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安达曼特大地震
1
作者 T.LAY H.KANAMORI +12 位作者 C.J.AMMON M.NETTLES S.N.WARD R.C.ASTER S.L.BECK S.L.BILEK M.R.BRUDZINSKI R.BUTLER H.R.DESHON G.EKSTRM k.satake S.SIPKIN 石玉涛 《世界地震译丛》 2005年第6期5-14,共10页
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Mw=9.1~9.3级)和2005年3月28日(Mw=8.6级)的地震是过去40年中最大的两次地震,它们在欧亚大陆板块的东南部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之间裂开一条长达1600km的断层。其中第一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吞噬了28.3万多... 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Mw=9.1~9.3级)和2005年3月28日(Mw=8.6级)的地震是过去40年中最大的两次地震,它们在欧亚大陆板块的东南部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之间裂开一条长达1600km的断层。其中第一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吞噬了28.3万多人的性命。苏门答腊岛班达亚奇附近的断层滑动了15m,但是在其北边,沿着尼科巴群岛和安达曼群岛,断层快速滑动的距离则小了很多。海啸和测地学的观测表明,在50min或更长的时间范围内北部的断层发生了更多的缓慢滑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门答腊 大地震 断层滑动 大陆板块 澳大利亚 时间范围 东南部 测地学 海啸 群岛
下载PDF
1988年亚美尼亚地震震源复杂性:慢速余滑事件的证据
2
作者 M.Kikuchi H.Kanamori +1 位作者 k.satake 许康生 《世界地震译丛》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9-51,共13页
我们利用多重事件的反褐积方法分析了1988年12月7日的亚美尼亚斯皮塔克地震的远震P波和S波,以探讨震源过程。长周期远震体波表现出复杂的波形,比通常看到的同等大小的地震显得更复杂。识别出了两组次级事件,其中一组是最初20s期间的走... 我们利用多重事件的反褐积方法分析了1988年12月7日的亚美尼亚斯皮塔克地震的远震P波和S波,以探讨震源过程。长周期远震体波表现出复杂的波形,比通常看到的同等大小的地震显得更复杂。识别出了两组次级事件,其中一组是最初20s期间的走滑事件,另一组是初始破裂之后约30s开始的倾滑事件。所有子事件的张量之和实质上是标量矩为1.47×10^(19)Nm的走滑事件(走向302°、倾角59°、滑动角143°),倾滑事件(走向89°、倾角60°、滑动角88°)的地震矩是5.6×10^(18)Nm,近乎总量的40%,而且与其他具有走滑机制的次事件相比,矩释放速度慢,我们称这种事件为慢速余滑事件。这种慢速余滑事件的机制和由阿拉伯板块与俄罗斯板块之间的大陆碰撞在高加索地区引起的南北压缩为主的现代形变是一致的。结果表明,在一个出现走滑运动和地壳缩短的地方,如南加州大的走滑事件可能伴随着大的逆冲事件,反之亦然。要确定同震形交的图象,在时间、空间和机制上分辨多重事件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震源 余震 滑移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