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能源在碳中和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225
1
作者 邹才能 熊波 +6 位作者 薛华庆 郑德温 葛稚新 王影 蒋璐阳 潘松圻 吴松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1-420,共10页
二氧化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介质,具有实现生态系统有机物的转换和造成温室效应的双重属性。将大气圈中被固定或可利用的二氧化碳定义为"灰碳";无法被固定或利用,并留存在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定义为"黑碳"。碳中和... 二氧化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介质,具有实现生态系统有机物的转换和造成温室效应的双重属性。将大气圈中被固定或可利用的二氧化碳定义为"灰碳";无法被固定或利用,并留存在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定义为"黑碳"。碳中和是人类发展的共识,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政治、资源、技术、市场、能源结构等诸多挑战。提出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其中碳替代将是碳中和的中坚力量。新能源已经成为第3次能源转换的主角,未来将成为碳中和的主导。目前,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氢能等是新能源的主力军,助力电力部门实现低碳排放;"绿氢"是新能源的后备军,助力工业与交通等领域进一步降低碳排放;人工碳转化技术是连接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的桥梁,有效降低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预测2030年中国碳达峰的峰值约110×10^(8) t。按照高、中、低3种情景预测2060年中国碳排放将分别降至22×10^(8),33×10^(8),44×10^(8)t。针对中国实现碳中和提出7项实施建议。构建中国新的"三小一大"能源结构,推动实现中国能源"独立自主"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碳达峰 碳中和 灰碳 黑碳 碳替代 碳减排 碳封存 碳循环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在油气工业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1
2
作者 薛华庆 孔令峰 +4 位作者 金旭 赵永明 蒋璐阳 刘颖 付宏浩 《中外能源》 CAS 2022年第8期12-22,共11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技术具有化学能与电能高效互换的优势。国外SOFC技术基本成熟,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已证实了技术可行性,但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我国SOFC技术处于示范阶段,可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由国家层面凝聚全国优势力量,统一...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技术具有化学能与电能高效互换的优势。国外SOFC技术基本成熟,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已证实了技术可行性,但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我国SOFC技术处于示范阶段,可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由国家层面凝聚全国优势力量,统一部署和实施,进行持续10~20年的技术攻关;长寿命的单电池和电堆开发是实现SOFC技术应用的基础,10~30kW的电堆模组是开发兆瓦级系统的关键;同时,应重视电堆衰减机理研究,将开发长期、稳定运行的单电堆作为SOFC技术研究的首要任务。SOFC技术整体的发展趋势是长寿命、低成本、中低温,固定式SOFC发电系统、金属支撑型SOFC、质子传导型SOFC等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全球碳中和目标与氢能产业驱动下,SOEC技术的发展势头有望超过SOFC。油气工业发展SOFC技术具有气源基础好、应用场景多等优势,并可拓展天然气终端业务,实现天然气和复杂天然气的高效利用。发展SOFC技术与煤炭地下气化、页岩油地下原位转化等战略性业务相匹配,SOFC逆向电解可与油气现有业务相融合,油气公司应联合优势单位加大技术攻关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单电池 电堆 衰减机理 煤炭地下气化 页岩油原位转化
下载PDF
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对抑制商业银行资金同业空转的作用——基于德格鲁特模型的预期构建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胡国晖 蒋璐阳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9,共11页
从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角度出发,采用德格鲁特模型构建货币政策一致性预期,以2015年1月—2020年9月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月度数据为样本,研究货币政策预期管理能否抑制商业银行资金同业空转。实证结果表明:央行对公众和研究机构的货币政... 从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角度出发,采用德格鲁特模型构建货币政策一致性预期,以2015年1月—2020年9月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月度数据为样本,研究货币政策预期管理能否抑制商业银行资金同业空转。实证结果表明:央行对公众和研究机构的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均能有效抑制商业银行资金同业空转;随着央行逐渐增加对公众和研究机构的预期管理力度,货币政策预期管理抑制商业银行资金同业空转的效果分别是增强和减弱的;在央行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力度较大的情况下,央行对公众进行预期管理能更有效地抑制商业银行资金同业空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金同业空转 德格鲁特模型 货币政策预期管理
下载PDF
石墨烯量子点用于修复石墨烯结构缺陷及其薄膜导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江陆洋 李昊亮 +3 位作者 吴限 邱汉迅 李静 杨俊和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3-171,共9页
为解决GO制备过程中,不可避免引入的石墨烯拓扑结构缺陷对热传递性能的显著影响,研究采用石墨烯量子点(GQDs)作为外部碳源,通过在高温条件下修复石墨烯中的拓扑结构缺陷,制备出了自支撑的石墨化–氧化石墨烯/石墨烯量子点(g-GO/GQDs)散... 为解决GO制备过程中,不可避免引入的石墨烯拓扑结构缺陷对热传递性能的显著影响,研究采用石墨烯量子点(GQDs)作为外部碳源,通过在高温条件下修复石墨烯中的拓扑结构缺陷,制备出了自支撑的石墨化–氧化石墨烯/石墨烯量子点(g-GO/GQDs)散热薄膜。与原始的gGO膜相比,g-GO/GQDs薄膜的面内热导率提高了22.1%,达到739.04 W/(m·K)。通过进一步的薄膜结构分析,发现其热导率的提高可归因于石墨化过程中sp2碳晶格域的恢复和形成。石墨烯导热薄膜的散热性能研究表明,该研究结果可有效提高石墨烯薄膜的散热效果,为制备高性能散热薄膜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石墨烯量子点 石墨烯薄膜 拓扑结构缺陷 热导率
下载PDF
上腔静脉塌陷指数预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的可行性
5
作者 栗亚茹 姜陆洋 +4 位作者 王璐 窦豆 海艇 张冉 冯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9-723,共5页
目的探索上腔静脉塌陷指数(SVC-CI)对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的预测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气管插管全麻机械通气下行腹部手术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18~64岁,ASAⅠ或Ⅱ级,NYH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在全麻诱导后至手术开始前,快速输注复方... 目的探索上腔静脉塌陷指数(SVC-CI)对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的预测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气管插管全麻机械通气下行腹部手术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18~64岁,ASAⅠ或Ⅱ级,NYH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在全麻诱导后至手术开始前,快速输注复方乳酸钠10 ml/kg,输注时间10~15 min。记录补液前后MAP、HR、CVP、心脏指数(CI)、每搏量变异度(SVV),利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测量上腔静脉(SVC)内径,并计算补液前后CI的变化值(ΔCI)以及SVC-CI。根据ΔCI将患者分为容量反应组(R组,ΔCI≥15%)和非容量反应组(NR组,ΔCI<1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VC-CI和SVV预测容量反应的效能。结果有20例(56%)患者出现容量反应。R组SVC-CI明显高于NR组(P<0.05)。SVC-CI预测容量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 0.673~0.958),敏感性85%,特异性75%。SVV预测容量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1(95%CI 0.567~0.895),敏感性55%,特异性88%。结论SVC-CI和SVV均可预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而SVC-CI的预测效能优于SV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塌陷指数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容量反应 每搏量变异度
下载PDF
The role of new energy in carbon neutral 被引量:15
6
作者 ZOU Caineng XIONG Bo +6 位作者 XUE Huaqing ZHENG Dewen GE Zhixin WANG Ying jiang luyang PAN Songqi WU Songta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1年第2期480-491,共12页
Carbon dioxide is an important medium of the global carbon cycle,and has the dual properties of realizing the convers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ecosystem and causing the greenhouse effect.The fixed or available carb... Carbon dioxide is an important medium of the global carbon cycle,and has the dual properties of realizing the convers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ecosystem and causing the greenhouse effect.The fixed or available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 is defined as"gray carbon",while the carbon dioxide that cannot be fixed or used and remains in the atmosphere is called"black carbon".Carbon neutral is the consensus of human development,but its implementation still faces many challenges in politics,resources,technology,market,and energy structure,etc.It is proposed that carbon replacement,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carbon sequestration,and carbon cycle are the four main approaches to achieve carbon neutral,among which carbon replacement is the backbone.New energy has become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third energy conversion and will dominate carbon neutral in the future.Nowadays,solar energy,wind energy,hydropower,nuclear energy and hydrogen energy are the main forces of new energy,helping the power sector to achieve low carbon emissions."Green hydrogen"is the reserve force of new energy,helping further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in industrial and transportation fields.Artificial carbon conversion technology is a bridge connecting new energy and fossil energy,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fossil energy.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peak value of China’s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will reach 110×10^(8) t in 2030.The study predicts that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will drop to 22×10^(8) t,33×10^(8) t and 44×10^(8) t,respectively,in 2060 according to three scenarios of high,medium,and low levels.To realize carbon neutral in China,seven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s have been put forward to build a new"three small and one large"energy structure in China and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China’s energy independence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energy peak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carbon neutral gray carbon black carbon carbon replacement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carbon sequestration carbon cycle
下载PDF
Status and Function of New Energy in Carbon Neutrality
7
作者 Zou Caineng Xiong Bo +6 位作者 Xue Huaqing Zheng Dewen Ge Zhixin Wang Ying jiang luyang Pan Songqi Wu Songtao 《China Oil & Gas》 CAS 2021年第1期3-10,共8页
Overview of global carbon neutrality Types of“carbon”.Carbon is one of the primary elements in living matters and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of organic matters.It exists in the earth’s atmosphere,terrestrial ecosyste... Overview of global carbon neutrality Types of“carbon”.Carbon is one of the primary elements in living matters and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of organic matters.It exists in the earth’s atmosphere,terrestrial ecosystem,oceanic circle and lithosphere in the forms of carbon dioxide,organic matters and inorganic matters.In this article,we define fixed or utilizable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 as“grey carbon”,and carbon dioxide that cannot be fixed or used and remains in the atmosphere as“black carbon”.Since humans entered the industrialization era,the consumption of fossil fuels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oxide NEUTRAL circle
下载PDF
辽宁“六地”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8
作者 姜芦洋 《理论界》 2024年第4期68-74,共7页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国各级学校的使命,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而思想政治教育从来不是单一的,要推动“大思政”,推进社会参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积淀了丰厚的红色资源,本文以如何依托辽宁“六地”红色资源...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国各级学校的使命,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而思想政治教育从来不是单一的,要推动“大思政”,推进社会参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积淀了丰厚的红色资源,本文以如何依托辽宁“六地”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文化进一步融入各级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作为研究视角,基于对“大思政课”的内涵阐释,分析了辽宁“六地”红色资源在“大思政课”建设中所承担的历史、文化、实践的载体作用,并从实践的维度提出辽宁“六地”红色资源在“大思政课”建设中的运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辽宁 红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
原文传递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时代价值与策略
9
作者 姜芦洋 《理论界》 2023年第11期78-84,共7页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作为百年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取得伟大成就的文化见证,其中所包含的红色精神、红色故事等,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滋养、价值塑造以及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作为百年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取得伟大成就的文化见证,其中所包含的红色精神、红色故事等,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滋养、价值塑造以及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梳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历史脉络的基础上,对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时代价值进行了阐释,并论述了其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六地” 红色文化 大学生党员教育
原文传递
边境地区民族互嵌型社会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云南陇川县龙安村的研究
10
作者 蒋潞杨 黄彩文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4,186,共12页
龙安村各族移民分工合作共同建设坝子社会及族际通婚表现出从接触到认可乃至互嵌的族际关系发展过程,形成民族互嵌型的社会结构。日常生活中,各民族在民间信仰多样性的基础上保持着以敬天法祖为核心的中华传统信仰,家家户户都传承着孝... 龙安村各族移民分工合作共同建设坝子社会及族际通婚表现出从接触到认可乃至互嵌的族际关系发展过程,形成民族互嵌型的社会结构。日常生活中,各民族在民间信仰多样性的基础上保持着以敬天法祖为核心的中华传统信仰,家家户户都传承着孝道、友爱、互助等良好家风。同时,各族群众自觉维护边境家乡的责任和使命担当,呈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共享的价值和共通的感情增强了民族互嵌的心理意识。在龙安村的具体场域中,民族互嵌不仅是各民族聚居在同一空间,而且是生活相近、文化相美以及思想相和。龙安村边境民族互嵌交融的个案表明,民族互嵌型社会是在民族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交往合作而形成的社会有机团结,建构民族互嵌型社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合理性的社会结构,培育互嵌型心理意识则是合法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互嵌型社会 边境地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南龙安村
原文传递
经静脉拔除导线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刚 李学斌 +11 位作者 昃峰 段江波 王龙 李鼎 苑翠珍 姜陆洋 高卿 杨威 赵舟 韩增强 陈生龙 陈彧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患者经静脉拔除心内电极导线过程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所有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静脉拔除心内导线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并发症将这些患者分为并发症组与对照组,记... 目的探讨患者经静脉拔除心内电极导线过程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所有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静脉拔除心内导线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并发症将这些患者分为并发症组与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植入器械类型,初次导线植入时间、拔除导线总数、拔除右心房导线数目、拔除右心室导线数目,拔除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导线数目,拔除左心室导线数目,拔除方法等变量。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这些变量是否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相关。结果研究期间共完成经静脉导线拔除手术922例,共拔除各类导线1832根(其中右心房导线751根,右心室导线917根,左心室导线74根,除颤导线90根)。共发生严重并发症16例(包括急性心脏压塞12例,需要外科手术的急性三尖瓣反流3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例)。本组资料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拔除右心房导线数目(OR=3.056,95%CI1.174~7.958,P=0.022)、初次导线植入时间(OR=1.102,95%CI1.029~1.180,P=0.005)是经静脉拔除导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1.102,95%CI1.029~1.180,P=0.005;OR=3.056,95%CI1.174~7.958,P=0.022)。结论在经静脉起搏导线拔除工作中,急性心脏压塞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右心房导线数目增加、初次导线植入时间延长是围术期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电极 植入 术中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FloTrac/Vigileo^(TM)系统监测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琦 姜陆洋 冯艺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25-1528,共4页
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围术期危重症患者重要的监测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循环情况,有效了解其心脏功能状态和器官灌注情况。除了常规无创血压、心率监测外,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特别是随着肺动脉导管法(PAC)以及脉搏轮廓心排量监测法... 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围术期危重症患者重要的监测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循环情况,有效了解其心脏功能状态和器官灌注情况。除了常规无创血压、心率监测外,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特别是随着肺动脉导管法(PAC)以及脉搏轮廓心排量监测法(PiCCO)的发现和使用,CO、CI、SVI及SVV等高级血流动力学参数被越来越多的引入到围术期危重症患者管理中。临床上通过放置右心漂浮导管,根据连续温度稀释法监测右心室SV,是CO监测的金标准。但是,右心漂浮导管法监测CO属于有创操作,有造成严重并发症的可能,因此在临床应用上颇受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参数 危重症患者 血流动力学指标 器官灌注 温度稀释法 心率监测 心脏功能 右心室
原文传递
围手术期超声对全身麻醉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栗亚茹 姜陆洋 +2 位作者 冯艺 王璐 窦豆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966-972,共7页
容量反应性被定义为患者在10~15 min接受500 ml晶体溶液后,每搏量(stroke volume,SV)增加10%~15%。床旁超声技术在手术室内的广泛应用使得利用超声进行容量评估成为可能。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检查是无... 容量反应性被定义为患者在10~15 min接受500 ml晶体溶液后,每搏量(stroke volume,SV)增加10%~15%。床旁超声技术在手术室内的广泛应用使得利用超声进行容量评估成为可能。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检查是无创操作,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是微创操作,TEE在围手术期可以动态、实时、连续监测容量,并且图像质量稳定良好。文章对预测容量反应性的超声指标分类(呼吸-脉搏参数、静脉呼吸变异度、舒张功能相关参数、容量反应性试验)进行综述,以期提供较为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反应性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 静脉呼吸变异度 每搏量变异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