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微打磨技术对釉质表面牙体组织损耗、表面粗糙度及比色变化作用的体外研究
1
作者
Patrick R.Schmidlin
Beatrice Sener
+2 位作者
jens schug
吴晓冉(译)
郑树国(审)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10年第1期44-48,共5页
研究目的:通过体外研究(在标准化条件下.分别处理10s、20s、30s、40s)来分析两种商品化的可用于微打磨的化合物[Prema(Premlere Dental Products)和Opalustre(Ultradent)]对人体牙釉质的作用。非酸性浮石作为研磨剂的对照化合...
研究目的:通过体外研究(在标准化条件下.分别处理10s、20s、30s、40s)来分析两种商品化的可用于微打磨的化合物[Prema(Premlere Dental Products)和Opalustre(Ultradent)]对人体牙釉质的作用。非酸性浮石作为研磨剂的对照化合物。方法和材料: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法测量溶解的Ca^2+来确定牙体组织的平均损耗。通过表面轮廓的测量来评估平均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这些超微形态的变化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来证实。另外.经过微打磨处理后的釉质比色改变使用CIE L*a*b*系统来评价。结果:Opalustre导致最多的牙体组织损耗,接下来是Prema和浮石.后两者有相对较弱的去除牙体组织的能力。这些结果与平均牙齿表面粗糙度变化的测量及超微形态学分析的结果一致。微打磨技术不能引起釉质明显的比色变化。结论:微打磨技术是一种微创技术。在临床应用时应谨慎.以免造成过多的牙体组织的去除。随后的抛光对于保持理想的美观效果及避免牙面的改变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E
L*a*b*
釉质
微打磨技术
表面粗糙度
原文传递
题名
微打磨技术对釉质表面牙体组织损耗、表面粗糙度及比色变化作用的体外研究
1
作者
Patrick R.Schmidlin
Beatrice Sener
jens schug
吴晓冉(译)
郑树国(审)
机构
不详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
出处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10年第1期44-48,共5页
文摘
研究目的:通过体外研究(在标准化条件下.分别处理10s、20s、30s、40s)来分析两种商品化的可用于微打磨的化合物[Prema(Premlere Dental Products)和Opalustre(Ultradent)]对人体牙釉质的作用。非酸性浮石作为研磨剂的对照化合物。方法和材料: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法测量溶解的Ca^2+来确定牙体组织的平均损耗。通过表面轮廓的测量来评估平均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这些超微形态的变化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来证实。另外.经过微打磨处理后的釉质比色改变使用CIE L*a*b*系统来评价。结果:Opalustre导致最多的牙体组织损耗,接下来是Prema和浮石.后两者有相对较弱的去除牙体组织的能力。这些结果与平均牙齿表面粗糙度变化的测量及超微形态学分析的结果一致。微打磨技术不能引起釉质明显的比色变化。结论:微打磨技术是一种微创技术。在临床应用时应谨慎.以免造成过多的牙体组织的去除。随后的抛光对于保持理想的美观效果及避免牙面的改变至关重要。
关键词
CIE
L*a*b*
釉质
微打磨技术
表面粗糙度
分类号
R783.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R783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微打磨技术对釉质表面牙体组织损耗、表面粗糙度及比色变化作用的体外研究
Patrick R.Schmidlin
Beatrice Sener
jens schug
吴晓冉(译)
郑树国(审)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1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