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10年中国青海地震:超剪切破裂的中等地震
被引量:
7
1
作者
D. Wang
j. mori
+2 位作者
张岩(译)
吕春来(校)
许忠淮(复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2年第4期1-9,共9页
通过对近场以及远震数据的分析,估算了2010年中国青海地震(MW6.9)的破裂速度。破裂起始模型的计算结果与YUS台站实测近场地震图的比较显示出约为5.0km/s的快速超剪切破裂传播。根据使用包络线反褶积法和经验格林函数事件的远震分析,在...
通过对近场以及远震数据的分析,估算了2010年中国青海地震(MW6.9)的破裂速度。破裂起始模型的计算结果与YUS台站实测近场地震图的比较显示出约为5.0km/s的快速超剪切破裂传播。根据使用包络线反褶积法和经验格林函数事件的远震分析,在震中东南6.5km和41.8km的地方鉴别出2个高频脉冲,说明为2个子事件。高频脉冲事件的地点和时间也显示出4.7~5.8km/s的超剪切破裂速度。超剪切破裂速度可能致使破裂向玉树镇扩展时产生了严重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破裂
中等地震
青海
中国
经验格林函数
高频脉冲
子事件
破裂传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日本500年的烈度记录数据检验地震危险性图
2
作者
M. Miyazawa
j. mori
+1 位作者
陈鲲(译)
金严(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0年第3期45-55,共11页
日本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总部(HERP)使用1498~2007年日本烈度的记录数据绘制出地震最大烈度图,并用于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图(PSHM)进行检验。假定为泊松分布(50年10%),将历史烈度图与475年重现期的可能最大烈度危险图进行了比较。我们注意三...
日本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总部(HERP)使用1498~2007年日本烈度的记录数据绘制出地震最大烈度图,并用于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图(PSHM)进行检验。假定为泊松分布(50年10%),将历史烈度图与475年重现期的可能最大烈度危险图进行了比较。我们注意三种情况:所有的地震情况、只包括俯冲带地震的情况和不包括俯冲带地震的所有地震的情况。俯冲带上的大逆冲型地震造成了沿太平洋海岸一侧的高烈度带,而内陆地壳型地震造成高烈度是在整个日本零散分布的。对于所有地震的情况以及俯冲带地震的情况,过去500年记录的最大烈度图和源于概率地震危险性图的500年重现期的最大预测烈度图非常相似。然而对第三种情况,即只包括陆地地壳地震时,其相关性很弱。如果我们只考虑面积的大小,而不是具体位置,对于所有三种情况来说,在日本气象厅(JMA)烈度大于4时,记录烈度图和概率地震危险性图(用最大地震的情况下)有高度的相关性。从统计上来说,日本目前的危险性图似乎与过去的烈度分布相一致。即使危险性图可能强烈依赖于概率地震危险性图的不确定性模型参数,但可以被认为是比较合适的危险性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图
日本气象厅
高烈度
数据检验
俯冲带
记录数据
地震调查
泊松分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1年M_W9.0东北近海地震高滑动片区周围的前兆地震活动
3
作者
T. Sato
S. Hiratsuka
+4 位作者
j. mori
佟薇
彭利媚
宫静芝
吕春来
《世界地震译丛》
2014年第3期10-23,共14页
根据1923年以来的日本气象厅地震目录,参考以被低滑动区隔开形成两个高滑动(≥20m)片区为特征的滑动分布,研究了2011年MW9.0东北近海地震之前的地震活动。北高滑动片区的滑动峰值位于海沟附近,而南高滑动片区的滑动峰值位于主震震中东南...
根据1923年以来的日本气象厅地震目录,参考以被低滑动区隔开形成两个高滑动(≥20m)片区为特征的滑动分布,研究了2011年MW9.0东北近海地震之前的地震活动。北高滑动片区的滑动峰值位于海沟附近,而南高滑动片区的滑动峰值位于主震震中东南约40km处,距海沟约70km。据估计,主震时首先使南高滑动片区发生破裂,然后扩展到更大的邻近地区,包括北高滑动片区。主震之前两天开始的前震活动的震中分布在北高滑动片区的西缘,此处过去90年曾发生过其他比较强烈的活动,例如1981年地震。根据这两个高滑动片区周围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图我们推断,2011年东北近海地震是由前震活动触发的,因为前震活动中持续增加的应力可以抵消南高滑动片区的强度,此处之前已经由于2003年以来的一系列周边大地震而变得足够脆弱了。其他主要活动,比如1981年地震,并没有触发如此巨大的地震,主要是之前类似的应力条件还没有具备。南高滑动片区峰值周围形成的环状地震活动图像表明存在极强的片区,这些片区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并没有由于周围发生大地震而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图
近海地震
滑动区
东北
前兆
前震活动
应力条件
日本气象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0年中国青海地震:超剪切破裂的中等地震
被引量:
7
1
作者
D. Wang
j. mori
张岩(译)
吕春来(校)
许忠淮(复校)
机构
不详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出处
《世界地震译丛》
2012年第4期1-9,共9页
文摘
通过对近场以及远震数据的分析,估算了2010年中国青海地震(MW6.9)的破裂速度。破裂起始模型的计算结果与YUS台站实测近场地震图的比较显示出约为5.0km/s的快速超剪切破裂传播。根据使用包络线反褶积法和经验格林函数事件的远震分析,在震中东南6.5km和41.8km的地方鉴别出2个高频脉冲,说明为2个子事件。高频脉冲事件的地点和时间也显示出4.7~5.8km/s的超剪切破裂速度。超剪切破裂速度可能致使破裂向玉树镇扩展时产生了严重破坏。
关键词
剪切破裂
中等地震
青海
中国
经验格林函数
高频脉冲
子事件
破裂传播
分类号
P315.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日本500年的烈度记录数据检验地震危险性图
2
作者
M. Miyazawa
j. mori
陈鲲(译)
金严(校)
机构
不详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世界地震译丛》
2010年第3期45-55,共11页
文摘
日本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总部(HERP)使用1498~2007年日本烈度的记录数据绘制出地震最大烈度图,并用于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图(PSHM)进行检验。假定为泊松分布(50年10%),将历史烈度图与475年重现期的可能最大烈度危险图进行了比较。我们注意三种情况:所有的地震情况、只包括俯冲带地震的情况和不包括俯冲带地震的所有地震的情况。俯冲带上的大逆冲型地震造成了沿太平洋海岸一侧的高烈度带,而内陆地壳型地震造成高烈度是在整个日本零散分布的。对于所有地震的情况以及俯冲带地震的情况,过去500年记录的最大烈度图和源于概率地震危险性图的500年重现期的最大预测烈度图非常相似。然而对第三种情况,即只包括陆地地壳地震时,其相关性很弱。如果我们只考虑面积的大小,而不是具体位置,对于所有三种情况来说,在日本气象厅(JMA)烈度大于4时,记录烈度图和概率地震危险性图(用最大地震的情况下)有高度的相关性。从统计上来说,日本目前的危险性图似乎与过去的烈度分布相一致。即使危险性图可能强烈依赖于概率地震危险性图的不确定性模型参数,但可以被认为是比较合适的危险性图。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图
日本气象厅
高烈度
数据检验
俯冲带
记录数据
地震调查
泊松分布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1年M_W9.0东北近海地震高滑动片区周围的前兆地震活动
3
作者
T. Sato
S. Hiratsuka
j. mori
佟薇
彭利媚
宫静芝
吕春来
机构
不详
辽宁省本溪市地震台
海南省地震局
山西省地震局昔阳地震台
出处
《世界地震译丛》
2014年第3期10-23,共14页
文摘
根据1923年以来的日本气象厅地震目录,参考以被低滑动区隔开形成两个高滑动(≥20m)片区为特征的滑动分布,研究了2011年MW9.0东北近海地震之前的地震活动。北高滑动片区的滑动峰值位于海沟附近,而南高滑动片区的滑动峰值位于主震震中东南约40km处,距海沟约70km。据估计,主震时首先使南高滑动片区发生破裂,然后扩展到更大的邻近地区,包括北高滑动片区。主震之前两天开始的前震活动的震中分布在北高滑动片区的西缘,此处过去90年曾发生过其他比较强烈的活动,例如1981年地震。根据这两个高滑动片区周围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图我们推断,2011年东北近海地震是由前震活动触发的,因为前震活动中持续增加的应力可以抵消南高滑动片区的强度,此处之前已经由于2003年以来的一系列周边大地震而变得足够脆弱了。其他主要活动,比如1981年地震,并没有触发如此巨大的地震,主要是之前类似的应力条件还没有具备。南高滑动片区峰值周围形成的环状地震活动图像表明存在极强的片区,这些片区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并没有由于周围发生大地震而破裂。
关键词
地震活动图
近海地震
滑动区
东北
前兆
前震活动
应力条件
日本气象厅
分类号
P315.72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10年中国青海地震:超剪切破裂的中等地震
D. Wang
j. mori
张岩(译)
吕春来(校)
许忠淮(复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用日本500年的烈度记录数据检验地震危险性图
M. Miyazawa
j. mori
陈鲲(译)
金严(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11年M_W9.0东北近海地震高滑动片区周围的前兆地震活动
T. Sato
S. Hiratsuka
j. mori
佟薇
彭利媚
宫静芝
吕春来
《世界地震译丛》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