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临颍断裂浅部构造特征
1
作者 田一鸣 姬计法 +8 位作者 袁洪克 酆少英 朱国军 张扬 张贵军 杨新友 何银娟 秦晶晶 安泰霖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24,330,共5页
为研究临颍断裂浅部构造特征,完成2条跨断裂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根据探测获取的地震反射剖面,结合石油地震剖面以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临颍隐伏断裂位置、浅部构造特征及活动性。结果表明,临颍断裂是一条整体走向北西、倾向北东的正断... 为研究临颍断裂浅部构造特征,完成2条跨断裂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根据探测获取的地震反射剖面,结合石油地震剖面以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临颍隐伏断裂位置、浅部构造特征及活动性。结果表明,临颍断裂是一条整体走向北西、倾向北东的正断层,最新活动时代为早更新世,断裂上盘发育一个次级断裂,与主断层成反“Y”字形态。研究结果可为许昌市及邻区地震危险性评价、城镇规划及国土利用提供地震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颍断裂 浅层地震勘探 隐伏断层 构造特征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合肥段五河—合肥断裂构造特征 被引量:21
2
作者 秦晶晶 石金虎 +6 位作者 张毅 刘保金 姬计法 谭雅丽 袁洪克 酆少英 刘增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475-4485,共11页
五河—合肥断裂是郯庐断裂带的西边界断裂,该断裂穿过合肥市城区,是1条规模较大、切割较深的隐伏活动断裂.为了研究该断裂的浅部结构特征、空间展布以及断裂活动性,我们利用2015年在合肥盆地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用初至波层析成... 五河—合肥断裂是郯庐断裂带的西边界断裂,该断裂穿过合肥市城区,是1条规模较大、切割较深的隐伏活动断裂.为了研究该断裂的浅部结构特征、空间展布以及断裂活动性,我们利用2015年在合肥盆地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了郯庐断裂带合肥段的浅层P波速度结构和构造形态;考虑到仅根据速度结构剖面还难以确定断裂的准确位置、断层上断点埋深、断层的近地表构造组合样式等特征,研究中跨五河—合肥断裂还完成了2条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合肥段是一个由多条主干断裂构成的复杂构造带,近地表速度结构表现为凹隆相间的构造特征,且沉积盖层厚度明显受到郯庐断裂带分支断裂的影响和控制.五河—合肥断裂在P波速度结构剖面表现为高速和低速区的分界,对断裂两侧的地层沉积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该断裂向下错断了盆地基底,向上错断了埋深21~35 m的中更新统下部地层,其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研究结果不仅为进一步认识五河—合肥断裂浅部构造形态提供了地震学依据,还可为该区断裂两侧的城镇规划和建设中避让活动断层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五河—合肥断裂 合肥盆地 初至波层析成像 地震反射剖面
下载PDF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天津地区张渤带地壳精细结构 被引量:8
3
作者 闫成国 曹井泉 +5 位作者 陈宇坤 刘保金 高武平 姬计法 张文朋 酆少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431-4439,共9页
穿过天津地区张渤带的长86 km、NE向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该区清晰的地壳精细结构图像和断裂的深浅构造特征,为研究张渤地震构造带的深部孕震环境和构造模式提供了地震学证据,对探讨晚中生代以来华北裂陷盆地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及演化具... 穿过天津地区张渤带的长86 km、NE向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该区清晰的地壳精细结构图像和断裂的深浅构造特征,为研究张渤地震构造带的深部孕震环境和构造模式提供了地震学证据,对探讨晚中生代以来华北裂陷盆地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天津地区张渤带地壳以结晶基底反射T G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地壳反射波组丰富,分层特征明显,界面起伏形态清楚,清晰地刻画出冀中坳陷新生代沉积分层、箕状沉积凹陷的底界、潮白河断裂、蓟运河断裂及丰台—野鸡坨断裂的几何结构;地壳内部结晶基底(T G)至Moho之间,显示出近于“反射透明”的地震波场特征,无明显震相,这与华北其他地区的深地震反射剖面结果明显不同;地壳厚度为30.0~34.5 km,总体变化趋势为中段地壳厚而南北端相对较薄,Moho在横向上显示出明显的不均匀和横向间断特征,在Moho被错断处存在两个明显的反射事件R A和R C,R A可能是软流圈热物质上涌的侧向残留物,叠层状反射震相R C则表现出壳幔过渡带特征;剖面揭示了2条错断Moho的超壳深大断裂(F D1和F D2)和9条上地壳断裂,深大断裂应是软流圈热物质上涌,造成上地幔隆起而形成的,上地壳断裂与地壳垂直运动及侧向引张力有关;超壳深断裂(F D1和F D2)为本区深部热物质的上涌与能量交换提供了通道,而与之对应的地壳浅部断裂(F 3和F 9),则为能量调整提供了可能的条件,断裂邻近区域可能是未来发生强震的地区,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渤构造带 深地震反射剖面 地壳精细结构 深断裂
下载PDF
大容量气枪震源陆地反射地震探测--以长江中下游铜陵地区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酆少英 刘保金 +5 位作者 秦晶晶 姬计法 王宏伟 魏学强 李稳 谭雅丽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0-210,共11页
为了实验大容量气枪震源陆地水体流动激发反射地震探测效果,在长江中下游安徽省铜陵段,采用气枪船长江航道流动激发、沿江岸布设反射地震仪器接收的非纵弯线工作方式,得到了反映测线经过地区地壳深部结构和构造特征的反射地震数据。原... 为了实验大容量气枪震源陆地水体流动激发反射地震探测效果,在长江中下游安徽省铜陵段,采用气枪船长江航道流动激发、沿江岸布设反射地震仪器接收的非纵弯线工作方式,得到了反映测线经过地区地壳深部结构和构造特征的反射地震数据。原始资料信噪比较低,但部分资料不同部位仍可辨认出来自地壳及莫霍面反射波组。就传播距离而言,地震波传播的水平距离最大可达21km,垂直深度可达30km以上。在数据处理中,根据原始资料特点,针对性采用了非纵弯线面元定义、三维层析静校正、叠前多域去噪及组合反褶积技术,最终得到的叠加时间剖面上具有丰富的壳内反射波组。结果显示,测线经过地区的地壳结构为双层结构,总厚度为30.0~36.0km。上地壳呈现隆坳相间的反射特征,下地壳存在多组叠层状弧型反射波组,莫霍面反射特征清晰,由2~3个反射同相轴组成,呈现SW端向NE段抬升的形态。剖面经过地区存在一个切穿下地壳和莫霍面的深部断裂,应该是长江深断裂的反映。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大容量气枪震源可应用于陆地流动水体地壳精细结构的深地震反射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枪震源 深地震反射探测 共中心面元 地壳精细结构
下载PDF
非纵弯线气枪震源陆地反射资料叠加成像 被引量:2
5
作者 秦晶晶 酆少英 +4 位作者 姬计法 王宏伟 魏学强 李稳 田一鸣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2-603,I0002,共13页
为探索大容量气枪震源在深部地震探测中的应用,2015年10月在安徽铜陵段开展气枪流动激发试验。该试验采用沿长江航道激发、岸边固定排列接收的工作方式,因受长江航道及江岸地形的影响,加上原始记录中干扰波发育、静校正问题突出等,基于... 为探索大容量气枪震源在深部地震探测中的应用,2015年10月在安徽铜陵段开展气枪流动激发试验。该试验采用沿长江航道激发、岸边固定排列接收的工作方式,因受长江航道及江岸地形的影响,加上原始记录中干扰波发育、静校正问题突出等,基于常规的共中心点叠加的数据处理方法已不再适用。为此,开展了针对性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本文采用初至波层析静校正、叠前多域多道集去噪以及非纵弯线共反射面元叠加等一系列处理技术,结果显示所获测线经过区域的深部构造叠加剖面较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枪震源 非纵弯线 共反射面元叠加 安徽铜陵试验
下载PDF
大容量气枪震源陆地反射地震探测技术——以“地学长江计划”铜陵段试验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宏伟 酆少英 +3 位作者 秦晶晶 姬计法 魏学强 李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0-591,I0001,共13页
为了探索大容量气枪震源在探测区域结构以及在内陆水体进行水陆联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2015年在安徽铜陵完成了长江航道走航激发、陆地接收反射波的“地学长江计划”铜陵段试验。本文从试验观测系统、共中心点分布、覆盖次数以及单炮数... 为了探索大容量气枪震源在探测区域结构以及在内陆水体进行水陆联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2015年在安徽铜陵完成了长江航道走航激发、陆地接收反射波的“地学长江计划”铜陵段试验。本文从试验观测系统、共中心点分布、覆盖次数以及单炮数据属性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大容量气枪震源陆地反射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①大容量气枪震源在内陆水体激发能够用于地壳结构的探测;②在水陆联测勘探中,根据目标层段合理设计反射角,能够有效地解决小炮检距反射角不足、大炮检距能量弱的问题;③在进行弯线数据采集时,需要对观测系统进行设计,以提高共中心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④根据气枪震源容量的大小,进行最大、最小炮检距设计,是确保面元成像速度分析精度和面元炮检距属性分布合理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容量气枪震源 反射地震探测 安徽铜陵段试验 观测系统
下载PDF
用地震反射剖面研究汤阴地堑上地壳结构与断裂特征
7
作者 花鑫升 酆少英 +4 位作者 姬计法 石金虎 赵成彬 秦晶晶 李吉昌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1-820,共10页
汤阴地堑位于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是太行山前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为研究汤阴地堑上地壳结构和断裂特征,利用安阳市与新乡市活断层探测获得的深、浅地震反射剖面,结合研究区已有地震、地质资料,对汤阴地堑浅部结构、汤东断裂特... 汤阴地堑位于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是太行山前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为研究汤阴地堑上地壳结构和断裂特征,利用安阳市与新乡市活断层探测获得的深、浅地震反射剖面,结合研究区已有地震、地质资料,对汤阴地堑浅部结构、汤东断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汤阴地堑北部与南部地壳结构差异明显。地堑北部是由汤东断裂控制的半地堑,地堑内反射震相丰富、反射波层组关系清晰,多组新生代、古生代沉积层强反射不整合地覆盖在自西向东倾伏的结晶基底反射Tg上,且随着深度增加,地层倾角增大,显示出明显的多期掀斜运动特征。地堑南部表现为由汤东、汤西断裂共同控制的断陷型地堑,地堑内新近系底界面反射波TN自西向东倾伏,其下为一些横向呈水平或东倾、延续性较短的反射震相。地堑南部与北部不同的反射震相特征表明,测线控制区域内的汤阴地堑沉积环境与运动特征可能有所差异。汤东断裂为走向NE,倾向NW的铲型正断层,汤西断裂为走向NE、倾向SE的正断层,北部中深层地震反射剖面上未发现该断层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阴地堑 汤东断裂 地震反射剖面 浅层地震勘探
下载PDF
浅层地震剖面揭示固原市清水河东侧断裂特征
8
作者 花鑫升 姬计法 +3 位作者 酆少英 杜鹏 宋威 刘增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94-797,共4页
为查明清水河东侧断裂的产状、性质及其浅部构造特征,跨断裂开展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探测,获得高信噪比的浅层地震反射叠加剖面。根据浅层地震剖面结果并结合该区域地质资料,对该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清水河东侧... 为查明清水河东侧断裂的产状、性质及其浅部构造特征,跨断裂开展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探测,获得高信噪比的浅层地震反射叠加剖面。根据浅层地震剖面结果并结合该区域地质资料,对该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清水河东侧断裂为一条走向近SN、倾向E的逆断层,其浅部为由2~3条断层组成的“Y”字形构造,并错断埋深约10~30 m的第四系沉积层,属第四纪以来的隐伏活动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原市 活断层探测 浅层地震剖面 清水河东侧断裂
下载PDF
太行山南端浅层速度结构成像和隐伏断裂探测 被引量:6
9
作者 徐增波 刘保金 +4 位作者 姬计法 酆少英 袁洪克 谭雅丽 王宏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92,共5页
利用太行山南端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运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该区域的浅层P波速度结构和基底面展布形态,发现剖面浅部的P波速度变化与沉积盖层厚度和断裂分布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跨断裂完成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对区域内2... 利用太行山南端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运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该区域的浅层P波速度结构和基底面展布形态,发现剖面浅部的P波速度变化与沉积盖层厚度和断裂分布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跨断裂完成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对区域内2条第四纪隐伏活动断裂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结果表明,汤西断裂为东倾的正断层,控制汤阴地堑的西边界,活动年代为中更新世;汤东断裂为西倾的正断层,是汤阴地堑的主控边界断裂,活动年代为晚更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南端 初至波层析成像 速度结构 浅层地震勘探 活动断层
下载PDF
利用反射地震资料研究吴忠地区崇兴断裂精细结构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倩 谭雅丽 +5 位作者 姬计法 焦德成 花鑫升 酆少英 刘增祺 郭新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6-240,共5页
为了研究宁夏吴忠地区东部隐伏断层的位置、空间展布以及内部构造特征,在可能存在崇兴断层的位置布设了几条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反射测线。结果表明,崇兴断层为走向北北东、倾向西西北的正断层。浅层反射地震测线控制的崇兴断层延伸长度... 为了研究宁夏吴忠地区东部隐伏断层的位置、空间展布以及内部构造特征,在可能存在崇兴断层的位置布设了几条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反射测线。结果表明,崇兴断层为走向北北东、倾向西西北的正断层。浅层反射地震测线控制的崇兴断层延伸长度约12 km,断层倾角较陡,近于直立,南部的WJQ测线上的断点F_(P1)揭示该断层可分辨上断点错断了第四系底界面T_Q,而向北的SJDD测线上的断点F_(P5)和WJZ测线上的断点F_(P6)揭示,该断层向上错断了第四系内部界面T_(02),反映该断层活动性具有北段相对强而南段相对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断层 浅层地震剖面 钻孔地质剖面 断裂内部构造特征
下载PDF
宁夏吴忠地区北部的浅部结构和隐伏断裂——地震反射剖面结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倩 姬计法 +5 位作者 焦德成 谭雅丽 花鑫升 酆少英 刘增祺 郭新景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7-154,共8页
应用浅层地震勘探法对宁夏吴忠地区北部的浅部地壳结构和隐伏活动断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存在2条隐伏断裂,分别为银川主断层南段和新华桥断层。推测银川主断层南段为近SN走向的W倾正断层,断层下盘地层界面一般呈近水平状展布,而在... 应用浅层地震勘探法对宁夏吴忠地区北部的浅部地壳结构和隐伏活动断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存在2条隐伏断裂,分别为银川主断层南段和新华桥断层。推测银川主断层南段为近SN走向的W倾正断层,断层下盘地层界面一般呈近水平状展布,而在断层上盘,T_Q及其以下的地层界面向断面方向倾伏并显示出逆牵引现象,断层向上错断了第四系内部。钻孔联合地质剖面及浅层地震探测结果共同揭示新华桥断层为一条走向NE,倾向SW的正断层,深、浅地震测线控制的新华桥断层延伸长度9 km左右,向上错断了第四系内部的T_(02)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断裂 浅层地震勘探 地壳结构 钻孔地质剖面
下载PDF
428XL地震仪与重锤震源的连接方法
12
作者 花鑫升 姬计法 刘增祺 《物探装备》 2018年第6期387-389,共3页
重锤震源以其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广泛应用于近地表地层结构探测、横波勘探、工程物探等地震勘探项目。本文主要介绍了重锤与428XL地震仪的连接方法以及428XL地震仪的参数设置。提出了利用428XL地震仪的LCI或交叉站均可实现锤击放炮,... 重锤震源以其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广泛应用于近地表地层结构探测、横波勘探、工程物探等地震勘探项目。本文主要介绍了重锤与428XL地震仪的连接方法以及428XL地震仪的参数设置。提出了利用428XL地震仪的LCI或交叉站均可实现锤击放炮,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8XL地震仪 有线放炮 重锤震源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the Common Offset Seismic Reflection Method to Urban Active Fault Surveys
13
作者 Liu Baojin ji jifa +4 位作者 Xu Zhaofan Yuan Hongke Liao Xu Bai Yun Wan Bo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7年第2期196-203,共8页
The method and principle of common offset seismic surveys as well as the field data gathering and processing technique were introduced briefly. Through two urban active fault survey examples in Fuzhou and Shenyang, th... The method and principle of common offset seismic surveys as well as the field data gathering and processing technique were introduced briefly. Through two urban active fault survey examples in Fuzhou and Shenyang, the efficiency and limitation of using the common offset seismic reflection technique to carry out urban active fault surveys were prob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technique has the properties of high resolving power, better reconstruction of subsurface structures, and real-time analyz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investigation results on site.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quickly locate objects under investigation accurately in the areas with thinner Quaternary overburdens and strong bedrock interface fluctu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化设置 地震 溶解方法 实验
下载PDF
Lithospheric structure and faul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lan Mountains and Yinchuan Basin: Results of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ing 被引量:9
14
作者 LIU Baojin FENG ShaoYing +4 位作者 ji jifa WANG ShuaiJun ZHANG jianShi YUAN HongKe YANG GuoJu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589-601,共13页
The Helan Mountains and Yinchuan Basin(HM-YB) are located at the northern end of the North-South tectonic belt,and form an intraplate tectonic deformation zone in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NCC).The ... The Helan Mountains and Yinchuan Basin(HM-YB) are located at the northern end of the North-South tectonic belt,and form an intraplate tectonic deformation zone in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NCC).The HM-YB has a complicated history of formation and evolution,and is tectonically active at the present day.It has played a dominant role in the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modern earthquake activities of the region.A 135-km-long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across the HM-YB was acquired in early 2014,which provides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the lithospheric structure and faulting characteristics from near-surface to various depths in the reg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ho gradually deepens from east to west in the depth range of 40-48 km along the profile.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present in the crustal structure of different tectonic units,including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eismic velocities,depths of intra-crustal discontinuities and undulation pattern of the Moho.The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further reveals distinct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opposite sides of the Helan Mountains.To the east,The Yellow River fault,the eastern piedmont fault of the Helan Mountains,as well as multiple buried faults within the Yinchuan Basin are all normal faults and still active since the Quaternary.These faults have controlled the Cenozoic sedimentation of the basin,and display a "negative-flower" structure in the profile.To the west,the Bayanhaote fault and the western piedmont fault of the Helan Mountains are east-dipping thrust faults,which caused folding,thrusting,and structural deformation in the Mesozoic stratum of the Helan Mountains uplift zone.A deep-penetrating fault is identified in the western side of the Yinchuan Basin.It has a steep inclination cutting through the middle-lower crust and the Moho,and may be connected to the two groups of faults in the upper crust.This set of deep and shallow fault system consists of both strike-slip,thrust,and normal faults formed over different eras,and provides the key tectonic conditions for the basin-mountains coupling,crustal deformation and crust-mantle interactions in the region.The other important phenomenon revealed from the results of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ing is the presence of a strong upper mantle reflection(UMR) at a depth of 82-92 km beneath the HM-YB,indicating the existence of a rapid velocity variation or a velocity discontinuity in that depth range.This is possibly a sign of vertical structural inhomogeneity in the upper mantle of the region.The seismic results presented here provide new clues and observational bases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deep structure,structural differences among various blocks and the tecto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deep and shallow processes in the western N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思中国 Craton 深地震的思考侧面 Lithospheric 结构 Helan 银川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