云母 成矿规律
下载PDF
连作年限对棉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卫君 惠超 +3 位作者 陈雨欣 宋世龙 史春玲 陈磊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13期104-108,共5页
研究棉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对不同连作年限的响应,为棉田土壤固碳提供理论依据。以连作5、12、17年(L_(5)、L_(12)、L_(17))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连续种植年限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与种植1年对... 研究棉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对不同连作年限的响应,为棉田土壤固碳提供理论依据。以连作5、12、17年(L_(5)、L_(12)、L_(17))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连续种植年限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与种植1年对照CK处理相比,连作17年处理,0~20、20~40 cm土层>2 mm粒径团聚体百分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降低16.7%、13.2%(P<0.05);各土层,连作5年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分别为11.8、10.6 g/kg,较对照显著提升16.2%、15.1%;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以>2 mm粒径最大,占50%以上,<0.053 mm粒径的碳贡献率最小。连作不利于土壤质量的保持,但短期连作对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起正向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连作5年土壤有机碳含量最大,连作5年后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连作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贡献率 土层
下载PDF
金色梦想,一触即发——化学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贾建华 乔正平 +3 位作者 王大为 李淑君 巢晖 朱芳 《大学化学》 CAS 2020年第6期71-76,共6页
高等教育要适应世界潮流和时代变化,本科教育须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结合学科发展和企业发展需求,中山大学化学学院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发科技)共同建设大学生实践教学... 高等教育要适应世界潮流和时代变化,本科教育须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结合学科发展和企业发展需求,中山大学化学学院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发科技)共同建设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本文以中山大学-金发科技本科实践教学基地为例,探讨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实践基地的建设内容与成果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外实践 教改探索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生物炭对砂壤土团聚体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卫君 惠超 +3 位作者 邓天池 陈雨欣 宋世龙 马阿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共9页
试验研究了添加生物炭对砂壤土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为生物炭的农业利用和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设置生物炭用量4个水平(0、10、20、30 t/hm^(2))、氮肥用量2个水平(0、150 kg/hm^(2)),通过2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对土... 试验研究了添加生物炭对砂壤土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为生物炭的农业利用和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设置生物炭用量4个水平(0、10、20、30 t/hm^(2))、氮肥用量2个水平(0、150 kg/hm^(2)),通过2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对土壤团聚体及其碳、氮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团聚体分布均以>5、2~5 mm粒级团聚体为主,其中单施生物炭20 t/hm^(2)时,>5、2~5 mm粒级团聚体占比最大,总占比为58%,与不添加生物炭相比,增幅为20%;施用生物炭20 t/hm^(2)时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及几何重量直径增幅最为显著(P<0.05),与不施生物炭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17.6%和24.3%;有机碳和全氮变化趋势一致,添加生物炭后,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均增加,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氮含量均不同程度地升高,分别较对照显著提升27.9%和28.9%,<0.25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氮含量较高。添加生物炭显著增加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并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碳、氮含量及各粒级土壤团聚体碳、氮含量均显著提升,提高了>5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氮的贡献率。在本试验条件下,当生物炭添加量为20 t/hm^(2)时有利于北疆灌区麦田土壤培肥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 有机碳 分布
下载PDF
生物质炭施用下灌溉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分型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杨卫君 惠超 +3 位作者 陈雨欣 宋世龙 杨梅 郭颂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23-329,共7页
试验研究了不同筛分方法下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为生物质炭农业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设置生物质炭用量4个水平(0,10,20,30 t/hm^(2)),氮肥用量2个水平(0,150 kg/hm^(2)),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测定分析干筛法和湿筛法0—30 cm... 试验研究了不同筛分方法下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为生物质炭农业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设置生物质炭用量4个水平(0,10,20,30 t/hm^(2)),氮肥用量2个水平(0,150 kg/hm^(2)),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测定分析干筛法和湿筛法0—3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结果表明:2种筛分方式下,不同处理各粒级土壤团聚体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干筛法所得机械土壤团聚体主要以>5,2~50.5~1 mm粒级为主,而湿筛法水稳性团聚体均以0.25~0.5 mm及<0.25 mm为主;不同处理干筛法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均高于湿筛法。湿筛法下各处理,无论施氮与否,MWD、GMD均随生物质炭量增加而增大。其中,B0N0处理MWD、GMD最小,单施生物质炭B3N0处理土壤团聚体直径最大,分别较B0N0显著提高60%(MWD)和52%(GMD);各处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PAD)随生物质炭量增加而减小,土壤团聚体稳定率(WASR)则随生物质炭量增加呈上升趋势;干筛法各处理分形维数(D)均低于湿筛法,随生物质炭量增加D值不断降低,B3生物质炭量下分形维数最低,分别为2.63(B3N0)和2.64(B3N1),分别较对照降低3.3%和2.9%;分形维数(D)与>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R_(>0.25))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试验条件下,生物质炭添加量为30 t/hm^(2)时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最佳。同时,湿筛法较干筛法能更好地模拟大田环境,真实反映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土壤团聚体 平均重量直径 分形维数
下载PDF
氮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北疆灌区春小麦光合和干物质转运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宋世龙 杨卫君 +5 位作者 陈雨欣 贾永红 李大平 惠超 郭颂 杨梅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1-320,共10页
为探讨氮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北疆灌区春小麦光合和干物质转运特性及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对照(不施氮,CK)、常规施氮(300 kg·hm^(-2)、N1)、单施生物炭(20 t·hm^(-2)、B)、常规施氮+生物炭(N1B)、减氮15%(255 kg·... 为探讨氮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北疆灌区春小麦光合和干物质转运特性及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对照(不施氮,CK)、常规施氮(300 kg·hm^(-2)、N1)、单施生物炭(20 t·hm^(-2)、B)、常规施氮+生物炭(N1B)、减氮15%(255 kg·hm^(-2)、N2)、减氮15%+生物炭(N2B)、减氮30%(210 kg·hm^(-2)、N3)、减氮30%+生物炭(N3B)8个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间春小麦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相比,减氮(N2、N3)对春小麦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均无显著影响,但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随着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配施生物炭后上述各指标均显著提升。综合表现以减氮15%配施生物炭处理(N2B)效果最优。该处理下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处于较高水平,成熟期单茎干重、籽粒占单茎重比例、花前同化物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01 g、51.31%和18.03%;籽粒产量为8301.35 kg·hm^(-2),较CK及N1处理分别增产38.09%和18.11%;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最高,为12.40 kg·kg^(-1)。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减量15%配施20 t·hm^(-2)生物炭最有利于春小麦光合生产、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及产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氮肥 生物炭 光合特性 物质积累和转运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灌水量与生物炭用量对春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颂 杨卫君 +4 位作者 宋世龙 陈雨欣 杨梅 惠超 张金汕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73,共9页
【目的】探究水炭耦合对北疆灌区春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开展常规灌水量(w0)、灌水量减少10%(w1)、灌水量减少20%(w2)3个灌水量水平和不施生物炭(b0)、施加生物炭10 t/hm^(2)(b1)、施加生物炭20 t/hm^(2)(b2)3个生物炭施... 【目的】探究水炭耦合对北疆灌区春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开展常规灌水量(w0)、灌水量减少10%(w1)、灌水量减少20%(w2)3个灌水量水平和不施生物炭(b0)、施加生物炭10 t/hm^(2)(b1)、施加生物炭20 t/hm^(2)(b2)3个生物炭施加量的2因素3水平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及生物炭用量对春小麦植株光合及产量的影响,建立基于生物炭施加量、灌水量与产量的拟合模型。【结果】生物炭施用量显著影响开花期叶面积指数。与b0w0处理相比,施生物碳与减少灌水量的组合春小麦LAI提升9.1%~25.41%,花后20 d春小麦SPAD值提升了1.7%~10.73%。不同灌水量处理显著影响春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形成;灌水量为w1时,施加适量的生物炭能促进春小麦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提升春小麦光合特性与产量;灌水量为w2时,施加生物炭(b1w2、b2w2处理)会使春小麦光合特性下降,春小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摩尔分数分别下降11.58%~18.15%、55.85%~66.3%、67.42%~75.94%和16.2%~27.19%。灌水量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较生物炭影响更大,但灌水量为w1时,添加生物炭(b1w1、b2w1处理)的春小麦产量均保持在较高水平,b1w1处理春小麦产量较b0w0处理提升7.57%,而b2w1处理通过增加千粒质量提高产量,产量增幅达到3.36%。【结论】结合模型模拟分析可知,灌水量减少10%和生物炭施加20 t/hm^(2)组合是最有利用于北疆灌区春小麦稳产、高产的施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生物炭 控水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减磷加炭对北疆灌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邢东建 杨卫君 +4 位作者 贺佳琪 魏海鹏 贾永红 惠超 李永昊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1期39-44,共6页
试验通过分析减施磷肥增施生物炭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探讨减磷加炭后土壤肥力特性。以北疆灌区小麦主产地奇台当地主推品种‘新春37号’为材料,设15种不同施肥模式,其中磷肥(P2O5)设5个水平,分别为P0、P1、P2、P3、P4 (0、120、102、8... 试验通过分析减施磷肥增施生物炭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探讨减磷加炭后土壤肥力特性。以北疆灌区小麦主产地奇台当地主推品种‘新春37号’为材料,设15种不同施肥模式,其中磷肥(P2O5)设5个水平,分别为P0、P1、P2、P3、P4 (0、120、102、84、66 kg/hm^(2));配施生物炭设3个水平,分别为B0、B1、B2(0、22.5、30.0 t/hm^(2))。于春小麦成熟期采集土样,测定土壤速效养分、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含水量、pH、电导率。结果表明:磷肥减量45%配施低量生物炭(P4B1)处理下碱解氮含量较高,较对照增加68.18%;常规磷肥配施高量生物炭(P1B2)时有机质含量最高,较对照增加65.14%;磷肥减量30%配施低量生物炭(P3B1)处理下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较高,分别较对照增加48.60%、22.58%;但施加生物炭对土壤酸碱性没有显著影响。本试验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可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有效提高土壤持水能力,且对碱性土壤pH无显著影响,不会对碱性土壤造成破坏。为北疆灌区合理减磷加炭,改善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磷肥 速效养分 有机质 罐区 麦田
下载PDF
减磷加炭对北疆春小麦磷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贺佳琪 杨卫君 +4 位作者 贾永红 李永昊 邢东建 惠超 高文翠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3期13-19,共7页
本试验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磷素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为合理减磷加炭、提高磷肥利用率提供理论参考。本试验磷肥(P2O5)设4个水平,生物炭设3个水平。比较不同施肥模式下小麦磷素积累分配、磷素利用率、产量与磷肥利用率等指标的差... 本试验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磷素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为合理减磷加炭、提高磷肥利用率提供理论参考。本试验磷肥(P2O5)设4个水平,生物炭设3个水平。比较不同施肥模式下小麦磷素积累分配、磷素利用率、产量与磷肥利用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减量施磷15%(102 kg/hm^(2))配施生物炭22.5 t/hm^(2)(P3B2)处理下各指标综合效果最好,在该处理下春小麦干物质量最高,为4.07 g/株,较对照增加8.24%,该处理下植株磷含量增加,且主要分配在穗部,较对照增加6.21%;茎部磷素转移在磷肥配施低炭时增幅最高,磷肥配施高量生物炭时增幅最低;叶部磷素转移在磷肥与生物炭配施时对植株叶部磷素的影响大于单施磷肥。本试验条件下,施磷102 kg/hm^(2)同时施加生物炭22.5 t/hm^(2)对提高茎、叶对籽粒的贡献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升了磷素利用效率与磷素生理效率,并且达到最好的增产效果,为北疆灌区磷肥减施增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春小麦 生物炭添加 磷素利用率 产量
下载PDF
氮肥配施不同量生物炭对土壤养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雨欣 杨梅 +3 位作者 马阿娟 惠超 邓天池 杨卫君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292-297,共6页
试验设2个氮肥施用梯度:0、150 kg/hm^(2),4个生物炭施用量:0、10、20、30 t/hm^(2),在新疆奇台麦类试验站开展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产量的影响研究,以期明确生物炭在北疆灌区麦田应用中增产增效的作... 试验设2个氮肥施用梯度:0、150 kg/hm^(2),4个生物炭施用量:0、10、20、30 t/hm^(2),在新疆奇台麦类试验站开展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产量的影响研究,以期明确生物炭在北疆灌区麦田应用中增产增效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炭后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冬小麦产量,且炭氮配施效果更佳。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了16.51%~126.67%,炭氮互作通过提高冬小麦千粒重,促进产量提升,其中施氮肥150 kg/hm^(2)、生物炭30 t/hm^(2)处理较对照产量提高51.67%。相关性分析表明,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土壤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150 kg/hm^(2)配施生物炭30 t/hm^(2)对麦田土壤养分及冬小麦产量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可达到改善土壤养分和增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冬小麦 速效养分 产量
下载PDF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及细胞焦亡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惠超 刘馨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59-964,共6页
目的研究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pyrin domaincontaining 3,NLRP3)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及细胞焦亡的调控作用。方法将NLRP3野生型(wild type,WT)C57BL/6J小鼠分为NLRP3-WT对照组、NLRP3-WT哮喘组,NLRP3敲... 目的研究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pyrin domaincontaining 3,NLRP3)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及细胞焦亡的调控作用。方法将NLRP3野生型(wild type,WT)C57BL/6J小鼠分为NLRP3-WT对照组、NLRP3-WT哮喘组,NLRP3敲除(knockout,KO)小鼠分为NLRP3-KO对照组、NLRP3-KO哮喘组,每组各10只。采用卵白蛋白+氢氧化铝腹腔注射致敏、卵白蛋白吸入激发的方法建立哮喘模型。检测各组小鼠气道反应性指标增强呼气间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并进行炎症评分;收集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计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目,并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8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NLRP3、裂解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Gasdermin D-N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与NLRP3-WT对照组相比,NLRP3-WT哮喘组小鼠肺组织出现气道平滑肌增厚、炎性细胞浸润等形态学改变;NLRP3-KO哮喘组小鼠上述形态学表现较NLRP3-WT哮喘组小鼠明显改善。与NLRP3-WT对照组相比,NLRP3-WT哮喘组小鼠增强呼气间歇、肺组织炎症评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及IL-1β、IL-18含量,肺组织中NLRP3、裂解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Gasdermin D-N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NLRP3-KO哮喘组小鼠上述各检测指标水平均低于NLRP3-WT哮喘组(P<0.05)。结论NLRP3高表达与哮喘发病有关,激活气道炎症反应及细胞焦亡可能是与之相关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基因敲除 炎症反应 细胞焦亡 小鼠
下载PDF
标准化作业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惠超 张雷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4-6,共3页
新时代背景下,安全生产已逐渐成为电力企业进行现代化发展的主要趋势,而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用标准化作业,可以促使电力企业切实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效率和质量,使得电力企业能够取得更加科学和健康地发展。为此,通过深入探究标准化作... 新时代背景下,安全生产已逐渐成为电力企业进行现代化发展的主要趋势,而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用标准化作业,可以促使电力企业切实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效率和质量,使得电力企业能够取得更加科学和健康地发展。为此,通过深入探究标准化作业在电力安全生产和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根据其应用效果探究存在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用方案和对策,旨在促进电力产业实现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企业 标准化作业 安全生产管理 应用研究
下载PDF
一种HEVC帧内预测算法的动态自重构实现方法
16
作者 崔馨月 蒋林 +3 位作者 杨坤 惠超 胡传瞻 赵静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20-2127,共8页
高效视频编码HEVC中帧内预测算法在专用硬件上的实现无法满足在高清和移动视频等多种应用场景间灵活切换的需求,导致编码性能差,硬件资源利用率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帧内预测算法在可重构阵列处理器上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基... 高效视频编码HEVC中帧内预测算法在专用硬件上的实现无法满足在高清和移动视频等多种应用场景间灵活切换的需求,导致编码性能差,硬件资源利用率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帧内预测算法在可重构阵列处理器上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基于状态监测机制监测处理单元的执行状态,监测到空闲状态的处理单元则下发新的执行任务,根据处理单元的执行状态实现不同映射方案间的灵活切换,达到算法执行过程的动态自重构。实验结果表明,与帧内预测算法在专用处理器上的实现相比,本文方法在提高灵活性的同时,硬件资源使用减少了33.6%,算法执行的时钟周期数减少了16.2%。不同测试序列经过整个I帧环路测试的结果,与HM16.7官方软件的测试结果相比,平均图像质量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自重构 阵列处理器 状态监测器 高效视频编码 帧内预测
下载PDF
山地光伏电站光伏组件阴影遮挡技改方案的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月 吕永刚 +2 位作者 吴琼 惠超 王淑娟 《太阳能》 2023年第10期69-74,共6页
针对山地光伏电站光伏组件阴影遮挡问题,提出了重接线、调整光伏支架立柱高度或光伏组件安装倾角、以大换小、拆除重装4种方案,并针对每种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给出不同新增投资下,投资回收期为5年时,需要提升的等效利用小时数。分析结... 针对山地光伏电站光伏组件阴影遮挡问题,提出了重接线、调整光伏支架立柱高度或光伏组件安装倾角、以大换小、拆除重装4种方案,并针对每种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给出不同新增投资下,投资回收期为5年时,需要提升的等效利用小时数。分析结果显示:当上网电价为1.0元/kWh时,在严格控制成本的情况下,老旧山地光伏电站采用重接线、调整光伏支架立柱高度或光伏组件安装倾角这两种方案可能在5年内回收成本;而对于“以大换小”方案,若容配比为1.3:1.0,单瓦静态投资从0.9元/W增至1.3元/W(扣除了光伏组件回收资金)时,年等效利用小时数需提升约235.8~369.2 h,发电量提升16.8%~26.4%,才能实现投资回收期5年的目标;拆除重建方案在经济性上基本不可行。该研究旨在为有技改需求的电站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光伏电站 光伏组件 阴影遮挡 技改 经济性分析
下载PDF
HEVC中分像素插值算法的动态可重构实现
18
作者 惠超 蒋林 +2 位作者 朱筠 王萍 崔馨月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64-770,共7页
针对高效视频编码(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HEVC)分像素运动估计亮度分量插值算法计算量大、冗余度高、难以实现不同编码块之间灵活切换的问题,提出一种动态可重构且具有高数据复用率的分像素插值算法实现方法。根据编码单元(codi... 针对高效视频编码(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HEVC)分像素运动估计亮度分量插值算法计算量大、冗余度高、难以实现不同编码块之间灵活切换的问题,提出一种动态可重构且具有高数据复用率的分像素插值算法实现方法。根据编码单元(coding unit,CU)的规模和大小自适应地对其周围参考像素块进行插值计算,得到最优预测单元的编码模式和运动矢量。实验结果表明,与专用硬件实现的分像素插值算法相比,不同编码块灵活切换的同时,参考像素的读取数量减少43.8%,硬件资源消耗减少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视频编码 阵列处理器 动态可重构 高精度运动估计 分像素插值
下载PDF
光变色薄膜模拟设计及制备技术
19
作者 王淑娟 姚伟刚 +2 位作者 惠超 马月 吴琼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7-42,共6页
为提升光变色薄膜的耐溶剂、附着力等性能并推进其产业化发展,利用理论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制备不同结构的光变色薄膜。采用箱式热蒸发和卷对卷磁控溅射技术,在12μm超薄PET衬底上制备了不同介质材料和厚度结构的变色薄膜,并对... 为提升光变色薄膜的耐溶剂、附着力等性能并推进其产业化发展,利用理论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制备不同结构的光变色薄膜。采用箱式热蒸发和卷对卷磁控溅射技术,在12μm超薄PET衬底上制备了不同介质材料和厚度结构的变色薄膜,并对样品进行了光谱、光学显微、附着力及耐溶剂测试。结果表明:热蒸发制备的Ag/MgF_(2)/Cr样品可以实现预定的变色效果,但光学显微测试发现热蒸发制备的薄膜存在大量的微观龟裂纹,耐溶剂测试容易剥离;增加二氧化硅底层后制备的Ag/SiO_(2)/MgF_(2)/Cr结构薄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龟裂纹,但是耐溶剂性仍较差;采用卷对卷磁控技术制备的Ag/SiO_(2)/Cr结构样品,模拟设计的反射光谱曲线与实际制备的薄膜光谱曲线吻合度更好,且薄膜样品附着力和耐溶剂性良好,未出现龟裂现象,适合批量化的薄膜制备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角异色 热蒸发 磁控溅射 复合薄膜
下载PDF
生物炭施用对麦田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惠超 杨卫君 +5 位作者 宋世龙 陈雨欣 张金汕 贾永红 魏海鹏 徐万里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9-355,共7页
【目的】研究生物炭添加对灌区麦田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阐明土壤及作物对生物炭培肥效果的响应,为灌区麦田土壤结构改良和合理培肥制度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氮肥(纯氮)用量设0、150 kg hm^(... 【目的】研究生物炭添加对灌区麦田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阐明土壤及作物对生物炭培肥效果的响应,为灌区麦田土壤结构改良和合理培肥制度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氮肥(纯氮)用量设0、150 kg hm^(−2)两个水平,每一氮肥用量下设生物炭用量0,10,20,30 t hm^(-2)4个水平,通过2年(2018~2020年)田间定位试验,利用干筛法得到了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含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和春小麦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不添加生物炭相比,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5 mm、2~5 mm粒级土壤团聚体含量(P<0.05),增幅范围为10.2%~29.2%、8.3%~10.2%;施用生物炭20 t hm^(-2)时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及几何重量直径增幅最为显著(P<0.05),较不施生物炭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21.4%和32.3%;生物炭配施氮肥春小麦增产效果优于单施生物炭处理;土壤团聚体几何重量直径与春小麦产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生物炭施用对灌区麦田土壤大团聚体形成及其稳定性提升效果显著,有利于改良土壤,提升春小麦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单施生物炭20 t hm^(-2)时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最强,生物炭20 t hm^(-2)与纯氮150 kg hm^(−2)配施时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春小麦增产达4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 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