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L101合金半固态二次加热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红亮 张质良 +3 位作者 i.ohnaka H.Yasuda A.Sugiyama T.Ohmichi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26-630,共5页
采用半固态合金二次加热 ,对半固态坯料施加合理的二次加热路径 ,重新获得适于后续加工的具有近球状固相颗粒均匀分布的半固态组织。采用功率为 2 0kW ,频率为 30kHz的高频感应加热装置 ,研究了采用再熔融加热法制备的ZL10 1半固态合金... 采用半固态合金二次加热 ,对半固态坯料施加合理的二次加热路径 ,重新获得适于后续加工的具有近球状固相颗粒均匀分布的半固态组织。采用功率为 2 0kW ,频率为 30kHz的高频感应加热装置 ,研究了采用再熔融加热法制备的ZL10 1半固态合金坯料的二次加热过程。结果表明 :为了获得适于最终成形的半固态组织 ,有必要把半固态坯料二次加热过程分为几个加热速率不同的加热阶段 ,然后在半固态温度区间某一需要加工温度下进行适度保温。通过实验给出了ZL10 1合金半固态坯料二次加热条件 ,并讨论了二次加热条件对半固态组织演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熔融加热法 半固态合金 二次加热 组织演化 铝合金
下载PDF
铝合金铸件充型过程及氧化膜卷入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海东 i.ohnaka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00-1207,共8页
对于直接有限差分法,提出了单元表面无量纲距离、表面充填比率和体积充填比率,以描述铸件充型过程中自由表面的形状,建立了相应的充型过程数学模型,考虑了自由表面形状对动量、质量和能量传输的影响;提出了充型过程自由表面碰撞中表面... 对于直接有限差分法,提出了单元表面无量纲距离、表面充填比率和体积充填比率,以描述铸件充型过程中自由表面的形状,建立了相应的充型过程数学模型,考虑了自由表面形状对动量、质量和能量传输的影响;提出了充型过程自由表面碰撞中表面氧化膜破碎,及其后破碎氧化膜流动的计算模型。对实验铝合金铸件进行了模拟应用,通过实际铸件充型过程的特殊X射线实时观察和记录,及实际铸件的气孔、收缩缺陷分布的检测,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充型过程模拟结果与X射线实时观察结果吻合较好,尤其是自由表面的变化;氧化膜卷入模拟结果与实际铸件气孔、收缩缺陷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铸件 充型过程 自由表面 氧化膜卷入 X射线实时观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再熔融加热对亚共晶铝硅合金半固态组织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红亮 张质良 +3 位作者 i.ohnaka H.Yasuda A.Sugiyama T.Ohmichi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51-1155,共5页
提出一种新的亚共晶铝硅合金半固态坯料制备方法 ,即再熔融加热制备法 ,其特点是不对熔融金属施加任何机械的或电磁的搅拌力 ,而是通过在金属凝固过程中进行再熔融加热 ,获得具有近球状初晶相的亚共晶铝硅合金半固态组织。研究了Al 7%Si... 提出一种新的亚共晶铝硅合金半固态坯料制备方法 ,即再熔融加热制备法 ,其特点是不对熔融金属施加任何机械的或电磁的搅拌力 ,而是通过在金属凝固过程中进行再熔融加热 ,获得具有近球状初晶相的亚共晶铝硅合金半固态组织。研究了Al 7%Si 0 .2 %Ti半固态合金再熔融加热制备过程中再熔融温度及保温时间等关键工艺参数对半固态组织的影响 ,并讨论了再熔融加热对半固态组织演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共晶铝硅合金 再熔融加热法 半固态合金 组织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