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岩侵入体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意义
1
作者 Mads huuse 石栋(译) 《石油科技动态》 2009年第4期13-20,共8页
砂岩侵入体或砂岩注入体是在同沉积或沉积后砂岩再活化作用的产物,是砂岩受超压、油气运移、成岩作用和地震活动等作用侵入到周围地层而形成的。砂岩的再活化和侵入的过程,以及他们在岩石中产生的记录(砂岩侵入体或砂岩注入体)都不... 砂岩侵入体或砂岩注入体是在同沉积或沉积后砂岩再活化作用的产物,是砂岩受超压、油气运移、成岩作用和地震活动等作用侵入到周围地层而形成的。砂岩的再活化和侵入的过程,以及他们在岩石中产生的记录(砂岩侵入体或砂岩注入体)都不应该和钻井中出现的或由钻井引起的砂岩侵入相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体 油气勘探开发 砂岩 活化作用 油气运移 地震活动 成岩作用 再活化
原文传递
大规模砂岩贯入体的地震描述
2
作者 Mads huuse +1 位作者 卢雪梅(译) 白振瑞(校) 《石油地质科技动态》 2008年第3期16-41,共26页
沙子沉积后的再次活动和贯入是深水碎屑沉积层系的重要作用。北海中部和北部的古近系地层很好地记录了这些作用所形成的特征,那里有大规模的砂岩贯入体在很大范围对砂岩和泥岩层段的储层形态和流体流动性质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规模、... 沙子沉积后的再次活动和贯入是深水碎屑沉积层系的重要作用。北海中部和北部的古近系地层很好地记录了这些作用所形成的特征,那里有大规模的砂岩贯入体在很大范围对砂岩和泥岩层段的储层形态和流体流动性质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规模、形态以及与母岩砂体的关系,在北海古近系地震资料中看到的大规模砂岩贯入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翼状砂岩贯入体,表现为从边缘陡倾的整合砂体的一侧或顶部(有时)发源的不整合地震异常,可能属于沉积成因或贯入成因。这些贯入体的厚度可达50m,可以10~35°的角度切入已压实的泥岩层段达100~250m。翼状贯入体的形成可能与原有构造没有关系,但通常会利用包围泥岩中的多边形断层系。 第二类:锥形砂岩贯入体,表现为从独特反射点发源并向上延续约50~300m的锥形振幅异常,而这种反射点位于可能的母岩砂体的上方几米至1公里处。这些贯入体的厚度可达60m,其大部分范围都与层面不整合,倾角介于15-40°之间。供砂层系的性质是推测的,但可能具有近于垂直的软弱带,如喷蚀通道(blowout pipe)或多边形断面,而贯入体本身似乎并不受原有断层系的控制。 第三类:项部贯入岩复合体,是在较大规模母岩砂体之上形成的贯入体网络。这些贯入体要么太薄,要么形状太复杂,因而地震数据无法很好地显示。尽管各个贯入体的规模很小,但所构成的顶部贯入岩复合体的体积却可能有重要意义。 大规模的砂岩贯入体通常终止于不整合面,如Balder组底面(古新统最上部)、Frigg组顶面(下始新统)或渐新统底面,在那里它们可能已突出古海底。由于砂岩贯入体通常都有很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因此可以成为重要储层和厚泥岩层序中有效的流体通道。由于砂岩贯入体的地层位置比较特殊,标准的沉积相模型无法预测,因此可以构成对钻井作业的危害,也就是造成浅层气藏喷发或引起高密度超压钻井液的漏失。因此,利用地震资料和预测模型对大规模砂岩贯入体进行钻前预测,对于深水碎屑岩戍藏层带的成功勘探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地震描述 不整合面 碎屑沉积 流体通道 流动性质 地震资料 地震异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