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Origin of Inertinite-rich Coal in the Ordos Basin
1
作者 SHI Qingmin ZHAO Jun +5 位作者 ji ruijun XUE Weifeng HAN Bo CAI Yue LI Chunhao CUI Shid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064-1085,共22页
Inertinite-rich coal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Ordos Basin,represented by the No.2 coal seam of the Middle Jurassic Yan'an Formation.This paper combined coal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to analyze the origin of ... Inertinite-rich coal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Ordos Basin,represented by the No.2 coal seam of the Middle Jurassic Yan'an Formation.This paper combined coal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to analyze the origin of inertinite,changes in the coal-forming environment and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of wildfire.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re are two forms of inertinite sources in the study area.Alongside typical fusinization,wildfire events also play a substantial role in inertinite formation.There are significant fluctuations in the coal-forming environment of samples at different depths.Coal samples were formed in dry forest swamp with low water levels and strong oxidation,which have a high inertinite content,and the samples formed in wet forest swamp and limnic showed low inertinite content.Conversely,the inertinite content of different origins does not fully correspond to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zed by dryness and oxidation.Nonpyrogenic inertinites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climatic conditions,while pyrofusinite was not entirely controlled by climatic conditions but rather directly impacted by wildfire events.The high oxygen level was the main factor causing widespread wildfire events.Overall,the combination of wildfire activity and oxidation generates a high content of inertinite in the Middle Jurassic coal of the Ordos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ertinite-rich coal WILDFIRE coal petrology geochemistry biomarkers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下载PDF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5章脑出血临床管理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谦 冀瑞俊 +21 位作者 赵萌 王文娟 陆菁菁 李娜 刘艳芳 边立衡 于嵩林 李昊 张倩 吴建维 王丹丹 王晶 李朝霞 姜睿璇 康开江 薛艺萌 押小龙 何蕲恒 莫少华 赵性泉 赵继宗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工作委员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9期1014-1023,共10页
自发性脑出血是卒中的一种严重亚型,在中国卒中患者中占23.4%,以急性发病、病情迅速变化以及高致死和致残率为显著特点。鉴于管理脑出血所面临的紧迫和复杂挑战,本指南旨在为其临床处理提供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推荐意见。本章节覆盖了从脑... 自发性脑出血是卒中的一种严重亚型,在中国卒中患者中占23.4%,以急性发病、病情迅速变化以及高致死和致残率为显著特点。鉴于管理脑出血所面临的紧迫和复杂挑战,本指南旨在为其临床处理提供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推荐意见。本章节覆盖了从脑出血院前评估、医疗干预到二级预防和康复的各个关键环节。在具体推荐方面,本指南根据不同的证据等级,为早期诊断、影像学评估、急性期干预、内科和重症监护、外科干预以及二级预防策略提供了指导,旨在全面提升自发性脑出血诊疗的科学性和系统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急诊评估 内科治疗 手术治疗 二级预防
下载PDF
重症卒中患者早期不同气道开放方式对肺部感染及气管插管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霍洁 刘京铭 +2 位作者 冀瑞俊 徐玢 郭伟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3期295-300,共6页
目的 研究重症卒中患者早期应用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连续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重症卒中患者,根据患者留置口咽通气管、鼻咽通气管、未留置口/鼻咽通气管分为... 目的 研究重症卒中患者早期应用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连续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重症卒中患者,根据患者留置口咽通气管、鼻咽通气管、未留置口/鼻咽通气管分为口咽通气管组、鼻咽通气管组、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间临床特征、入院7 d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序贯气管插管转化率及转化时间。结果 共纳入213例重症卒中患者,男性123例,脑出血119例,脑梗死94例。鼻咽通气管组79例,口咽通气管组68例,对照组66例。鼻咽通气管组入院7 d内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13%vs. 19.70%,P=0.034)及口咽通气管组(10.13%vs. 22.06%,P=0.021)。鼻咽通气管组入院7 d内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2.91%vs. 59.09%,P=0.018)与口咽通气管组(32.91%vs. 45.59%,P=0.023)。鼻咽通气管组、口咽通气管组、对照组三组7 d院内全因死亡率(30.38%vs. 32.35%vs. 34.84%,P=0.660)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咽通气管组7 d内气管插管转化率低于口咽通气管组(12.66%vs. 44.12%,P=0.022)与对照组(12.66%vs. 43.94%,P=0.031)。鼻咽通气管组气管插管转化时间较口咽通气管组[(6.72±2.15)d vs.(4.12±1.23)d,P=0.022]、对照组[(6.72±2.15)d vs.(3.12±1.33)d,P=0.011]延长。入院7 d血气分析可见鼻咽通气管组[(83.56±8.31)mmHg vs.(76.34±8.63)mmHg,P=0.007]及口咽通气管组[(84.56±5.84)mmHg vs.(76.34±8.63)mmHg,P=0.003]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而鼻咽通气管组[(37.67±11.22)mmHg vs.(48.56±9.62)mmHg,P=0.012]及口咽通气管组[(36.45±17.53)mmHg vs.(48.56±9.62)mmHg,P=0.009]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结论 重症卒中早期给予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开放气道能改善呼吸道不畅,提高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潴留。但鼻咽通气管与口咽通气管相比,可减少卒中后误吸的发生,降低肺部感染概率,延缓气管插管转化时间,降低气管插管转化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卒中 气管插管 口咽通气管 鼻咽通气管
下载PDF
血清淀粉酶升高对急性卒中患者短期死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霍洁 徐玢 +3 位作者 张初吉 陈必耀 冀瑞俊 袁靖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8期873-878,共6页
目的探讨卒中患者短期内死亡与血清淀粉酶升高的相关性,早期评估患者病情,预测预后。方法连续回顾性收集2020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诊治的急性卒中患者。记录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CRP、血清淀... 目的探讨卒中患者短期内死亡与血清淀粉酶升高的相关性,早期评估患者病情,预测预后。方法连续回顾性收集2020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诊治的急性卒中患者。记录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CRP、血清淀粉酶、乳酸、糖化血红蛋白、TC、TG),计算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估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根据血清淀粉酶水平,将患者分为高淀粉酶组和正常淀粉酶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差异。采集患者28 d全因死亡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28 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对血清淀粉酶预测28 d全因死亡的效能进行ROC分析。结果高淀粉酶组CRP[(56.24±14.55)mg/L vs.(12.25±2.21)mg/L,P=0.029]、血乳酸水平[(4.25±1.13)mmol/L vs.(1.56±0.21)mmol/L,P=0.018]高于正常淀粉酶组,28 d全因死亡率[63(38.41%)vs.21(5.80%),P=0.037]高于正常淀粉酶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高(OR 2.79,95%CI 1.71~4.55,P=0.003)、APACHE-Ⅱ评分高(OR 3.98,95%CI 3.26~4.86,P<0.001)、CRP>10 mg/L(OR 3.01,95%CI 2.16~4.19,P=0.001)、血乳酸>2.0 mmol/L(OR 2.92,95%CI 1.77~4.82,P=0.002)、血淀粉酶>125 mmol/L(OR 3.78,95%CI 2.44~5.86,P<0.001)是卒中患者28 d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当最佳截点值为193 mmol/L时,血清淀粉酶水平预测28 d全因死亡对应的AUC为0.754,敏感度为0.912,特异度为0.789。结论急性期血清淀粉酶升高与卒中患者短期全因死亡密切相关,血清淀粉酶对卒中患者28 d内卒中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酶 卒中 预后 死亡风险 预测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一年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秦一凡 高素颖 +3 位作者 张会玲 于凯 冀瑞俊 王拥军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1年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的AIS患者,根据1年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0<mRs&...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1年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的AIS患者,根据1年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0<mRs<3分)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AIS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AIS患者4468例,其中男2765例,女1703例,年龄22~98岁,平均(64.5±11.2)岁。1年预后不良者914例,占20.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279,95%CI:1.049~1.561,P=0.015)、年龄越大(OR=1.018,95%CI:1.007~1.029,P=0.001)、住院期间合并消化道出血(OR=7.772,95%CI:2.390~24.943,P=0.001)、肺炎(OR=2.068,95%CI:1.030~4.149,P=0.041)和再发卒中(OR=7.252,95%CI:3.749~14.032,P<0.001),未溶栓治疗(OR=3.271,95%CI:1.566~6.831,P=0.002)、SBP越高(OR=1.008,95%CI:1.003~1.013,P=0.002)、压疮评分越低(OR=0.802,95%CI:0.759~0.847,P<0.001)、跌倒评分越高(OR=1.097,95%CI:1.027~1.172,P=0.006)、NIHSS评分越高(OR=1.422,95%CI:1.365~1.482,P<0.001)和LDL-C越高(OR=1.016,95%CI:1.001~1.031,P=0.035)的AIS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风险越高。结论AIS患者1年预后不良与多种因素有关,早期识别和积极控制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AIS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1年预后不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卒中后感染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院结局的影响
6
作者 程实 李静 +6 位作者 郭军平 胡爱香 于鑫玮 韩玮 梁瑛 冀瑞俊 张越巍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8期885-890,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不良出院结局的影响因素,以及感染对出院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AIS患者,根据出院结局分为结局良好...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不良出院结局的影响因素,以及感染对出院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AIS患者,根据出院结局分为结局良好组(mRS评分<3分)和结局不良组(mRS评分≥3分或住院期间死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卒中后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指标的差异。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不良出院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AIS患者1024例,平均年龄(60.3±12.4)岁,其中男性788例(77.0%),出院结局良好组761例(74.3%),结局不良组263例(25.7%)。85例患者出现卒中后感染,总体感染发生率为8.3%,其中69例(6.7%)为肺部感染,16例(1.6%)为尿路感染,3例(0.3%)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卒中后出现肺部感染(OR 2.522,95%CI 1.318~4.828,P=0.005)、合并糖尿病(OR 1.486,95%CI 1.048~2.106,P=0.026)、入院NIHSS评分升高(OR 1.286,95%CI 1.233~1.342,P<0.001)和血白细胞计数升高(OR 1.094,95%CI 1.014~1.180,P=0.020)为AIS患者不良出院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肺部感染可显著增加AIS患者出院结局不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卒中 出院结局 感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侏罗纪煤田顶板含水层分布规律及防控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冀瑞君 兰锋 《陕西煤炭》 2023年第5期95-99,共5页
侏罗系煤田是鄂尔多斯盆地的主要开采的煤田之一,上覆萨拉乌苏组、洛河组、直罗组砂岩体是地下水的主要蓄水层,研究清楚煤层与含水层的空间关系是实现采煤保水和水害防治的前提。煤层与地下水的空间关系受砂岩体的沉积作用和剥蚀作用控... 侏罗系煤田是鄂尔多斯盆地的主要开采的煤田之一,上覆萨拉乌苏组、洛河组、直罗组砂岩体是地下水的主要蓄水层,研究清楚煤层与含水层的空间关系是实现采煤保水和水害防治的前提。煤层与地下水的空间关系受砂岩体的沉积作用和剥蚀作用控制,通过野外调查、文献搜集等手段分析了萨拉乌苏组、洛河组、直罗组的沉积和剥蚀作用,揭示了不同地层砂岩体的展布规律。结果表明,萨拉乌苏组砂体分布受古地形控制,呈“鸡窝”状分布;洛河组砂岩体受风积作用控制,侧向连续性强,上段渗透性优于下段;直罗组的砂岩体主要受辫状河沉积作用控制,河道砂体区域上呈定向条带状的透镜体展布,侧向不连续,地下水整体沿砂体定向渗流。根据不同地层砂体的展布规律,从区域水文地质角度提出的地下水防控措施,对区域煤炭资源合理开发,保护地下水,实现安全采煤具有重要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侏罗纪煤田 含水层分布 沉积控水 保水采煤 水害防治
下载PDF
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对急性轻型卒中一年复发的影响
8
作者 姚喜凤 张广波 +7 位作者 于凯 张会玲 冀瑞俊 耿颂 徐丽华 李芳 赵海涛 许大萍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对急性轻型卒中1年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轻型卒中患者239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多发脑血管狭窄对轻型卒中患者1年复发的影响。结果2390例患... 目的探讨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对急性轻型卒中1年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轻型卒中患者239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多发脑血管狭窄对轻型卒中患者1年复发的影响。结果2390例患者中男886例,女1504例,年龄23~95岁,平均(62.6±11.1)岁。1年内卒中复发70例,复发率为2.93%。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为41.05%,其中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20.33%。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OR=1.015,95%CI:1.006~1.024,P=0.001)越高、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OR=3.292,95%CI:1.925~5.631,P=0.000)的患者1年卒中复发风险越高。结论高Hcy血症和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是轻型卒中1年复发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 轻型卒中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内浮顶储罐浮盘选型研究与技术应用
9
作者 纪瑞军 曲建军 +2 位作者 康艳芳 苏建禹 郭巍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23年第8期24-28,32,共6页
内浮顶储罐中浮盘是影响安全、环保的重要部件,浮筒式浮盘因存在油气空间和易熔特性已不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全接液浮盘成为解决储罐安全、环保问题的有效措施。本文从内浮顶储罐浮盘选型的角度分析了各类浮盘和密封技术的优缺点,并对... 内浮顶储罐中浮盘是影响安全、环保的重要部件,浮筒式浮盘因存在油气空间和易熔特性已不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全接液浮盘成为解决储罐安全、环保问题的有效措施。本文从内浮顶储罐浮盘选型的角度分析了各类浮盘和密封技术的优缺点,并对全接液浮盘和全补偿弹性密封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对比了浮筒式浮盘和全接液浮盘的VOCs排放效果,实现达到VOCs源头控制和保障内浮顶储罐本质安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浮顶储罐 全接液浮盘 全补偿弹性密封 VOCs排放
下载PDF
渭北煤田地下水特征及保水采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雄德 严戈 +2 位作者 冀瑞君 李勇 贺旭波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9-116,共8页
绿色开采已经成为矿山建设的最基本要求。保水采煤作为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在于解决矿区煤层开采过程中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通过总结渭北煤田岩溶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阐明煤层开采与奥灰岩溶水的关系,综... 绿色开采已经成为矿山建设的最基本要求。保水采煤作为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在于解决矿区煤层开采过程中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通过总结渭北煤田岩溶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阐明煤层开采与奥灰岩溶水的关系,综述渭北煤田开展保水采煤研究中取得的成果。结果表明:渭北煤田奥灰岩溶水位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近30年内水位下降了18.5 m左右,下降速率为0.64 m/a。澄合矿区东部及韩城矿区5号煤层均处于岩溶水位水平之下,煤层开采受到岩溶水的严重威胁。5号煤层底板突水机理包括:①底板有效隔水层较厚,断层切割K_2(上石炭统太原组石英砂岩和灰岩含水岩组)与峰峰组二段灰岩含水层之间的铝质泥岩隔水层,水压破坏与采动底板破坏区相互导通,产生突水;②有效隔水层相对较薄,高承压水头产生的破坏区与采动底板破坏区相连,发生突水。将K_2及以下隔水层全面进行注浆改造,使其产生25~30 m的有效隔水层,能实现保水采煤。围绕着注浆改造保水采煤,渭北煤田在地质条件综合探测、注浆材料研发、带压开采预测、地下水监测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展。渭北煤田承压水体上保水采煤技术在类似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煤田 绿色开采 保水采煤 岩溶地下水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54
11
作者 高素颖 颜应琳 +6 位作者 于凯 张广波 冀瑞俊 王拥军 李芳 张娜 朱东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7-332,共6页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脑卒中重要的病理基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免疫、炎性反应等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脑卒中重要的病理基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免疫、炎性反应等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使卒中防治工作日趋严峻。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CA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4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资料收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颈动脉超声。将颈动脉斑块形成和狭窄定义为CAS,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AS的影响因素。结果入组人群中平均年龄(64.8±11.3)岁,其中男2506例(61.91%)、女1542例(38.09%),颈动脉正常169例(4.17%)、内膜中层厚度增厚577例(14.25%),斑块形成2362例(58.35%)、颈动脉狭窄940例(23.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95%CI)=2.785(1.790,4.333)〕、年龄〔OR(95%CI)=1.129(1.108,1.150)〕、文化程度〔OR(95%CI)=0.632(0.425,0.942)〕、糖尿病史〔OR(95%CI)=2.443(1.467,4.069)〕、脑卒中史〔OR(95%CI)=2.136(1.371,3.328)〕、吸烟〔OR(95%CI)=1.603(1.057,2.431)〕、TC〔OR(95%CI)=1.545(1.304,1.830)〕、LDL-C〔OR(95%CI)=1.893(1.365,2.596)〕、脂蛋白a〔OR(95%CI)=1.001(1.000,1.002)〕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A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吸烟、收缩压、舒张压、LDL-C、脂蛋白a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CAS重要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卒中危险因素,可延缓CAS病变,减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硬化 急性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卒中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东亮 高素颖 +4 位作者 颜应琳 冀瑞俊 于凯 范东娜 王拥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8期936-941,共6页
目的: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的发生情况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任丘市城乡100个村和20个社区。入选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2251例,对所有入选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颈... 目的: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的发生情况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任丘市城乡100个村和20个社区。入选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2251例,对所有入选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正常229例(10.2%),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增厚644例(28.6%),颈动脉斑块形成1227例(54.5%),颈动脉狭窄151例(6.7%)。与颈动脉正常组比较,IMT增厚、斑块形成和颈动脉狭窄的男性比例升高,年龄更大,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吸烟、被动吸烟、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的比例逐渐升高,SBP、FPG、TC、LDL-C、HDL-C、尿酸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男性、年龄、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吸烟、被动吸烟、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抗血小板药物使用、SBP、DBP、FPG、TC、LDL-C、尿酸是IMT增厚+CAS的相关因素;男性、年龄、吸烟、被动吸烟、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抗血小板药物使用、SBP、FPG、TC、LDL-C、尿酸是CAS的相关因素;男性、年龄、心房颤动、吸烟、被动吸烟、抗血小板药物使用、SBP、FPG、LDL-C、HDL-C、尿酸是颈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P<0.05)。男性、年龄、吸烟、缺乏体力活动、抗血小板药物使用、SBP、FPG、LDL-C是CAS的相关因素(P<0.05);男性、年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SBP、LDL-C是颈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减轻体质量、增加运动、戒烟、减少被动吸烟可降低CA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患病率 相关因素 高血压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与出院一年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丽华 张广波 +4 位作者 于凯 杨红娜 何艳 冀瑞俊 王拥军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与出院1年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302例,登记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等,在患者出院1年时进行电话随访,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与出院1年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302例,登记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等,在患者出院1年时进行电话随访,按随访时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 RS评分≤2分,3067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235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与出院1年预后不良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性别、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高脂血症史、卒中史、心房颤动史、外周血管疾病史、吸烟、过量饮酒、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SBP、胱抑素C、RBC、红细胞比容、Hb、PT、INR、FIB、同型半胱氨酸和入院24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大(OR=1.052,95%CI:1.037~1.068,P=0.000)、卒中史(OR=1.568,95%CI:1.159~2.120,P=0.004)、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差(OR=0.642,95%CI:0.473~0.873,P=0.005)、SBP高(OR=1.008,95%CI:1.002~1.014,P=0.007)和入院24 h内NIHSS评分高(OR=1.371,95%CI:1.315~1.429,P=0.000)。通过年龄、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卒中史、SBP和入院24 h内NIHSS评分可联合预测脑梗死1年预后不良,AUC为0.836。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差可增加1年不良预后的风险,提高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可降低不良预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二级预防药物 依从性 预后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压疮评分和跌倒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素颖 秦一凡 +3 位作者 于凯 张会玲 冀瑞俊 王拥军 《北京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压疮评分和跌倒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任丘康济新图医院收治的ACI患者399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压疮评分和跌倒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任丘康济新图医院收治的ACI患者399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入院24 h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型组(NIHSS评分≤4分)、中型组(5分≤NIHSS评分≤15分)和重型组(NIHSS评分>15分);比较各组压疮评分、跌倒评分及NIHSS评分与压疮评分和跌倒评分的关系。结果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增加,压疮评分水平逐渐降低,跌倒评分水平呈逐渐增高,且患者住院期间合并消化道出血及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比例也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压疮评分(OR=1.745,95%CI:1.524~1.999,P<0.001)、跌倒评分(OR=1.316,95%CI:1.214~1.628,P=0.026)、住院期间合并消化道出血(OR=2.590,95%CI:1.148~5.839,P=0.022)及住院期间质子泵抑制剂治疗(OR=2.869,95%CI:1.594~5.164,P<0.001)是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压疮评分呈负相关(r=-0.651,P<0.01),与跌倒评分水平呈正相关(r=0.353,P<0.01)。结论压疮评分、跌倒评分、住院期间合并消化道出血及住院期间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压疮评分 跌倒评分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红娜 冀瑞俊 +3 位作者 于凯 何艳 徐丽华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1期1227-1232,共6页
目的探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出院后3个月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和TIA患者,调查其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服用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 目的探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出院后3个月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和TIA患者,调查其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服用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后3个月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4151例入组患者中,3个月随访时二级预防药物总体依从性为78.8%,在二级预防药物种类中依从性分别为抗血小板药物89.3%、降压药物87.5%、降脂药物86.9%、降糖药物79.3%、抗凝药物5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已婚(OR 1.589,95%CI 1.304~1.936,P<0.001)、卒中病史(OR 1.225,95%CI 1.037~1.447,P=0.017)、糖尿病病史(OR 0.570,95%CI 0.463~0.701,P<0.001)、发病前抗凝药物使用(OR 0.192,95%CI 0.060~0.619,P=0.006)、出院时二级预防药物种类数(OR 0.841,95%CI 0.736~0.960,P=0.010)为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已婚、卒中病史、糖尿病病史、发病前抗凝药物使用及出院时二级预防药物种类数是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药物依从性 二级预防
下载PDF
新型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孔娅娜 赵永娜 +6 位作者 李恩静 颜应琳 冀瑞俊 于凯 姚喜凤 许大萍 赵海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实用性与准确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住院的TIA患者299例,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颈动脉狭窄组(A组)186例,...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实用性与准确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住院的TIA患者299例,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颈动脉狭窄组(A组)186例,颈动脉轻度狭窄组(B组)76例,中度和重度狭窄或闭塞组(C组)37例,采集一般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价颈动脉预测狭窄模型对TIA患者颈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 A组、B组、C组年龄、性别、已婚、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TIA、吸烟、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舒张压及HDL-C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对A组、B组、C组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15(95%CI:0.346~0.484)、0.475(95%CI:0.398~0.552)、0.728(95%CI:0.639~0.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对C组预测敏感性较A组、B组更高(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对TIA患者颈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较高,此模型的使用效能较高,值得在脑卒中防控措施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预测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高血压 糖尿病
下载PDF
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出院6个月内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广波 殷小芳 +4 位作者 徐丽华 张娜 于凯 冀瑞俊 朱玲玲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出院6个月内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任丘市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390例,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3分。根... 目的探讨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出院6个月内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任丘市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390例,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3分。根据随访6个月内患者卒中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51例)和未复发组(n=233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应用Cox回归分析影响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6个月内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脑血管病变情况对于6个月内卒中的复发风险的影响。结果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多发脑动脉狭窄比例、体重指数(BMI)、腰围、尿酸(UA)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同型半胱氨酸(OR=1.016,P<0.01)、单发脑动脉狭窄(OR=2.244,P<0.05)、多发脑动脉狭窄(OR=3.952,P<0.01)是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6个月内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多发脑动脉狭窄人群复发风险显著高于无脑动脉狭窄和单发脑动脉狭窄人群。结论有效控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脑动脉狭窄可能会降低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6个月内卒中的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 卒中 复发 高半胱氨酸 脑动脉狭窄
下载PDF
不同年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出院结局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朱东磊 秦一凡 +3 位作者 张广波 冀瑞俊 高素颖 于凯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青年及中老年人群急性脑梗死TOAST病因分型、危险因素及出院结局的异同。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996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62例,年龄≤45岁)和中老年组(3834例,年龄≥46岁... 目的探讨青年及中老年人群急性脑梗死TOAST病因分型、危险因素及出院结局的异同。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996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62例,年龄≤45岁)和中老年组(3834例,年龄≥46岁)。对比两组TOAST病因分型、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不同TOAST病因分型的出院结局。结果TOAST病因分型中,两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比例最高,且中老年组高于青年组(84.5%比59.9%),而青年组小动脉闭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其他原因型(other determined etiologles,OE)和不明原因型(undetermined etiology,UE)比例均高于中老年组(26.5%比11.6%、4.4%比0.4%和4.9%比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组和中老年组的男性比例[122例(75.3%)比2359例(61.5%)]、年龄[42(37,44)岁比66(59,73)岁]、不良出院结局[23例(14.2%)比810例(21.1%)]、高血压[92例(56.8%)比2699例(70.4%)]、卒中[24例(14.8%)比1325例(34.6%)]、冠心病[9例(5.6%)比535例(14.0%)]、过量饮酒[17例(10.5%)比161例(4.2%)]、抗血小板药物使用[14例(8.6%)比615例(16.0%)]、SBP[152.5(136.8,167.2)mmHg比162.0(147.0,179.0)mmHg,1 mmHg=0.133 kPa]、DBP[95.0(84.0,104.0)mmHg比87.0(79.0,96.0)mmHg]、FIB[2.8(2.3,3.2)g/L比2.9(2.5,3.4)g/L]、TG[1.5(1.1,2.2)mmol/L比1.2(0.9,1.7)mmol/L]、HDL-C[1.0(0.9,1.2)μmol/L比1.1(0.9,1.3)μmol/L]、UA[344.4(286.8,474.2)μmol/L比322.8(266.4,389.6)μmol/L]、BUN[4.6(3.9,5.9)mmol/L比5.4(4.4,6.6)mmol/L]、胱抑素C[0.7(0.6,0.9)mg/L比0.9(0.7,1.1)mg/L]和出院结局不良[23例(14.2%)比810例(2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及吸烟。青年组TOAST不同亚型出院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组LAA、CE和SAO出院结局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TOAST病因分型以LAA最常见,其次为SAO。青年脑梗死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中老年为高血压、吸烟和卒中。中老年脑梗死TOAST病因分型中的LAA、CE和SAO出院结局存在差异。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病因分型寻找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并进行全面控制,对预防和减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TOAST分型 危险因素 出院结局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会玲 秦一凡 +5 位作者 高素颖 张广波 于凯 王拥军 冀瑞俊 徐丽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1-73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出院结局的相关因素及白细胞计数(WBC)对不良出院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4048例,按照患者出院时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良好组(mRS 0~2分)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出院结局的相关因素及白细胞计数(WBC)对不良出院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4048例,按照患者出院时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良好组(mRS 0~2分)3213例和不良组(mRS评分≥3分)835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入院时不同WBC水平[<4.0×10^(9)/L、(4.0~10.0)×10^(9)/L、(10.1~12.0)×10^(9)/L和>12.0×10^(9)/L]与出院结局不良的关系。结果2组男性、年龄、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心房颤动、冠心病、吸烟、过量饮酒、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比例、收缩压、舒张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FPG、TG、LDL-C、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和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良好组较不良组WB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9(5.47,8.00)×10^(9)/L vs 6.96(5.73,8.44)×10^(9),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1,95%CI:1.017~1.045,P<0.01)、吸烟(OR=1.398,95%CI:1.062~1.841,P<0.05)和NIHSS评分(OR=2.422,95%CI:2.263~2.592,P<0.01)是ACI患者出院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以WBC(4.0~10.0)×10^(9)/L为参照,WBC(10.1~12.0)×10^(9)/L(OR=1.660,95%CI:1.020~2.701,P<0.05),WBC>12.0×10^(9)/L(OR=2.545,95%CI:1.395~4.642,P<0.01)有增加患者出院结局不良的风险。结论ACI患者出院结局不良与年龄、吸烟、NIHSS评分和WBC密切相关,WBC水平越高,患者出现出院结局不良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白细胞计数 病人出院 年龄因素 吸烟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左心室肥厚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丹青 于凯 +6 位作者 高素颖 冀瑞俊 张一达 范东娜 刘东亮 李恩静 刘泽森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1期1334-1337,135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681例,对其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及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分为LVH组(153例)及非LVH组(528例),分析左心室肥厚...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681例,对其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及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分为LVH组(153例)及非LVH组(528例),分析左心室肥厚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尿酸(OR=1.002,95%CI:1.000~1.004,P<0.05),24 h收缩压平均值(OR=1.024,95%CI:1.014~1.034,P<0.01),白昼舒张压变异指数(OR=1.060,95%CI:1.021~1.099,P<0.01)是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BMI(OR=0.919,95%CI:0.870~0.971,P<0.01),夜间收缩压变异指数(OR=0.960,95%CI:0.923~1.000,P<0.05)是左心室肥厚的保护因素。结论:血尿酸,24 h收缩压平均值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尿酸及24 h收缩压可降低左心室肥厚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左心室肥厚 24小时平均收缩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