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形状的珊瑚砂颗粒沉降试验研究
1
作者 陈杰 蒋超 +1 位作者 蒋昌波 姚震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珊瑚砂在液体中的沉速是反映泥沙运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由于珊瑚砂形状多样,套用现有的珊瑚砂沉速公式进行计算并不合适。针对珊瑚砂颗粒开展形状分析,将珊瑚砂颗粒分成枝棒状、片状和块状3种形状,然后开展单颗粒沉降试验。基于试... 珊瑚砂在液体中的沉速是反映泥沙运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由于珊瑚砂形状多样,套用现有的珊瑚砂沉速公式进行计算并不合适。针对珊瑚砂颗粒开展形状分析,将珊瑚砂颗粒分成枝棒状、片状和块状3种形状,然后开展单颗粒沉降试验。基于试验数据,分析不同形状珊瑚砂颗粒的沉降特性,与各家理论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选取经典的珊瑚砂颗粒沉速公式,引入颗粒形状系数进行公式修正,从而推求了枝棒状、片状和块状珊瑚砂颗粒的阻力系数和沉降速度公式。该公式充分考虑不规则珊瑚砂颗粒形状的影响,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砂 颗粒形状 沉降速度 阻力系数
下载PDF
基于WRF-SWAN耦合模式的台风“威马逊”波浪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6
2
作者 伍志元 蒋昌波 +3 位作者 邓斌 陈杰 曹永港 李廉洁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4-72,共9页
获取高分辨率的风场数据和气压场数据是精确模拟台风浪的基础,采用经验公式构建台风风场和气压场对海浪模式进行驱动,无法反映台风影响下海气动力过程,难以提供高精度的风场、气压场数据。本文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 获取高分辨率的风场数据和气压场数据是精确模拟台风浪的基础,采用经验公式构建台风风场和气压场对海浪模式进行驱动,无法反映台风影响下海气动力过程,难以提供高精度的风场、气压场数据。本文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和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 model),构建了南中国海地区大气—海浪实时双向耦合模式,针对超强台风"威马逊"进行数值模拟。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观测结果及卫星高度计观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WRF-SWAN耦合模式在对台风"威马逊"影响下的南中国海台风浪的模拟中展现出较高的模拟精度,揭示了台风风场分布和台风浪分布在空间上的"右偏性"不对称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基于WRF和SWAN建立的大气-海浪实时双向耦合模式能够准确模拟台风动力过程以及台风浪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以推广用于南中国海地区台风浪的模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浪 数值模拟 WRF SWAN 实时双向耦合 南中国海
下载PDF
基于非静压模型的非淹没刚性植物消波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蒋昌波 徐进 +2 位作者 邓斌 陈杰 屈科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1-600,共10页
基于非静压单相流模型NHWAVE,设计不同的计算工况,系统研究了规则波与非规则波作用下,非淹没刚性植物的消波特性。将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非静压模型NHWAVE计算植物消波特性的准确性。进一步研究了波高、周期和水深等... 基于非静压单相流模型NHWAVE,设计不同的计算工况,系统研究了规则波与非规则波作用下,非淹没刚性植物的消波特性。将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非静压模型NHWAVE计算植物消波特性的准确性。进一步研究了波高、周期和水深等因素对植物消波特性的影响,探讨了植物消波特性与这些水动力因素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非淹没刚性植物的消波效率受波高和周期的影响较大,水深对消波效率的影响很小。由于波浪非线性的影响,基于线性波理论的消波理论模型对植物消波能力的估计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WAVE 拖曳力系数 植物消波 规则波 非规则波 刚性植物
下载PDF
WRF模式中台风“启德”模拟对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伍志元 蒋昌波 +1 位作者 邓斌 曹永港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为准确模拟台风路径和强度,采用WRF模式比较不同微物理过程和积云对流过程参数化方案对台风路径和强度模拟的影响,并基于集合预报方法考虑对台风预报系统误差进行优化。选用4种微物理过程方案和3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针对1213号台风&#... 为准确模拟台风路径和强度,采用WRF模式比较不同微物理过程和积云对流过程参数化方案对台风路径和强度模拟的影响,并基于集合预报方法考虑对台风预报系统误差进行优化。选用4种微物理过程方案和3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针对1213号台风'启德'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的参数化方案对台风路径和强度的预报结果有明显影响,积云对流过程参数化方案相对于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更加敏感。基于不同参数化方案扰动成员的集合平均预报方法,对于台风路径和强度的模拟误差均有明显改善,台风路径误差随时间增幅较小,其结果优于全部12个单方案试验的模拟结果;从台风强度方面来看,基于集合预报方法模拟得到的台风强度变化趋势与实况结果一致,且误差较小,优于大多数试验方案。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微物理过程和积云对流过程参数化方案的组合构建的集合预报模型,对于台风路径和强度的模拟均有一定程度改善,减小了采用不同参数化方案产生的路径不确定性,使其在台风'启德'的路径模拟上与实况更为接近,可为提升台风预报能力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中尺度大气模型 微物理参数化 积云对流参数化 集合预报
下载PDF
大气-海浪耦合模式及其在理想台风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伍志元 蒋昌波 +3 位作者 何智勇 陈杰 邓斌 谢振东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5,共7页
采用传统的理论模型或者经验公式构建台风动力场驱动海浪模式,无法反映台风影响下海气动力过程,难以为海浪模式提供高精度的台风风场、气压场数据。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WRF和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构建大气-海浪实时双向耦... 采用传统的理论模型或者经验公式构建台风动力场驱动海浪模式,无法反映台风影响下海气动力过程,难以为海浪模式提供高精度的台风风场、气压场数据。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WRF和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构建大气-海浪实时双向耦合模式,并将其应用于理想台风的模拟之中。建立的WRF-SWAN耦合模式能够成功模拟理想台风影响下的台风浪分布特征,揭示了台风风场和台风浪在空间上的"右偏性"不对称分布特征,该模型可推广用于实际台风浪的模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浪 数值模拟 大气-海浪耦合 实时双向耦合
下载PDF
株洲航电枢纽水流结构问题试验研究
6
作者 刘晓平 jiang chang-bo 蒋昌波 《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62-65,共4页
采用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对拟建株洲航电枢纽推荐布置方案的船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提出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经试验和计算分析 ,这些综合治理措施对改善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是有效的 ,... 采用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对拟建株洲航电枢纽推荐布置方案的船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提出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经试验和计算分析 ,这些综合治理措施对改善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是有效的 ,同时 ,也说明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试验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闸 引航道 物理模型试验 数学模型 流体有限元 水流结构 航电枢纽
下载PDF
刚性植物分布方式对海啸波消减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彭浩 陈杰 +5 位作者 蒋昌波 何飞 邓斌 屈科 隆院男 伍志元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9-1168,共10页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模型实验探究了刚性植物分布方式对海啸波消减的影响。实验中借助孤立波模拟海啸波,分析了矩形、交错、组合三类分布方式下孤立波沿程波高、透射系数以及拖曳力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植物分布密度相等时...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模型实验探究了刚性植物分布方式对海啸波消减的影响。实验中借助孤立波模拟海啸波,分析了矩形、交错、组合三类分布方式下孤立波沿程波高、透射系数以及拖曳力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植物分布密度相等时,孤立波在矩形和组合分布植物模型前的壅高均大于交错分布植物模型。同时,植物分布密度一定时,分布方式将对植物消波产生影响,且植物间横向间距L2比纵向间距L1的影响更大。在雷诺数2000≤Rep≤4000且体积分数小于或等于0.331的条件下,各植物模型的拖曳力系数随植物分布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波 刚性植物 分布方式 波浪衰减 透射系数 拖曳力系数 淹没度
下载PDF
环抱式港区水体交换能力数值研究——以闸坡渔港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黄宗伟 邓斌 +1 位作者 蒋昌波 刘晓建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6-74,共9页
环抱式港池的水体交换能力强弱对港池的水质有重要影响,水体交换通道是改善港池水质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闸坡渔港防波堤改造工程为例,采用不规则三角网格和有限体积方法,在潮流数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平面二维对流-扩散数学模型,开... 环抱式港池的水体交换能力强弱对港池的水质有重要影响,水体交换通道是改善港池水质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闸坡渔港防波堤改造工程为例,采用不规则三角网格和有限体积方法,在潮流数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平面二维对流-扩散数学模型,开展闸坡渔港扩建前后水体交换能力数值模拟研究,评估工程前后港内水体半交换周期和水体交换率。研究结果表明,闸坡渔港的水体交换能力较强,工程前水体半交换时间为129 h,工程后闸坡渔港水体半交换时间为104 h。工程后洲仔峡防波堤被改为涵洞式桥梁,使渔港与外海形成了水体交换通道,增加了港池内外水体相互作用和水体交换量,相应的水体交换能力增强。而港池外的两个水产养殖区域由于与外海相连,水体交换能力较强,工程前后该区域水体交换能力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交换 半交换周期 数值模拟 闸坡渔港
下载PDF
海岸植物带对孤立波的波能耗散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龚尚鹏 陈杰 +2 位作者 蒋昌波 何飞 李佳徽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2-531,共10页
为揭示近岸植物对孤立波的消减机制,利用物理模型实验探究了不同水深、入射波高和植物密度下植物模型与孤立波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树根、树冠和整株植物模型波能耗散系数范围分别为0.003~0.036,0.010~0.110和0.020~0.130;植... 为揭示近岸植物对孤立波的消减机制,利用物理模型实验探究了不同水深、入射波高和植物密度下植物模型与孤立波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树根、树冠和整株植物模型波能耗散系数范围分别为0.003~0.036,0.010~0.110和0.020~0.130;植物树根和树冠具有不同的消减孤立波机制,其中树冠对孤立波的消减起主要作用;波能耗散系数随相对波高增大而增大;植物模型的波能耗散系数小于其各组分波能耗散系数的线性叠加;当植物消波时,植物各组分之间存在反协同效应,且反协同效应随相对波高的增大而增强;波能耗散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当根部或冠部分布密度较小时,耗散系数与雷诺数的敏感度更高。研究结果可为沿海地区人工防浪林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波 海岸植物带 树根 树冠 波能耗散系数 雷诺数 反协同效应
下载PDF
孤立波作用下植物带消浪特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龚尚鹏 陈杰 +2 位作者 蒋昌波 何飞 陈克伦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4-150,共7页
沿海植物带能有效地减轻海啸带来的灾害。为进一步揭示沿海植物带对海啸波的消浪特性,基于红树林和海滩林两类典型沿海植物带,分别采用不同的材料和假设对两类植物进行参数化处理,使用孤立波模拟海啸波,开展了物理模型实验研究。结果表... 沿海植物带能有效地减轻海啸带来的灾害。为进一步揭示沿海植物带对海啸波的消浪特性,基于红树林和海滩林两类典型沿海植物带,分别采用不同的材料和假设对两类植物进行参数化处理,使用孤立波模拟海啸波,开展了物理模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波高、淹没度、无量纲水深和无量纲长度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植物消浪特性。两种模型的消浪特性随研究因素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仅在淹没度为1时,消浪效果随波高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波 植物模型 红树林 海滩林 波能耗散
下载PDF
基于UAV航测数据的长江源辫状河道几何形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远 蒋昌波 +1 位作者 隆院男 李志威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41,共7页
长江源区河网水系密布且广泛发育辫状河道,由于地形资料匮乏,尚缺少其形态表征的研究报道。利用UAV航测与实地观测相结合的方法,获取长江源楚玛尔河、沱沱河、布曲-1、布曲-2等4条河流的数字正射影像(DOM)和数字地表模型(DSM)。基于实... 长江源区河网水系密布且广泛发育辫状河道,由于地形资料匮乏,尚缺少其形态表征的研究报道。利用UAV航测与实地观测相结合的方法,获取长江源楚玛尔河、沱沱河、布曲-1、布曲-2等4条河流的数字正射影像(DOM)和数字地表模型(DSM)。基于实测河道地表形态空间变化,计算洲滩与水域面积比值在0.638~2.152区间,水域与河床面积比值在0.317~0.611区间。对比不同河段辫状指数的关联性,表明辫状指数可用于判断辫状河段的复杂程度,并且其数值越大,反映复杂程度越高。截取平均横截面拟合曲线定义平均横截面形状,表明4条辫状河段(α>1)均为凹形向下的Y型截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 辫状河道 形态表征 平均横截面 无人机
下载PDF
基于根茎叶概化模型的孤立波消减特性实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思益 陈杰 +4 位作者 蒋昌波 何飞 隆院男 邓斌 伍志元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8-600,共13页
采用孤立波模拟海啸波,利用根茎叶定量概化模型近似模拟近岸刚性植物,以探究植物根、茎、叶对孤立波消减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透射系数的范围为0.56~0.85,植被区沿程波高衰减百分比的范围为25.9%~97.0%。根、叶在不同分布密度条件下的... 采用孤立波模拟海啸波,利用根茎叶定量概化模型近似模拟近岸刚性植物,以探究植物根、茎、叶对孤立波消减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透射系数的范围为0.56~0.85,植被区沿程波高衰减百分比的范围为25.9%~97.0%。根、叶在不同分布密度条件下的透射系数均随相对波高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淹没度大于0.7时,在入射波高等于7.0,9.0和12.0 cm条件下,波高衰减强度沿流向的敏感度逐渐降低,植物消浪呈现边界效应。当淹没度为0.6、根和叶分布密度均为16枝/株时,波浪于植被区发生波高增大现象,波高增值的范围为3.0%~6.0%。植物根、茎、叶对孤立波消减特性的影响与根和叶的分布密度、淹没度及相对波高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概化植物模型 波高衰减 分布密度 淹没度
下载PDF
次氯酸钠对剑水蚤灭活动力学及紫外强化灭活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盼盼 聂小保 +3 位作者 蒋昌波 唐韵子 隆院男 徐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8-595,共8页
水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剑水蚤孳生,进入供水系统后威胁供水安全.为高效控制剑水蚤污染风险,通过适当增加NaClO灭活CT值(NaClO浓度与接触时间乘积)范围,系统研究了NaClO对剑水蚤灭活动力学过程,同时探讨了紫外照射对灭活效果的强化作用.... 水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剑水蚤孳生,进入供水系统后威胁供水安全.为高效控制剑水蚤污染风险,通过适当增加NaClO灭活CT值(NaClO浓度与接触时间乘积)范围,系统研究了NaClO对剑水蚤灭活动力学过程,同时探讨了紫外照射对灭活效果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NaClO对剑水蚤的灭活动力学过程符合迟滞型两阶段准一级动力学过程,灭活反应活化能为3774J/mol;p H值对灭活动力学过程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溶液中HOCl和ClO^-物质的量及其化学稳定性来实现.当灭活CT值超出70mg min/L时,中性条件下NaClO对剑水蚤的灭活效率最高,碱性次之,酸性最差;浊度物质会削弱NaClO对剑水蚤的灭活效果,浊度物质会迟滞NaClO从液相主体向剑水蚤体表边界层的传质过程,被剑水蚤体表吸附后也会阻碍NaClO向剑水蚤体内的渗透过程.紫外照射尽管无法实现对剑水蚤的灭活,但可以强化NaClO对剑水蚤的灭活效果,经紫外照射后,剑水蚤灭活迟滞期消失或缩短,同时灭活反应速率常数增加.当pH值为6、7和8时,紫外照射预处理后,各自灭活反应速率常数分别由0.0093、0.02185和0.0206提高至0.0105、0.02673和0.0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水蚤 次氯酸钠 灭活动力学 紫外
下载PDF
新型柔性导流坝下游断面水流分布特性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婷 姚宇 +4 位作者 刘璟 李鑫斐 邓斌 蒋昌波 唐梦君 《水道港口》 2020年第5期571-577,共7页
为了给水生植被修复工程提供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文章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一种主坝与支坝相结合的新型柔性坝下游断面的水流分布特性。分别测试了不同淹没度、流量和支坝角度组合下,坝后断面水平流速和相对于无坝时流速变化率的垂向... 为了给水生植被修复工程提供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文章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一种主坝与支坝相结合的新型柔性坝下游断面的水流分布特性。分别测试了不同淹没度、流量和支坝角度组合下,坝后断面水平流速和相对于无坝时流速变化率的垂向分布。研究表明:当相对淹没度较小时,水流主要通过下层的坝体透过,水体上层流速减小,下层流速增大,减速区在近表层;当相对淹没度为增大时,水流可翻越坝体通过,上层流速增大,下层流速减小,减速区在近底层。坝后断面水平流速的垂向分布规律受入流流量变化的影响不大,且垂线上的流速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加;断面流速变化率的垂向分布在3个流量级试验下趋于一致。主坝与支坝呈90°夹角时对坝后断面下层水流流速的垂向分布的改变最大,水流流速的变化率随着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导流坝 流速分布 流速变化率 水槽试验
下载PDF
规则波作用下簇状沉水植物群消浪特性实验
15
作者 彭浩 陈杰 +5 位作者 蒋昌波 何飞 隆院男 屈科 邓斌 伍志元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9-128,共10页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模型实验探究了规则波与簇状沉水植物群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植物群沿程波高衰减规律在多数情况下与Kobayashi指数形式和Dalrymple幂函数形式波高衰减理论模型吻合较好,少数情况下波高衰减集中在植物群后半...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模型实验探究了规则波与簇状沉水植物群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植物群沿程波高衰减规律在多数情况下与Kobayashi指数形式和Dalrymple幂函数形式波高衰减理论模型吻合较好,少数情况下波高衰减集中在植物群后半部分,与上述理论模型并不一致。在植物淹没度等于0.4条件下,植物群沿程波高出现较多壅高现象,且相对壅高值随入射波高的增大而减小;植物群的规则波透射系数变化情况与入射波周期、相对波高、植物淹没度以及植物分布密度等因素相关。当入射波周期等于1.0 s时,透射系数随相对波高的增大而减小,周期大于1.0 s时,透射系数随相对波高的增大出现较强的波动性。本文提出了规则波透射系数与水动力因素及植物因素之间的关系式,得到了近岸簇状沉水植物群消浪特性的基本认识,为采用近岸植物消波护岸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状植物 波高衰减 透射系数 淹没度
下载PDF
Experiment Study of the Evolution of Coral Sand Particle Clouds in Water 被引量:3
16
作者 CHEN Jie YAO Zhen +4 位作者 jiang chang-bo WU Zhi-yuan DENG Bin LONG Yuan-nan BIAN Cheng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2年第5期720-733,共14页
The motion of particle clouds(i.e.,sediment clouds)usually can be found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such as wastewater discharge,land reclamation,and marine bed capping.In this paper,a series of laboratory tests are c... The motion of particle clouds(i.e.,sediment clouds)usually can be found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such as wastewater discharge,land reclamation,and marine bed capping.In this paper,a series of laboratory tests are conducted on coral sand to investigate the shape feature of the single particle and the mixing processes of the coral sand particle clouds.The shape of coral sand particle is measured and quantifi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hape of coral sand particles tends to be spherical as the particle size decreases,and empirical equations were established to explain the variation of D50 and fS,50 of coral sand.Compared with the silica sand,the evolution of the coral sand particle cloud still experiences three stages,but the threshold for the Reynolds number of particle clouds entering the next stage changes.Further,the normalized axial distance of the coral sand particle clouds is 58%smaller.The frontal velocity exhibits similar varying tendency for the coral sand particle cloud.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 in shape between coral sand particles and silica sand particles,a semi-empirical formula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original silica sand prediction formula by adding the shape factor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122μm≤D_(50)≤842μm.It can predict the frontal velocity of the coral sand particle clou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al sand dredged material particle clouds THERMAL particle shape sediment disposal
下载PDF
基于非静压模型类海啸波作用下海堤越浪特性
17
作者 屈科 李凯伦 +3 位作者 蒋昌波 邓斌 刘铁威 蓝港芸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69,共12页
【目的】研究海啸波在斜坡海堤上越浪的水动力特性。【方法】基于非静压模型NHWAVE建立高精度二维数值波浪水槽,通过对日本2011年实测真实海啸进行参数化形成类海啸波形,并设置系列计算工况,深入分析入射波高、水深、岸滩坡度及海堤坡... 【目的】研究海啸波在斜坡海堤上越浪的水动力特性。【方法】基于非静压模型NHWAVE建立高精度二维数值波浪水槽,通过对日本2011年实测真实海啸进行参数化形成类海啸波形,并设置系列计算工况,深入分析入射波高、水深、岸滩坡度及海堤坡度对类海啸波作用下海堤越浪特性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孤立波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相同工况下,类海啸波的单宽越浪量大于孤立波,波浪经海堤消能后,能量衰减,孤立波能量损耗率大于类海啸波;随波高和水深增加,越浪量均增大;海堤坡度对越浪量的影响不大;岸滩坡度减缓,波浪速度将在堤前聚集,类海啸波在1∶20的岸滩坡度下越浪量达到最大。研究结果可为近岸水利防护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海啸波 孤立波 非静压模型 越浪量 水动力特性
下载PDF
规则波作用下植物概化模型消波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龚尚鹏 陈杰 +2 位作者 蒋昌波 毛宇奇 何飞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3-221,共9页
开展植物消波研究具有工程意义。分别对植物根、茎和叶模型与不同工况下的规则波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段的沿程波高、波形参数、波浪频谱以及波能耗散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波浪周期较大时,植物带前端和内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位雍高现象... 开展植物消波研究具有工程意义。分别对植物根、茎和叶模型与不同工况下的规则波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段的沿程波高、波形参数、波浪频谱以及波能耗散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波浪周期较大时,植物带前端和内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位雍高现象,其非线性先增强后减弱,植被区波浪出现斯托克斯漂移现象。植被区内会产生相对于主频的二倍频波浪,但随着波浪穿过植被区,以二倍频波浪为代表的谐波逐渐消失,能量向主频波浪转移。分别得到了根、茎和叶的波能耗散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为采用植物护岸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波浪衰减 规则波 定量概化模型 波面变形
原文传递
饮用水钙硬度去除中C/Ca值对CaCO3结晶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筱英 聂小保 +5 位作者 蒋昌波 隆院男 余志 胡明睿 唐韵子 周梨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7-41,共5页
饮用水中钙硬度去除效能主要受CaCO3结晶过程影响。通过改变C/Ca值模拟饮用水钙硬度去除,考察不同C/Ca值条件下,溶液体系pH值和Ca^2+浓度变化、上清液浊度变化以及结晶产物颗粒粒径分布、晶型和形态,以阐明钙硬度去除过程中CaCO3结晶行... 饮用水中钙硬度去除效能主要受CaCO3结晶过程影响。通过改变C/Ca值模拟饮用水钙硬度去除,考察不同C/Ca值条件下,溶液体系pH值和Ca^2+浓度变化、上清液浊度变化以及结晶产物颗粒粒径分布、晶型和形态,以阐明钙硬度去除过程中CaCO3结晶行为。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结晶产物均为方解石;溶液体系中加入的CO3^(2-)首先发生质子化,提高体系pH值,然后与Ca^2+结晶反应降低体系pH值;C/Ca值的增大提高了pH值,有助于Ca^2+的去除,但同时也会提高结晶产物颗粒数量、密度和减小结晶产物颗粒粒径,导致上清液浊度增大。饮用水钙硬度去除中要综合考虑残余Ca^2+浓度、出水pH值和浊度以及混凝剂用量等来优化确定C/Ca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硬度 CaCO3结晶 C/Ca值 过饱和度 PH值
原文传递
餐厨垃圾水解液发酵产油脂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20
作者 曾小康 孙士权 +6 位作者 高阳 胡文涛 孙欣悦 蒋昌波 吴方同 万俊力 周璐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83-88,共6页
为探究餐厨垃圾水解液发酵产油脂的动力学特征和影响因素,以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s2.516(S.cerevisiae As2.516)为供试菌株,在初始餐厨垃圾水解液加入量为90%、搅拌速率为180 r/min、通气量为2.5 L/min、发酵周期为10 d的条件下,... 为探究餐厨垃圾水解液发酵产油脂的动力学特征和影响因素,以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s2.516(S.cerevisiae As2.516)为供试菌株,在初始餐厨垃圾水解液加入量为90%、搅拌速率为180 r/min、通气量为2.5 L/min、发酵周期为10 d的条件下,进行1 L发酵罐发酵实验。实验结果表明,S.cerevisiae As2.516的最优初始培养条件如下:pH值为6、温度为30℃、生物接种量为10%;在此实验条件下,发酵第7天油脂产量最高达4.6 g/L,此时生物量为13 g/L,油脂产率为36.1%;发酵产生的脂肪酸主要由C16和C18脂肪酸组成。餐厨垃圾水解液中的无机盐钠(Na^(+))、钾(K^(+))、铁(Fe^(3+))、镁(Mg^(2+))、锰(Mn^(2+))含量丰富,除需添加微量硫酸铜(CuSO_(4)·5H_(2)O,0.1 mg/L)外,无需额外添加其他无机盐。同时基于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等方程建立了S.cerevisiae As2.516菌体生长、产物生成、底物还原糖消耗3个发酵动力学模型,较好地描述了餐厨垃圾水解液培养菌体产油脂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油脂合成以及底物还原糖消耗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水解液 酿酒酵母 微生物油脂 发酵 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