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纳米簇在CO_(2)光催化还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春霞 贾美林 +1 位作者 郭少红 贾晶春 《分子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4-624,I0004,共12页
以清洁、储量丰富的太阳光作为能量来源,将二氧化碳(CO_(2))光催化还原为高附加值的化学产品是缓解当前环境和能源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CO_(2)在常温常压下非常的稳定,因此需要设计并构筑高效光催化剂来捕捉和转化CO_(2)以提高光催... 以清洁、储量丰富的太阳光作为能量来源,将二氧化碳(CO_(2))光催化还原为高附加值的化学产品是缓解当前环境和能源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CO_(2)在常温常压下非常的稳定,因此需要设计并构筑高效光催化剂来捕捉和转化CO_(2)以提高光催化CO_(2)还原的效率.在众多研究的光催化剂中,金属纳米簇因其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光催化CO_(2)还原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接下来对金属纳米簇进行了分类,将金属纳米簇分为贵金属纳米簇和非贵金属纳米簇.对贵金属纳米簇和非贵金属在光催化CO_(2)还原的特点和应用做出了简单介绍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簇 光催化 CO_(2)还原
下载PDF
多孔固体吸附剂的CO2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杭咏平 李金昊 +2 位作者 代钢 贾美林 阿古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877-2881,共5页
综述了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几种多孔CO2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吸附性能,其中着重讨论了杂原子掺杂多孔碳材料的CO2吸附性能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多孔CO2吸附剂由于其低能耗、低腐蚀、良好的再生性能和易于改性而得到了广泛的... 综述了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几种多孔CO2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吸附性能,其中着重讨论了杂原子掺杂多孔碳材料的CO2吸附性能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多孔CO2吸附剂由于其低能耗、低腐蚀、良好的再生性能和易于改性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通过对其改性制备出的新型固体吸附剂,可以达到高效吸附CO2的目的,为实现减少温室气体和合理利用CO2资源的目标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吸附 多孔固体吸附剂 杂原子掺杂
下载PDF
介孔碳材料的CO_2吸附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乌嫩格日乐 史超 +2 位作者 包永胜 贾美林 阿古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79-2483,共5页
概述了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及目前的应对情况,并对比了非介孔碳材料和介孔碳材料对CO2的吸附性能。介孔碳材料因其较高的比表面积、较大孔容和均匀的孔径,具有较好的CO2吸附性能。同时指出了杂原子掺杂对于介孔碳材料的吸附性能的优化,... 概述了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及目前的应对情况,并对比了非介孔碳材料和介孔碳材料对CO2的吸附性能。介孔碳材料因其较高的比表面积、较大孔容和均匀的孔径,具有较好的CO2吸附性能。同时指出了杂原子掺杂对于介孔碳材料的吸附性能的优化,并且对杂原子掺杂介孔碳CO2吸附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吸附 介孔碳材料 杂原子掺杂
下载PDF
杂原子掺杂微孔碳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金昊 代钢 +1 位作者 贾美林 阿古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608-2612,共5页
概述了微孔碳材料和杂原子掺杂微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微孔碳材料具有稳定性好、高比表面积、表面容易改性等一系列优点,将杂原子掺杂在微孔碳材料中,可以使其性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扩大应用的范围。大量实验... 概述了微孔碳材料和杂原子掺杂微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微孔碳材料具有稳定性好、高比表面积、表面容易改性等一系列优点,将杂原子掺杂在微孔碳材料中,可以使其性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扩大应用的范围。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开发杂原子掺杂微孔碳材料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 碳材料 杂原子掺杂
下载PDF
Evolution of Gold Species in an Au/CeO_2 Catalyst and Its Impact on Activity for CO Oxidation 被引量:2
5
作者 SUN Yong-an SHEN Yue-nian +1 位作者 jia mei-lin GUO Jin-li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453-459,共7页
An Au/ceria(0.44%, mass fraction) catalyst containing gold ions was prepared by a modified deposition 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the evolution of gold ions in the catalyst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catalysis of CO oxi... An Au/ceria(0.44%, mass fraction) catalyst containing gold ions was prepared by a modified deposition 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the evolution of gold ions in the catalyst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catalysis of CO oxidation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as-prepared catalyst containing gold ions with high valence could fully oxidize CO at -10 ℃ initially but was deactivated gradually at low temperatures during the reaction with CO or treatment by unpurified air. The deactivation of the catalyst during CO oxidation or treatment of it by unpurified air was independent and progressive at low temperatures while the activity of the catalyst at relatively high temperatures was maintained well. During the reaction with CO or treatment by unpurified air, the XPS results indicate that gold species evolved from high valence to low valence and the diffuse reflectance UV-Vis spectra show that high valence gold was reduced to charged gold clusters, gold clusters grew to small gold crystals and small gold crystals grew to large gold particles. Accordingly, the high valence gold corresponded to the activity at low temperatures and the metallic gold was active and relatively stable at high temperatures. The turnover frequencies(TOF) of the catalysts treated by different methods at 273 K decreased with the evolution of gold species from high valence to low valence, no maximum of TOF was observed although gold particles in the catalyst attained to about 2-3 nm during the treatment. An Au/ceria catalyst with a gold load of 0.87% (mass fraction) maintained a good activity for CO oxidation within 18 h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via transmitted electronic microscopy(TEM),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OES), X-ray diffraction(XRD) and BET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UV-Vis DRS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catalyst CO oxidation UV-Vis DRS XPS Gold valence
下载PDF
硼掺杂介孔碳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史超 包永胜 +1 位作者 贾美林 阿古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23-1726,共4页
概述了硼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介孔尺寸的纳米碳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孔径分布统一、制备过程可控和结构稳定等众多优点。近年来纳米碳的掺杂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通过对其进行掺杂改性可以... 概述了硼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介孔尺寸的纳米碳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孔径分布统一、制备过程可控和结构稳定等众多优点。近年来纳米碳的掺杂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通过对其进行掺杂改性可以实现其各功能的优化,拓宽其在各个研究领域的应用。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开发硼修饰改性的介孔碳材料具有十分远大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碳材料 硼掺杂 制备 应用
下载PDF
高比表面介孔LaNiO3负载纳米Au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孟根图雅 杨桂萍 +1 位作者 贾美林 崔文静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4-460,共7页
分别采用纳米铸型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LaNiO_3载体,并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系列Au/LaNiO_3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XRD、BET、AAS、TEM和XPS等表征,测试了其对CO催化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铸型法得到的LaNiO_3-NCM具有介孔结构... 分别采用纳米铸型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LaNiO_3载体,并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系列Au/LaNiO_3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XRD、BET、AAS、TEM和XPS等表征,测试了其对CO催化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铸型法得到的LaNiO_3-NCM具有介孔结构,且比表面积可达126 m2·g-1,以其为载体制备的Au/LaNiO_3-NCM催化剂在30℃条件下将CO完全转化,活性远高于以传统溶胶-凝胶法制备的LaNiO_3-SG为载体的金催化剂. XPS结果表明该Au/LaNiO_3-NCM催化剂表面存在较多的氧化态Auδ+(0<δ<3)和晶格氧,且活性组分Au含量也较高,说明高比表面介孔LaNiO_3载体有利于提高活性组分Au的负载量,从而提高催化剂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铸型法 钙钛矿 Au/N-LaNiO3催化剂 CO催化氧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