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大青山晚中生代以来的隆升--剥露过程 被引量:6
1
作者 徐芹芹 季建清 +1 位作者 赵文韬 于祥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65,共9页
对大青山东段4件基岩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获得该区晚中生代以来的隆升?剥露历史,并探讨大青山现代地貌的形成。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57.7±3.8~50.4±3.3 Ma,封闭径迹长度分布在10.7±0.4~9.9±0.1μm之... 对大青山东段4件基岩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获得该区晚中生代以来的隆升?剥露历史,并探讨大青山现代地貌的形成。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57.7±3.8~50.4±3.3 Ma,封闭径迹长度分布在10.7±0.4~9.9±0.1μm之间。热历史模拟结果表明,大青山地区存在晚白垩世(约100~90 Ma)和中?晚中新世(13.5~7 Ma)以来两个快速抬升冷却阶段,13.5~7 Ma以来是本区剥露最快的时期,这一阶段的隆升造就现今大青山的地貌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 隆升.剥露 中.晚中新世 大青山
下载PDF
帕隆藏布江中游地壳剥露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涂继耀 季建清 +1 位作者 钟大赉 周晶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2-300,共9页
为揭示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演化过程,也为未来可能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对帕隆藏布江中游9块基岩样品进行了黑云母^(40)Ar/^(39)Ar测年,并利用“Pecube”软件对该地区的地壳剥露速率进行半定量计算。样品黑云母^(40)Ar/^(39)Ar年... 为揭示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演化过程,也为未来可能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对帕隆藏布江中游9块基岩样品进行了黑云母^(40)Ar/^(39)Ar测年,并利用“Pecube”软件对该地区的地壳剥露速率进行半定量计算。样品黑云母^(40)Ar/^(39)Ar年龄范围为103~12.5 Ma,对应地壳剥露速率范围为0.068~0.50 km/Ma。帕隆藏布江流域地壳剥露速率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特征,下游(西段)地壳剥露速率显著高于中游(东段)。年龄数据及其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内部,帕隆藏布江中游流域地壳剥露活动较弱且较稳定。雅鲁藏布江对帕隆藏布江的袭夺,使得帕隆藏布下游(西段)重新进入河流演化幼年阶段,河流快速下切剥蚀可能是导致该地区地壳剥露速率东西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帕隆藏布江 黑云母^(40)Ar/^(39)Ar 地壳剥露 河流演化
下载PDF
东构造结那木拉断裂带上新世以来强烈活动的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2
3
作者 涂继耀 季建清 +2 位作者 钟大赉 孙东霞 周晶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79-690,共12页
为揭示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那木拉断裂带上新世以来强烈活动特征,对采集自那木拉断裂带的三件基岩样品进行黑云母^(40)Ar/^(39)Ar、磷灰石裂变径迹两种热年代学方法测年;并利用“Pecube”软件对测得年龄数据及断裂带两侧已发表年龄数据进... 为揭示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那木拉断裂带上新世以来强烈活动特征,对采集自那木拉断裂带的三件基岩样品进行黑云母^(40)Ar/^(39)Ar、磷灰石裂变径迹两种热年代学方法测年;并利用“Pecube”软件对测得年龄数据及断裂带两侧已发表年龄数据进行定量模拟计算。测试结果显示黑云母^(40)Ar/^(39)Ar年龄范围为4.44±0.71 Ma~3.45±0.24 Ma,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范围为3.7±0.4 Ma~1.8±0.2 Ma。年龄数据及其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约3 Ma以前那木拉断裂带南侧地壳隆升最快,隆升速率约2.5 km/Ma,断裂带以正断层运动特征为主;约3 Ma以来那木拉断裂带北侧地壳隆升最快,约为1.3 km/Ma,断裂带以逆断层运动特征为主。那木拉断裂带运动特征变化可能与约8 Ma以来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快速地壳隆升剥露区域由南向北逐渐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木拉断裂带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黑云母^(40)Ar/^(39)Ar 磷灰石裂变径迹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基底晚中生代以来的差异隆升-剥蚀过程及其构造意义——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低温热年代学的约束 被引量:1
4
作者 冯丽霞 韩宝福 +5 位作者 王增振 孔令杰 刘博 郑波 季建清 张志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27-1742,共16页
地形地貌和沉积学研究表明,在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发生过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和新生代三期隆升-剥蚀事件,但在大青山北部前寒武纪基底岩石中,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仅识别出晚白垩世早期和中新世以来等两期隆升-剥蚀事件。为了探讨大青山... 地形地貌和沉积学研究表明,在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发生过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和新生代三期隆升-剥蚀事件,但在大青山北部前寒武纪基底岩石中,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仅识别出晚白垩世早期和中新世以来等两期隆升-剥蚀事件。为了探讨大青山南部晚中生代以来的隆升-剥蚀过程,本文报道了6件古元古代花岗岩样品的AFT结果。这6件样品的最大高差约700m,AFT年龄介于119±8~79±5Ma之间,AFT年龄与高程之间无显著关联。平均封闭径迹长度在13.2±2.2~11.8±1.8μm之间,呈单峰负偏斜的分布特征。热史模拟结果显示,晚中生代以来,大青山南部基底岩石的隆升-剥蚀过程中存在3期重要事件:早白垩世晚期(约120~110Ma)、晚白垩世早期(约100~90Ma)和新生代以来(约34~15Ma以来)。结合区域构造、沉积和地形地貌资料,并对比南部和北部基底岩石样品的AFT结果,早白垩世晚期(约120~110Ma)事件时间上与韧性剪切带的隆升-剥蚀过程相当,很可能具有相同的构造成因;晚白垩世早期(约100~90Ma)事件很可能是阴山-燕山陆内造山带整体隆升-剥蚀的结果;新生代以来(约34~15Ma以来)的事件很可能反映了南侧山前正断层的活动,且南部基底新生代以来的隆升-剥蚀事件很可能稍早于北部基底,暗示北侧山前正断层启动时间稍晚于南侧山前正断层。通过对比分析北山、北大山、狼山、内蒙古高原中部、燕山及大兴安岭等地的资料,大青山早白垩世晚期快速隆升-剥蚀事件很可能主要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造山后的垮塌有关;晚白垩世早期快速隆升-剥蚀事件很可能受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所致;而新生代以来的快速隆升-剥蚀事件则是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生代以来 差异隆升-剥蚀 磷灰石裂变径迹 大青山
下载PDF
把“人”放在文学史的中心——钱理群文学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季剑青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9年第1期36-43,共8页
数十年来,钱理群先生在文学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上做出了诸多有益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钱理群先生的文学史研究,从"典型现象"方法入手,努力把握历史中具体的"人"的生命流程,把作为文学活动实践者与参与者的&q... 数十年来,钱理群先生在文学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上做出了诸多有益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钱理群先生的文学史研究,从"典型现象"方法入手,努力把握历史中具体的"人"的生命流程,把作为文学活动实践者与参与者的"人"的命运置于文学史的中心,破除了单向度的线性历史叙事对"人"的规约与宰制,在打开新的文学史理论空间的同时,显现了文学史研究本身所可能具有的道德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理群 文学史理论 “人”
下载PDF
年轻火山岩激光40Ar/39Ar定年中的n值与MSWD值 被引量:3
6
作者 胡燕 季建清 +1 位作者 周晶 涂继耀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05-1215,共11页
激光熔蚀40Ar/39Ar等时线法是第四纪年轻火山岩样品精细定年的新方法,该方法处于逐步完善过程中。针对怎样判定获得的年龄结果是否可靠的问题,通过对数据处理过程中所用参数的分析,认为样品属性是决定年轻火山岩精细定年结果质量和可靠... 激光熔蚀40Ar/39Ar等时线法是第四纪年轻火山岩样品精细定年的新方法,该方法处于逐步完善过程中。针对怎样判定获得的年龄结果是否可靠的问题,通过对数据处理过程中所用参数的分析,认为样品属性是决定年轻火山岩精细定年结果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与样品测试数n值相关的加权均方差MSWD(meansquareweighteddeviation)是判断同一样品各测试点的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能否用来客观地评价测试结果,进而评估样品是否适合进行相关测试,结果是否可靠的重要指标。其次,属于同一真实年龄值样品的MSWD在99.7%置信区间的取值范围可通过计算加以确认,并提出对于表面年龄和等时线年龄数据,必须定量地考察相应的MSWD值,判定在具有足够样品测试数(足够大的n值)的情况下,是否符合概率统计的正态分布,确定样品是否对应同一年龄真实值。在MSWD值达不到理想值1.0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表面年龄概率密度曲线,区分测试样品内部包含的非同源或非等时或封闭不好体系的数据,再结合MSWD与n值关系,适量地去除部分偏离正态分布的测试数据,识别出可能归属多个年龄真实值的测试数据组,并以此计算不同数据组的反等时线年龄,获得年轻火山岩喷发的准确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40Ar/39Ar 等时线法 MSWD 年轻火山岩 数据处理
下载PDF
藏东南帕隆藏布现今河流地貌特征及其晚第四纪演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央金拉姆 季建清 +7 位作者 徐芹芹 王昌盛 苏君 涂继耀 彭玉恒 邵媛燕 钟大赉 米玛次仁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62-1084,共23页
河流沉积与地貌对构造与气候的变化极为敏感,可记录区域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变等多方面的丰富信息.由于独特的构造背景与气候条件,帕隆藏布不仅成为雅鲁藏布水系水量最大的支流,而且其流域在藏东南地区占有重要的地位.帕隆藏布... 河流沉积与地貌对构造与气候的变化极为敏感,可记录区域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变等多方面的丰富信息.由于独特的构造背景与气候条件,帕隆藏布不仅成为雅鲁藏布水系水量最大的支流,而且其流域在藏东南地区占有重要的地位.帕隆藏布流域内地表过程活跃且河流地貌演化过程快速,是揭示青藏高原东南部构造地貌演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该河流地貌的形态学和沉积学分析发现,帕隆藏布河流形态具有明显的线状特征,其干流近似直线展布,而主要支流呈羽状分布,两者多呈直角交汇,表明河流形态明显受到嘉黎断裂带的构造形迹控制.进一步利用光释光和14C定年方法,对帕隆藏布的晚第四纪河流地貌演化,尤其是干流和东久河支流的晚第四纪河流阶地进行研究后发现,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导致帕隆藏布的晚第四纪河流地貌呈现出典型的分段式特征,根据海拔高度主要可划分为3段:1)海拔2600 m以下的河谷地貌呈V形峡谷,河谷比降大,阶地沉积年龄均在9.0~2.0 kaBP间,沉积属性以河流相和坡积相为主,表明是全新世以来气候变暖条件下形成的;2)海拔2600~3300 m的中游段河谷呈冰蚀围谷盆地、U形槽谷等,河谷比降小,河岸谷坡坡度小,主谷两岸冰碛垄发育,存留了古冰缘地貌遗迹,阶地沉积属性以古湖相、冰水相及河流相为主,测年结果在29.8~10.9 kaBP和50.9~39.8 kaBP间,显示其曾经为末次冰期和冰消期冰缘湖泊体系,后被现今的帕隆藏布所贯通;3)海拔3300 m以上河流地貌为典型的冰川U形槽谷,谷底平坦,发育现代冰湖,仅发育Ⅰ级阶地并上面覆有冰碛物堆积体,有末次冰期的冰缘地貌遗迹,但主要受周围海洋性冰川作用,呈现现代冰缘地貌特征.整体上看,帕隆藏布的现今河流地貌上、下游两端年轻,主要形成于全新世期间;中游的河流地貌出现较早,残留了末次冰期和冰消期的冰缘地貌特征,并保留了广泛的古冰湖相沉积物.因此,帕隆藏布现今的河流形态主要出现在末次冰期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隆藏布 河流地貌 嘉黎断裂带 末次冰期 地表过程
下载PDF
全球地震震源深度统计分析与地震层分布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士扬 季建清 苏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67-1184,共18页
地震数据可以反演地球内部的构造信息,能够查明地球内部层圈结构及地震发生的机制,对揭示地球结构,进行地震预测及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对地震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获得地壳变形及其深度层次的相关信息.本文利用美国地质调查局(... 地震数据可以反演地球内部的构造信息,能够查明地球内部层圈结构及地震发生的机制,对揭示地球结构,进行地震预测及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对地震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获得地壳变形及其深度层次的相关信息.本文利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记录的1900~2018年近3000000条全球地震数据进行分析,立足地震震源计算方法,排除不确定性数据,使用震源深度频次分析及高斯分解得到地震层和地震集中区深度的推定.以国际地震中心(ISC)的1970~2016年近2000000条数据及中国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2009~2018年近300000条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地球标准椭球体深度10 km左右普遍存在一个全球性的地震集中区,与地壳中脆韧性过渡带一致.其上的地壳是全球绝大多数地震发震的深度范围,推定其为地震层;与此同时,局限在洋壳俯冲带中,约35 km处出现了另一个地震集中区,认为是地球岩石圈深度内不容忽视的界面.研究表明,在地球表层(40 km以内),层圈结构对地震有较大的控制作用;而对有洋壳俯冲区域的地震三维结构图成图显示有"贝尼奥夫带"形态,表明俯冲机制能将具有弹性力学性质的刚性块体带至地球较深部,并孕育中、深源地震.因此,地震震源分布可以指示地震层,即刚性块体,在岩石圈中的分布,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区是岩石圈和中、上地幔最主要的变形和能量释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深度 频次分析 地震层 地壳变形层次 脆韧性过渡带
下载PDF
Structure,Timing,and Mechanism of the Pliocene and Late Miocene Uplift Process of the Ailao Shan-Diancang Shan,SE Tibet,China 被引量:3
9
作者 LI Baolong WANG Dandan ji jianq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084-1101,共18页
The uplift of the Ailao Shan-Diancang Shan (ASDS) along the Ailao Shan-Red River (ASRR) shear zone is an important geological event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tectonic domain in the Late C... The uplift of the Ailao Shan-Diancang Shan (ASDS) along the Ailao Shan-Red River (ASRR) shear zone is an important geological event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tectonic domain in the Late Cenozoic, and it preserv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the structures, exhumationai histor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ASRR shear zone. The uplift structural mode and uplift timing of the ASDS is currently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topic for understanding the ASDS formation and late stage movements and evolution of the ASRR shear zone. The formation of the ASDS has been widely considered to be the consequence of the strike-slip movements of the ASRR shear zone. However, the shaping of geomorphic units is generally direct results of the latest tectonic activitie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timing and uplift structural mechanism of the ASDS and provided the following lines of supportive evidence. Firstly, the primary tectonic foliation of the ASDS shows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 variations, with steeply dipping tectonic foliation developed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ASDS and the relatively horizontal foliation on the west side. Secondly, 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direction, the deformation and metamorphism gradually weakened and this zone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different metamorphic degree belts. Thirdly, the conta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DS and the Chuxiong basin-Erhai lake is a normal fault contact which can be found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ASDS. 40^Ar/^39 Argeochronology suggests that the Diancang Shan had experienced a fast cooling event during 3-4 Ma. The apatite fission track testing method gives the age of 6.6-10.7 Ma in the Diancang Shan and 4.6-8.4 Ma in the Ailao Shan,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uplift of the ASDS can be explained by tilted block mode in which the east side was uplifted much higher than the west side, and it is not main reason of the shearing movements of the ASRR shear zone. The most recent uplift stages of the ASDS happened in the Pliocene (3-4 Ma) and Late Miocene (6-1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lao Shan-Diancang Shan tectonic geomorphology apatite fission track method 40^Ar/39^Ar dating tilted block uplift Pliocene and Late Miocene
下载PDF
中国阿尔泰南缘构造变形层次与变形序列
10
作者 苏君 季建清 +1 位作者 彭玉恒 邵媛燕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7-682,共16页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发育了一套被认为是早古生代的变质岩系,保留了原始成分层理S0。岩石在下-中地壳层次经历了塑性变形及最深达到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改造。通过对岩石构造层次及变形序列分析,在造山带南缘识别出由深至浅、由早到晚发育的...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发育了一套被认为是早古生代的变质岩系,保留了原始成分层理S0。岩石在下-中地壳层次经历了塑性变形及最深达到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改造。通过对岩石构造层次及变形序列分析,在造山带南缘识别出由深至浅、由早到晚发育的4个构造层次的变形样式,分别为流变构造、韧性剪切构造、褶皱劈理构造和断裂节理构造。流变构造以轴面NW走向、枢纽近直立的流动褶曲和NW走向近直立片麻岩面理为特征,局部发育长英质和镁铁质矿物分异条带,相当于下构造层次变形(约15~18 km)。韧性剪切构造以NW-NNW向和NNE-NEE向近直立的糜棱岩面理和片理面为特征,相当于下-中构造层次变形(约8~12 km)。褶皱劈理构造对应轴向NW、枢纽近水平的等厚褶皱、NWW和NNW向近直立劈理的产出,为中-上构造层次变形(约5~8 km)。上构造层次的断裂、节理构造在造山带南缘广泛发育,变形深度约浅于3~4 km。根据变形几何学、运动学关系及变形次序,确认它们是3期构造应力场作用的结果。在二叠—三叠纪,阿尔泰经历NE向(47°~55°)挤压应力场,在下-中构造层次发育317°~325°走向的流动褶皱、片麻理构造S_(1-1),306°~308°走向左行和328°~332°走向右行近直立韧性剪切面理S_(1-2),290°~295°走向左行和350°~355°走向右行、近直立片理面S1-3。在古近纪NW向挤压应力场下,中-上构造层次发育20°~22°走向左行和78°走向右行片理面S_(2-1),10°~20°和70°~78°近直立脆—韧性剪切面S2-2和5°~8°压扭性断裂构造S2-3。新近纪近N-S向应力场下,在浅地壳层次产出320°~325°和340°~345°走向右行走滑断裂,NWW向破劈理和NE向节理构造S_(3)。下构造层次变形被中-上构造层次变形叠加改造,体现变形深度层次与变形序列的一致性,反映了同构造挤压期的地壳抬升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阿尔泰 构造层次 变形序列 变形深度
下载PDF
新时代下加强专科医院品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家寿 季建清 +1 位作者 罗冬梅 刘景丰 《当代医学》 2020年第4期125-127,共3页
在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施的新形势下,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要求下,专科医院面临如何转型发展的抉择,本研究以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总结该院在技术品牌、服务品牌和文化品牌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专科... 在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施的新形势下,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要求下,专科医院面临如何转型发展的抉择,本研究以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总结该院在技术品牌、服务品牌和文化品牌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专科医院品牌建设的基本路径和发展策略,以期为兄弟医院提供策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医院 技术品牌 服务品牌 文化品牌
下载PDF
隧道洞口浅埋段袖阀管地表注浆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季建庆 张慧健 《山西建筑》 2020年第20期137-139,共3页
结合工程实例,对某大跨隧道洞口浅埋段松散土体采用袖阀管进行现场注浆试验,对注浆参数和注浆加固效果进行分析,为同类隧道工程洞口段安全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 浅埋隧道 洞口段 袖阀管 注浆试验
下载PDF
Early Paleozoic granite in Nujiang River of northwest Yunnan in southwestern China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32
13
作者 SONG ShuGuang ji jianqing +4 位作者 WEI Chunjing SU Li ZHENG YaDong SONG Biao ZHANG LiFe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17期2402-2406,共5页
沿着在西方的云南的中国缅甸边阶的 Nujiang 区域收到了很多注意并且被认为是西藏的高原的向东南的逃跑的重要隧道。这条隧道被红 River-Ailao 山左文字的 strick 滑倒差错在这条隧道以内在西方在东方和英雄传奇 Gaoligong 正确文字的 s... 沿着在西方的云南的中国缅甸边阶的 Nujiang 区域收到了很多注意并且被认为是西藏的高原的向东南的逃跑的重要隧道。这条隧道被红 River-Ailao 山左文字的 strick 滑倒差错在这条隧道以内在西方在东方和英雄传奇 Gaoligong 正确文字的 strick 滑倒差错毗邻,它仍然不对贡尚·布洛克哪个构造单位合适清楚。尽管一些研究人员建议它是 Sundaland 岩层的北方结束,它的构造定义是相当模糊的。这篇论文报导我们 U-Pb 同位素的 geochronological 在贡尚·布洛克以内在 Gudang 片麻岩的花岗石上学习的新锆石。这研究在理解起源和西北的云南的构造环境起一个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 花岗岩 怒江 中国 云南 地质构造
原文传递
^(40)Ar/^(39)Ar isochron ages of lawsonite blueschists from Jiuquan in the northern Qilian Mountain,NW China,and their tecton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15
14
作者 LIN YiHui ZHANG LiFei +2 位作者 ji jianqing WANG Qianjie SONG ShuGu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19期2021-2027,共7页
Using laser 40Ar/39Ar dating method,we have gotten the metamorphic ages of lawsonite blueschist and epidote blueschist from Jiuquan,northern Qilian Mountain,NW China.The high quality laser 40Ar/39Ar dating of glaucoph... Using laser 40Ar/39Ar dating method,we have gotten the metamorphic ages of lawsonite blueschist and epidote blueschist from Jiuquan,northern Qilian Mountain,NW China.The high quality laser 40Ar/39Ar dating of glaucophane from lawsonite blueschist gives an isochron age of 413±5 Ma.The isochron age obtained from phengite in epidote blueschist is 415±7 Ma.These data,combining with peak metamorphic P-T conditions and regional geological setting,allow us to infer that the lower limit of the ages of the prograde subduction metamorphism from lawsonite blueschist facies to epidote blueschist facies occurred at ca.413-415 Ma,which also suggests that the formation of lawsonite blueschist in the northern Qilian Mountain maybe resulted from the corner flow in the cold subduction zone.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final closing time of the northern Qilian remnant oceanic basin is about 413-415 Ma,which also represents the convergent age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nd the Qaidam bl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Qilian Mountain lawsonite-blueschist ^(40)Ar/^(39)Ar isochron age corner flow
原文传递
学术史的自觉——李浴洋印象 被引量:1
15
作者 季剑青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39,共4页
李浴洋是我的师弟。不过我博士毕业的时候,他还没有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我是后来在北京市社科院工作的时候,才有缘认识他。最初是因为北京市社科院图书馆的资源非常有限,经常需要麻烦师弟师妹帮我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借书或复印资料,就经... 李浴洋是我的师弟。不过我博士毕业的时候,他还没有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我是后来在北京市社科院工作的时候,才有缘认识他。最初是因为北京市社科院图书馆的资源非常有限,经常需要麻烦师弟师妹帮我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借书或复印资料,就经由介绍找到了他。劳烦他一两次之后,发现他非常能干,而且效率极高,总是第一时间就完成任务,心想这确实是一个“靠谱”的师弟,也就心安理得地把这份差事交给他了。浴洋办事干练,考虑周全,在认识他的师友圈里可谓有口皆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印资料 北京大学图书馆 社科院图书馆 博士毕业 李浴 学术史 借书
原文传递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tectonic levels of Nujiang Gorge since the Miocene
16
作者 LIU ZhiCheng ji jianqing +2 位作者 SA Xiao CHEN YaPeng ZHONG DaLa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93-108,共16页
Crustal deformation shows different patterns at different depths due to changes i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ock.Tectonic levels can be defined based on the geometry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crustal deformation... Crustal deformation shows different patterns at different depths due to changes i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ock.Tectonic levels can be defined based on the geometry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crustal deformation patterns. Nujiang Gorge, with a high riverbed drop, great erosion depth, and strong deformation, has rock exposures at different tectonic levels and thus provides an ideal lab for deformation study. This paper takes the Nujiang Gorge from Chawalong to Fugong as the object to identify structural deformation patterns at different depths through field study and deformation analysis. At depth, the primary form of deformation is flow deformation, as shown on the outcrops at Maji. Ductile shear deformation can be found in many outcrops within the study region, e.g., the Gaoligong dextral shear zone and Puladi-Songta sinistral shear zone that lie to the south and north of Maji, respectively. Further to the north of Puladi, the dominated deformation pattern is similar fold and dense sub-vertical foliation. In addition, brittle faults, as evidence of shallow deformation, can be seen overprinting on the deeper deformation features all over the region. Based on those observations, this paper identifies four tectonic levels from depth to the surface: flow deformation, ductile shear deformation, similar fold, and brittle fault deformation, all of which result from the NEE-SWW compressive stress field. Further evidence from studies on the region′s thermal evolution and regional tectonics suggest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tectonic levels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discrepant uplift or denudation since the Miocene(~21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水平 Nujiang 流动变丑 可锻砍变丑 热进化
原文传递
“如画”的北京:裴丽珠与她的《北京纪胜》
17
作者 季剑青 《上海文化》 2023年第4期118-126,共9页
英国作家裴丽珠(Juliet Bredon)出版于1931年的《北京纪胜》(Peking:A Historical and Intimate Description of Its Chief Places of Interest)一书,在英语世界有关北京的著述中享有盛誉,林语堂称它“当之无愧地被认为是关于北京的最... 英国作家裴丽珠(Juliet Bredon)出版于1931年的《北京纪胜》(Peking:A Historical and Intimate Description of Its Chief Places of Interest)一书,在英语世界有关北京的著述中享有盛誉,林语堂称它“当之无愧地被认为是关于北京的最全面的著作”。①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作者的生平经历却不甚了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作家 生平经历 林语堂 丽珠 of
原文传递
气候—构造—剥蚀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18
作者 鲁学云 季建清 +1 位作者 王丽宁 钟大赉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0-285,共16页
气候—构造—剥蚀相互作用是地表层圈相互作用过程的重要方面,近年来相关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地球科学界的热点。主要从数理分析、数值模拟和野外实证3个方面对近30年来气候—构造—剥蚀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认为以往因果效应... 气候—构造—剥蚀相互作用是地表层圈相互作用过程的重要方面,近年来相关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地球科学界的热点。主要从数理分析、数值模拟和野外实证3个方面对近30年来气候—构造—剥蚀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认为以往因果效应的研究思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表层圈相互作用研究的发展,造山带更适合作为一个在内、外动力能量驱动下不断演化的开放系统来进行研究。总是趋向于平衡状态演化的造山系统会响应内、外动力条件的变化,同时也会反作用于内、外动力因素,但内、外动力因素之间保持相对独立。造山演化的系统观跳出了以往因果效应的思维局限,从而可以很好地解决气候—构造—剥蚀相互作用研究中存在的争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构造—剥蚀相互作用 地表过程 层圈相互作用 地球系统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学术的精神、制度与文体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平原 刘勇 +6 位作者 解志熙 欧阳哲生 孟庆澍 季剑青 张丽华 陆胤 李浴洋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0-113,199,共35页
2020年10月22日,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中国现代学术的精神、制度与文体——陈平原‘学术史三部曲’研读会”,与会学者围绕陈平原先生历30年之功写就的“学术史三书”进行了深入研讨。本刊深感学术史研... 2020年10月22日,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中国现代学术的精神、制度与文体——陈平原‘学术史三部曲’研读会”,与会学者围绕陈平原先生历30年之功写就的“学术史三书”进行了深入研讨。本刊深感学术史研究之于当代中国学术转型以及当下思想状况的重要价值,约请相关与会专家就目前学术史研究的重要问题、未来走向等展开进一步探讨。以下这组文章既保留了学者们发言的现场感,也呈现出一种具有典范意义的述学文体,希望借此次讨论引起学界关于学术史研究之重要价值、时代意义的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史研究 中国现代学术 陈平原 典范意义 现场感 当代中国学术 未来走向
原文传递
“早期现代中国”论述的谱系与可能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季剑青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49,共14页
近40年来,欧美中国学研究界出现了一系列以“早期现代中国”(earlymodern China)为主题的论著。早期现代中国论述体现了从长时段和全球视野中探索中国现代性的起源与路径的努力,在观点和方法上均代表了欧美(主要是美国)中国学研究某种... 近40年来,欧美中国学研究界出现了一系列以“早期现代中国”(earlymodern China)为主题的论著。早期现代中国论述体现了从长时段和全球视野中探索中国现代性的起源与路径的努力,在观点和方法上均代表了欧美(主要是美国)中国学研究某种新的路向,其得失利弊均有值得借鉴和参考之处。本文以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论著为线索,梳理早期现代中国论述的脉络,并尝试探讨其为近现代中国史——尤其是文学史——研究提供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 早期 中国学研究 谱系 中国现代性 全球视野 长时段 文学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