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百年历史的日益严重的毁灭性柑桔病害——黄龙病 被引量:12
1
作者 j·seph marie bove 付惠敏(编译) +2 位作者 陈传武(编译) 白先进(编译) 赵学源(译校) 《广西农学报》 2011年第4期70-76,共7页
黄龙病是柑桔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已对世界柑桔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并在慢慢的向新的柑桔种植区蔓延。本文对黄龙病的历史、病原、生物学特性、流行、检测、地理分布和防控措施等做了详细的论述。黄龙病于1919年在中国南方首次报道... 黄龙病是柑桔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已对世界柑桔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并在慢慢的向新的柑桔种植区蔓延。本文对黄龙病的历史、病原、生物学特性、流行、检测、地理分布和防控措施等做了详细的论述。黄龙病于1919年在中国南方首次报道,现在亚洲、非洲、大洋洲、南北美洲的40多个国家都有黄龙病发生。黄龙病病原是韧皮部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属于难培养细菌,南非的"青果病"(greening)、菲律宾的"斑叶病"(mottleleaf)、印度的"梢枯病"(dieback)、印度尼西亚的"叶脉韧皮部退化病"(vein phloem degeneration)都是由该病原菌引起的。黄龙病病原菌属于韧皮部杆菌属(Candidatus liberibacter),迄今,已知该病原菌有三个种:亚洲种黄龙病菌主要存在于亚洲地区,巴西和美国(佛罗里达)也有分布,非洲种黄龙病菌及其亚种"capensis"存在于非洲国家,美洲种黄龙病菌存在于巴西。世界各地的黄龙病症状实质上是相同的。病株叶片斑驳,引起黄梢,是该病早期典型的症状,病树植株矮化,树势衰弱,结果少,果实变小畸形,着色差(青果),并从果蒂处开始着色(与正常果着色顺序相反)。黄龙病可通过嫁接从柑桔传到柑桔,也可通过菟丝子从柑桔传到长春花。非洲柑桔木虱和亚洲柑桔木虱是天然的传播媒介。黄龙病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非洲的热敏感型,由非洲柑桔木虱传播,发病适温为22~25℃;另一种为亚洲的耐热型,由亚洲柑桔木虱传播,可忍受30℃以上的高温。黄龙病病原菌虽可由电镜检出,但是一般用其它的实验方法来进行常规的检测。不宜采用单克隆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DNA探针的斑点杂交试验和利用基于16SrRNA或rplKAJL-rpoBC操纵子序列的特异性引物的各种PCR(常规PCR,巢式PCR,多重PCR)。由于至今黄龙病还无法治疗,现在普遍采用挖除病株结合化学防治传病媒介,以清除感染源进行预防。为了防止黄龙病和柑桔木虱的进一步国际传播,必须制定严格的检疫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黄龙病 韧皮部杆菌 木虱 诊断 防治
下载PDF
有百年历史的日益严重的毁灭性柑桔病害——黄龙病(续)
2
作者 j·seph marie bove 付惠敏(编译) +2 位作者 陈传武(编译) 白先进(编译) 赵学源(译校) 《广西农学报》 2011年第5期54-61,共8页
通过检测亚洲种和非洲种黄龙病菌来鉴定黄龙病 到1992年,通过电镜观察柑桔斑驳叶片筛管中具壁黄龙病病原仍是唯一可靠的检测方法,并被广泛应用(Gamier and Bove,1996)。但该技术比较繁重,也不能区别亚洲种和非洲种病原菌。现在随... 通过检测亚洲种和非洲种黄龙病菌来鉴定黄龙病 到1992年,通过电镜观察柑桔斑驳叶片筛管中具壁黄龙病病原仍是唯一可靠的检测方法,并被广泛应用(Gamier and Bove,1996)。但该技术比较繁重,也不能区别亚洲种和非洲种病原菌。现在随着DNA杂交和PCR等分子技术的发展区别这两种病原菌已成为可能。如前所述,单克隆抗体过于专一无法用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病害 黄龙病 毁灭 历史 分子技术 DNA杂交 单克隆抗体 病原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