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囊胚整体质量对冻融单囊胚移植妊娠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蒋益群 李东 +3 位作者 王珊珊 陈林君 史建彬 张宁媛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896-900,共5页
目的探讨囊胚整体质量对冻融单囊胚移植临床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本生殖中心行冻融单囊胚移植(FET)的984例患者资料,根据囊胚质量分成3组:A组为高质量囊胚(n=259);B组为中等质量囊胚(n=400);C组为低质量囊... 目的探讨囊胚整体质量对冻融单囊胚移植临床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本生殖中心行冻融单囊胚移植(FET)的984例患者资料,根据囊胚质量分成3组:A组为高质量囊胚(n=259);B组为中等质量囊胚(n=400);C组为低质量囊胚(n=325)。同时根据滋养层外是否存在碎片或卵裂球对C组患者进一步分组:C1组为不存在碎片或卵裂球(n=197);C2组为存在碎片或卵裂球(n=128)。对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比较。结果A、B、C三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70.66%vs.60.75%vs.44.31%,P<0.05)及活产率(61.39%vs.48.00%vs.34.46%,P<0.05)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A、B、C三组患者的流产率逐渐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13.11%vs.19.75%vs.22.92%,P>0.05);A、B、C三组患者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C2组的临床妊娠率(50.00%vs.40.61%,P<0.05)及活产率(39.84%vs.30.96%,P<0.05)均显著高于C1组。结论囊胚整体质量显著影响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对于低质量囊胚,滋养层外碎片或卵裂球不应作为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的负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胚质量 冻融单囊胚移植 临床妊娠率 流产率 活产率
下载PDF
早补救ICSI在部分受精失败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蒋益群 王珊珊 +1 位作者 徐志鹏 张宁媛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25-529,共5页
目的评估早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部分受精失败周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在本院行部分早R-ICSI的32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双极体(2PB)所占比例分组:A组2PB率<25%(n=113);B组25%≤2PB率... 目的评估早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部分受精失败周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在本院行部分早R-ICSI的32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双极体(2PB)所占比例分组:A组2PB率<25%(n=113);B组25%≤2PB率<50%(n=151);C组2PB率≥50%(n=56)。比较3组早R-ICSI来源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以及临床妊娠率。结果 A、B、C 3组患者的早R-ICSI正常受精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异常受精率(4.30%)显著低于B组(6.42%)和C组(10.38%)(P<0.05);C组2PN卵裂率(90.27%)显著低于A组(96.70%)和B组(95.44%)(P<0.05);C组优质胚胎率(46.11%)显著低于A组(62.30%)和B组(58.41%)(P<0.05)。3组中早R-ICSI来源胚胎用于移植的比例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早R-ICSI来源胚胎中优质胚胎的比例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移植两枚早R-ICSI来源胚胎的周期比例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2PB率<50%的患者行早R-ICSI可以取得较理想的胚胎发育结局和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短时受精 部分受精失败
下载PDF
穴位埋线致脓肿分枝杆菌感染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金容 伍迪 +6 位作者 王丽芬 叶建州 杨雪松 欧阳晓勇 姜祎群 张韡 王洪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6-278,共3页
报告1例穴位埋线致脓肿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女,34岁。因躯干与四肢红斑、结节伴痒痛1个月余就诊。患者1个月前至非医疗机构行穴位埋线后埋线部位出现结节、脓肿,脓液抗酸染色阳性,组织病理学检查呈感染性肉芽肿改变,分枝杆菌培养阳性,DN... 报告1例穴位埋线致脓肿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女,34岁。因躯干与四肢红斑、结节伴痒痛1个月余就诊。患者1个月前至非医疗机构行穴位埋线后埋线部位出现结节、脓肿,脓液抗酸染色阳性,组织病理学检查呈感染性肉芽肿改变,分枝杆菌培养阳性,DNA测序符合脓肿分枝杆菌,诊断为脓肿分枝杆菌感染。予以利福平、莫西沙星、克拉霉素抗感染治疗1年,脓肿消退遗留色素沉着和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脓肿分枝杆菌 穴位埋线
下载PDF
豆渣蛋白-植物甾醇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性质表征 被引量:2
4
作者 骆兆娇 沈晓梅 +2 位作者 江轶群 杨娟 王金梅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2-117,144,共7页
植物甾醇(Phytosterol,PS)具有多种优秀的生理活性,但较低的水溶性和生物可及性一直阻碍其被广泛应用。该研究以豆渣蛋白(Okara protein,OP)为原料,利用反溶剂法结合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了豆渣蛋白-植物甾醇纳米颗粒,并对其性质进行了表... 植物甾醇(Phytosterol,PS)具有多种优秀的生理活性,但较低的水溶性和生物可及性一直阻碍其被广泛应用。该研究以豆渣蛋白(Okara protein,OP)为原料,利用反溶剂法结合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了豆渣蛋白-植物甾醇纳米颗粒,并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高压微射流处理可显著降低OP-PS颗粒的粒径,明显提高PS的包埋率。在120 MPa高压微射流循环处理3次后,OP-PS颗粒的粒径可达到139.28 nm,PS包埋率高达98.63%,水溶重分散性良好。对OP-PS颗粒进行稳定性评估,发现常温贮藏50 d后,甾醇包埋率仍能保持在66.90%左右,且热稳定性明显优于同等条件下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植物甾醇颗粒(SPI-PS)。可能的原因是,OP的游离巯基及二硫键明显高于SPI,高压微射流能诱导蛋白分子内或分子间二硫键的形成与交联,可以有效提高纳米颗粒的稳定性。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的OP-PS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甾醇荷载能力,能够为工业生产水溶性甾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豆渣蛋白 高压微射流 纳米颗粒
下载PDF
发动机涂装线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的策划与实施 被引量:2
5
作者 万阳 江益群 +4 位作者 周智勇 许建伟 于建新 邹文峰 华军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743-746,共4页
介绍了汽车发动机涂装生产线的喷涂现状。从方案设计,机器人选型及其仿真模拟,发动机信息自动识别系统及其与现有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MES)的对接等方面对涂装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方案进行了探讨。经过智能化改造后,机器人喷涂成本降... 介绍了汽车发动机涂装生产线的喷涂现状。从方案设计,机器人选型及其仿真模拟,发动机信息自动识别系统及其与现有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MES)的对接等方面对涂装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方案进行了探讨。经过智能化改造后,机器人喷涂成本降低了 14.8 元/台左右,全年预计效益提高 753 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发动机 涂装线 智能化 改造
下载PDF
高浓度乳化切削废液处理工艺的策划与实施 被引量:1
6
作者 万阳 江益群 +4 位作者 杨学文 黄岗 张旭 于建新 王杰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242-1245,共4页
介绍了一套处理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乳化切削废液的处理工艺,其流程主要包括调节、破乳、气浮、多元微电解、多相催化氧化、中和絮凝沉淀、曝气生物滤池等。实践证明,出水符合环保要求。
关键词 切削液 废水处理 破乳 气浮 微电解 催化氧化 絮凝 曝气生物滤池
下载PDF
汽车发动机涂装线节能降耗技术方案的策划与实施 被引量:1
7
作者 万阳 江益群 +4 位作者 于建新 许建伟 邹文峰 管大林 洪彪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003-1006,共4页
根据某汽车发动机涂装线的实际情况,从油漆烘干室、水分烘干室、前处理、废气燃烧机等方面制定了节能降耗优化方案。实践表明,这些方案的实施可使每台发动机的成本降低49.74元。
关键词 汽车 发动机 涂装 节能 降耗
下载PDF
车用发动机高固含油性漆改水性漆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万阳 江益群 +3 位作者 杨学文 于建新 陆勇 刘汉斌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5-148,164,共5页
阐述了发动机涂料产品类型、工艺情况和环保整改要求,对比分析了低VOCs含量的高固含溶剂型涂料和水性涂料的性能及其涂装工艺的优缺点,并从水性漆的技术可行性、涂装工艺可操作性、环保后处理整改、配套设施整改和企业效益等方面对发动... 阐述了发动机涂料产品类型、工艺情况和环保整改要求,对比分析了低VOCs含量的高固含溶剂型涂料和水性涂料的性能及其涂装工艺的优缺点,并从水性漆的技术可行性、涂装工艺可操作性、环保后处理整改、配套设施整改和企业效益等方面对发动机涂装水性化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涂装 水性涂料 可行性分析
下载PDF
Co-occurrence of Vitiligo and Psoriasis in an 11-Year-Old Girl: A Case Report
9
作者 Li Rong Zhang Jia-An +2 位作者 jiang yi-qun Wu Min-Zhi Chen Ku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2020年第4期242-245,共4页
Introduction:Vitiligo and psoriasis are common skin diseases, while its co-occurrence in one patient is rare.Case presentation:An 11-year-old girl developed depigmented patches on her right chin for 6 months. The noti... Introduction:Vitiligo and psoriasis are common skin diseases, while its co-occurrence in one patient is rare.Case presentation:An 11-year-old girl developed depigmented patches on her right chin for 6 months. The noticed areas of depigmented skin steadily increased in size with no clinical symptoms. Wood’s lamp examination and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revealed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co-occurrence of vitiligo and psoriasis.Discussion:Speculations related to co-pathogenesis of vitiligo and psoriasis are still elusive, some explanations of this phenomenon like of isomorphic reaction, shared genetic basis of autoimmunity and inflammation, shared cellular immune pathways including Th1, Th17 and related cellular molecules such as TNF-α, IFN-α, IL-17 have been reported.Conclusion: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the underlying association in co-occurrence of psoriasis and vitiligo may amplify future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both disease. Clinician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ethods that could simultaneously improve these two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e report PSORIASIS VITILIGO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