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凸显特色与优势,建设应用化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被引量:9
1
作者 黄健涵 陈立妙 +7 位作者 李亚娟 王海燕 唐俊涛 桑商斌 潘春跃 宋相志 罗一鸣 刘又年 《大学化学》 CAS 2021年第11期18-24,共7页
中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与建设,依托学校冶金、材料及医学优势学科群,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以有色金属资源化学为主要特色的多学科方向,在功能材料化学领域具有"中南效应"特色。本文从学科传承、人才培养... 中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与建设,依托学校冶金、材料及医学优势学科群,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以有色金属资源化学为主要特色的多学科方向,在功能材料化学领域具有"中南效应"特色。本文从学科传承、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保障等方面,介绍了本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举措及成效,凸显了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并提出了下一步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推进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专业特色 一流专业 专业建设
下载PDF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健涵 陈立妙 +9 位作者 曾冬铭 李亚娟 桑商斌 潘春跃 王海燕 唐俊涛 宋相志 王一凡 罗一鸣 刘又年 《大学化学》 CAS 2021年第11期114-119,共6页
在新工科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大背景下,针对当前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实验教学中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自身特色与优势,创新教育理念,按照目标导向的方式对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 在新工科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大背景下,针对当前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实验教学中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自身特色与优势,创新教育理念,按照目标导向的方式对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多层次 立体化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化学综合实验改革——以可见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综合实验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邓留 厉江华 +5 位作者 陈立妙 李嘉伟 周发 唐俊涛 刘又年 黄健涵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3期131-138,共8页
将科研课题“ZrO_(2)@TiO_(2)异质结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设计成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使科研课题的创新性和教学的可行性有机结合,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内容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涉及ZrO_(2)@TiO_(2)异质结的制备、结... 将科研课题“ZrO_(2)@TiO_(2)异质结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设计成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使科研课题的创新性和教学的可行性有机结合,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内容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涉及ZrO_(2)@TiO_(2)异质结的制备、结构表征、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等多项内容,并且将新材料的制备与材料的性能、应用关联起来,加强了学生应用能力的拓展,强调了理科向工科的渗透。通过此实验,学生经历了催化学科科学前沿研究的全过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异质结 水裂解制氢 综合实验
下载PDF
聚磷酸铵的制备及阻燃性能测试——介绍一个应用化学综合实验
4
作者 厉江华 唐俊涛 +5 位作者 梅梅 陈万松 陈立妙 周发 黄健涵 刘又年 《大学化学》 CAS 2022年第12期136-142,共7页
介绍了一个聚磷酸铵(APP)的合成、表征及阻燃性能测试的应用化学综合实验。实验内容包括:低温溶剂法制备APP;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其结构;对APP的溶解度及阻燃性能测试。通过此实验,增强了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 介绍了一个聚磷酸铵(APP)的合成、表征及阻燃性能测试的应用化学综合实验。实验内容包括:低温溶剂法制备APP;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其结构;对APP的溶解度及阻燃性能测试。通过此实验,增强了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应用化学专业的实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铵(APP) 阻燃剂 氧指数法 应用化学综合实验
下载PDF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用于光催化产过氧化氢
5
作者 陈安淇 蒋智威 +1 位作者 唐俊涛 喻桂朋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7-366,共10页
过氧化氢(H_(2)O_(2))是一种重要的绿色氧化剂,然而其主流生产方法蒽醌法具有耗能高、安全隐患大等缺点。以水和氧气为原料,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合成H_(2)O_(2)具有安全、环保和节能等特点,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共价有机框架(COFs)因其结... 过氧化氢(H_(2)O_(2))是一种重要的绿色氧化剂,然而其主流生产方法蒽醌法具有耗能高、安全隐患大等缺点。以水和氧气为原料,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合成H_(2)O_(2)具有安全、环保和节能等特点,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共价有机框架(COFs)因其结构可调性、高比表面积、良好光催化性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生产H_(2)O_(2)中。本文归纳了近年来COFs光催化产H_(2)O_(2)领域研究进展,分别论述了通过氧还原、水氧化以及双通道过程产生H_(2)O_(2)的反应机理。综述了通过结构设计、官能团修饰等调控COFs光学带隙、提升电荷分离能力和载流子迁移率,从而提高光催化产H_(2)O_(2)性能的方法,有助于设计出高效、稳定、可持续生产的COFs应用于光催化产H_(2)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 过氧化氢 光催化 氧还原 水氧化
原文传递
Metal-Decorated Porous Organic Polymers:Bridged the Gap between Organic and Inorganic Scaffolds
6
作者 Zhu Gao Yufei Liu +4 位作者 Shaofei Wu juntao tang Kuanyu Yuan Chunyue Pan Guipeng Y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2期2902-2934,共33页
Comprehensive Summary Advanced functionalization-decorated porous organic polymers(POPs)are emerging as a prominent research focus,spanning from their construction to applications in gas storage and separation,catalys... Comprehensive Summary Advanced functionalization-decorated porous organic polymers(POPs)are emerging as a prominent research focus,spanning from their construction to applications in gas storage and separation,catalysis,energy storage,electrochemistry,and other areas.Furthermore,the inherent organic nature,tailored pore structures,and adjustabl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POPs offer a versatile platform for the incorporation of various metal active sites.Meticulously designed molecular building blocks can serve as organic ligands uniform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POPs,leading to the effective isolation of inorganic metal active sites at the molecular level.In this manner,POPs containing active metal centers bridge the gap between organic and inorganic scaffolds.This review aim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n metal-decorated POPs,focusing on strategies for incorporating metal active sites into POP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adsorption,separation,catalysis,and photoelectrochemistry.Finally,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prospects are discussed for further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polymers Metal functionalization Adsorption CATALYSIS Active sites|Functional polymer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