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有机碳垂向分布特征及有机碳储量估算
1
作者 姜广甲 史华明 +7 位作者 张纯超 庄泽彬 王伟平 冯艳青 王欣睿 邓伟 吕向立 谢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158,共7页
海洋水体中的有机碳包括颗粒有机碳(POC)和溶解有机碳(DOC),在海洋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边缘海有机碳分布特征、来源等研究较多,而对于有机碳储量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2021年5月在南海北部的有机碳数据,分析了南海北部POC和DOC的... 海洋水体中的有机碳包括颗粒有机碳(POC)和溶解有机碳(DOC),在海洋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边缘海有机碳分布特征、来源等研究较多,而对于有机碳储量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2021年5月在南海北部的有机碳数据,分析了南海北部POC和DOC的垂向变化特征,估算了该海域不同样点的有机碳储量,并揭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有机碳垂向分布多样,总体来看,表层有机碳含量高于底层。由于水深的变化,近岸有机碳储量低于离岸水域,但其有机碳含量水平较高。同时发现,南海北部海域颗粒有机碳含量(储量)与溶解有机碳含量(储量)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说明两者可能具有相似的动力变化机制或源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颗粒有机碳 溶解有机碳 南海
下载PDF
珠江口外陆架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斌 尹晓娜 +5 位作者 姜广甲 卢楚谦 钟煜宏 肖瑜璋 叶建萍 吕向立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0-528,共9页
基于2017年11月珠江口外陆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Hg、As、Cu、Pb、Cd、Zn、Cr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调查结果,应用单因子标准指数和地累积指数法评价了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采用Hä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法定量评估沉积物中重... 基于2017年11月珠江口外陆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Hg、As、Cu、Pb、Cd、Zn、Cr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调查结果,应用单因子标准指数和地累积指数法评价了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采用Hä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法定量评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并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初步探究了研究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均达到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地累积指数显示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环境整体处于清洁状态,部分站位中的As和Cd属轻度污染。总体来说,研究海域沉积物环境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系数RI<150)。单项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为Cd>Hg>As>Pb>Cu>Cr>Zn,研究海域西部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d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均值达到中等潜在生态风险水平。Cr、Cu和Zn元素具有相近来源,主要为工业产生的陆源污染物;Pb、As和Cd元素来源相似,来源于陆源工业和农业污染经大气沉降及海上交通污染;而Hg与其他重金属元素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主成分分析 珠江口
下载PDF
涠洲岛造礁石珊瑚群落变化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振雄 张敬怀 +6 位作者 吕向立 郑琰晶 姜广甲 时小军 陶伟 李秀芹 吕意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168-7179,共12页
以涠洲岛造礁石珊瑚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Raunkiaer频度和种间Spearman轶相关,探讨群落组成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结合近10年来涠洲岛造礁石珊瑚变化情况,找出涠洲岛造礁石珊瑚群落的主导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以涠洲岛造礁石珊瑚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Raunkiaer频度和种间Spearman轶相关,探讨群落组成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结合近10年来涠洲岛造礁石珊瑚变化情况,找出涠洲岛造礁石珊瑚群落的主导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10年来涠洲岛造礁石珊瑚覆盖率显著降低,珊瑚形态组成趋于块状化,尽管珊瑚群落多样性较高,但群落分布较松散,群落结构较不稳定,部分优势种种间竞争较激烈。(2)悬浮物含量是影响石珊瑚群落最显著的环境因子。石珊瑚优势种群在不同水深中分布差异显著,泥沙覆盖率、营养盐对不同石珊瑚种群影响差异较大,大型海藻覆盖率在局部区域对优势珊瑚形成较强的竞争关系。(3)营养盐和泥沙沉积物的增加与涠洲岛近海养殖业及生活排污、海岸工程及海岸侵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岛 造礁珊瑚 种群结构 环境因子
下载PDF
Land Use/Cover Changes and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in Songnen Plain,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8
4
作者 LIU Dianwei WANG Zongming +7 位作者 SONG Kaishan ZHANG Bai HU Liangjun HUANG Ni ZHANG Sumei LUO Ling ZHANG Chunhua jiang guangji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9年第4期299-305,共7页
The Songnen Plain in Northeast China,one of the key national bas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went through remarkable land use/cover changes in recent years.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long-term land use/cover cha... The Songnen Plain in Northeast China,one of the key national bas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went through remarkable land use/cover changes in recent years.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long-term land use/cover changes and the effects of these changes on the environment.The Landsat-based analysis showed that,during 1986-2000,cropland,built-up land and barren land had increased,among which cropland had the largest increase of 9,198km2 with an increase rate of 7.5%.Woodland,grassland,water body and swampland had decreased correspondingly,among which grassland had the most dramatic decrease of 6,127km2 with a decrease rate of 25.6%.The transition matrix results revealed that grassland,woodland and swampland were the three main land use types converted to cropland.Climate warming created 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 for the conversion of grassland and swampland into cropland.Land resources policy made by central and provincial governments of China affected the pattern and intensity of land use.Land use/cover changes accompanied by climatic variation brought out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such as sand desertification of land,land salinization and alkalinization,grassland degradation,and more frequent floods.Under this circumstance,optimized land use structure and restoration measures are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中国东北 松嫩平原 环境 土地盐碱化 草原退化 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使用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Multivariate Model Based on Three Simulated Sensors for Water Quality Variables Estimation in Shitoukoumen Reservoir,Jilin Province,China 被引量:1
5
作者 jiang guangjia LIU Dianwei +3 位作者 SONG Kaishan WANG Zongming ZHANG Bai WANG Yuando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0年第4期337-344,共8页
This study applied a multivariate model based on three simulated sensors to estimating water quality variables in Shitoukoumen Reservoir,Changchun City,Jilin Province,China,including concentration of total suspended m... This study applied a multivariate model based on three simulated sensors to estimating water quality variables in Shitoukoumen Reservoir,Changchun City,Jilin Province,China,including concentration of total suspended matter,concentration of chlorophyll-a and non-pigment matter absorption.Two field campaigns for spectra measurements with a total of 40 samples were carried out on June 13 and September 23,2008.The in-situ spectra were recalculated to the spectral bands and sensitivities of the instruments applied in this paper,i.e.Landsat TM,Alos and P6,by using the average method.And the recalculated spectra were used for estimating water quality variables by the single model and multivariate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ltivariate model is superior to the single model as the multivariate model takes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water components into consideration and can estimate water quality variables simultaneously.According to R2 and RMSE,Alos is superior to other sensors for water quality variables estimation although the precision of non-pigment matter absorption inversion performed the seco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头口门水库 模拟传感器 水质参数 同时估计 多元模型 吉林省 应用 中国
下载PDF
基于GIS的2001—2020年广东近岸海域赤潮时空分布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炜婷 姜广甲 +3 位作者 邓伟 石荣贵 胡慧娜 黄盛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49-53,共5页
结合2001—2020年广东近岸海域赤潮发生记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该海域赤潮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广东近岸海域赤潮发生最频繁的区域为珠江口海域及大鹏湾、大亚湾海域,其次为粤东潮汕海... 结合2001—2020年广东近岸海域赤潮发生记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该海域赤潮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广东近岸海域赤潮发生最频繁的区域为珠江口海域及大鹏湾、大亚湾海域,其次为粤东潮汕海域和粤西湛江海域;20年以来广东近岸海域共发生赤潮202次,其中影响面积超过100 km^(2)的有28次;赤潮发生次数最多的月份是4月,高发季节是春季;粤西湛江附近海域多发硅藻赤潮,珠江口附近海域及大鹏湾、大亚湾海域多发甲藻赤潮,粤东潮汕地区附近海域多发金藻赤潮;粤西湛江东部、大亚湾以及汕尾西部海域所发生的赤潮对渔业资源的危害较大,而其他区域赤潮高发主要受到近岸水体富营养化以及港口船舶压舱水的影响。利用GIS绘制广东省赤潮灾害分布图有助于政府部门形成广东省赤潮整体分布概念,为监测预警等工作总体布局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赤潮 地理信息系统 生态灾害 浮游植物
原文传递
基于半分析算法的海岸带和内陆水体悬浮物浓度遥感估算 被引量:3
7
作者 娄全胜 张纯超 +3 位作者 邓伟 苏文 姜广甲 马荣华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5-34,共10页
水体总悬浮物(TSS)会影响光在水体中的传播过程及水体的生态功能,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2009~2014年在太湖、巢湖、鄱阳湖、珠江口和大亚湾采集的生物-光学数据,分析了TSS浓度变化的遥感响应波段,构建了海岸带和内陆水体TS... 水体总悬浮物(TSS)会影响光在水体中的传播过程及水体的生态功能,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2009~2014年在太湖、巢湖、鄱阳湖、珠江口和大亚湾采集的生物-光学数据,分析了TSS浓度变化的遥感响应波段,构建了海岸带和内陆水体TSS浓度遥感定量估算模型,并结合VIIRS(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卫星遥感数据揭示了水体TSS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由不同水体组分贡献的比值模型[R_(rs)(865)/k_(d)(555)]可以解释81%的TSS浓度变化,其中,R_(rs)(865)为865 nm处的遥感反射比,k_(d)(555)为555 nm处的水体衰减系数。相比已报道的其他经验模型,本模型的估算精度有明显提高。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适用于海岸带和内陆水体,将其应用于预处理后的VIIRS卫星遥感数据,揭示了太湖和珠江口水域水体TSS浓度的空间和季节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光学 水色遥感 二类水体 富营养化水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