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东—黄海地块西部中强地震活动特征及周边地震对该地区的影响
1
作者 黎明晓 刘杰 +4 位作者 薛艳 姜祥华 苑争一 闫伟 于磊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7-393,共17页
鲁东—黄海地块西部为华北地块东侧的次级地块,其地震活动具有显著的周期特征,地块内部的中强地震活动特征和周边大震对该地区的影响对研究该地区地震活动状态有重要意义。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定量计算了鲁东—黄海地块西部历史地震的活动... 鲁东—黄海地块西部为华北地块东侧的次级地块,其地震活动具有显著的周期特征,地块内部的中强地震活动特征和周边大震对该地区的影响对研究该地区地震活动状态有重要意义。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定量计算了鲁东—黄海地块西部历史地震的活动周期,并结合中强地震活动的定性分析、时空演化、能量释放及周边大震等资料,探讨了该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结果显示:(1)鲁东—黄海地块西部M5.0以上地震活动存在着60.6—78.6 a的长周期,该周期反映了地震活跃—平静的韵律特征,据此M≥5.0地震可划分为活跃时段Ⅰ(1844—1879年)、活跃时段Ⅱ(1905—1949年)和活跃时段Ⅲ(1974年至今)。1997年以来,该地区处于活跃时段末期的弱释放阶段;(2)在三个活跃时段,地震活动的主体地区不同,活跃时段Ⅰ,Ⅱ以海域地震活动为主,并且地震活动水平海域强、陆域弱。活跃时段Ⅲ陆域、海域均有M≥6.0地震活动;(3) 1815年以来,鲁东—黄海地块西部M≥5.0地震与华北M≥6.0地震活动大致同步,当鲁东—黄海地块西部中强地震恰好处于较强活跃时段时,华北地块M6.0地震显著平静后,M≥6.0地震先从鲁东—黄海地块西部开始活动,然后向华北地块中西部地区活动;(4)当太平洋板块西侧的俯冲带上M_(W)≥5.0中深源地震活跃,并发生M_(W)≥7.0地震时,鲁东—黄海地块西部易于发生M_(S)≥6.0地震,这可能是太平洋板块西侧深部俯冲构造动力作用增强导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东—黄海地块 地震活动 Morlet小波变换 地震周期特征
下载PDF
2023年震情述评
2
作者 韩颜颜 臧阳 +9 位作者 马亚伟 解孟雨 王月 杨文 张小涛 宋金 姜祥华 史海霞 李飞 孟令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1-278,共8页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48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19次,最大地震为2月6日土耳其2次7.8级地震(图1)。
关键词 2023年 震情 述评
下载PDF
萧山通城大道快速路总体设计方案
3
作者 蒋相华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7期31-34,M0006,共5页
随着杭州城市形态逐步转变为开放式空间布局结构,萧山城区作为杭州“三大副城”的江南城,城市快速路系统是整合并重构萧山城区与杭州中心城区的空间关系的重要举措之一。通城大道是杭州市“三纵五横”骨架路网的“一纵”,也是萧山区“... 随着杭州城市形态逐步转变为开放式空间布局结构,萧山城区作为杭州“三大副城”的江南城,城市快速路系统是整合并重构萧山城区与杭州中心城区的空间关系的重要举措之一。通城大道是杭州市“三纵五横”骨架路网的“一纵”,也是萧山区“三纵二横”骨架路网的组成部分。系统介绍了萧山区通城大道快速路总体设计方案,包括道路功能定位和服务对象研究,路线总体走向的论证,建设模式和建设规模的分析,以及最后提出全线的总体布置方案。通过对通城大道快速路总体布置的系统研究,希望其为国内城市快速路前期方案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山 骨架路网 快速路 总体布置
下载PDF
跪式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力学分析与实训教学策略
4
作者 金志远 刘刚 +1 位作者 姜向华 陈伟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2-26,共5页
跪式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是抢救生命的关键步骤之一,其操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在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应急救援技术专业学生跪式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实训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按压力度不足、按压方向不正确、按压频率不达标... 跪式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是抢救生命的关键步骤之一,其操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在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应急救援技术专业学生跪式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实训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按压力度不足、按压方向不正确、按压频率不达标、救助者跪姿不标准等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胸外按压的动作要领,教师可从力学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按压力度、按压方向、救助者标准跪姿的重要性,提出教师示范教学、学生上肢力量训练、CPR智能辅助技术、教师专项培训及实训时长保障等提升胸外按压质量的实训对策,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按压 应急救援 力学分析 实训教学
下载PDF
台湾地区强震活动特征分析
5
作者 卢显 刘杰 +5 位作者 薛艳 晏锐 姜祥华 李祖宁 邓世广 苑争一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6-1010,共15页
基于定性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台湾地区的主要构造带和强震分布特征。1900年以来台湾地区M_(S)≥7.0地震存在三个活跃时段:第一个活跃时段为1902—1925年,长达近23年;第二个活跃时段为1935—1978年,约43年;第三个活跃时... 基于定性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台湾地区的主要构造带和强震分布特征。1900年以来台湾地区M_(S)≥7.0地震存在三个活跃时段:第一个活跃时段为1902—1925年,长达近23年;第二个活跃时段为1935—1978年,约43年;第三个活跃时段为1986—2006年,时长20年。台湾地区自2006年12月26日恒春海域发生M_(S)7.2地震之后,M_(S)≥7.0地震平静已近16年,为历史最长平静时段,存在开始新的活跃时段的可能。从区域分布看,台东地震带M_(S)≥6.9地震具有六个活动周期,大部分活动周期平均约为16年,每个活动周期均包含活跃和平静时段,所有M_(S)≥6.9地震均发生在活跃时段,统计显示台东地震带的活动强度自2002年进入第六个活动周期后逐渐减弱,直到2022年9月份台湾东带才再次发生M_(S)6.9地震,可能进入了新一轮活跃时段。台湾西带M_(S)≥6.0地震存在92年左右和14年左右的周期,1901—1993年为一个活跃-平静大周期(92年左右),1994年开始新一轮的大周期活动,同时,大周期又包含平均周期为14年左右的小周期。临近预报(nowcasting)方法计算的小震积累水平显示,台湾东带M_(S)≥7.0地震和台湾西带MS≥6.0地震具有较高的发震背景概率,台湾地区强震在年尺度上与华南地区中强地震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强震活动特征 活动周期 临近预报方法
下载PDF
2022年震情述评 被引量:4
6
作者 马亚伟 臧阳 +8 位作者 韩颜颜 解孟雨 邓世广 王月 宋金 张小涛 姜祥华 史海霞 杨文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218,共6页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12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7次,最大地震为9月11日巴布亚新几内亚7.6级地震(图1).1.1全球7级以上大震活动明显偏弱2022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7次,最大...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12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7次,最大地震为9月11日巴布亚新几内亚7.6级地震(图1).1.1全球7级以上大震活动明显偏弱2022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7次,最大地震为9月11日巴布亚新几内亚7.6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 震情 述评
下载PDF
基于R值和统计分布检验的年度地震危险区个数评估 被引量:2
7
作者 苑争一 姜祥华 刘琦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7,共10页
针对年度地震危险区划定的个数问题开展了一些尝试性研究,旨在从统计学角度给出危险区个数的最佳估值,对年度地震预测实践给出一定参考意见.通过R值评分算法反推出年度地震危险区个数的估算公式,同时改进了传统聚类算法用于识别空间距... 针对年度地震危险区划定的个数问题开展了一些尝试性研究,旨在从统计学角度给出危险区个数的最佳估值,对年度地震预测实践给出一定参考意见.通过R值评分算法反推出年度地震危险区个数的估算公式,同时改进了传统聚类算法用于识别空间距离较近的地震"丛集区",在此基础上分别统计中国大陆地区1950-2019年满足目标震级的年度地震发生个数、地震"丛集区"和"孤立发生地震"的个数之和,最后进行多种统计分布模型拟合与检验,结合置信区间确定危险区个数的合理上限.结果表明,由两种统计结果得出的年度危险区个数的参考值也略有差别,第一种基于中国大陆地区东部(107°E以东)M_(S)5.5、西部(107°E以西)M_(S)6.0以上地震年度发生率的危险区个数参考值为9个,适用于稍大震级的判定;第二种基于中国大陆地区年度M_(S)5.0以上地震"丛集区"识别结果的危险区个数参考值为13个,与目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的个数一致,对判定年度M_(S)5.0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应用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度地震危险区 预测效能评价 R值检验 统计检验
下载PDF
2021年3月30日西藏双湖M_(S)5.8和6月16日青海茫崖M_(S)5.8地震总结
8
作者 钟骏 解孟雨 +2 位作者 姜祥华 黎明晓 岳冲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1期1-13,共13页
2021年3月30日和6月16日,青藏块体先后发生双湖M_(S)5.8和茫崖M_(S)5.8地震,其中双湖M_(S)5.8地震发生在羌塘块体中部,茫崖M_(S)5.8地震发生在柴达木块体北缘。系统总结2次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结果表明:①2次M_(S)... 2021年3月30日和6月16日,青藏块体先后发生双湖M_(S)5.8和茫崖M_(S)5.8地震,其中双湖M_(S)5.8地震发生在羌塘块体中部,茫崖M_(S)5.8地震发生在柴达木块体北缘。系统总结2次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结果表明:①2次M_(S)5.8地震发生在青藏块体内部地球物理监测能力较弱区域,震前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少,仅在茫崖地震前存在2项形变背景异常;②2次M_(S)5.8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较为突出,包括5级地震成组、固体潮调制比、地震发生率指数和Wq值异常,均为1年尺度内的中期异常;③2次地震序列均为主—余型,余震较少,具有不同的衰减特征。综合分析认为,2021年3月和6月,西藏和青海地区2次M_(S)5.8地震前存在的地震活动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区域地球物理监测能力的不足,或许可为地震监测能力较弱地区的震情跟踪提供关键性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湖M_(S)5.8地震 茫崖M_(S)5.8地震 地震活动异常 地球物理观测异常 地震序列跟踪
下载PDF
九寨沟Ms7.0地震前地应变LURR异常演化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岳冲 牛安福 +4 位作者 余怀忠 吉平 姜祥华 马未宇 王亚丽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7-275,共9页
从岩石应力-应变的本构关系出发,以能够反映岩石应变变化的地应变观测数据作为"响应量",通过库伦应力触发模型的加卸载响应比计算方法,计算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地震前震中及周边500km范围内应变观测的加卸载响应比结果。... 从岩石应力-应变的本构关系出发,以能够反映岩石应变变化的地应变观测数据作为"响应量",通过库伦应力触发模型的加卸载响应比计算方法,计算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地震前震中及周边500km范围内应变观测的加卸载响应比结果。结果显示,基于应变观测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能够较好地从潮汐频段提取地震前LURR异常,九寨沟地震前,300km范围内的多个应变观测台站出现LURR异常,其中相距96km的两水台EW分量Y值最大达到3.27;LURR空间演化特征显示,在震前约9个月内震中及周边地区陆续出现异常"集中-增强-减弱"过程,证明该地区在长期应力累积的背景下,应力的不断累积增强导致震中及附近区域的岩石出现不断损伤或弱化,最终位于树正断裂上的应变能积累超过了介质强度而引发了此次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变观测 LURR 九寨沟地震
下载PDF
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 6.4地震总结 被引量:24
10
作者 孟令媛 苑争一 +13 位作者 宋治平 杨文 姜祥华 王博 周志华 于晨 姚丽 解滔 黎明晓 姚琪 马未宇 马亚伟 解孟雨 臧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年第2期63-89,共27页
系统总结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 6.4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1)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高频、带状分布等中期和短期异常;(2)地球物理观测:震中300 km范围内存在水位、水温、基岩温度、断层氢、... 系统总结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 6.4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1)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高频、带状分布等中期和短期异常;(2)地球物理观测:震中300 km范围内存在水位、水温、基岩温度、断层氢、地倾斜、重力、地磁等测项,其中7个异常测项均为趋势异常,短临变化特征不突出;(3)综合方法主要为年尺度趋势异常。梳理并总结此次地震序列的动态跟踪过程,发现:该地震序列主要分布在柯坪塔格推覆构造附近,主震震源机制为逆冲型破裂为主,余震丰富,序列b值、h值于震后15天左右逐渐趋于稳定。综合分析认为,在伽师MS 6.4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异常具有中期逐渐向短期逼近的过程,以趋势类为主的地球物理观测,震前未出现或未发现具有短期意义的异常,而是主要提供了后续强震的发生地点和震级的判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MS 6.4地震 地震活动异常 地球物理观测异常 序列跟踪
下载PDF
2019年震情述评 被引量:1
11
作者 臧阳 韩颜颜 +8 位作者 马亚伟 邓世广 王月 解孟雨 杨文 宋金 张小涛 姜祥华 史海霞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3-179,共7页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19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9次(图1),最大为5月26日秘鲁北部7.8级地震。2019年全球地震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关键词 2019年 震情 述评
下载PDF
2020年3月20日西藏定日MS5.9地震总结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小涛 姜祥华 +8 位作者 薛艳 姚琪 解孟雨 臧阳 宋金 卢显 于晨 苑争一 田雷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年第4期193-203,共11页
2020年3月20日西藏定日MS 5.9地震发生在申扎—定结断裂带分支断裂附近,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显示,本次地震为近NS走向断层产生正断层型错动的结果,与区域构造特征一致;地震序列跟踪发现,主震与最大余震的震级差为2.8,主震释放能量占全部... 2020年3月20日西藏定日MS 5.9地震发生在申扎—定结断裂带分支断裂附近,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显示,本次地震为近NS走向断层产生正断层型错动的结果,与区域构造特征一致;地震序列跟踪发现,主震与最大余震的震级差为2.8,主震释放能量占全部序列的99.99%,属于孤立型地震序列。系统梳理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震中附近震前存在年尺度和月尺度的热红外长波辐射异常;对震中附近异常进行回溯,发现震前存在地震发生率和地震危险度D值异常;震中300 km范围内无地球物理观测手段。通过对本次地震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地震监测能力较低的定日地区积累宝贵的震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MS 5.9地震 地震序列 地震活动异常 热红外长波辐射异常
下载PDF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5.1级地震总结 被引量:5
13
作者 黎明晓 宋金 +8 位作者 马玉川 解孟雨 赵静 姚丽 姚琪 姜祥华 卢显 于晨 王月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年第4期157-178,共22页
系统梳理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区5.1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小震高频、中等地震成组等中短期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震前主要为电磁和流体异常,短期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100 k... 系统梳理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区5.1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小震高频、中等地震成组等中短期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震前主要为电磁和流体异常,短期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100 km范围内;③震后回溯:北京及周边震前存在地震发生率异常,利用其他综合方法主要识别出年尺度异常。此次唐山5.1级地震发生在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余震区,而7.8级地震序列地震活动呈非均匀衰减特征。此次唐山5.1级地震震源机制为走滑型破裂,截至7月31日,序列b值为0.70、h值为1.8,序列参数基本正常。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中短期异常较显著,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占比明显偏低;震前对该区域出现的中期和短期异常有所察觉,但短期异常的预测强度偏低,震后总结时按震前异常预测的地震强度为4—5级,接近实际发生地震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5.1级地震 唐山7.8级地震序列 地震活动异常 地球物理观测异常
下载PDF
2020年1月16日新疆库车5.6级地震总结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文 宋治平 +6 位作者 苑争一 张小涛 马亚伟 于晨 姚琪 姜祥华 姚丽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年第3期147-161,共15页
系统梳理了2020年1月16日新疆库车5.6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地震高频、带状分布、地震窗等中短期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震中350 km范围内均为形变异常,分别体现在固体潮、... 系统梳理了2020年1月16日新疆库车5.6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地震高频、带状分布、地震窗等中短期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震中350 km范围内均为形变异常,分别体现在固体潮、地倾斜、钻孔应变测项;③综合方法主要识别出年尺度异常。对库车5.6级地震序列进行分析,可知主震震源机制为走滑型破裂,余震不丰富,序列衰减不明显,序列发展过程中地震活动起伏变化明显。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前地震活动中短期异常较为突出,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相对较少,发震前2年异常数量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对地震的发震时间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5.6级地震 地震活动异常 地球物理观测异常 时空演化
下载PDF
2020年5月18日云南巧家Ms5.0地震总结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显 解孟雨 +8 位作者 张小涛 王月 姜祥华 杨文 姚琪 张凌空 解滔 田雷 薛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年第5期153-167,共15页
系统总结2020年5月18日云南巧家MS 5.0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其中:①地震活动异常:震前存在震群活动、Benioff应变比和地震发生率异常等中短期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异常:震中200 km范围内分布重力、地磁、水位、... 系统总结2020年5月18日云南巧家MS 5.0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其中:①地震活动异常:震前存在震群活动、Benioff应变比和地震发生率异常等中短期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异常:震中200 km范围内分布重力、地磁、水位、水温、断层氢等测项,其中异常测项15项,大部分为趋势异常,异常台项比较低(5%),短临异常不突出,巧家电磁波为地震的短期异常;③综合方法:多参数概率谱计算结果在震前出现异常。对巧家MS 5.0地震序列进行跟踪研究,发现:主震与最大余震的震级差为1.6(ML震级),主震释放能量占序列总能量的99.64%,属主余型地震序列;主震震源机制显示为走滑型,根据余震分布,认为发震断层位于莲峰断裂和昭通—鲁甸断裂之间的NS向次级断裂。综合分析认为,在巧家MS 5.0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具有背景异常逐渐向中短期转变的过程,地球物理观测异常以趋势异常为主,短期异常不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家MS 5.0地震 地震活动异常 地球物理观测异常 序列跟踪
下载PDF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见习实习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16
作者 江祥花 吴春明 《镇江高专学报》 2018年第3期23-26,共4页
针对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传统教育见实习方案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见实习新方案,其核心思想为"点面结合、分层推进、院园协作、理实一体",探索建立"三阶段四模块"见实习新流程。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见实习 三阶段四模块
下载PDF
五年制师范班级“333”系统工程管理法探索
17
作者 江祥花 曹学军 《镇江高专学报》 2019年第1期75-78,共4页
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支撑,分析具体案例,提出五年制师范班级管理中的"333"系统工程管理法,即前移3项工作、做好3种培训、严格3项制度,探索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五年制师范 班主任 “333”系统工程管理法
下载PDF
“非线性网状一体化”班级管理模式探索
18
作者 江祥花 曹学军 《镇江高专学报》 2020年第1期73-76,共4页
分析五年一贯制师范院校班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非线性网状一体化”班级管理模式,建立专业化的班主任队伍,培养高效协作的学生干部队伍,完善管理制度,注重学生技能训练,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关键词 “非线性网状一体化” 五年一贯制 师范院校
下载PDF
2021年震情述评 被引量:7
19
作者 马亚伟 韩颜颜 +8 位作者 臧阳 解孟雨 邓世广 王月 宋金 张小涛 姜祥华 史海霞 杨文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6-182,共7页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15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19次,最大地震为7月29日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8.1级地震(图1)。1.12021年全球地震活动频次增加、强度增强2021年全球共发生7...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15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19次,最大地震为7月29日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8.1级地震(图1)。1.12021年全球地震活动频次增加、强度增强2021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9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1次,为7月29日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8.1级地震。全球7级以上地震强度较高,频次较2019年和2020年显著上升(臧阳等,2020;解孟雨等,2021),接近全球7级以上地震年均20次的活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年 震情 述评
下载PDF
2020年震情述评 被引量:6
20
作者 解孟雨 韩颜颜 +8 位作者 臧阳 马亚伟 邓世广 王月 宋金 张小涛 姜祥华 史海霞 杨文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9-254,共6页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82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10次,最大地震为7月22日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7.8级地震(图1)。2020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频次较少、强度较低,全球已持续2年未发...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82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10次,最大地震为7月22日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7.8级地震(图1)。2020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频次较少、强度较低,全球已持续2年未发生8级以上地震。自2018年以来,中国大陆及周边已连续3年未发生7级以上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0年 震情 述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