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伏牛山阴坡和阳坡的野生淫羊藿不同部位的红外光谱特性
1
作者 裴莉昕 何江龙 +5 位作者 纪宝玉 杨林林 陈随清 李盼盼 李秀清 张琼琼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7-1054,共8页
为实现淫羊藿部位的鉴别和质量控制,对伏牛山阴坡和阳坡的野生淫羊藿不同部位红外光谱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比对。将采集的野生淫羊藿样品分为根、须根、茎、叶4部分,阴干,粉碎,过筛后,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获得原始红外光谱,平滑降噪,... 为实现淫羊藿部位的鉴别和质量控制,对伏牛山阴坡和阳坡的野生淫羊藿不同部位红外光谱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比对。将采集的野生淫羊藿样品分为根、须根、茎、叶4部分,阴干,粉碎,过筛后,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获得原始红外光谱,平滑降噪,基线校正,归一化处理后求导获得其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比对了阴坡和阳坡野生淫羊藿4个部位红外光谱的差异,并结合小气候特征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显示:伏牛山野生淫羊藿4个部位的原始和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均存在差异。对于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根在1466,1452 cm^(-1)以及须根在1466,1453 cm^(-1)处有双峰,根在938 cm^(-1)以及须根937 cm^(-1)处有单峰,可以与茎、叶进行区分;须根在1260 cm^(-1)处的吸收峰强而锐,可与根进行区分;茎在1648 cm^(-1)处有宽峰,可以与其他部位进行区分;叶在1440 cm^(-1)处有明显吸收峰,可以与其他部位进行区分。阳坡和阴坡野生淫羊藿所含化学成分整体相似,但也存在差异。阳坡淫羊藿物质积累量较阴坡的多,尤其是根和茎,可能与两个地区的光照时长和光照强度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牛山 野生淫羊藿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药用部位 区分 物质积累 生长环境
下载PDF
不同产地苦瓜干抗氧化活性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盼盼 纪宝玉 +5 位作者 裴莉昕 何江龙 李秀清 娄玉霞 董诚明 陈随清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0,共7页
测定10批苦瓜干所含的主要成分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苦瓜干进行红外光谱分析,为控制苦瓜干质量、保证其安全使用和后期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使用硝酸铝显色法、福林酚法和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总黄酮、总酚... 测定10批苦瓜干所含的主要成分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苦瓜干进行红外光谱分析,为控制苦瓜干质量、保证其安全使用和后期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使用硝酸铝显色法、福林酚法和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总黄酮、总酚和还原糖含量,并运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法及总抗氧化能力法测定苦瓜干的抗氧化活性。10批苦瓜干的成分含量有所不同,总黄酮、总酚、还原糖含量(w)最高,分别为1.84、5.24、9.00 mg·g^(-1);苦瓜干对DPPH+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IC_(50)值最佳为3.42 mg·m L^(-1);苦瓜干的总抗氧化能力最高,为192.02μg·g^(-1)。苦瓜干粉末的红外光谱图的主要吸收峰均在3290、2920、1740、1610、1370、1230、1020 cm^(-1)附近。苦瓜干富含黄酮、总酚、还原糖成分,一维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光谱的结合可为苦瓜干的识别分析提供科学数据,有助于苦瓜干的整体质量控制以及有效成分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干 含量测定 抗氧化活性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下载PDF
冬凌草体细胞胚诱导及其组织细胞学观察
3
作者 吴婉阁 纪宝玉 +3 位作者 裴莉昕 练从龙 董诚明 陈随清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2-701,共10页
为建立冬凌草(Isodon rubescens)体细胞胚发生体系,更好地发挥在中医药学中的价值,促进资源稳定和利用,以冬凌草叶片为外植体,脱分化形成胚性愈伤组织,进一步增殖,诱导发育出体细胞胚,结合石蜡切片技术对冬凌草胚性愈伤组织及各阶段体... 为建立冬凌草(Isodon rubescens)体细胞胚发生体系,更好地发挥在中医药学中的价值,促进资源稳定和利用,以冬凌草叶片为外植体,脱分化形成胚性愈伤组织,进一步增殖,诱导发育出体细胞胚,结合石蜡切片技术对冬凌草胚性愈伤组织及各阶段体胚进行组织细胞学观察,并探讨激素对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5+1.0 mg·L^(-1)2,4-D培养基中,叶片可脱分化形成淡黄色、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在MS+1.0 mg·L^(-1)2,4-D+0.2 mg·L^(-1)6-BA培养基中,胚性愈伤组织增殖效果最好,净增殖量最大可达2.81 g;在体胚诱导中,最佳培养基为MS+1.5 mg·L^(-1) TDZ+0.2 mg·L^(-1) NAA,诱导率最高为91.33%;在MS+0.5 mg·L^(-1)6-BA+0.5 mg·L^(-1) IBA培养基中,表面含体细胞胚的胚性愈伤组织可分化出小植株;在组织细胞学观察中,胚性愈伤组织呈淡黄色或黄白色颗粒状,细胞核大且明显,其内部观察到外起源和内起源2种体胚发生方式,后期可发育为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子叶形胚或成簇状胚结构,内含淀粉粒。该研究成功建立了冬凌草间接体胚发生体系,为优化冬凌草胚性愈伤组织的“质”与“量”奠定基础,也为其分子育种及体胚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 胚性愈伤组织 体细胞胚 组织细胞学
下载PDF
石刁柏真伪的红外快速鉴别与总皂苷、总酚酸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4
作者 何江龙 纪宝玉 +5 位作者 裴莉昕 李秀清 李盼盼 娄玉霞 董诚明 陈随清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9期43-51,共9页
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石刁柏样品进行定性研究,并对石刁柏进行总皂苷、总酚酸、DPPH+清除率及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14批石刁柏样品的红外图谱峰型一致,相似度系数均在98.7%以上,可断定均为正品石刁柏;证明红外光谱技术可快速鉴别... 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石刁柏样品进行定性研究,并对石刁柏进行总皂苷、总酚酸、DPPH+清除率及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14批石刁柏样品的红外图谱峰型一致,相似度系数均在98.7%以上,可断定均为正品石刁柏;证明红外光谱技术可快速鉴别石刁柏的真伪。14批石刁柏样品的总皂苷、总多酚含量稳定,最高分别为6.340 mg·g^(-1)、2.0450 mg·g^(-1);各批次石刁柏对DPPH+均有清除作用,最佳IC50为4.57mg·mL^(-1),代表石刁柏总抗氧化能力的Vc浓度最大为2.4110 mg·mL^(-1);对测定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14批石刁柏分为5类;总皂苷、总酚酸与石刁柏的总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值具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石刁柏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本研究为控制石刁柏药材质量、保证其安全使用和后期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刁柏 红外鉴别 总皂苷 总酚酸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连翘果实性状变化研究
5
作者 孙友田 纪宝玉 +4 位作者 许双全 娄玉霞 杨林林 裴莉昕 董诚明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3期51-59,共9页
目的:探究连翘果实发育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连翘“辨状论质”方法。方法:采用Python库LabelMe对连翘显微横切图片进行标注,获取连翘果实显微横切各部位的面积占比。采用自制软件Lq_measure对连翘进行长度、宽度... 目的:探究连翘果实发育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连翘“辨状论质”方法。方法:采用Python库LabelMe对连翘显微横切图片进行标注,获取连翘果实显微横切各部位的面积占比。采用自制软件Lq_measure对连翘进行长度、宽度和单果面积的测量,同时称取连翘果皮(含隔膜)和种子的质量,并制作数据集。结果:连翘果实性状差异大,证实了计算机视觉技术筛选优质连翘具有工业化应用的前景,建立了一套以Lq_measure软件为基础的连翘性状研究实验操作流程,为连翘性状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基本方法,为基于连翘果型的中药“辨状论质”理论研究提供可靠技术支撑。结论:连翘种心性状可用于鉴别连翘的果实成熟度,连翘长宽比系数和连翘果皮重占比相关性为0.74,为以后的连翘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技术 连翘果实 长宽比 荧光显微 OPENCV
下载PDF
槐米的红外快速鉴别与总黄酮、总酚酸、还原糖含量测定
6
作者 李秀清 纪宝玉 +5 位作者 裴莉昕 何江龙 李盼盼 吴婉阁 陈随清 董诚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8期200-207,共8页
研究槐米内总成分含量,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槐米样品进行定性研究;采用硝酸铝显色法、福林酚法、DNS对槐米进行总黄酮、总酚酸、还原糖进行测定。14批槐米的红外图谱的峰型一致,各批次槐米的一维红外光谱都存在表征酚酸类、黄酮类和... 研究槐米内总成分含量,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槐米样品进行定性研究;采用硝酸铝显色法、福林酚法、DNS对槐米进行总黄酮、总酚酸、还原糖进行测定。14批槐米的红外图谱的峰型一致,各批次槐米的一维红外光谱都存在表征酚酸类、黄酮类和糖类成分的特征吸收峰;在其二阶导数红外图谱,进一步确认黄酮类化合物的存在。含量测定发现其富含总黄酮、总多酚、还原糖。槐米富含酚酸、黄酮类、还原糖成分,一维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光谱的结合,可以为不同批次槐米的识别分析提供科学数据,有助于槐米的整体质量控制以及有效成分定性分析研究。本研究为后期开发利用槐米提供理论支持,也为控制槐米的药材质量,保证其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米 红外鉴别 总黄酮 总酚酸 还原糖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政策执行的优化路径研究——以H省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冀保玉 张建英 《行政与法》 2024年第1期95-105,共11页
医养结合的高质量发展取决于相关政策的高效执行及顶层设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推动高质量农村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农村地区作为养老问题的主阵地,... 医养结合的高质量发展取决于相关政策的高效执行及顶层设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推动高质量农村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农村地区作为养老问题的主阵地,老年人口占比相对较大,解决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是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点与难点。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理论分析H省医养结合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乡村振兴视角下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养老服务质量和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医养结合 政策执行 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 农村养老服务
下载PDF
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新思路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乔璐 王磊 +2 位作者 董诚明 纪宝玉 时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4期4-6,共3页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整个中药学教育体系中的源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药用植物栽培的学习中常常缺乏中药思维和实践。为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中医药创新实践型人才,作者尝试在课程教授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研读中医药...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整个中药学教育体系中的源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药用植物栽培的学习中常常缺乏中药思维和实践。为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中医药创新实践型人才,作者尝试在课程教授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研读中医药古籍、案例带入式教学、线上线下模式、课外动手实践活动等方面,培养中药思维模式下的创新型实践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栽培学 中药思维 创新型实践人才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浅析高校青年教师培养途径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彦君 于恩中 +3 位作者 陈辉 薛贵民 张艳丽 纪宝玉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第20期33-35,共3页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青年教师综合素养,是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从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制定严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聘期和年度考核制度、实行有效的青年教...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青年教师综合素养,是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从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制定严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聘期和年度考核制度、实行有效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积极推进青年教师国内外访学研修和在职培训的学分制等方面,探讨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青年教师 师德 学分制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中药标本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纪宝玉 王炫璎 +1 位作者 王笛 裴莉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3期152-156,共5页
人类的生存繁衍与医药学息息相关,中医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须先了解中医药历史。中医药相关标本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实证材料,也是考察中医药历史的永久性资料。新时代健康中国背景下,要充分发掘标本在助力本... 人类的生存繁衍与医药学息息相关,中医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须先了解中医药历史。中医药相关标本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实证材料,也是考察中医药历史的永久性资料。新时代健康中国背景下,要充分发掘标本在助力本草考古、彰显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凸显企业文化、保护种质资源、践行“两山理论”、推广科普知识等方面的传承意义和应用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标本 中医药文化 生命科学 传承 创新
下载PDF
基于ICP-MS及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的地黄酵素发酵前后无机元素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江龙 裴莉昕 +4 位作者 张童童 纪宝玉 娄玉霞 陈随清 董诚明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55-1263,共9页
探讨地黄酵素制备前后无机元素的变化,分析发酵对地黄中无机元素的影响,为地黄酵素的制备开发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以四批不同来源的地黄为原料,利用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制备地黄酵素,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法结... 探讨地黄酵素制备前后无机元素的变化,分析发酵对地黄中无机元素的影响,为地黄酵素的制备开发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以四批不同来源的地黄为原料,利用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制备地黄酵素,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法结合主成分分析、差异性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多元统计学方法对地黄酵素发酵前后样品中24种无机元素含量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对地黄原料中无机元素的种类没有影响,但对无机元素的含量影响较大,发酵前后24种无机元素的分类特征明显不同,其中发酵前后Na、P、Mn、Se、Sr和Cd 6种元素的含量差异在统计学上达到显著水平,而且地黄酵素发酵过程中各无机元素之间的代谢相互影响,其中Ca和Ti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高达0.97;P和Mn,Ba和Pb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在-0.80以下。采用所建立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中草药保健食品地黄酵素中的无机元素,并对地黄发酵制备地黄酵素前后的无机元素特征进行分析,可为地黄酵素在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方面的研究和地黄酵素的制备开发提供数据支撑,测定结果稳定可靠,能满足地黄酵素中24种无机元素含量的分析检测要求,也可为其他中草药功能性保健食品中无机元素的检测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酵素 ICP-MS 无机元素 差异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怀菊快繁体系及组培苗分级标准的建立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锴乐 纪宝玉 +2 位作者 裴莉昕 李俊飞 董诚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22-128,共7页
以怀菊叶片为试材,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怀菊的快繁体系,以期在继代培养后,确定株高和地茎为最终分级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最佳灭菌方案为0.1%升汞处理3min;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mg·L^(-1)6-BA+0.1 mg·L^(-1)NA... 以怀菊叶片为试材,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怀菊的快繁体系,以期在继代培养后,确定株高和地茎为最终分级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最佳灭菌方案为0.1%升汞处理3min;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mg·L^(-1)6-BA+0.1 mg·L^(-1)NAA+20g·L^(-1)蔗糖,其诱导率达到88%;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1mg·L^(-1)IBA,其生根率为100%;通过聚类分析将怀菊组培苗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苗,Ⅰ级组培苗的等级标准为株高≥5cm、地茎≥1.16mm,共23株;Ⅱ级组培苗为4cm≤株高<5cm、1mm≤地茎<1.16mm,共40株;Ⅲ级组培苗为1cm≤株高<4cm、地茎<1mm,共17株,符合正态分布。该研究为怀菊规范化种植以及种苗制定通用标准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菊 组培苗 分级
下载PDF
含乳汁植物来源中药的“部位-成分-药性”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江龙 纪宝玉 +5 位作者 李盼盼 李秀清 吴婉阁 陈随清 董诚明 裴莉昕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132,共9页
目的:对含乳汁的植物来源中药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和药性药效之间相关规律进行挖掘,为“辨状论质”理论加强论证,为乳汁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部分乳汁植物来源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入药部位、科属及... 目的:对含乳汁的植物来源中药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和药性药效之间相关规律进行挖掘,为“辨状论质”理论加强论证,为乳汁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部分乳汁植物来源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入药部位、科属及化学成分进行统计。通过挖掘《中国植物志》《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及相关文献资料,筛选出收录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乳汁植物来源中药共53味,对其性味归经、入药部位、化学成分及其中药学分类进行归纳总结,使用Excel 2013,ChiPlot 2023.3.3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乳汁植物主要分布于1界,1门,2纲,20科,大多数乳汁植物来源中药属于被子植物门下的双子叶植物纲;在性味中,平>寒>温>凉>热;苦>辛>甘>酸>咸;在归经中,肝>肺>肾>脾=大肠=胃>心>膀胱=胆>小肠;在入药部位中,根(根、根茎、块根、根皮)>树脂>种子>全草(全草、地上部分)>茎(茎、枝)>果实>叶>花=皮;在化学成分研究中,多为苷类成分;在中药学分类中,多属于活血化瘀药。结论:乳汁植物来源中药四气以平性居多,温寒分布均匀,五味以含苦、辛味居多,归经以归肝、肺经居多,以根、树脂入药为主,成分多含有苷类、生物碱类和挥发油类,多为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药,乳汁植物来源中药的生长习性、入药部位、化学成分等均与其性味功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乳汁来源中药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汁植物 中药 入药部位 药性药效 性味归经
原文传递
基于“入药部位-生境-性味功效”的蕨类中药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吴婉阁 纪宝玉 +6 位作者 何江龙 李秀清 李盼盼 陈随清 董诚明 崔红新 裴莉昕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04-211,共8页
目的:对常见蕨类中药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生长环境与药性药效之间的相关规律进行挖掘,为辨状论质理论加强论证,为蕨类植物在中医药方面更广泛合理地运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常用蕨类中药的入药部位、生长环境、性味归经以及其临床... 目的:对常见蕨类中药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生长环境与药性药效之间的相关规律进行挖掘,为辨状论质理论加强论证,为蕨类植物在中医药方面更广泛合理地运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常用蕨类中药的入药部位、生长环境、性味归经以及其临床功效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查阅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及相关文献资料,对常用蕨类植物中药及《中国药典》收录情况进行统计,使用Excel 2016、ChiPlot、Cytoscape 3.7.1、SPSS 21.0,微词云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主要蕨类植物中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生境中,溪边湿地>树干石缝>向阳山坡>水面;在入药部位中,全草>根茎>叶>干燥地上部分>孢子;在性味中,凉>寒>平>温>热,苦>辛>甘>淡>咸;在归经中,肝>胃>肺>肾>膀胱>心>大肠>脾>小肠;在中药应用中,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凉血止血>活血散瘀>祛风除湿。结论:蕨类来源中药四气以凉性居多,五味以含苦味居多,归经以归肝经居多,以全草、根茎入药为主,多生长在溪边湿地旁,树荫林下及树干石缝中,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凉血止血、活血散瘀、舒经通络是其主要功效。蕨类来源中药的组织结构、生境、入药部位均与其性味功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重点蕨类来源中药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 中药 组织结构 入药部位 生境 性味功效
原文传递
基于“部位-生境-组织-成分”的水生类中药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陈琳 纪宝玉 +4 位作者 裴莉昕 许双全 李堂帅 陈随清 董诚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12-221,共10页
目的:对百味水生类中药的入药部位、生境、组织、成分和性味功效之间相关规律进行挖掘,为取象比类思维加强论证,为水生类药用植物的临床使用及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水生植物》《中国植物志》及相关文献资料,筛选出... 目的:对百味水生类中药的入药部位、生境、组织、成分和性味功效之间相关规律进行挖掘,为取象比类思维加强论证,为水生类药用植物的临床使用及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水生植物》《中国植物志》及相关文献资料,筛选出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及地方标准中收录的水生类中药共100味,对其“药物-科属-生活习性”及“药性-成分-中药学分类-药理活性”分别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水生类中药四气以寒性居多,五味以含苦、辛、甘味居多,多归肝经,以全草或地上部分入药为主,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主要含黄酮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化学成分,清热解毒、利尿是其主要功效。结论:水生类中药的入药部位、生境、组织、成分均与其性味功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水生类中药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类中药 入药部位 生长环境 植物组织 化学成分 药性药效
原文传递
基于“药用部位-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性味功效”的刺类药用植物相关性
16
作者 李堂帅 纪宝玉 +5 位作者 陈琳 许双全 何江龙 陈随清 董诚明 裴莉昕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22-230,共9页
目的:对刺类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入药部位、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统计,并针对性味归经功效之间的相关规律进行系统性分析,为其临床应用和资源开发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查阅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各省市炮制规范等相... 目的:对刺类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入药部位、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统计,并针对性味归经功效之间的相关规律进行系统性分析,为其临床应用和资源开发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查阅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各省市炮制规范等相关文献资料,对统计的46种刺类药用植物性味归经、入药部位、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省份分布等进行分析整理,使用Excel 2013和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46种刺类药用植物分布于1界,1门,1纲,细分为25科;以刺的类型划分,叶刺>皮刺>枝刺>果实刺;以性味归经划分,温>平>寒>凉>热;苦>甘>辛>酸>咸;肝>肺>脾=大肠>心>肾;以入药部位划分,根及根茎>果实>全草>花>叶;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华北地区及西南省份;刺类药用植物其化学成分以黄酮类、生物碱类、皂苷类为主,大多数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痈、行气止痛、消肿排脓的功效,其中24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结论:刺类药用植物以菊科、豆科、蔷薇科居多,在刺的类型中以叶刺类型居多,四气以温性居多,五味以苦味居多,归经以归肝经居多,入药部位以根茎入药居多,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区,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痈的功效,综上刺类药用植物中刺的类型、分布、入药部位等方面与其性味功效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为刺类药用植物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提供全面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类 入药部位 统计分析 性味归经 药理活性
原文传递
植物皮类中药的“入药组织-性味功效-临床应用”的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李盼盼 纪宝玉 +5 位作者 何江龙 李秀清 吴婉阁 陈随清 董诚明 裴莉昕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9-158,共10页
目的:统计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功能及特点,对植物皮类中药的入药组织、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之间相关规律进行挖掘,为辨状论质理论加强论证,为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 目的:统计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功能及特点,对植物皮类中药的入药组织、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之间相关规律进行挖掘,为辨状论质理论加强论证,为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部分地方标准,筛选出收录的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对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的特点、功能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总结,使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得62味植物皮类中药,主要分布于1界,3门,31科;在科属中,芸香科>豆科>葫芦科;在入药组织中,树皮>根皮>果皮>种皮;在性味中,温>寒>平>凉>热,含苦味>含甘味=含辛味>含酸味;在归经中,肺>肝>脾>心>大肠>肾>胃=膀胱;在中药学分类中,多属于清热药。植物皮类中成药485种,以含陈皮的中成药最多,在给药剂型中,以丸剂为主;在药味中,以苦味和甘味居多;在功能中,以扶正剂最多;在注意事项中,以妊娠禁忌最多。结论:植物皮类中药的入药组织、性味功效与临床应用之间存在相关性,须注意用药禁忌,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合理选择植物皮类中药及其中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皮类中药 入药组织 性味功效 临床应用 中成药
原文传递
基于“习性-生境-部位-药性”的菌类中药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李秀清 纪宝玉 +5 位作者 何江龙 李盼盼 吴婉阁 陈随清 董诚明 裴莉昕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3-139,共7页
目的:对菌类中药的生物学特性、入药部位、生长环境和药性药效之间相关规律进行挖掘,为“辨状论质”理论加强佐证,为菌类中药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常用菌类中药的入药部位、性味归经、异养方式及其功效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查阅... 目的:对菌类中药的生物学特性、入药部位、生长环境和药性药效之间相关规律进行挖掘,为“辨状论质”理论加强佐证,为菌类中药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常用菌类中药的入药部位、性味归经、异养方式及其功效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查阅《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中国植物志》及文献资料,核对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部分地方标准收录的菌类中药。结果:共筛选出28味常见菌类中药,不同菌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入药部位、习性、生境都不同,对其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在四气中,平>寒>温;在五味中,含甘味>含苦味>含淡味>含辛味=含咸味;在入药部位中,子实体>菌核>复合体>子座=外皮=其他;在归经中,肺>肝=心>脾=肾>胃;在习性中,寄生>腐生>共生=兼性寄生=兼性腐生。结论:菌类中药以寄生与腐生为主,四气以平居多,五味以含甘味居多,归经以肺、心、肝经居多,滋补、利水是其主要功效。菌类中药的色泽、习性、入药部位及生境均与其性味功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其深入研究、临床使用及资源开发提供全面的文献参考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类中药 色泽 生境 寄生 功效
原文传递
淫羊藿红外光谱特征分析与总黄酮、还原糖及总酚含量测定
19
作者 李盼盼 裴莉昕 +4 位作者 纪宝玉 何江龙 李秀清 陈随清 董诚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2期197-202,共6页
通过分析和比较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的红外光谱特征,测定两种淫羊藿的总黄酮、还原糖及总酚含量,为淫羊藿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仪获得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的红外光谱原始图,并进一步将图谱进行二阶导数处理... 通过分析和比较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的红外光谱特征,测定两种淫羊藿的总黄酮、还原糖及总酚含量,为淫羊藿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仪获得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的红外光谱原始图,并进一步将图谱进行二阶导数处理,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二硝基水杨酸法及FolinCiocalteu法测定了两种淫羊藿中总黄酮、还原糖及总酚的含量。在400~4000 cm^(-1)范围内寻找到10个专属于淫羊藿的红外吸收特征峰,16批淫羊藿样品中富含总黄酮、还原糖及总酚,含量最高分别可达到96.79、6.61和35.55 mg/g,淫羊藿间含量存在差异。原始平均红外光谱及其二阶导数红外图谱相结合,有助于淫羊藿的整体质量控制以及有效成分定性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二阶导数红外图谱 特征分析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菊花和野菊花位点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裴莉昕 纪宝玉 +3 位作者 陈随清 刘晓薇 刘城移 冯卫生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1486-1488,共3页
目的:研究菊花和野菊花药材的DNA分子鉴别方法。方法:提取菊花和野菊花样品的总DNA,利用Gen Bank数据库中菊花和野菊花的trn L-trn F序列,使用Bio Edit软件进行序列比对,找出具有稳定差异的变异位点,根据变异位点利用Primer premier 5... 目的:研究菊花和野菊花药材的DNA分子鉴别方法。方法:提取菊花和野菊花样品的总DNA,利用Gen Bank数据库中菊花和野菊花的trn L-trn F序列,使用Bio Edit软件进行序列比对,找出具有稳定差异的变异位点,根据变异位点利用Primer premier 5软件设计菊花特异性鉴别引物,并对位点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进行条件优化。结果:用菊花特异性鉴别引物对所有样品进行PCR扩增,可以将菊花和野菊花予以区分。结论:通过位点特异性PCR的方法初步实现了菊花和野菊花药材快速、准确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野菊花 位点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 中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