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侧向刚柔边界约束的黄土填方路基沉降计算方法
1
作者 贾金青 韩猛 +1 位作者 李哲 涂兵雄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0-741,共12页
提出一种新的考虑刚柔边界约束和侧向变形的黄土填方路基沉降计算方法。基于自主研发的三向加载设备和室内压缩试验,分析不同竖向加载方式和不同侧向约束对土体竖向及侧向变形的影响,提出考虑土体压实度和围压的边界影响系数,建立压实... 提出一种新的考虑刚柔边界约束和侧向变形的黄土填方路基沉降计算方法。基于自主研发的三向加载设备和室内压缩试验,分析不同竖向加载方式和不同侧向约束对土体竖向及侧向变形的影响,提出考虑土体压实度和围压的边界影响系数,建立压实黄土侧向应变模型,给出考虑刚柔边界条件和侧向变形的黄土路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边界影响系数与路基压实度和围压都呈正相关,且刚柔约束边界对黄土压缩性指标的影响程度最高能达到40%。提出的竖向和三向边界影响系数综合考虑了路基压实度、侧向围压以及边界条件的影响。利用工程实例验证了新模型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提高了传统分层总和法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压实黄土 刚柔边界 沉降计算方法
下载PDF
压力型锚杆临界锚固长度的解析解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超 涂兵雄 +2 位作者 廖小平 贾金青 蔡燕燕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6-723,共8页
考虑压力型锚杆灌浆体因受压产生径向膨胀的影响,对压力型锚杆锚固段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其极限抗拔承载力与临界锚固长度的计算公式,并分析灌浆体弹性模量、灌浆体泊松比、岩体弹性模量、钻孔直径及筋体直径等参数对压力型锚杆临界锚固... 考虑压力型锚杆灌浆体因受压产生径向膨胀的影响,对压力型锚杆锚固段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其极限抗拔承载力与临界锚固长度的计算公式,并分析灌浆体弹性模量、灌浆体泊松比、岩体弹性模量、钻孔直径及筋体直径等参数对压力型锚杆临界锚固长度和临界长径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极限抗拔承载力随着锚固段长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临界锚固长度后趋于稳定;宜取临界锚固长度理论计算值的65%作为优化的工程临界锚固长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型锚杆 极限抗拔承载力 临界锚固长度 临界长径比
下载PDF
后掺骨料混凝土框架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贾金青 张强 +1 位作者 张丽华 毛鹏飞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43,共9页
通过对后掺率为0%、20%的后掺骨料混凝土框架中节点进行低周往复加载,研究其在不同轴压比下的抗震性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后掺率为20%与后掺率为0%的框架节点具有类似的破坏过程和破坏特征;提高轴压比可以减少节点核心区开裂、提高节... 通过对后掺率为0%、20%的后掺骨料混凝土框架中节点进行低周往复加载,研究其在不同轴压比下的抗震性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后掺率为20%与后掺率为0%的框架节点具有类似的破坏过程和破坏特征;提高轴压比可以减少节点核心区开裂、提高节点的早期刚度和耗能能力,但节点的延性会随之下降;与后掺率为0%的节点相比,后掺率为20%的节点具有更高的早期刚度,在达到峰值荷载后刚度退化更为明显,延性系数及等效黏滞阻尼系数略有降低,但仍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掺骨料混凝土 框架中节点 轴压比 延性 抗震性能
下载PDF
深基坑半刚性半柔性支护结构及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贾金青 林青坤 +2 位作者 陈湘生 杨庆 张丽华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9年第4期16-20,38,共6页
深基坑半刚性半柔性支护适用于建筑物密集,施工场地狭小的岩质深基坑支护。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深基坑半刚性半柔性支护的作用机理及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分析得出,由劲性桩承受开挖步荷载并传至上部已施工的预应力锚杆及下部未开挖土... 深基坑半刚性半柔性支护适用于建筑物密集,施工场地狭小的岩质深基坑支护。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深基坑半刚性半柔性支护的作用机理及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分析得出,由劲性桩承受开挖步荷载并传至上部已施工的预应力锚杆及下部未开挖土体,保证了开挖过程中的基坑稳定性;劲性桩的弯矩及剪力数值计算结果很小,满足强度要求;半刚性半柔性支护与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相比,基坑侧壁的水平位移和基坑外侧地表沉降显著减小,基坑侧壁水平位移变化更均匀,支护效果更优;与桩锚支护相比,变形形态相近,最大水平位移发生位置向下转移,最大水平位移值及最大地表沉降值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半刚性半柔性支护 劲性桩 ABAQUS数值模拟 基坑变形
下载PDF
后掺骨料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贾金青 郑婉婷 +2 位作者 张丽华 张强 毛鹏飞 《水力发电》 CAS 2021年第5期141-145,共5页
通过对不同后掺率、不同轴压比的后掺骨料混凝土短柱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试验中短柱的滞回曲线、承载能力及位移延性、耗能能力、刚度及强度退化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后掺骨料混凝土短柱的主要破坏形式均为剪切破坏,有相似... 通过对不同后掺率、不同轴压比的后掺骨料混凝土短柱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试验中短柱的滞回曲线、承载能力及位移延性、耗能能力、刚度及强度退化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后掺骨料混凝土短柱的主要破坏形式均为剪切破坏,有相似的破坏过程和破坏特征;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试件承载力有所提高但延性系数下降;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大致呈梭形;试件达到峰值荷载后,承载力下降、耗能和延性性能变差。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后掺骨料混凝土短柱的延性系数有所提升,后掺率为10%的试件抗震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掺骨料混凝土 低周往复荷载 滞回曲线 短柱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后掺骨料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贾金青 周佳玉 +1 位作者 叶浩 李璐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8年第2期5-10,共6页
后掺骨料混凝土是将粗骨料嵌锁技术应用于结构工程的一种新的尝试,它能够有效改善泵送混凝土的早期开裂问题并降低工程成本。目前国内外缺少对于此种混凝土构件抗弯性能的研究。通过对6根后掺骨料抛填率不同的简支梁进行抗弯试验,探讨... 后掺骨料混凝土是将粗骨料嵌锁技术应用于结构工程的一种新的尝试,它能够有效改善泵送混凝土的早期开裂问题并降低工程成本。目前国内外缺少对于此种混凝土构件抗弯性能的研究。通过对6根后掺骨料抛填率不同的简支梁进行抗弯试验,探讨了后掺骨料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抗弯性能。结果表明:后掺骨料混凝土梁正截面平均应变仍服从平截面假定;受弯破坏的过程仍分为弹性、带裂缝工作和屈服三个阶段;C40泵送混凝土的最佳后掺粗骨料抛填率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掺骨料混凝土 抗弯性能
下载PDF
后掺骨料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恢复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贾金青 毛鹏飞 +2 位作者 张丽华 张强 郑婉婷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0年第3期155-160,共6页
基于后掺骨料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结果,通过三折线模型和回归分析方法,得出骨架曲线计算模型中各段的数学表达式以及各特征点的数值,给出加载刚度和卸载刚度的计算公式。依据骨架曲线模型绘制各试件的计算骨架曲线,再按照滞回... 基于后掺骨料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结果,通过三折线模型和回归分析方法,得出骨架曲线计算模型中各段的数学表达式以及各特征点的数值,给出加载刚度和卸载刚度的计算公式。依据骨架曲线模型绘制各试件的计算骨架曲线,再按照滞回规则绘制各试件的计算滞回曲线。结果表明: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所建立的三折线恢复力模型可为后掺骨料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掺骨料混凝土 边节点 拟静力试验 恢复力模型
下载PDF
后掺骨料混凝土中长柱恢复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贾金青 杜佳垚 张丽华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2年第4期176-181,共6页
后掺骨料工艺是一种将抛填骨料技术应用于建筑结构工程领域的新型绿色混凝土施工工艺,为更充分地研究后掺骨料混凝土中长柱构件的抗震性能,基于六组后掺骨料混凝土中长柱试件的拟静力试验数据,运用拟合方法建立了三折线骨架模型,得出了... 后掺骨料工艺是一种将抛填骨料技术应用于建筑结构工程领域的新型绿色混凝土施工工艺,为更充分地研究后掺骨料混凝土中长柱构件的抗震性能,基于六组后掺骨料混凝土中长柱试件的拟静力试验数据,运用拟合方法建立了三折线骨架模型,得出了加载与卸载刚度的计算方程,制定了相应的滞回规则,对比了由模型计算得到的骨架曲线及滞回曲线与真实试验结果间的误差。后掺骨料混凝土中长柱恢复力模型的精确性较好,基于该模型所计算求得的骨架曲线以及滞回曲线同试验结果间的相似度较高,具备出色的实用价值,可为其非线性特征的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掺骨料混凝土 中长柱 拟静力试验 恢复力模型
下载PDF
后掺骨料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贾金青 王树钧 李璐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2-125,共4页
通过42个试件的拉拔试验来探讨变形钢筋与后掺骨料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影响,分析了后掺率、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钢筋直径和配箍率等因素对后掺骨料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统计回归得到粘结锚固的极限强度公式。研究表明,后... 通过42个试件的拉拔试验来探讨变形钢筋与后掺骨料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影响,分析了后掺率、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钢筋直径和配箍率等因素对后掺骨料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统计回归得到粘结锚固的极限强度公式。研究表明,后掺骨料混凝土的粘结破坏形态与普通混凝土相似,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后掺骨料混凝土的粘结强度有所提升,并在后掺率为20%时,混凝土的粘结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掺粗骨料 拉拔试验 破坏形态 粘结强度 混凝土
下载PDF
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恢复力模型研究
10
作者 张建成 曹茂森 +1 位作者 贾金青 徐浩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0年第1期158-162,共5页
鉴于目前缺乏钢骨超高强混凝土(SRUHSC)框架结构的恢复力计算模型,基于SRUHSC框架结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结果,提出了考虑加载循环退化效应的SRUHSC框架结构恢复力模型,运用MATLAB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对比P-Δ滞回环以及等效黏滞... 鉴于目前缺乏钢骨超高强混凝土(SRUHSC)框架结构的恢复力计算模型,基于SRUHSC框架结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结果,提出了考虑加载循环退化效应的SRUHSC框架结构恢复力模型,运用MATLAB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对比P-Δ滞回环以及等效黏滞阻尼系数heq、耗能比ζ、功比指数Iw三个抗震耗能参数的模拟值与试验值,结果表明,滞回环及各参数的吻合度均较好,该恢复力模型可较为准确地反映SRUHSC框架结构的主要受力特征,可为SRUHS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UHSC框架结构 恢复力模型 MATLAB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基坑坑角角度对空间效应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幸 贾金青 +3 位作者 朱彦鹏 王旭春 陈进杰 程良奎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9年第6期36-40,共5页
现今空间效应的研究多围绕基坑的长、宽、深进行,而忽略了基坑坑角的角度对空间效应的影响。为分析坑角角度与空间效应之间的关联,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模拟不同坑角角度的基坑开挖,研究发现:任何坑角角度下,空间效应影响系数与坑角... 现今空间效应的研究多围绕基坑的长、宽、深进行,而忽略了基坑坑角的角度对空间效应的影响。为分析坑角角度与空间效应之间的关联,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模拟不同坑角角度的基坑开挖,研究发现:任何坑角角度下,空间效应影响系数与坑角距离之间皆呈指数函数关系;当坑角距离与坑边长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3时,任何坑角角度下的空间效应影响系数均大于0.9,其变形接近平面应变状态,当坑角距离与坑边长度的比值小于0.3时,坑角角度与空间效应影响系数呈指数函数关系;最后推导出了空间效应影响系数、坑角距离和坑角角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并通过工程实例对其研究结果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空间效应 函数关系 有限差分软件 坑角角度 空间效应影响系数
下载PDF
压力型锚杆灌浆体受压承载力的计算模型与方法
12
作者 冉孟吉 涂兵雄 +3 位作者 刘超 贾金青 蔡燕燕 张丽华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6期748-757,共10页
为研究灌浆体周围岩土体的约束效应对灌浆体受压承载力的影响,开展8组室内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灌浆体的受压承载力受围限体的约束效应影响显著,并随着围限体直径的增大而显著增加;灌浆体受压破坏时,底部呈倒圆锥形破坏形态,围限体主... 为研究灌浆体周围岩土体的约束效应对灌浆体受压承载力的影响,开展8组室内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灌浆体的受压承载力受围限体的约束效应影响显著,并随着围限体直径的增大而显著增加;灌浆体受压破坏时,底部呈倒圆锥形破坏形态,围限体主要被3条径向贯通裂缝分割为3块,相邻裂缝夹角近似呈120°.基于试验现象,建立灌浆体受压承载力计算的压锥模型,进一步提出灌浆体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型锚杆 灌浆体 受压承载力 模型试验
下载PDF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eel reinforced ultra high-strength concrete composite frame joints 被引量:5
13
作者 Yan Changwang jia jinqi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0年第3期439-448,共10页
To investigat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composite frame comprised of steel reinforced ultra high-strength concrete (SRUHSC) columns an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RC) beams, six interior frame joint specimens... To investigat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composite frame comprised of steel reinforced ultra high-strength concrete (SRUHSC) columns an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RC) beams, six interior frame joint specimens were designed and tested under low cyclically lateral load. The effects of the axial load ratio and volumetric stirrup ratio were studi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ame joint performance including crack pattern, failure mode, ductility,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strength degradation and rigidity degradation. It was found that all joint specimens behaved in a ductile manner with flexural-shear failure in the joint core region while plastic hinges appeared at the beam ends. The ductility and energy absorption capacity of joints increased as the axial load ratio decreased and the volumetric stirIup ratio increased. The displacement ductility coefficient and equivalent damping coefficient of the joints fell between the corresponding coefficients of the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RC) frame joint and RC frame joint. The axial load ratio and volumetric stirrup ratio have less influence on the strength degradation and more influence on the stiffness degradation. The stiffness of the joint degrades more significantly for a low volumetric stirrup ratio and high axial load ratio. The characteristics obtained from the SRUHSC composite frame joint specimens with better seismic performance may be a useful reference in futur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cal test axial load ratio volumetric stirrup ratio DUCTILITY strength degradation stiffness degradation steel reinforced ultra high strength concrete beam-column joi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