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化床锅炉多源废弃物耦合利用技术现状
1
作者 张世鑫 赵云增 +4 位作者 许燕飞 郭涛 江建忠 曹林涛 邓磊 《节能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86-192,共7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优良的燃烧特性适于多源废弃物的耦合燃烧利用,为便于流化床锅炉用户选择工艺路线,避免浪费时间及资源,本文对多源废弃物在循环流化床中耦合利用技术现状进行归纳整理。笔者将多源废弃物耦合燃烧利用以固态、气态、液态... 循环流化床锅炉优良的燃烧特性适于多源废弃物的耦合燃烧利用,为便于流化床锅炉用户选择工艺路线,避免浪费时间及资源,本文对多源废弃物在循环流化床中耦合利用技术现状进行归纳整理。笔者将多源废弃物耦合燃烧利用以固态、气态、液态三大类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多源废弃物耦合燃烧利用技术关键点进行了说明。建议用户耦合燃烧利用废弃物时保持科学、谨慎的态度,充分调查研究,避免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及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废弃物 耦合利用 技术关键点 技术现状
下载PDF
Unified Field Equation Generated by Longitudinal Electromagnetic (LEM) Waves
2
作者 jiang jian-zhong Zhang Xiang-qi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CAS 2024年第5期181-191,共11页
According to special relativity,the relationship of electromagnetic conversion in a linear moving vacuum and the relationship formula between the magnetic vector potential/scalar potential and the LEM(Longitudinal Ele... According to special relativity,the relationship of electromagnetic conversion in a linear moving vacuum and the relationship formula between the magnetic vector potential/scalar potential and the LEM(Longitudinal Electromagnetic)waves,it is inferred that the spherical vacuum space we are in undergoes outward helical motion at the speed of light following the right-hand screw rule,accompanied by a radial space expansion motion far less than the speed of light.Based on this space basis,we derive a unified field equa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gravitational field might be equivalent to the acceleration field of the radial expansion motion of our vacuum space,the strong nuclear force field presumably is generated by the light-rotation angular velocity of our space,the weak nuclear force field is most probably produced by its radial expansion motion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is undoubtedly produced by the radial linear motion of our space at the speed of light.We have also demonstrated both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that the LEM waves can generate artificial gravitational fields,and the LEM waves are the material basis of the unified field theory.Essentially,on Earth,time is the result of the relativistic length contraction effect caused by the radial space expansion speed,which leads to the rate of change of distance in the radial dimension on the unit radial space expansion speed.Moreover,based on the length contraction effect in special relativity,the time and space generated by the outward helical motion of space at the speed of light can be expressed as zero.This indicates that such motion not only does not affect the seemingly perpetually stationary space that we can constantly perceive but also enables the gravitational field formula to remain unchanged in our space.They constitute the spatio-temporal basis of the unified field theory.Based on our unified field theory,we have also discussed some forward-looking perspectives,such as motion at the speed of light,anti-gravitation fields,and interstellar tra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ED(quantum electrodynamics) LEM wav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unified field equation artificial gravitation field.
下载PDF
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腰痛VAS评分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颖 谢兆林 +5 位作者 谭海涛 江建中 陈国平 甘锋平 林鑫欣 黄圣斌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6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腰部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拟行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肌... 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腰部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拟行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肌间隙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腰部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胫后神经与腓总神经传导速率、胫前肌与腓肠肌肌电图(MUP),以及融合率、并发症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1年腰部VAS疼痛评分、ODI低于对照组,胫后神经与腓总神经传导速率高于对照组,且胫前肌与腓肠肌时限大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均无螺钉松动、断钉或者拔出、椎间融合器移位等不良事件,融合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相较于传统后正中入路,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少,可有效减轻术后腰痛,益于神经功能早日恢复,两种入路方式均无不良事件产生,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隙入路 后正中入路 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秦豪 谭海涛 +4 位作者 陆俭军 江建中 陆声榆 甘智 李晓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9期2278-2281,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髋臼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目的探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髋臼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复位效果及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均P <0. 05)。术后观察组复位效果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提高内固定效果并改善患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数字化设计 三维打印 手术 效果
下载PDF
导航辅助下颈椎前路椎弓根置钉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谢兆林 杨克勤 +3 位作者 江建中 黄圣斌 李颖 张其标 《骨科》 CAS 2021年第3期226-231,共6页
目的探讨“O”型臂导航辅助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an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ATPS)技术的置钉准确性和手术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28例颈椎疾患病人,均在“O”型臂及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颈椎前路病... 目的探讨“O”型臂导航辅助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an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ATPS)技术的置钉准确性和手术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28例颈椎疾患病人,均在“O”型臂及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颈椎前路病灶切除、植骨及ATPS内固定手术。术后评价ATPS置入的准确率;术前和术后1周、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病人颈肩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评价治疗效果;比较病人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结果28例病人共置入螺钉112枚,其中椎弓根螺钉98枚(0级91枚,1级7枚),椎体螺钉14枚。本组病人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的颈肩痛VAS评分分别为(2.14±0.71)分、(1.18±0.48)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的(7.29±1.27)分;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的颈肩JOA评分分别为(13.93±0.98)分、(15.36±0.87)分,均显著高于术前的(9.54±1.3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应用颈椎JOA评分,治疗后的评分改善率为77.0%±2.3%。术前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D+E级的人数占比为39.3%(11/28),术后提高至67.9%(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5,P=0.032)。结论导航辅助下ATPS技术是颈椎传统手术技术的一个有益补充,对颈椎椎体破坏严重、颈椎前路内固定翻修、骨质疏松严重等病例有着重要意义,置钉准确率高,手术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臂导航 颈椎 前路椎弓根置钉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定位穿刺行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被引量:2
6
作者 秦豪 黄文华 +5 位作者 杨克勤 江建中 黄圣斌 谢兆林 罗翔 谭海涛 《脊柱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293-299,共7页
目的比较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定位穿刺和常规定位穿刺行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4月,贵港市人民医院采用PETD治疗LDH患者70例,根据穿刺方法分为计算机... 目的比较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定位穿刺和常规定位穿刺行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4月,贵港市人民医院采用PETD治疗LDH患者70例,根据穿刺方法分为计算机导航辅助定位穿刺组(导航组)和常规定位穿刺组(常规组),每组35例。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透视次数、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2组患者腰部及下肢疼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导航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透视次数、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术后出现LDH复发2例、脱出椎间盘残留2例,常规组术后出现LDH复发2例、脱出椎间盘残留4例,根据严重程度行非手术或再次手术治疗后症状均缓解。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透视次数、透视时间、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及手术时间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结论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定位穿刺行PETD可减少透视和穿刺的次数和时间,进而减少手术时间及降低医患的辐射暴露,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内窥镜检查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下载PDF
Salter骨盆截骨+股骨转子下短缩旋转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脱位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国平 江建中 +1 位作者 谢兆林 甘锋平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5期550-553,共4页
目的探讨Salter骨盆截骨+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治疗儿童发育性髋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21例发育性髋脱位患儿采用Salter骨盆截骨+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髋臼指数,评价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评价头、臼形态与相互关系及测量C-E... 目的探讨Salter骨盆截骨+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治疗儿童发育性髋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21例发育性髋脱位患儿采用Salter骨盆截骨+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髋臼指数,评价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评价头、臼形态与相互关系及测量C-E角的优良率。结果 患儿获得1~4年随访。治疗后患者的髋臼指数为21.57±0.24,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5.02±0.95(P<0.05)。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治疗后1年为20/21(95.24%),明显高于治疗前的3/21(14.29%)(P<0.01)。头、臼形态与相互关系及测量C-E角的优良率治疗后为19/21(90.48%),明显高于治疗前的2/21(9.52%)(P<0.01)。结论 Salter骨盆截骨+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治疗儿童发育性髋脱位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TER骨盆截骨 股骨短缩旋转截骨 儿童 发育性髋脱位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甘锋平 江建中 +5 位作者 谭海涛 谢兆林 林鑫欣 陈国平 李颖 黄圣斌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8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5-01该科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2例(20髋)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骨性强直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患者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结果 12...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5-01该科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2例(20髋)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骨性强直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患者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结果 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84个月,平均48.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假体下沉、松动,1例(8.3%)发生脱位并发症,1例(8.3%)发生坐骨神经损伤并发症。5髋(25.0%)出现异位骨化,分别为Brooker分级Ⅰ级2髋,Ⅱ级2髋,Ⅲ级1髋。关节活动度由术前髋关节屈伸平均(12.9±5.6)°改善为(75.6±19.6)°,髋关节内收外展由术前平均(4.4±2.7)°改善为(24.5±8.6)°,Harris评分由术前(20.6±13.1)分改善为(71.9±9.3)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能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矫正髋关节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关节成形术 髋关节强直
下载PDF
C型臂X线导航在经皮腰椎间孔镜椎间盘摘 除术穿刺定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秦豪 杨克勤 +5 位作者 江建中 黄圣斌 谢兆林 罗翔 傅山泓 谭海涛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9期2478-2482,共5页
目的探讨C型臂X线导航在经皮腰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PELD)穿刺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传统Joimax椎间孔镜穿刺针的特点,采用3D打印技术研制可与计算机导航系统连接的PELD一级穿刺导杆。选取成人解剖遗体标本8具,采用传统定位方法和... 目的探讨C型臂X线导航在经皮腰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PELD)穿刺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传统Joimax椎间孔镜穿刺针的特点,采用3D打印技术研制可与计算机导航系统连接的PELD一级穿刺导杆。选取成人解剖遗体标本8具,采用传统定位方法和C型臂X线导航定位方法,分别穿刺L 3~4、L 4~5及L 5~S 1腰椎节段两侧椎间孔。比较两种方法在每个穿刺点的透视和穿刺次数、透视和穿刺时间、总穿刺定位时间,记录两种方法的学习曲线。结果C型臂X线导航定位方法学习曲线较传统定位方法低平,总穿刺定位时间随穿刺次数增加呈明显减少趋势。C型臂X线导航定位方法的透视和穿刺次数、透视和穿刺时间、总穿刺定位时间均少于传统定位方法(均P<0.05)。结论C型臂X线导航辅助PELD穿刺定位,可降低初学医生的学习曲线,减少PELD总穿刺定位时间,并可通过减少透视和穿刺次数、穿刺时间,降低PELD术中患者与医务人员的X线辐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臂X线导航 穿刺定位 3D打印 经皮腰椎间孔镜 椎间盘摘除术 学习曲线 辐射
下载PDF
Syngo.via Frontier工作站在极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兆林 谭海涛 +4 位作者 江建中 黄国秀 罗翔 韦英婷 张其标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23期2760-2763,共4页
目的探讨Syngo. via Frontier工作站在极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例行极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腰椎结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在计算机导航下手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Syngo. via Fron... 目的探讨Syngo. via Frontier工作站在极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例行极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腰椎结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在计算机导航下手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Syngo. via Frontier工作站辅助。比较两组患者医患沟通满意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及术后12个月治愈率。结果研究组医患沟通满意度及术后12个月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 <0. 05)。两组术后均有患者出现大腿前方麻木(研究组2例,对照组3例),出现屈髋无力各1例,经营养神经治疗后治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钛网移位、塌陷,内固定无松动、断裂。两组术后6个月ASIA分级均优于术前(均P <0. 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yngo. via Frontier工作站用于极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确切,可提高医患沟通满意度,减少术中出血量并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极外侧入路手术 Syngo.via Frontier工作站 3D打印 计算机导航
下载PDF
CTA联合增强现实导航精确性评价及其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翔 农裕 +6 位作者 江建中 韦平欧 莫勇军 许林 林汉 谭霄 谭海涛 《中国数字医学》 2018年第11期50-52,69,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CTA联合简易增强现实导航的精确性并介绍其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应用基于安卓手机的图像融合软件实现简易的增强现实技术导航,将基于CT数据的三维重建图像通过手机摄像头与实验服装模特的配准点匹配... 目的:探讨一种CTA联合简易增强现实导航的精确性并介绍其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应用基于安卓手机的图像融合软件实现简易的增强现实技术导航,将基于CT数据的三维重建图像通过手机摄像头与实验服装模特的配准点匹配,通过测量各配准点的配准误差评价其精确性。回顾性分析在该导航技术辅助下15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皮瓣大小10cm×7cm~23cm×14cm)手术的效果。结果:CTA联合简易增强现实技术导航配准实验定位误差为(4.12±3.89)mm,皮瓣穿支血管常见浅出点位置定位误差为(1.41±1.8)mm。15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均顺利成活,患肢及供区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47个月(平均7个月),皮瓣血运良好,无明显臃肿,供区无明显瘢痕形成,肢体活动、感觉无影响。结论:该导航技术应用于股前外侧皮瓣手术规划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成本低的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增强现实 导航
下载PDF
O型臂X线机联合计算机导航在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俊杰 谢兆林 +2 位作者 江建中 罗翔 谭海涛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24期3097-3100,共4页
目的探讨O型臂X线机联合计算机导航在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9例颈椎脊髓压迫患者,均在O型臂X线机联合计算机导航引导下行下颈椎前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术后CT扫描结果评价椎弓根螺钉置... 目的探讨O型臂X线机联合计算机导航在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9例颈椎脊髓压迫患者,均在O型臂X线机联合计算机导航引导下行下颈椎前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术后CT扫描结果评价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脊髓神经功能,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9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60枚,置钉准确率为96.7%(58/60)。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均P<0.05)。术后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吞咽困难,经雾化等对症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术后均无神经根恶化、颈部血肿等发生,随访期间均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等并发症,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均无丢失。结论O型臂X线机联合计算机导航在下颈椎前路椎弓根钉置入中的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前路椎弓根螺钉置入 O型臂X线机 计算机导航 安全性 效果
下载PDF
应用3D打印腰神经根变异模型测量Kambin三角面积变化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其标 江建中 +2 位作者 罗翔 黄国秀 谢兆林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1年第10期995-999,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腰神经根变异(LNRA)模型测量Kambin三角面积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LNRA患者4例,年龄44~65岁,男性2例,女性2例。变异类型:根联合型3例,尾侧起源型1例。通过采集患者的腰...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腰神经根变异(LNRA)模型测量Kambin三角面积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LNRA患者4例,年龄44~65岁,男性2例,女性2例。变异类型:根联合型3例,尾侧起源型1例。通过采集患者的腰部三维MRI数据进行数字化医学建模,并测量Kambin三角区相关参数。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患者LNRA模型,并在模型上实施孔镜置管模拟操作。结果基于3D打印模型的模拟操作发现,4例患者椎间孔Kambin三角面积分别为0.00 mm 2、11.60 mm 2、15.33 mm 2、22.20 mm 2,可容纳最大套管直径分别为0.00 mm、2.74 mm、3.88 mm、3.93 mm;椎管内Kambin三角面积分别为0.00 mm 2、26.72 mm 2、36.38 mm 2、76.88 mm 2,可容纳最大套管直径分别为0.00 mm、3.29 mm、5.33 mm、7.18 mm。结论3D打印LNRA模型可让临床医师对LNRA患者的Kambin三角区变化情况有直观、立体的了解,有利于降低手术风险,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腰神经根变异 Kambin三角区 模拟操作
下载PDF
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与X线下空气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4
作者 蒋建中 覃道锐 胡坚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9期1730-1732,共3页
[目的]比较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和X线下空气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小儿肠套叠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和对照组(常规的X线... [目的]比较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和X线下空气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小儿肠套叠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和对照组(常规的X线下空气灌肠),每组各58例.比较两组患儿的肠套叠复位效果,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CRP水平及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复位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观察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两组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观察组小肠套叠病史>48 h的复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8 .9% vs 72 .2%,P <0 .05).[结论]B超能够对小儿急性肠套叠情况进行早期的诊断,通过B引导水压灌肠具有明显的复位效果,同时避免了因X线对人体造成的辐射伤害,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和无创伤性的检测方法,能够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治疗 灌肠 儿童
下载PDF
单孔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处理小儿腹股沟疝的可行性及阴囊肿胀的预防效果观察 被引量:19
15
作者 蒋建中 覃道锐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处理小儿腹股沟疝的可行性以及预防阴囊肿胀的效果。方法:78例腹股沟疝患儿,单盲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行对照组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组行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统... 目的:探讨单孔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处理小儿腹股沟疝的可行性以及预防阴囊肿胀的效果。方法:78例腹股沟疝患儿,单盲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行对照组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组行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统计两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并发症和住院医疗成本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21.72±4.19)min、切口长度(1.03±0.28)cm、术中出血量(6.24±1.51)mL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5.73±0.92)d分别较对照组的(32.15±5.82)min、(2.12±0.74)cm、(27.94±3.76)mL和(9.71±1.46)d显著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8h、16h、24h和48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照组术后阴囊肿胀率15.15%(5/33),观察组无阴囊肿胀发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3.14±0.50)d、医疗费用(2843.51±297.28)元分别低于对照组的(5.26±0.68)d、(3580.25±425.64)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孔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手术微创、患儿疼痛感轻、术后恢复快、医疗费用低等优点,且预防术后阴囊肿胀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患儿 单孔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 可行性 阴囊肿胀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与智能体系的构建(Ⅰ)——开关性或刺激-响应性表面活性剂与智能表面活性剂体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蒋建中 余诗洁 崔正刚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26-434,共9页
表面活性剂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在日化产品、工业技术、高新技术以及生命科学等众多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何对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功能及性质进行调控以及使表面活性剂能够循环利用是当前表面活性剂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开关性或刺激... 表面活性剂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在日化产品、工业技术、高新技术以及生命科学等众多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何对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功能及性质进行调控以及使表面活性剂能够循环利用是当前表面活性剂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开关性或刺激-响应性表面活性剂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本讲座介绍了开关性或刺激-响应性表面活性剂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响应基团和触发机制的种类,重点介绍了pH、CO2/N2、光、氧化-还原、磁以及温度等6大类开关性或刺激-响应性表面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性表面活性剂 刺激-响应性表面活性剂 智能体系 响应基团 触发机制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与智能体系的构建(Ⅵ)相同电荷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ⅱ)——新型乳状液的稳定机制和智能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婉晴 许茂东 +1 位作者 蒋建中 崔正刚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74-782,789,共10页
超低浓度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带相同电荷的纳米颗粒能够协同稳定一种新型O/W型乳状液,其中微量表面活性剂吸附于油/水界面,使油滴表面带电,而纳米颗粒分布于连续相水膜中,增加了油滴间的距离,进而显著降低了油滴间的范德华引力作用。... 超低浓度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带相同电荷的纳米颗粒能够协同稳定一种新型O/W型乳状液,其中微量表面活性剂吸附于油/水界面,使油滴表面带电,而纳米颗粒分布于连续相水膜中,增加了油滴间的距离,进而显著降低了油滴间的范德华引力作用。纳米颗粒和油滴都存在一个临界Zeta电位,高于这一Zeta电位,才能确保乳状液的稳定。对纳米颗粒而言,这一临界Zeta电位约为±18 mV,而油滴的临界Zeta电位尚待确定。使用CO2/N2开关型表面活性剂DDMA与纳米氧化铝颗粒组合,可以获得开关性新型乳状液。向乳状液中通入N2,使DDMA转变为中性的烷基脒,即能解除其表面活性和油滴的Zeta电位,导致乳状液破乳;而向体系中通入CO2使DDMA转变为阳离子,则油滴的Zeta电位恢复,又能获得稳定的新型乳状液。对用常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构建的新型乳状液,加入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体系中已有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离子对,即可消除油滴的Zeta电位,导致乳状液破乳,而再加入微量原有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则油滴的Zeta电位恢复,又能得到稳定的新型乳状液。由此得到刺激-响应性新型乳状液。本讲座将介绍有关最新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乳状液 临界Zeta电位 开关性 刺激-响应性 协同效应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与智能体系的构建(Ⅲ)相反电荷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ii)——用常规表面活性剂构建刺激-响应性Pickering乳状液和Pickering泡沫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婉晴 蒋建中 崔正刚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61-571,共11页
在水介质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够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附到带相反电荷的无机纳米颗粒表面,产生原位疏水化作用,使原本强亲水性的无机纳米颗粒转变为表面活性颗粒,进而能够吸附到油(空气)/水界面,稳定Pickering乳状液和Pickering泡沫。如... 在水介质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够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附到带相反电荷的无机纳米颗粒表面,产生原位疏水化作用,使原本强亲水性的无机纳米颗粒转变为表面活性颗粒,进而能够吸附到油(空气)/水界面,稳定Pickering乳状液和Pickering泡沫。如果能够通过某种触发机制促使表面活性剂从颗粒表面脱附,就可以解除原位疏水化作用,于是颗粒恢复其原本具有的强亲水性,自油(空气)/水界面脱附,导致破乳和消泡。如果这种吸附-脱附作用能够多次循环,就得到了所谓的刺激-响应体系。本讲座将介绍如何利用常规商品表面活性剂和普通纳米颗粒例如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铝颗粒等来达成这一目标,主要采用离子对形成触发机制和pH触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响应 原位疏水化 离子对 PH响应 Pickering乳状液/泡沫
下载PDF
前臂逆行穿支皮瓣在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奎乐 边朝辉 +5 位作者 姜建忠 郑俊生 卢俊岳 顾建民 史志刚 金硕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10-412,415,共4页
目的研究前臂逆行穿支皮瓣在修复手背创面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7月—2016年9月任丘市人民医院骨二科对33例手背皮肤缺损患者采用前臂逆行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根据缺损的部位,应用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7例,尺动脉腕背支前臂穿支皮瓣修... 目的研究前臂逆行穿支皮瓣在修复手背创面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7月—2016年9月任丘市人民医院骨二科对33例手背皮肤缺损患者采用前臂逆行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根据缺损的部位,应用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7例,尺动脉腕背支前臂穿支皮瓣修复16例。通过评估术后患者移植皮瓣生长优良率来判断临床效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年。结果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及尺动脉腕背支前臂穿支皮瓣各有1例坏死,二期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创面。2例患者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1例经换药后愈合,另1例经换药肉芽组织新鲜后行游离植皮后愈合;其余29例皮瓣全部成活。骨间后动脉组皮瓣总优良率为94.1%,尺动脉腕上皮支组总优良率为93.8%(P>0.05)。术后1、6个月及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皮瓣外观无明显臃肿,色泽与周边组织接近,质地良好。供区创面部分闭合后行全厚皮片游离植皮,成活良好。结论采用前臂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及尺动脉腕背支前臂穿支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不损伤主干血管,血管相对恒定,血供较可靠,供受区一个术野完成手术,手术方法相对简单、安全,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手背 前臂 穿支皮瓣 修复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与智能体系的构建(Ⅴ)相同电荷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i)——超低浓度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构建新型乳状液及其稳定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婉晴 许茂东 +1 位作者 蒋建中 崔正刚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11-720,共10页
利用无机纳米颗粒在水介质中带电以及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颗粒的可逆原位疏水化作用,可以构建具有多种触发机制的Pickering乳状液和Pickering泡沫等智能分散体系。令人惊奇的是,采用无机纳米颗粒与带相同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 利用无机纳米颗粒在水介质中带电以及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颗粒的可逆原位疏水化作用,可以构建具有多种触发机制的Pickering乳状液和Pickering泡沫等智能分散体系。令人惊奇的是,采用无机纳米颗粒与带相同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亦可协同稳定O/W型乳状液,其特点是所需颗粒和表面活性剂浓度极低,分别可低至0.001%和0.001cmc,其中微量表面活性剂吸附于油/水界面控制液滴大小,而纳米颗粒并不吸附于油/水界面,而是分布于连续相水膜中,相关的稳定机理难以用经典的DLVO理论、位阻稳定理论以及Pickering稳定理论来解释。为此将这种由带相同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无机纳米颗粒协同稳定的O/W型乳状液称为新型乳状液。本讲座将简单介绍这种新型乳状液的制备、表征、普适性以及初步探索的稳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乳状液 相同电荷 纳米AL2O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协同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