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在蜂蜜品质鉴评中的应用
1
作者 龙道崎 刘振平 +5 位作者 甘芳瑗 张学健 夏晓华 姜容 庞钶靖 聂青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02-410,共9页
蜂蜜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广泛的生物活性,但由于蜂蜜植物来源、地理来源、昆虫来源、成熟程度等的不同,蜂蜜在其内源成分和营养价值上表现出显著差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与蜂蜜的特征属性密切相关,可... 蜂蜜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广泛的生物活性,但由于蜂蜜植物来源、地理来源、昆虫来源、成熟程度等的不同,蜂蜜在其内源成分和营养价值上表现出显著差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与蜂蜜的特征属性密切相关,可用于表征蜂蜜间的差异。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是一种将气相色谱技术与离子迁移谱技术相结合用于VOCs测定的新技术。近年来,GC-IMS被逐步应用于蜂蜜蜂种鉴定、产地溯源、植物来源区分、掺假鉴别、成熟度区分等方面,并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蜂蜜品质鉴评方面表现出了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收集了目前的文献资料,综述了GC-IMS在蜂蜜品质分析鉴别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未来可考虑从建立蜂蜜GC-IMS数据库、研发融合定量功能的GCIMS设备、开发基于GC-IMS的质量评价技术标准以及GC-IMS与其他风味检测技术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GC-IMS技术在蜂蜜的品质控制、风味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蜂蜜 品质鉴评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下载PDF
鼻肠管管饲法在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蒋蓉 余艳 +3 位作者 张丁丁 吴红英 李梅 刘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某三甲医院及医联体医院收治的32例晚期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留置鼻肠管管饲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二周后,观察血红蛋白、... 目的探讨保留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某三甲医院及医联体医院收治的32例晚期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留置鼻肠管管饲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二周后,观察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实验室检查指标、肌张力评分以及胃食道返流、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并发症发生例次,运用SF-36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留置鼻肠管管饲法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血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水平较前显著升高(P<0.05),球蛋白有上升但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肌张力降低,胃食道返流、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例数明显降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肠管管饲法对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营养状况有明显改善,能减少因进食引发的并发症发生,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肠管 肠内营养 帕金森病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GC-IMS分析泡椒味万州烤鱼堂食过程的“三层次”风味变化
3
作者 姜容 任康 +3 位作者 刘振平 龙道崎 甘芳瑗 庞钶靖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1,共6页
为分析泡椒味万州烤鱼堂食过程中风味的变化,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探究其堂食过程中3个阶段的整体风味差异性及关键的风味标志物。结果显示:在3个阶段中共筛选出65种差异性风味成分,基于... 为分析泡椒味万州烤鱼堂食过程中风味的变化,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探究其堂食过程中3个阶段的整体风味差异性及关键的风味标志物。结果显示:在3个阶段中共筛选出65种差异性风味成分,基于这些成分的PLS-DA模型能够有效区分各阶段的风味,呈现“三层次”风味分明的特点;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表明,乙酸异戊酯、乙酸芳樟酯、香茅醛(D)、2-乙基-5-甲基吡嗪、丁酸丁酯、己醇、2,6-二甲基吡啶、2-丁醇、1-辛烯-3-醇、2-庚醇、丁酸异丁酯、乙酸乙酯、2-甲基-2-戊烯醛、3-蒈烯、2,5-二甲基吡嗪共15种风味成分是区分泡椒味万州烤鱼堂食过程中“三层次”风味的潜在风味标志物。该研究深入挖掘万州烤鱼风味特征,为提升万州烤鱼品牌价值和制定万州烤鱼风味标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州烤鱼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堂食过程 风味变化
下载PDF
基于集成学习的无监督网络入侵检测方法
4
作者 江荣 刘海天 刘聪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1-426,共16页
目前,网络对抗对入侵检测智能化和自主性的需求不断提高,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通过训练和学习来区分复杂攻击模式和行为,但有监督的学习方法需要专家知识和大量人工开销。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的无监督网络入侵检测方法... 目前,网络对抗对入侵检测智能化和自主性的需求不断提高,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通过训练和学习来区分复杂攻击模式和行为,但有监督的学习方法需要专家知识和大量人工开销。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的无监督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并使用基于3种不同异常检测理念的深度学习检测器,在3种不同集成逻辑下对各单检测器的检测结果进行检测判定。该方法可以综合分析时间序列数据中不同类型的异常数据,降低无监督异常检测模型由于过度拟合所造成的影响,并以一种高效的在线方式检测可能存在的网络攻击数据流。在KDD CUP 1999和CSE-CICIDS 2018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单一的无监督异常检测模型相比,文章提出的集成方法结合了不同无监督检测模型的优势,适用于对多种网络入侵引起的异常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检测系统 异常检测 无监督深度学习 集成学习
下载PDF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对新会陈皮的鉴别
5
作者 庞钶靖 万国超 +4 位作者 刘振平 甘芳瑗 姜容 龙道崎 唐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75-281,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包括新会陈皮在内的10个产地陈皮的风味成分进行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包括新会陈皮在内的10个产地陈皮的风味成分进行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方法对GC-IMS检出的75种风味成分进行分析,以建立新会陈皮的鉴别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将新会陈皮与其他陈皮区分开,实现对新会陈皮的有效鉴别。同时,分析变量投影重要性可进一步筛选出20种对有效区分新会陈皮和其他产地陈皮发挥关键作用的特征标志物。本研究通过引入GC-IMS技术和PLSDA方法实现了新会陈皮与其他产地陈皮的准确鉴别,可为新会陈皮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产地溯源提供新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新会陈皮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高温氧化对粉末高温合金微观结构和疲劳性能影响研究
6
作者 张禄 余志伟 +4 位作者 陈阳 张磊成 江荣 田高峰 宋迎东 《推进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5-200,共16页
为了探究涡轮盘用粉末高温合金表面氧化对其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分别针对第三代镍基粉末高温合金的粗晶(Coarse grain,CG)和细晶(Fine grain,FG)材料开展氧化时间对其疲劳性能影响机理的研究。通过在700℃空气环境下开展不同时长的高温... 为了探究涡轮盘用粉末高温合金表面氧化对其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分别针对第三代镍基粉末高温合金的粗晶(Coarse grain,CG)和细晶(Fine grain,FG)材料开展氧化时间对其疲劳性能影响机理的研究。通过在700℃空气环境下开展不同时长的高温预氧化实验和低周疲劳(Low-cycle fatigue,LCF)实验,使用SEM和EDS表征LCF断口、表面氧化层结构成分及其强化相形貌变化,揭示LCF裂纹萌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氧化层厚度随氧化时间而增加,氧元素以氧化侵入的形式进入基体;相同氧化时间下,CG抗氧化性能优于FG;疲劳裂纹萌生于氧化侵入和亚表面夹杂物等应力集中部位,在实验温度下LCF寿命受氧化作用和夹杂物共同影响;高温氧化作用下氧化层呈现分层结构,外层为NiO,中间层为含有Cr_(2)O_(3),TiO_(2)等复杂氧化物及尖晶石相(NiCr_(2)O_(4))的混合层,内层为Al_(2)O_(3);CG二次γ’相氧化后平均尺寸增加,FG二次γ’相平均尺寸没有明显的变化,但两种组织氧化后在晶界附近均观察到长条状的二次γ’相,表明高温氧化作用下晶界优先遭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盘 镍基粉末高温合金 低周疲劳寿命 高温氧化 强化相
下载PDF
基于LNG冷能的精馏型碳捕集流程及其性能模拟分析
7
作者 蒋沁锟 倪宏伟 +2 位作者 江蓉 贺天彪 金滔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0,共9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对天然气田脱硫脱烃后的高浓度CO_(2)伴生气进行碳捕集的液化提纯工艺。该流程由两个有机朗肯循环、一个制冷循环、一个乙二醇水溶液循环以及精馏系统组成,对伴生气进行液化提纯处理,并制取纯度99.99%的液... 提出了一种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对天然气田脱硫脱烃后的高浓度CO_(2)伴生气进行碳捕集的液化提纯工艺。该流程由两个有机朗肯循环、一个制冷循环、一个乙二醇水溶液循环以及精馏系统组成,对伴生气进行液化提纯处理,并制取纯度99.99%的液体CO_(2)产品。为了评价流程的性能,建立了其热力学模型,利用Aspen HYSYS软件进行流程模拟并开展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效率为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对系统工况进行优化以达到最高的效率。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的最高效率为69.77%。在流程效率最高的工况下,分析了流程的流以及各部件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 冷能利用 碳捕集 液化提纯
下载PDF
甘草汁制灵芝炮制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抗炎活性评价
8
作者 闫茂颖 隋欣彤 +6 位作者 冀国鑫 胡力铭 李智萌 李硕 姜蓉 李玉凤 王淑敏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631-638,647,共9页
目的优化甘草汁制灵芝炮制工艺,评价炮制前后体外抗氧化、抗炎活性变化。方法基于响应面法,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确定最佳炮制工艺;采用ABTS^(+)、DPPH、羟自由基清除率的方法,评价多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IL-6、I... 目的优化甘草汁制灵芝炮制工艺,评价炮制前后体外抗氧化、抗炎活性变化。方法基于响应面法,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确定最佳炮制工艺;采用ABTS^(+)、DPPH、羟自由基清除率的方法,评价多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β、TNF-α及NO的含量,评价三萜及甾醇组分的抗炎活性。结果最佳炮制工艺为1∶13的甘草汁比例、4.4%的甘草用量以及33 min的浸泡时间,炮制后总三萜及甾醇、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升高(P<0.01,P<0.05);炮制后的抗氧化活性增强(P<0.01);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也优于生品。结论所得炮制工艺稳定、可行;甘草汁制可促进灵芝成分溶出,协同其抗氧化、抗炎作用,且其抗炎活性的增强可能与麦角甾醇的溶出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炮制工艺 响应面 AHP-熵权法 抗氧化 抗炎
下载PDF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术+外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重度静脉曲张合并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江榕 何洪青 +2 位作者 陈小彬 林晨 王瑜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57-261,281,共6页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术+外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重度静脉曲张合并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6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术+外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重度静脉曲张合并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6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两组患者均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术,对照组溃疡创面采用碘伏和生理盐水常规换药,观察组溃疡创面采用外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溃疡面积、溃疡愈合时间、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以及患者对诊疗过程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溃疡面积均小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溃疡面积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两组患者NR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患者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术+外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显著促进下肢静脉性溃疡创面的愈合,明显缩短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缓解患者下肢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诊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溃疡 泡沫硬化剂注射术 外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高位结扎
下载PDF
康复床结合神经肌电刺激在脓毒症肺损伤中的应用
10
作者 熊玉洁 江榕 +2 位作者 刘洪所 熊淑琴 洪慧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6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康复中应用康复床联合神经肌电刺激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9例脓毒症并急性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康复中应用康复床联合神经肌电刺激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9例脓毒症并急性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干预,试验组患者增加使用康复床和神经肌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无创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20d、30d的肌力评定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30d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床联合神经肌电刺激康复治疗方案可有效缩短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康复进程并提高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康复床 神经肌电刺激
下载PDF
基于头颅模体的不同重建算法及低剂量扫描对内耳CT成像质量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王晓庆 姜荣 +1 位作者 林思圆 王宁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6期18-24,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重建算法下内耳CT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探索不同重建算法降低内耳CT扫描剂量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基于头颅模体分别采用100、80、70、60、50和40mA固定管电流,行横断位多层螺旋容积高分辨率CT(HRCT),每种管电流进行25... 目的:研究不同重建算法下内耳CT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探索不同重建算法降低内耳CT扫描剂量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基于头颅模体分别采用100、80、70、60、50和40mA固定管电流,行横断位多层螺旋容积高分辨率CT(HRCT),每种管电流进行25例次扫描试验,采用不同重建参数进行内耳CT常用的容积再现技术(VRT)、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3种重建技术重建图像,分析对比不同管电流及重建参数对VRT、MPR、MIP图像软组织、骨质、伪影质量评分的影响。由4名从事影像诊断工作5年以上的影像科医师采用盲法对图像质量按0~3分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相同管电流下,VRT、MPR和MIP图像的软组织、骨质、伪影质量评分均随重建间隔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1.853、49.296、71.280,P<0.05);相同重建间隔参数下VRT、MPR和MIP图像的软组织、骨质、伪影质量评分均随扫描时管电流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346、23.632、21.746,P<0.05)。VRT中图像软组织、骨质和伪影质量评分均与管电流呈正相关(r=0.892、0.907、0.871,P<0.05),与重建间隔呈负相关(r=-0.841、-0.864、-0.866,P<0.05)。结论:内耳CT扫描中,通过减小重建间隔,能有效提升薄层扫描、低剂量扫描的成像质量,进一步降低内耳CT的辐射剂量,在临床上具有应用可行性和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CT 辐射剂量 重建算法 低剂量
下载PDF
眼部CT扫描应用器官剂量调制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12
作者 王晓庆 姜荣 +1 位作者 林思圆 王宁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研究器官剂量调制技术在眼部CT扫描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330例行眼部CT检查患者,根据扫描时所采用的管电流控制方式将其分为调制组、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调... 目的:研究器官剂量调制技术在眼部CT扫描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330例行眼部CT检查患者,根据扫描时所采用的管电流控制方式将其分为调制组、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调制组采用器官剂量调制技术,智能自动管电流70~150 mA;常规剂量组采用固定管电流100 mA;低剂量组采用固定管电流70 mA。比较3组辐射剂量及CT成像质量差异。结果:调制组行横断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DI_(vol))和有效剂量(ED)分别为62.37、12.83和0.143 mSv,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的115.23、18.93.和0.265 mSv,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44.944、6009.596、2544.944,P<0.05);行冠状扫描,调制组DLP、CTDI_(vol)及ED分别为68.19、13.15和0.156 mSv,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的122.41、19.20和0.282 mSv,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2.413、3813.940、1232.413,P<0.05)。行横断扫描,调制组、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8.83%、86.15%和47.6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908,P<0.05);行冠状扫描,调制组、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6.61%、80.70%和48.2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992,P<0.05)。结论:眼部CT扫描应用器官剂量调制技术,行横断扫描、冠状扫描时,均可在确保成像质量符合诊断需要的前提下,显著降低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CT 器官剂量调制 辐射剂量
下载PDF
气膜孔对DD6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高周疲劳强度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卢绪平 王跃 +3 位作者 陈墨 江荣 何云 宋迎东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8-206,共9页
气膜孔因其特殊的几何构型,在提升涡轮叶片冷却效率的同时,孔边往往存在较为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导致叶片的高周疲劳(High Cycle Fatigue,HCF)失效。因此,本文开展了900℃下振动疲劳试验,以评估圆柱型和簸箕型气膜孔对DD6镍基单晶高温... 气膜孔因其特殊的几何构型,在提升涡轮叶片冷却效率的同时,孔边往往存在较为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导致叶片的高周疲劳(High Cycle Fatigue,HCF)失效。因此,本文开展了900℃下振动疲劳试验,以评估圆柱型和簸箕型气膜孔对DD6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高周疲劳强度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分析气膜孔模拟件HCF失效机理。研究发现孔边氧化层在交替载荷作用下存在均布开裂现象,形成尖角,最终导致裂纹萌生,并沿着{111}滑移面扩展。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了孔边应力应变分布,结合临界距离理论,建立了气膜孔高周疲劳强度评估方法和基于疲劳缺口系数经验公式的气膜孔高周疲劳强度预测方法。结果表明:簸箕型气膜孔的高周疲劳强度为298.03 MPa,圆柱型气膜孔高周疲劳强度为321.35 MPa;气膜孔高周疲劳强度预测误差在10%以内。所建立的含异型气膜孔的DD6单晶高温合金高周疲劳强度评估、预测方法可为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膜冷却结构疲劳性能的设计和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气膜孔 应力集中 高周疲劳 疲劳强度预测
下载PDF
电脉冲复合激光冲击对316L不锈钢摩擦磨损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张硕文 江熔 +2 位作者 秦秀 王汝家 张文武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4-50,共7页
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能源开发等领域受到广泛应用,但其硬度低、耐磨性较差。本文利用脉冲电流对316L不锈钢进行处理然后进行激光冲击强化(Electro-pulsing combining laser shock peening,EPLSP),并对比激光冲击强化(... 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能源开发等领域受到广泛应用,但其硬度低、耐磨性较差。本文利用脉冲电流对316L不锈钢进行处理然后进行激光冲击强化(Electro-pulsing combining laser shock peening,EPLSP),并对比激光冲击强化(Laser shock peening,LSP)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工艺对显微硬度、表面形貌、摩擦磨损等特性的影响。LSP和EP-LSP处理后试样的显微硬度比原试样分别提升26.1%和38.3%。在相同的摩擦条件下,LSP和EP-LSP处理后试样的磨损率比原试样减小12.3%和30.0%。原始试样主要为黏着磨损与疲劳磨损,LSP及EP-LSP处理后试样主要为磨粒磨损,EP-LSP试样犁沟细小且深度较浅。EP-LSP试样腐蚀试验中,腐蚀电位超过1.1V电流密度逐渐增大,大于原始试样的0.4 V和LSP试样的0.7 V,表明EP-LSP试样钝化区域最大,耐腐蚀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脉冲电流 激光冲击强化 摩擦磨损 耐腐蚀性
下载PDF
北京市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网络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调研
15
作者 翟取 蒋蓉 +2 位作者 苗采烈 王金子 汤涵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6期25-29,共5页
目的为提升我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培训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市2021年至2023年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平台参加培训执业药师的基本情况,统计平台日浏览量、用户学习时长等数据。使用“问卷星”微信小程... 目的为提升我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培训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市2021年至2023年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平台参加培训执业药师的基本情况,统计平台日浏览量、用户学习时长等数据。使用“问卷星”微信小程序调查北京市各药房和药品经营企业执业药师的继续教育培训需求。结果共纳入执业药师4864名,以大学本科(3098名、63.69%),药学专业(2421名、49.77%),执业年限>5~10年(2505名、51.50%)者较多;工作领域以药品经营企业(3497名、71.90%)较多。继续教育平台每日08:00-17:30的浏览量较大,每日学习>4 h的用户最多(199人);每年度网络培训开展初期,用户学习积极性较高,随后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执业药师对继续教育专业课程的评分为(96.59±0.58)分,高于公需课的(95.47±0.44)分。共收集有效培训需求意见21530条,意见集中于授课内容、授课形式、授课师资,排名前3的意见分别为增设中医中药类课程(2819条)、邀请三级甲等医院临床专家授课(2608条)、邀请药房优秀药师授课(1963条)。结论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方式较单一,部分执业药师参加继续教育流于形式。建议增加面授课程,开展实训型继续教育,根据执业药师水平分层设置专业课难度,切实提升我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培训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业药师 北京市 继续教育 网络培训 培训需求
下载PDF
最痛点引气针法治疗肩周炎34例疗效观察
16
作者 蒋蓉 杨盛萍 +3 位作者 李丽 王健 邝鹏 王祖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3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最痛点引气针法在肩周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最痛点引气针法,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一周3次。2周为1个疗程,总共治疗2个疗程,治... 目的:探讨最痛点引气针法在肩周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最痛点引气针法,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一周3次。2周为1个疗程,总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评估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定(CMS量表),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病人经治疗后疼痛症状较治疗前减轻,VAS评分降低(P<0.05),CMS量表评分提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CMS量表评分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结论:最痛点引气针法对于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与常规针刺比较,该针法能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并有效改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痛点引气针法 肩周炎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头孢吡肟/阿维巴坦M-H肉汤中浓度测定方法学建立及在体外动态PK/PD模型中的应用
17
作者 颜冰倩 郭思维 +4 位作者 李尤 田淼梅 徐兵 蒋蓉 李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0,共9页
目的:建立头孢吡肟和阿维巴坦在Mueller-Hinton(M-H)肉汤中浓度测定方法,并于头孢吡肟/阿维巴坦体外动态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模型中进行初步应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M-H肉汤中头... 目的:建立头孢吡肟和阿维巴坦在Mueller-Hinton(M-H)肉汤中浓度测定方法,并于头孢吡肟/阿维巴坦体外动态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模型中进行初步应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M-H肉汤中头孢吡肟进行测定;采用液质联用法(LC-MS/MS)对M-H肉汤中阿维巴坦进行测定。建立头孢吡肟/阿维巴坦2.5 g q8 h给药方案下体外动态PK/PD感染模型,进行头孢吡肟/阿维巴坦抗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抗菌作用研究。结果:头孢吡肟和阿维巴坦在0.5~120μg/mL和0.1~25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定量下限浓度为0.5、0.1μg/mL,肉汤培养基中头孢吡肟和阿维巴坦的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8.0%~101.7%和90.9%~95.2%。日内、日间RSD均小于5.2%。在体外PK/PD模型中,头孢吡肟和阿维巴坦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实测浓度在理论浓度的±20%范围内。对于MIC=8μg/mL和MIC=16μg/mL的CRKP,头孢吡肟阿维巴坦2.5gq8h的给药方案在24 h时菌落分别下降2.783 Log10 CFU/mL、1.325Log10CFU/m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头孢吡肟及阿维巴坦在肉汤中浓度测定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体外动态PK/PD模型显示头孢吡肟阿维巴坦常规给药下对MIC≤8μg/mL的CRKP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吡肟 阿维巴坦 HPLC LC-MS/MS 体外动态PK/PD模型
下载PDF
生物活性肽调控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徐琳杰 蒋蓉 +1 位作者 张成桂 隋世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240-249,共10页
生物活性肽相较于传统药物具有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特点,逐渐在被人们接受,在治疗疾病和开发功能性食品的过程中极为重要。氧化应激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如何清除氧化应激产生的活性氧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大难题,而生物活性肽能够抑制氧... 生物活性肽相较于传统药物具有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特点,逐渐在被人们接受,在治疗疾病和开发功能性食品的过程中极为重要。氧化应激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如何清除氧化应激产生的活性氧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大难题,而生物活性肽能够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本文对生物活性肽通过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抑制正常细胞凋亡和促进癌细胞凋亡以及通过促进线粒体自噬来调控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充分了解生物活性肽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为生物活性肽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肽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途径 死亡受体途径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入剂治疗患者不良吸入风险预警模型
19
作者 周丽娟 温贤秀 +7 位作者 吴海燕 蒋蓉 王旋 苟莉 吕琴 张丁丁 黄茜 吴行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09-1518,共10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接受吸入剂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良吸入的风险预测模型,为不良吸入的个体化预防提供决策支持工具。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COPD吸入剂治疗患者相关数据,形成数据集。按4:1将数据集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目的构建并验证接受吸入剂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良吸入的风险预测模型,为不良吸入的个体化预防提供决策支持工具。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COPD吸入剂治疗患者相关数据,形成数据集。按4:1将数据集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采用4种不同的缺失值填补方法、3种变量特征筛选方法以及18种机器学习算法,在训练集上构建模型。在测试集中使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进行重采样,验证模型,以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精准率、召回率和F1值评估模型性能。选择最优模型用于构建不良吸入预测平台。结果共纳入COPD患者308例,135例(43.8%)存在不良吸入风险。根据33个特征变量构建了216个风险预警模型,其中,集成学习算法的平均AUC最大,为0.844±0.058[95%CI=(0.843,0.845)]。216个模型在预测性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集成学习算法下,吸入剂使用依从性(38.0874%)、吸入剂满意度(25.6801%)、教育水平(24.0313%)、吸入剂数量(5.4823%)、年龄(4.2045%)和过去一年急性加重频次(2.1847%)对预测模型贡献最大。该模型展现出良好的预测性能,其AUC 0.8693、准确率83.87%、精准率86.96%、召回率74.07%、F1值0.8。结论该研究构建的COPD吸入剂治疗患者不良吸入风险的预测模型预测能力良好,具有一定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吸入剂 不良吸入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28例临床特征分析
20
作者 蒋榕 汤渝玲 +4 位作者 文隆 孔祥龙 李慧 姜迪譞 周志国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348-1352,共5页
目的分析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p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确诊的2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1日至2022年4月1日长沙市第一医院采用mNGS诊断的2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人的诊... 目的分析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p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确诊的2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1日至2022年4月1日长沙市第一医院采用mNGS诊断的2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人的诊治情况。结果28例病人中10例为女性,18例为男性,中位年龄60岁;27例病人有明确禽类接触史,1例无。重症病例占32.1%,多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或尿毒症等基础疾病病人。临床表现包括发热(100%)、畏寒(28.6%)、咳嗽、咳痰(71.4%)、气促(53.6%)。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多在正常范围,96.4%的病人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淋巴细胞比例降低;96.4%病人PCT升高,所检测病人中ESR和CRP升高者达100%;分别有71.4%和50%病人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增高;有82.1%的病人谷草转氨酶增高,有78.6%的病人白蛋白降低。胸部CT表现单侧病变25例、其中右肺病变19例,常见影像改变是斑片状阴影(78.6%)、大片实变(21.4%),26例伴有胸腔积液。治疗情况:单用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或者左氧氟沙星)治疗9例,单用多西环素治疗2例;联合用药13例,其中青霉素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用喹诺酮类有10例,青霉素类联合多西环素3例。有2例病人初始选择青霉素类加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无效,改用多西环素或联用多西环素后症状缓解。28例病人均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人的职业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肺部CT具有一定的特点;临床对可疑病例应尽早行mNGS检测,快速过渡到精准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 鹦鹉衣原体 喹诺酮类 肺炎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