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ges of spring wind erosion based on wind erosion climate factor in the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1
作者 YAN Ping ji sheng-tai +5 位作者 LI Xiu-fen ZHU Hai-xia WANG Liang-liang ZHAI Mo WANG Ping ZHAO Hui-yi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6期1712-1724,共13页
The dry and windy climate and low ground cover in spring in the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make the soil strongly affected by wind erosion,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food security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 The dry and windy climate and low ground cover in spring in the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make the soil strongly affected by wind erosion,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food security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is region.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daily observation data of 124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study area from 1961 to 2020,seasonal and monthly wind erosion climate factor(C)in spring(March to May)wer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method proposed by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the wind erosion characterization in spring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based on C by various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past 60 years,spring wind erosion climate factor(CSp)and monthly C of the whole region and each province(region)all showed highly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but they began to show rebounded trend in the middle or late 2000s.CSp of the study area showed a significant upward trend since 2008 with an increase of 4.59(10a)^(-1).The main contributors to this upward trend are the changes of C in March and in April.For the four provinces(regions),CSp in Heilongjiang,Jilin,Liaoning and eastern Inner Mongolia all showed rebounded since 2008,2011,2008 and 2009,respectively.The rebounded trend of CSp in eastern Inner Mongolia was the most obvious with a tendency rate of 11.27(10a)^(-1),and its mutation occurred after 1984.The rebound trend of CSp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akes the second place,with a trend rate of 4.72(10a)^(-1),but there’s no obvious time mutation characteristics.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CSpand monthly C are similar,showing decreasing characteristics centered on the typical black soil belt of Northeast China.Compared with 1961-1990,in the period from 1991 to 2020,the proportion of high value areas(CSp>35,monthly C>10)has decreased to varying degrees,while the proportion of low value areas(CSp≤10,monthly C≤4)has increased.The trends of seasonal and monthly C in 82.2%~87.7%of the stations show significant decreases at 95%confidence level.CSp is closely related to wind speed at 2m height,temperature difference,minimum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same period,of whic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Sp and wind speed is the strongest,indicating that the main control factor for CSp in the study area is wind speed,but the impact of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n CSp cannot be ign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erosion climate erosivity Spatiotemporal 1characteristics Climate change Rebounded trend Typical black soil region Northeast China
下载PDF
西辽河流域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田宝星 刘丹 +4 位作者 宫丽娟 赵放 季生太 赵慧颖 于成龙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年第3期88-93,共6页
为了解西辽河流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分布规律、变化趋势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2000—2018年西辽河流域11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和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集,通过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探讨了生长季各月NDVI与气象因子的时滞性,以... 为了解西辽河流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分布规律、变化趋势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2000—2018年西辽河流域11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和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集,通过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探讨了生长季各月NDVI与气象因子的时滞性,以及气象站周围10 km缓冲区内不同植被类型NDVI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西辽河流域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NDVI呈上升趋势,植被有所改善,不同植被类型NDVI均呈增加趋势,耕地增加趋势最快,耕地长势受益于农事活动的完善和增进。NDVI空间分布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特点。生长季各月NDVI与降水量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滞后期为1个月;仅8月NDVI与前1个月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存在滞后性。不同植被类型NDVI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的相关性密切。耕地NDVI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较好。研究结果可为维护西辽河流域生态系统平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植被指数 生长季 时滞性
下载PDF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才培养新模式 被引量:3
3
作者 纪升太 张晓平 《韶关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24-27,共4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应该仅仅是一门课程,而应该是一项贯穿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的重要活动,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高等院校应该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四年的生活、学习融合起来,逐步提高其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和就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应该仅仅是一门课程,而应该是一项贯穿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的重要活动,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高等院校应该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四年的生活、学习融合起来,逐步提高其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人才培养 模式 职业生涯规划
下载PDF
1971-2016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降水量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晓明 吕佳佳 +5 位作者 季生太 吴琼 何锋 闫平 韩俊杰 姜丽霞 《黑龙江气象》 2020年第4期21-24,共4页
利用黑龙江省78个气象站1971-2016年作物生长季内(5-9月)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各月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6年间,研究区作物生长季5月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6月、7月降... 利用黑龙江省78个气象站1971-2016年作物生长季内(5-9月)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各月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6年间,研究区作物生长季5月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6月、7月降水量呈上升变化(P>0.05),8月、9月降水量呈减少趋势(P>0.05);研究期内,生长季各月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总体存在中部多的态势,但略有差异,6月、8月为东西少、中部多,5月西部少、中东部多,7月西多东少,而9月呈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多的趋势;生长季各月降水量的离散程度不同,总体表现为7月>8月>6月>9月>5月,盛夏7月降水量离散程度最大,春季5月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长季 降水量 演变特征 黑龙江
下载PDF
基于淹涝胁迫试验的水稻洪涝致灾阈值指标研究
5
作者 闫平 季生太 +4 位作者 刘泽恩 孙丽莉 吴琼 吴双 姜丽霞 《黑龙江气象》 2020年第4期29-33,共5页
2017-2018年在黑龙江省庆安县以龙稻18、龙粳31为试材,在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分别设计3个淹水深度(1/3株高、2/3株高、3/3株高)、2个淹水历时(3 d、7 d)的淹涝胁迫试验,将淹水深度占株高的比值(RWH)作为洪涝致灾指示值,通过... 2017-2018年在黑龙江省庆安县以龙稻18、龙粳31为试材,在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分别设计3个淹水深度(1/3株高、2/3株高、3/3株高)、2个淹水历时(3 d、7 d)的淹涝胁迫试验,将淹水深度占株高的比值(RWH)作为洪涝致灾指示值,通过分析RWH与相对产量变化率的相关关系,构建水稻各生育期洪涝致灾阈值指标。结果表明:(1)水稻淹水深度、淹水历时与相对产量变化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淹水深度越深,淹水时间越长,减产越严重。但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2)同一品种相同发育期,随着淹水历时加长,水稻洪涝致灾阈值减小,表明在洪涝对水稻产量影响相同的情况下,若淹水历时加长,则淹水深度减小;(3)两个品种相同发育期比较,龙稻18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洪涝致灾阈值均大于龙粳31,表明龙稻18耐洪涝能力强于龙粳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稻 洪涝胁迫 阈值 指标
下载PDF
富裕县农田土壤湿度变化及其对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闫平 季生太 +4 位作者 孙彦坤 姜丽霞 王秋京 吕佳佳 王萍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年第4期74-82,共9页
本文旨在分析黑龙江省富裕县农田土壤相对湿度对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松嫩平原西部玉米生产提供科学参考。以黑龙江省富裕县为研究区域,利用1982—2017年土壤相对湿度资料、1995—2017年玉米发育期资料、玉米产量资料,采用对... 本文旨在分析黑龙江省富裕县农田土壤相对湿度对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松嫩平原西部玉米生产提供科学参考。以黑龙江省富裕县为研究区域,利用1982—2017年土壤相对湿度资料、1995—2017年玉米发育期资料、玉米产量资料,采用对比分析、相关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土壤相对湿度变化特征,研究土壤相对湿度对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富裕县近36 a土壤相对湿度呈增加—减小—增加的趋势。播种期—出苗期、拔节期—抽雄期、乳熟期—成熟期土壤干旱平均每4—6 a一遇,抽雄期—乳熟期每2—3 a一遇,出苗期—拔节期土壤基本无旱。各发育期土壤相对湿度减小的突变年在1987年前后,增加的突变年在2013年前后。20世纪80年代土壤较适宜,干旱轻,90年代土壤相对湿度迅速下降,干旱最重,之后随着年代的推移土壤干旱逐渐减轻。玉米主要发育期中播种期—出苗期、出苗期—拔节期土壤干旱对产量影响较小,拔节期—成熟期是土壤干旱影响产量的主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相对湿度 玉米 发育期 产量
下载PDF
2019年2月黑龙江省火点数量异常分析
7
作者 吴双 韩书新 +2 位作者 季生太 徐作敏 孙涛 《黑龙江气象》 2021年第3期30-32,39,共4页
基于2015-2019年2月FY3系列极轨卫星火点监测数据,在数据提取、清洗等的基础上,构建火点数据集,并结合降水量、温度、积雪覆盖等数据进行2019年2月黑龙江省火点异常情况分析,结果表明:(1)2019年2月,黑龙江省共监测到火点1786个,火点数量... 基于2015-2019年2月FY3系列极轨卫星火点监测数据,在数据提取、清洗等的基础上,构建火点数据集,并结合降水量、温度、积雪覆盖等数据进行2019年2月黑龙江省火点异常情况分析,结果表明:(1)2019年2月,黑龙江省共监测到火点1786个,火点数量比2018年增多446.5倍,其中耕地火点1478个,林地火点175个,草地火点133个。(2)2019年冬季降水极少,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2位;气温较高,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2位。(3)2019年2月,黑龙江省积雪覆盖大面积减少,除大小兴安岭、鹤岗及佳木斯部分地区外,西部和东部大部分地区基本无积雪覆盖。此项研究可为卫星遥感火点监测、预测及灾损评估业务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点 异常分析 黑龙江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延迟型冷害指标构建及检验
8
作者 闫平 季生太 +7 位作者 姜丽霞 王冬妮 王晾晾 初征 王春华 陈宛彤 于瑛楠 田宝星 《中国农业气象》 2024年第6期619-628,共10页
黑龙江省大豆生长季冷害发生频次高、影响重,构建黑龙江省大豆延迟型冷害指标,对大豆防灾减灾、保障大豆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61-2020年黑龙江省73县(市、区)大豆产量资料及气象站逐日温度资料,以5-9月各月月平均温度之和的距... 黑龙江省大豆生长季冷害发生频次高、影响重,构建黑龙江省大豆延迟型冷害指标,对大豆防灾减灾、保障大豆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61-2020年黑龙江省73县(市、区)大豆产量资料及气象站逐日温度资料,以5-9月各月月平均温度之和的距平值为致灾因子,利用致灾因子和减产率的线性关系确定冷害阈值,构建黑龙江省大豆延迟型冷害指标并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区大豆在5个种植区轻度冷害阈值分别为-1.8℃、-1.9℃、-1.9℃、-2.0℃、-2.0℃,中度冷害阈值分别为-2.0℃、-2.2℃、-2.3℃、-2.4℃、-2.6℃,重度冷害阈值分别为-2.2℃、-2.5℃、-2.7℃、-2.9℃、-3.1℃。经检验,大豆延迟型冷害指标对冷害发生趋势判识平均准确率83%,对冷害发生等级判识平均准确率62%,典型冷害年判识冷害平均准确率93%。综上所述,大豆延迟型冷害指标界定及评价黑龙江省大豆生长季延迟型冷害准确率较高,指标获取容易且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延迟型冷害 指标 黑龙江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