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达本胺联合PD-1抑制剂对结直肠癌小鼠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董亮 李祥 +2 位作者 高志涛 贾慧婕 赵铁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7,共9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对结直肠癌小鼠模型(MC38-OVA)中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采用背部皮下注射法构建MC38-OVA结直肠癌小鼠模型。将MC38-OVA荷瘤小鼠...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对结直肠癌小鼠模型(MC38-OVA)中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采用背部皮下注射法构建MC38-OVA结直肠癌小鼠模型。将MC38-OVA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西达本胺^(+)anti-PD-1组,每组20只。观察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肿瘤微环境中CD8^(+)T细胞、CD8^(+)IFN-γ^(+)T细胞、OVA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数量及比例,以及肿瘤组织内调节性T细胞(Treg)、髓系衍生抑制细胞(MDSC)、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表达变化。细胞实验: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0、10、25、50、100、200 nmol/L西达本胺处理的CD8^(+)T细胞及MC38-OVA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及Ki-67抗体标记法检测0、100 nmol/L西达本胺处理的CD8^(+)T细胞及MC38-OVA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取CD8^(+)T细胞,设置对照组、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与西达本胺^(+)anti-PD-1组,与MC38-OVA肿瘤细胞按预设效靶比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细胞的杀伤能力。经0、100 nmol/L西达本胺处理的CD8^(+)T细胞与相同数量的MC38-OVA肿瘤细胞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07a的表达情况。结果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西达本胺^(+)anti-PD-1组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明显受抑(P<0.05),生存率明显增高(P<0.01)。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西达本胺^(+)anti-PD-1组肿瘤浸润CD8^(+)T细胞比例及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西达本胺^(+)anti-PD-1组CD8^(+)IFN-γ^(+)T细胞、OVA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及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P<0.05)。体外实验显示,西达本胺可增强CD8^(+)T细胞的杀伤能力及CD107a的表达(P<0.05)。结论西达本胺联合PD-1抑制剂可明显增强瘤内浸润CD8^(+)T细胞的数量及功能,诱导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增多,减轻小鼠肿瘤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 西达本胺
下载PDF
苯并噻唑类探针取代基结构对金属离子识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贾慧劼 竺宁 +2 位作者 高媛媛 王亚琦 索全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594-3598,共5页
荧光探针对识别金属离子具有检测快、选择性好等特点,设计合成了两个苯并噻唑类探针分子6-(3,5-二甲基苯氧基)-5-胺基-2-苯基苯并噻唑(L4)和6-(3,5-二甲基苯氧基)-5-苯甲酰胺基-2-苯基苯并噻唑(L5),并通过探针分子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 荧光探针对识别金属离子具有检测快、选择性好等特点,设计合成了两个苯并噻唑类探针分子6-(3,5-二甲基苯氧基)-5-胺基-2-苯基苯并噻唑(L4)和6-(3,5-二甲基苯氧基)-5-苯甲酰胺基-2-苯基苯并噻唑(L5),并通过探针分子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变化特征,详细研究了探针L4和L5对溶液中三价金属离子Al^3+, Fe^3+, Cr^3+和二价金属离子Cu^2+的识别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L4分子中的识别基团胺基与苯甲酰基键合形成L5分子结构时,会发生荧光猝灭,同时获得了开启式荧光探针L4和关闭式荧光探针L5。紫外可见光谱检测结果表明,在有机溶液中,探针L4选择性地识别出Al^3+, Fe^3+, Cu^2+;在含水乙腈溶液中,探针L4高选择性地识别出Cu^2+;通过紫外光照射下的裸眼检测,含探针L4的试纸有效地识别出纯水中的Cu^2+;在有机溶液中,探针L5选择性地识别出Al^3+和Fe^3+。荧光光谱检测结果表明,当探针L4与Fe^3+, Al^3+, Cu^2+存在于有机溶液中时, L4将发生荧光猝灭;在含水乙腈溶液中,探针L4对Cu^2+具有高选择性识别作用;当探针L5与Cr^3+, Fe^3+, Al^3+, Cu^2+存在于有机溶液中时, L5的荧光强度依次增强。利用溶液浓度对吸收强度作图,计算出了探针L4对Cu^2+的检出限为4.51×10(-6) mol·L^-1,络合常数Kα为1.12×103 M^-1;探针L5对Al^3+, Cr^3+, Fe^3+, Cu^2+的检测限分别为2.85×10^-6, 4.79×10^-6, 5.95×10^-6和3.23×10^-6 mol·L^-1,络合常数分别为:Kα(Al^3+)=2.17×10^3 M^-1,Kα(Cr^3+)=2.06×10^3 M^-1,Kα(Fe^3+)=3.92×10^3 M^-1,Kα(Cu^2+)=4.43×10^3 M^-1。根据探针与识别金属离子的荧光滴定实验结果,推测出探针分子与金属离子之间形成了1∶1络合物。抗金属离子干扰实验结果表明,探针分子对特定金属离子的识别基本不受其他干扰金属离子的影响。1H NMR滴定结果表明,探针L4分子结构中胺基和二甲基苯氧基,探针L5分子结构中的苯甲酰胺基和二甲基苯氧基取代基在识别金属离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探针L4在识别Cu^2+方面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噻唑 离子识别 荧光探针 荧光猝灭
下载PDF
新型二茂铁茚基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电化学性质研究
3
作者 贾慧劼 师家乐 +2 位作者 高媛媛 王亚琦 索全伶 《合成化学》 CAS 2021年第6期468-475,共8页
利用Sonogashira偶联反应,以1,1′-二碘二茂铁(I-C_(5)H_(4)FeC5H_(4)-I),1,1′-二碘联二茂铁(I-C_(5)H_(4)FeC5H_(4)-C_(5)H_(4)FeC5H_(4)-I)和2-乙炔茚(Ind-C≡CH)为原料,设计合成了6种新型二茂铁茚基化合物I-C_(5)H_(4)FeC5H_(4)-C≡... 利用Sonogashira偶联反应,以1,1′-二碘二茂铁(I-C_(5)H_(4)FeC5H_(4)-I),1,1′-二碘联二茂铁(I-C_(5)H_(4)FeC5H_(4)-C_(5)H_(4)FeC5H_(4)-I)和2-乙炔茚(Ind-C≡CH)为原料,设计合成了6种新型二茂铁茚基化合物I-C_(5)H_(4)FeC5H_(4)-C≡C-Ind(1,Ind为茚基),Ind-C≡C-C_(5)H_(4)FeC5H_(4)-C≡C-Ind(2),I-C_(5)H_(4)FeC5H_(4)-C_(5)H_(4)FeC5H_(4)-C≡C-Ind(3),Ind-C≡C-C_(5)H_(4)FeC5H_(4)-C_(5)H_(4)FeC5H_(4)-C≡C-Ind(4),C5H5FeC5H4-C≡C-C_(5)H_(4)FeC5H_(4)-C≡C-Ind(5),Fc-C≡C-C_(5)H_(4)FeC5H_(4)-C_(5)H_(4)FeC5H_(4)-C≡C-Ind(6,Fc为二茂铁基),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MS(ESI)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其中化合物1~3的晶体结构为首次报道。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化合物1~6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取代基对调控二茂铁茚基衍生物二茂铁基之间的电子交互作用显著。单二茂铁茚基衍生物1和2中分别引入不对称和对称的共轭取代基团后,二茂铁基的氧化电位值升高。联二茂铁茚基衍生物3和4二茂铁基之间的电子交互作用基本不受取代基的影响。在乙炔桥相连接的取代二茂铁茚基衍生物5中,受金属-金属间距增加的影响,两个二茂铁基之间的电子交互作用减弱。不对称地引入二茂铁乙炔和乙炔茚取代基后,联二茂铁茚基衍生物6的两个二茂铁基之间的电子交互作用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茚基配体 偶联反应 二茂铁基衍生物 合成 晶体结构 电化学性质
下载PDF
炔桥联不对称苯基取代双二茂铁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骁勇 韩利民 +2 位作者 高媛媛 贾慧劼 索全伶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4-873,共10页
以四苯基环戊二烯酮为起始原料,经过八步连续反应,成功地合成了3个炔桥联不对称五苯基取代双二茂铁衍生物Fc′-C≡C-Fc(1)、Fc′-C≡C-C≡C-Fc(2)和Fc′-C≡C-C≡C-Fc′(3)(Fc′=五苯基二茂铁基,Fc=二茂铁基)。在设计合成双二茂铁衍生... 以四苯基环戊二烯酮为起始原料,经过八步连续反应,成功地合成了3个炔桥联不对称五苯基取代双二茂铁衍生物Fc′-C≡C-Fc(1)、Fc′-C≡C-C≡C-Fc(2)和Fc′-C≡C-C≡C-Fc′(3)(Fc′=五苯基二茂铁基,Fc=二茂铁基)。在设计合成双二茂铁衍生物的过程中,首先经过4步反应,制备出已知化合物Fc′-H(4),再连续进行3步反应,分别得到3个中间化合物Fc′-COCH_3(5),Fc′-CCl=CHCHO(6)和Fc′-C≡CH(7),最后利用偶联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1~3。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和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化合物1、2和5、7的晶体结构,研究了化合物1~7的电化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分子的C-H…π键相互作用和空间位阻是导致化合物1和2分子中Fc′和Fc基空间排布取向不同的主要原因。当二茂铁的一个环戊二烯环上引入5个苯取代基时,铁中心的氧化还原电位将升高(E_p^a(Fc′-H)=0.658 V,E_p^a(Fc-H)=0.511 V)。与已知化合物Fc-C≡C-Fc(ΔE=0.215 V)和Fc-C≡C-C≡C-Fc(ΔE=0.134 V)相比,化合物1~3的氧化电位差值(ΔE)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ΔE_1=0.236 V;ΔE_2=0.170 V;ΔE_3=0.146 V)。将1与Fc-C≡C-Fc,2与Fc-C≡C-C≡C-Fc和3进行比较发现,当炔桥两端连接不同的基团Fc′和Fc时,其氧化电位差值(ΔE)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苯基二茂铁乙炔 炔桥联苯基取代双二茂铁基 设计合成 电化学性质 晶体结构
下载PDF
C100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文海 贾会杰 +1 位作者 崔志忱 李沛 《中国港湾建设》 2018年第6期47-50,共4页
近年,高强混凝土及应用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步成熟,已在我国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海上石油平台等工程中得到应用。理论及相关实践均表明,C100高强混凝土已由试验室研究走向大型工程的应用。文章介绍了为满足某重大工程的设计需要,研究配... 近年,高强混凝土及应用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步成熟,已在我国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海上石油平台等工程中得到应用。理论及相关实践均表明,C100高强混凝土已由试验室研究走向大型工程的应用。文章介绍了为满足某重大工程的设计需要,研究配制C100高强混凝土的工程实践。实践表明,运用现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不改变现有混凝土制备工艺,选择符合要求且质量稳定的原材料,充分发挥矿物掺合料和减水剂的改善作用,优化和优选配合比设计参数,配制工作性能和强度均满足要求的高强混凝土是可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00 高强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下载PDF
外海无掩护超厚模袋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2
6
作者 崔珂琳 贾会杰 杜闯 《中国港湾建设》 2022年第4期55-58,73,共5页
外海施工远离大陆,受其自身地理位置的局限以及水文地质情况的特殊性,模袋混凝土结构成为外海护岸快速施工的绝佳选择。针对无掩护超厚模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混凝土成型率、坡肩厚度、平整度、线形及轴线位置等关键技术问题,研... 外海施工远离大陆,受其自身地理位置的局限以及水文地质情况的特殊性,模袋混凝土结构成为外海护岸快速施工的绝佳选择。针对无掩护超厚模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混凝土成型率、坡肩厚度、平整度、线形及轴线位置等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了外海无掩护超厚模袋混凝土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控制措施,并成功地运用于外海速成护岸工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袋混凝土 无掩护 外海护岸
下载PDF
深水到浅水域非线性波传播的数值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文海 贾会杰 王炎 《中国港湾建设》 2017年第6期36-40,共5页
统一方程是在Stokes波理论与Boussinesq型方程相结合的基础上推导出的,适用于深水及浅水域波浪的传播。文中首先分析了统一方程的频散性及其适用性。其次,采用ADI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并对控制方程中的非线性项进行线性化近似处理,用... 统一方程是在Stokes波理论与Boussinesq型方程相结合的基础上推导出的,适用于深水及浅水域波浪的传播。文中首先分析了统一方程的频散性及其适用性。其次,采用ADI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并对控制方程中的非线性项进行线性化近似处理,用改进的Patankar半隐格式方法求解动量方程。直接给定入射边界条件,出流边界条件采用Sommerfeld边界条件和消波层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建立起从深水到浅水域都有效的数值模型。最后,利用平底与圆形暗礁组合地形上波浪传播的经典物理模型实验来验证数值模型的精确性。将实验结果与数值解相比较,两者吻合较好,说明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能有效地模拟水深复杂变化水域波浪传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方程 数值模拟 消波 非线性波 物理模型实验
下载PDF
Inhibitory Effects of Phenylacetic Acid on Proliferation of Human Pancreatic Carcinoma BXPC-3 Cells by the Regulation of Adenosine Deaminases Acting on RNA
8
作者 jiaNG Yao REN Hui +5 位作者 ZHANG Guang ZHANG Ling TIAN Xiao-feng jia hui-jie HAN Li-ying TIAN Yu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964-968,共5页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phenylacetic acid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pancreatic carcinoma cells were investigated in cultured pancreatic carcinoma BXPC-3 cells by means of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phenylacetic acid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pancreatic carcinoma cells were investigated in cultured pancreatic carcinoma BXPC-3 cells by means of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 and flow cytometry assa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carcinoma cells with phenylacetic acid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cell proliferation in time-dependent and dose-dependent manners.The proliferation of BXPC-3 cells was inhibited at the stage of S phase,the cells at the end stage of S phase were accumulated abundantly,and thus DNA synthesis could not be accomplished entirely.In addition,the expression of adenosine deaminases acting on RNA(ADARs) mRNA in BXPC-3 cells and pancreatic carcinoma specimen were detected by RT-PCR.Having been treated with phenylacetic acid,ADAR2 mRNA in BXPC-3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the differences were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1).Taken together,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henylacetic acid may likely regul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pancreatic carcinoma cells through the regulation of ADAR2 mRNA 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creatic carcinoma Phenylacetic acid ADAR2 RNA edit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