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震源振幅谱随方位角和距离的变化估计破裂传播方向和强运动发生区
1
作者 H.Miyake T.Iwata +1 位作者 k.irikura 刘庆芳 《世界地震译丛》 2002年第6期1-5,共5页
使用经验格林函数法估计了产生0.2~10 Hz 频率范围内地面运动的强运动发生区。强运动发生区比总破裂区要小一些,而且与凹凸体的面积一致,后者由低频(<1Hz)波形反演估计的不均匀滑动分布导出。我们证实了在震源区附近观测到的震源振... 使用经验格林函数法估计了产生0.2~10 Hz 频率范围内地面运动的强运动发生区。强运动发生区比总破裂区要小一些,而且与凹凸体的面积一致,后者由低频(<1Hz)波形反演估计的不均匀滑动分布导出。我们证实了在震源区附近观测到的震源振幅谱随方位角和距离的变化,亦即破裂的方向性效应,它是由破裂传播方式和强运动发生区的大小控制的。我们发现,在破裂传播方向的台站上震源位移波谱比侧向台站有更高的拐角频率和更陡的高频衰减,与传播方向相反的台站上有相反的趋势。据此提出了沿径向传播的单向和双向破裂的强运动发生区的大小和平均拐角频率之间不同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 振幅 方位角 距离 破裂 传播方向 地震
下载PDF
由近场强地面运动模拟初步确定的1995年1月17日阪神地震的震源复杂性
2
作者 A.Pitarka k.irikura +1 位作者 T.Kagawa 许健生 《世界地震译丛》 1998年第2期28-32,共5页
本文用1995年1月17日阪神地震的6个近场强地面运动速度记录的模拟确定了这次地震过程中主要的小事件的震源机制和震源位置。用反射法计算了前向模拟的点源响应,结果表明4源模型与观测资料相适应。4个小事件几乎都位于相对震中NE55°... 本文用1995年1月17日阪神地震的6个近场强地面运动速度记录的模拟确定了这次地震过程中主要的小事件的震源机制和震源位置。用反射法计算了前向模拟的点源响应,结果表明4源模型与观测资料相适应。4个小事件几乎都位于相对震中NE55°的方向上,意味着它们均由六甲山地断层或它与其他小断层有联系的次生结构所触发。这些小事件的震源深度分别是17,8,6和6km,震中距分别是0,10,18和25km。它们具有相同的走滑型震源机制。第1个小地震的地震矩最大,其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230°,75°和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震源 复杂性 地面运动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