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患病异育银鲫中嗜冷黄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1
作者 姜虎成 李润波 +4 位作者 赵彦华 徐晓雁 孙梦玲 夏爱军 薛晖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4,共13页
为确定越冬期内江苏多地异育银鲫暴发性死亡的原因,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比较了健康样品和患病样品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的差异,分析了异育银鲫病害暴发过程中的细菌类型及特性。结果显示,在属水平上,患病样品中黄杆菌属丰度最... 为确定越冬期内江苏多地异育银鲫暴发性死亡的原因,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比较了健康样品和患病样品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的差异,分析了异育银鲫病害暴发过程中的细菌类型及特性。结果显示,在属水平上,患病样品中黄杆菌属丰度最高。在种水平上,患病样品中嗜冷黄杆菌的丰度最高,分别达到63.01%和61.31%,显著高于健康组的1.55%。根据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结果,从患病样品体表的病灶处分离出优势病原菌NJ01,通过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分析、16S rDNA序列比对确定NJ01菌株为嗜冷黄杆菌。人工感染NJ01菌株14 d后,1.7×10^(6)和1.7×10^(7) CFU/mL两组的死亡率达到100%,感染症状和自然发病症状一致。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病鱼的肌细胞坏死,间质中充满了淋巴细胞;肝脏中细胞溶解坏死,细胞核消融;在脾脏中发现脾细胞散在坏死,伴随着充血的症状;肾小管上皮脱落,肾间质存在大量淋巴细胞。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显示,NJ01菌株对头孢西叮、头孢哌酮、庆大霉素和克拉霉素等敏感。研究表明,优势菌NJ01是致病菌,可通过扰乱机体正常的免疫和代谢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嗜冷黄杆菌在异育银鲫中的致病性,这将为大宗淡水鱼“越冬综合征”的药物防治及其致病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嗜冷黄杆菌 扩增子分析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耐药性
下载PDF
高铁酸钾对斑点叉尾鮰幼鱼和南美白对虾的急性毒性研究
2
作者 钟立强 周丽颖 +3 位作者 张世勇 姜虎成 陈校辉 王明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4期139-143,共5页
为了明确高铁酸钾对养殖动物的安全性,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高铁酸钾对斑点叉尾鮰幼鱼和南美白对虾的急性毒性效应并进行了安全评估。结果表明,高铁酸钾对斑点叉尾鮰幼鱼和南美白对虾表现出不同的毒性作用,但均为低毒性,对斑点叉尾... 为了明确高铁酸钾对养殖动物的安全性,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高铁酸钾对斑点叉尾鮰幼鱼和南美白对虾的急性毒性效应并进行了安全评估。结果表明,高铁酸钾对斑点叉尾鮰幼鱼和南美白对虾表现出不同的毒性作用,但均为低毒性,对斑点叉尾鮰幼鱼和南美白对虾的96 h LC_(50)值分别为95.01 mg/L和609.45 mg/L。对斑点叉尾鮰幼鱼的毒性主要表现在鱼体接触染毒物质后的24 h内,而南美白对虾的累积死亡率则与暴露时间呈正比。研究结果将对斑点叉尾鮰和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的高铁酸钾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钾 斑点叉尾鮰 南美白对虾 急性毒性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暴露对河川沙塘鳢病理损伤、生化反应的影响
3
作者 郑友 姜虎成 +3 位作者 张燕 李杰 周梓涵 刘国兴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11期22-27,共6页
开展了微囊藻毒素暴露对河川沙塘鳢病理损伤、生化反应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试验组(D3、D5、D7)1个对照组(CK),每组设3个重复组,于试验的第0、3、5、7天,随机取每组3尾河川沙塘鳢的肠道和肝脏组织,进行生化分析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 开展了微囊藻毒素暴露对河川沙塘鳢病理损伤、生化反应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试验组(D3、D5、D7)1个对照组(CK),每组设3个重复组,于试验的第0、3、5、7天,随机取每组3尾河川沙塘鳢的肠道和肝脏组织,进行生化分析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微囊藻毒素会导致肠道黏膜肌层空泡化,同时引起隐窝结构异常,影响肠道营养物质吸收。肝脏同时出现严重损伤,主要包括肝细胞溶解和充血等症状。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肠道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的浓度变化,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浓度呈现相反的趋势。这些结果表明了微囊藻毒素对河川沙塘鳢的肠道的损伤可能是通过产生过量活性氧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塘鳢 藻毒素 组织损伤 酶活 肠道
下载PDF
噻虫嗪暴露对克氏原螯虾的病理损伤和生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田贵云 姜虎成 +2 位作者 孙梦玲 赵彦华 薛晖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10期18-22,54,共6页
为了探究噻虫嗪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影响,开展噻虫嗪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试验和14 d的慢性暴露试验,对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进行病理损伤和生化酶活分析。结果显示,噻虫嗪对克氏原螯虾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 为了探究噻虫嗪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影响,开展噻虫嗪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试验和14 d的慢性暴露试验,对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进行病理损伤和生化酶活分析。结果显示,噻虫嗪对克氏原螯虾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3.611,3.014和2.100 mg/L;噻虫嗪对克氏原螯虾的安全浓度(SC)为0.21 mg/L;通过14 d的噻虫嗪暴露试验,当暴露在52.5μg/L(1/4 LC_(50))和105.0μg/L(1/2 LC_(50))时,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都发生管腔扩大、上皮空泡化的损伤,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浓度显著上升,表明肝脏中有大量活性氧(ROS),肝胰腺发生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克氏原螯虾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抗氧化酶活
下载PDF
江苏斑点叉尾鮰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思考 被引量:7
5
作者 钟立强 王明华 +3 位作者 陈校辉 张世勇 姜虎成 边文冀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7期137-143,共7页
2017年以来,江苏斑点叉尾鮰养殖规模急剧扩大,养殖面积已经达1万hm^(2),养殖产量也占全国总量的1/4。为了进一步推进江苏鮰鱼产业的稳定发展,文章从消费动态、苗种瓶颈、养殖模式和加工产业等方面概述了江苏斑点叉尾鮰产业现状,提出了... 2017年以来,江苏斑点叉尾鮰养殖规模急剧扩大,养殖面积已经达1万hm^(2),养殖产量也占全国总量的1/4。为了进一步推进江苏鮰鱼产业的稳定发展,文章从消费动态、苗种瓶颈、养殖模式和加工产业等方面概述了江苏斑点叉尾鮰产业现状,提出了产业面临的问题。随着沿海池塘养殖规模的大幅增加,江苏鮰鱼产业苗种和消费市场出现严重的供求不平衡,苗种和消费严重依赖省外,同时加工产品缺乏创新,消费形式单一。因此,研究提出良种良法结合,加强加工研发,建立品牌,拓宽销售渠道,以实现本省鮰鱼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现状与问题 江苏省
下载PDF
沿海滩涂低盐水体条件下大型池塘斑点叉尾鮰高效养殖技术
6
作者 王明华 钟立强 +4 位作者 姜虎成 张世勇 陈校辉 边文冀 马昊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第1期19-23,共5页
为进一步优化沿海滩涂低盐水体条件下大型池塘斑点叉尾鱼回养殖技术模式,在江苏盐城东台、大丰、射阳、连云港等地分别设置4个试验点,每个试验点选取2口池塘开展了养殖试验。采取低密度(9000~15000尾/hm^(2))放养大规格(0.25~0.30 kg)... 为进一步优化沿海滩涂低盐水体条件下大型池塘斑点叉尾鱼回养殖技术模式,在江苏盐城东台、大丰、射阳、连云港等地分别设置4个试验点,每个试验点选取2口池塘开展了养殖试验。采取低密度(9000~15000尾/hm^(2))放养大规格(0.25~0.30 kg)斑点叉尾鱼回鱼种的方式,加强饲养管理,投喂优质膨化颗粒饲料,并做好养殖病害防控。试验结果,各试验点斑点叉尾鱼回成鱼平均规格均在1250 g以上,平均养殖效益均超过70000元/hm^(2)。结果表明,该养殖模式可以提高养殖效益,缩短养殖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鱼回 沿海滩涂 大型池塘 低盐水体
下载PDF
一株鲫鱼致病性普通变形杆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7
作者 赵彦华 金承玲 +5 位作者 林海 姜虎成 张世勇 刘洪岩 孙梦玲 夏爱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6期154-158,共5页
本研究对患病鲫鱼进行发病原因探究,致病菌特性分析,从而为鲫鱼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通过从患病鲫鱼肝脏和肠道中分离纯化细菌,对分离菌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人工感染试验、生理生化鉴定、系统发育树构建,并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药... 本研究对患病鲫鱼进行发病原因探究,致病菌特性分析,从而为鲫鱼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通过从患病鲫鱼肝脏和肠道中分离纯化细菌,对分离菌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人工感染试验、生理生化鉴定、系统发育树构建,并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从病鱼肝脏和肠道中均分离出菌株A,16S rRNA序列分析和理化特性均与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基本一致,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菌株A为致病菌,LD50为9.77×10^(6)CFU/尾。菌株A对头孢唑啉、头孢拉定、氟苯尼考、卡那霉素、阿奇霉素及庆大霉素等6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阿莫西林、红霉素、新霉素、克林霉素及多西环素等5种抗生素耐药。本次试验结果表明菌株A为普通变形杆菌,是此次鲫鱼病害的主要元凶,临床治疗可以根据药敏试验选用高度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变形杆菌 鲫鱼 鲫鱼病害 发病原因 药敏试验 鉴定 药敏特性 生物学特性 抗生素治疗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全基因组完整型微卫星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钟立强 张世勇 +2 位作者 姜虎成 王明华 陈校辉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4-513,共10页
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全基因组中完整型微卫星序列进行了筛选,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斑点叉尾鮰全基因组中,共筛选出678681个完整型的微卫星,总长度15.8 Mb,占基因组序列总长的2.25%,相对丰... 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全基因组中完整型微卫星序列进行了筛选,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斑点叉尾鮰全基因组中,共筛选出678681个完整型的微卫星,总长度15.8 Mb,占基因组序列总长的2.25%,相对丰度963 loci/Mb。六种微卫星重复类型中,二碱基重复最多,共341143个,占微卫星总数的50.27%,之后依次为单碱基(152700个,22.50%)、四碱基(94956个,13.99%)、三碱基(80951个,11.93%)、五碱基(7765个,1.14%)和六碱基(1166个,0.17%)。基因组中重复数前十的微卫星类别分别为:GT/AC,A/T,AG/CT,AT,ATT/AAT,ATTT/AAAT,C/G,GTTT/AAAC,AGAT/ATCT和ACT/AGT。斑点叉尾鮰29条染色体中,13号染色体所含微卫星数目最多(39089个),16号染色体所含微卫星数目最少(10692个),微卫星数量与其所在染色体DNA序列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同时,16号染色体微卫星出现频率最高(1478 loci/Mb),3号染色体微卫星出现的频率最低(713 loci/Mb),微卫星频率与其所在染色体DNA序列长度也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为斑点叉尾鮰微卫星标记的开发、遗传分析和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基因组 微卫星 特征分析 分布规律
原文传递
斑点叉尾鮰Cbx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进化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世勇 陈校辉 +7 位作者 王明华 钟立强 秦钦 邵俊杰 刘洪岩 王江 边文冀 jiang hucheng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88-1496,共9页
利用Cbx家族基因高度保守的Chromo结构域氨基酸序列作为种子序列,检索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基因组注释的蛋白数据库,共鉴定分离出14个Cbx基因。并在全基因组水平对斑点叉尾鮰Cbx基因家族进行了保守结构域序列、进化、基因结... 利用Cbx家族基因高度保守的Chromo结构域氨基酸序列作为种子序列,检索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基因组注释的蛋白数据库,共鉴定分离出14个Cbx基因。并在全基因组水平对斑点叉尾鮰Cbx基因家族进行了保守结构域序列、进化、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的系统分析。本研究中鉴定出的斑点叉尾鮰Cbx家族基因蛋白序列与已知的人类、小鼠、鸡、斑马鱼等物种Cbx蛋白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根据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14个斑点叉尾鮰Cbx基因分成两个亚族,5个隶属于Hp1s亚族,9个隶属于PcGs亚族。Cbx基因主要分布于斑点叉尾鮰7条染色体中,且呈不均匀分布。本研究对于后续斑点叉尾鮰Cbx基因家族深入的功能验证及分子作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日益丰富的水产基因组资源的挖掘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Cbx基因 Chromo结构域 基因家族
原文传递
鲈-蟹混养模式下不同饵料对大口黑鲈生长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10
作者 钟立强 王海骁 +3 位作者 王明华 张世勇 姜虎成 陈校辉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53-1664,共12页
为研究鲈-蟹混养模式下冰鲜鱼(HB)、配合饲料(HS)和混合投喂(HH)等3种饵料投喂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和肠道菌群影响,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饵料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为研究鲈-蟹混养模式下冰鲜鱼(HB)、配合饲料(HS)和混合投喂(HH)等3种饵料投喂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和肠道菌群影响,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饵料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性能指标方面,配合饲料组试验鱼的末均重、体长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冰鲜鱼组和混合投喂组的(P<0.05),混合投喂组最后养成规格最大,生长速度也最快,但与冰鲜鱼组差异不显著(P>0.05)。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的投喂降低了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在肠道菌群结构方面,冰鲜鱼组的优势菌属主要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及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配合饲料组优势菌属为罗姆布茨菌(Romboutsia)、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及醋杆菌属(Cetobacterium),而混合投喂组优势菌属则是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支原体属(Mycoplasma)及厌氧氨氧化菌属(Candidatus_Brocadia)。冰鲜鱼组大口黑鲈肠道菌群在“能量生产与转化”和“辅酶运输和代谢”功能类群的相对丰度最高,而配合饲料投喂组肠道菌群在“核苷酸的转运与代谢”“脂质转运与代谢”“翻译、核糖体结构和生物发生”和“转录”功能类群的相对丰度占优,但三组间功能类群的丰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揭示,配合饲料投喂改变了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结构,降低了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本研究为大口黑鲈的健康养殖和配合饲料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鲈-蟹混养 冰鲜鱼 生长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