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景观湖泊不同时间尺度CH4通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市莫愁湖为例
1
作者 次珍 谢舒恬 +6 位作者 张一泉 柯凡 尹一帆 谢璇 林晗琪 陈新芳 冯慕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2-793,共12页
城市景观湖泊对温室气体的收支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南京市莫愁湖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温室气体分析仪法实时监测湖泊水—气界面CH_(4)通量,分析湖泊主要温室气体CH_(4)在日尺度和季节尺度上因冒泡和扩散排放方式不同对其通量的影... 城市景观湖泊对温室气体的收支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南京市莫愁湖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温室气体分析仪法实时监测湖泊水—气界面CH_(4)通量,分析湖泊主要温室气体CH_(4)在日尺度和季节尺度上因冒泡和扩散排放方式不同对其通量的影响,探究影响湖泊CH_(4)通量的因素。结果表明:(1)在日尺度上,四季24 h内CH_(4)均呈排放状态,受白天冒泡影响,四季CH_(4)总通量均存在白天高于夜间的日变化特征。(2)在季节尺度上,莫愁湖CH_(4)排放通量呈现显著的时空异质性,受冒泡通量的影响夏季CH_(4)通量明显高于春、秋、冬三季;B区的CH_(4)总通量(6.04 nmol/(m^(2)·s))显著高于A区(3.82 nmol/(m^(2)·s)),水体的营养化程度和离岸距离是空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A、B两区CH_(4)排放夏季以冒泡排放为主,春、秋、冬以扩散排放为主。(3)在日尺度上,CH_(4)通量受气温、水温、辐射和风速等气象要素影响,与水质参数间的关系不显著;在季节尺度上,CH_(4)通量与温度(气温、水温)、水体营养盐水平、叶绿素a浓度及富营养化程度的时间变化相一致,也随着水体透明度、pH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减小而呈增加的趋势。本研究为准确估算城市湖泊CH_(4)排放量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湖泊 莫愁湖 甲烷 日尺度 季节尺度
下载PDF
Mitigating Lattice Distortion of High‑Voltage LiCoO_(2)via Core‑Shell Structure Induced by Cationic Heterogeneous Co‑Doping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2
作者 Zezhou Lin ke fan +9 位作者 Tiancheng Liu Zhihang Xu Gao Chen Honglei Zhang Hao Li Xuyun Guo Xi Zhang Ye Zhu Peiyu Hou Haitao Huang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SCD 2024年第3期169-182,共14页
Inactive elemental doping is commonly used to improve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high-voltage layered transition-metal oxide cathodes.However,the one-step co-doping strategy usually results in small grain size since ... Inactive elemental doping is commonly used to improve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high-voltage layered transition-metal oxide cathodes.However,the one-step co-doping strategy usually results in small grain size since the low diffusivity ions such as Ti^(4+)will be concentrated on grain boundaries,which hinders the grain growth.In order to synthesize large single-crystal layered oxide cathodes,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diffusivities of different dopant ions,we propose a simple two-step multi-element co-doping strategy to fabricate core–shell structured LiCoO_(2)(CS-LCO).In the current work,the high-diffusivity Al^(3+)/Mg^(2+)ions occupy the core of single-crystal grain while the low diffusivity Ti^(4+)ions enrich the shell layer.The Ti^(4+)-enriched shell layer(~12 nm)with Co/Ti substitution and stronger Ti–O bond gives rise to less oxygen ligand holes.In-situ XRD demonstrates the constrained contraction of c-axis lattice parameter and mitigated structural distortion.Under a high upper cut-off voltage of 4.6 V,the single-crystal CS-LCO maintains a reversible capacity of 159.8 mAh g^(−1)with a good retention of~89%after 300 cycles,and reaches a high specific capacity of 163.8 mAh g^(−1)at 5C.The proposed strategy can be extended to other pairs of low-(Zr^(4+),Ta^(5+),and W6+,etc.)and high-diffusivity cations(Zn^(2+),Ni^(2+),and Fe^(3+),etc.)for rational design of advanced layered oxide core–shell structured cathod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ion battery LiCoO_(2) Heterogeneous co-doping Core-shell structure High-voltage stability
下载PDF
Climate prediction of the seasonal sea-ice early melt onset in the Bering Sea
3
作者 Baoqiang Tian ke fa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4年第2期13-18,共6页
基于大尺度环流异常对海冰消融的影响过程,本文采用年际增量预测方法研制了白令海季节性海冰早期消融开始日期(EMO)的统计预测模型.预测模型选取了3个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预测因子:1月波弗特高压,前期11月东西伯利亚地区海平面气压,以及1... 基于大尺度环流异常对海冰消融的影响过程,本文采用年际增量预测方法研制了白令海季节性海冰早期消融开始日期(EMO)的统计预测模型.预测模型选取了3个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预测因子:1月波弗特高压,前期11月东西伯利亚地区海平面气压,以及11月东欧平原积雪覆盖率。1月波弗特高压可以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白令海地区海温异常,该海温异常能够从1月持续到3月,进而影响白令海EMO.11月东西伯利亚地区海平面气压与11月至次年2月北太平洋中纬度东部海温密切相关。伴随着北太平洋中纬度东部冷海温异常的出现,白令海地区会出现暖海温异常,进而导致白令海海冰范围减少,EMO较晚.1月北极偶极子异常是11月东欧平原积雪覆盖率影响次年白令海EMO的桥梁之一.1981-2022年的交叉检验结果表明:统计模型对白令海EMO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预测与观测的EMO之间时间相关系数达到了0.45,超过了99%的置信水平.统计模型对白令海EMO正常年份和异常年份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60%和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消融开始日期 白令海 季节性海冰 波弗特高压 统计预测模型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生产性直播基地校企共建实践研究
4
作者 付咸瑜 柯繁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51-54,共4页
2020年以来,随着我国直播行业迎来爆发式发展,市场对直播人才的需求也急剧上升。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输出的重要阵地,有责任也有义务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增加教学重点,以适应行业发展趋势,输送具备竞争力的技能型毕业生。直播是市场... 2020年以来,随着我国直播行业迎来爆发式发展,市场对直播人才的需求也急剧上升。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输出的重要阵地,有责任也有义务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增加教学重点,以适应行业发展趋势,输送具备竞争力的技能型毕业生。直播是市场发展新趋势,高职院校要培养精准人才,就必须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探索与实践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共同探讨直播岗位技能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内容重构。此外,高职院校还应采取“引进来”的模式,邀请企业共建生产性直播基地、引真实项目入课堂,以培养符合企业用人要求、胜任直播岗位的直播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人才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生产性直播基地
下载PDF
Recent Ventures in Interdisciplinary Arctic Research:The ARCPATH Project
5
作者 Astrid E.J.OGILVIE Leslie A.KING +9 位作者 Noel keENLYSIDE François COUNILLON Brynhildur DAVIÐSDÓTTIR Níels EINARSSON Sergey GULEV ke fan Torben KOENIGK James R.MCGOODWIN Marianne H.RASMUSSON Shuting Y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559-1568,共10页
This paper celebrates Professor Yongqi GAO's significant achievement in the field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his final research project Arctic Climate Predictions: Pathways to Resilient Sus... This paper celebrates Professor Yongqi GAO's significant achievement in the field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his final research project Arctic Climate Predictions: Pathways to Resilient Sustainable Societies-ARCPATH(https://www.svs.is/en/projects/finished-projects/arcpath). The disciplines represented in the project are related to climatology, anthropology, marine biology, economics, and the broad spectrum of social-ecological studies. Team members were drawn from the Nordic countries, Russia,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The project was transdisciplinary as well as interdisciplinary as it included collaboration with local knowledge holders. ARCPATH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Arctic research through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that drive climate variability in the Arctic. In tandem with this research, a combination of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s and social, economic, and marine biological fieldwork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project study areas of Iceland, Greenland, Norway, and the surrounding seas, with a focus on the joint use of ocean and sea-ice data as well as social-ecological drivers. ARCPATH was able to provide an improved framework for predicting the near-term variation of Arctic climate on spatial scales relevant to society, as well as evaluating possible related changes in socioeconomic realms. In summary,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from several different disciplines and research approaches, ARCPATH served to create new and valuable knowledge on crucial issues, thus providing new pathways to action for Arctic commun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ent Ventures in Interdisciplinary Arctic Research:The ARCPATH Project
下载PDF
Purification Effect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Treating River Water Flowing from Phosphate Mine Areas into Fuxian Lake
6
作者 WANG Lin ke fan +2 位作者 FENG Mu-hua SUN Pei-shi ZHU Hui-xia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2年第7期38-41,共4页
[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at discussing the purification effect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treating river water flowing from phosphate mine areas into Fuxian Lake. [Method] The running parameters of the constructe... [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at discussing the purification effect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treating river water flowing from phosphate mine areas into Fuxian Lake. [Method] The running parameters of the constructed wetlands were investigated for one year, and the purification effect of the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treating the sewage from phosphate mine areas was analyzed. [Result] With the aid of the constructed wet- land,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s of total nitrogen (TN), total phosphorus (TP) and CODcr were 52%, 32% and 54%, and the removal effects were best when the designed hydraulic load was 0.67 m3/( m2 · d). Running stably for six years, the constructed wetlands had advantages of no power, low resistance and high removal rate. [ Conclusion] The constructed wetlands reduced the load of pollutants from phosphate mine areas into Fuxian Lake effectivelv, which Dlaved important roles in the Drotection of water aualitv of Fuxian L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xian Lake Dongda River Phosphate removing Constructed wetlands China
下载PDF
藻源性有机质对高原深水湖泊沉积物矿化作用的激发效应
7
作者 沈悦 杜先 +4 位作者 张璐 张一泉 荀凡 柯凡 冯慕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17,I0005,I0006,共17页
湖泊营养水平提升,浮游植物快速增殖,大量藻类碎屑沉降到沉积物表面。藻屑作为新生不稳定有机质,对湖泊沉积物有机质(SOM)产生激发效应,影响湖泊沉积物碳循环过程。本文以深水湖泊抚仙湖南湖心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优势种水华束丝藻(Ap... 湖泊营养水平提升,浮游植物快速增殖,大量藻类碎屑沉降到沉积物表面。藻屑作为新生不稳定有机质,对湖泊沉积物有机质(SOM)产生激发效应,影响湖泊沉积物碳循环过程。本文以深水湖泊抚仙湖南湖心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优势种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进行不同浓度藻屑添加(×1倍组、×5倍组和×10倍组)的培养实验。应用碳同位素在线监测仪,探究藻屑添加对于SOM矿化作用的激发效应并预测可能产生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添加的藻屑对上覆水和间隙水发光性溶解性有机质(CDOM)组成和性质产生影响,前期CDOM中类蛋白组分含量显著增加,但后期CDOM腐殖化程度升高。同时,藻屑的添加使二氧化碳(CO_(2))释放量增大,蛋白酶活性和转化酶活性增强;(2)3个不同浓度的藻屑添加组均检测到不同程度激发效应,其中×1倍组和×5倍组对SOM矿化过程前期体现为正激发效应,最大值分别达到(12.18±0.65)和(26.60±9.14)μg/(mL ws),后期两个组别都转为负激发效应;×10倍组则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表现为负激发效应;(3)藻屑的添加使得间隙水易于富集亚铁离子(Fe^(2+))和硫离子(S^(2-));且沉积物反硝化作用受到抑制,易于富集硝酸根(NO_(3)^(-));同时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促进活性磷释放,藻屑的添加增大了抚仙湖沉积物产生黑色物质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因此系统研究新生有机质输入对抚仙湖SOM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将为保护抚仙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源性有机质 CDOM 激发效应 环境效应 抚仙湖
下载PDF
Computational design of promising 2D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Li-ion and Li–S battery applications 被引量:1
8
作者 ke fan Yuen Hong Tsang Haitao Huang 《Materials Reports(Energy)》 2023年第3期1-23,共23页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and lithium-sulfur(Li–S)batteries are two types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s with significance in both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ommercialization.Nevertheless,the rational design of electrode m...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and lithium-sulfur(Li–S)batteries are two types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s with significance in both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ommercialization.Nevertheless,the rational design of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overcoming the bottlenecks of LIBs and Li–S batteries(such as low diffusion rates in LIBs and low sulfur utilization in Li–S batteries)remain the greatest challenge,while two-dimensional(2D)electrodes materials provide a solution because of their unique structural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In this articl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b-initio simulations,we review the design of 2D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LIBs and Li–S batteries.We first propose the theoretical design principles for 2D electrodes,including stability,electronic properties,capacity,and ion diffusion descriptors.Next,classified examples of promising 2D electrodes designed by theoretical simulations are given,covering graphene,phosphorene,MXene,transition metal sulfides,and so on.Finally,common challenges and a future perspective are provided.This review paves the way for rational design of 2D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LIBs and Li–S battery applications and may provide a guide for future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ion batteries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2D electrode materials Computational design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n inter-monthly winter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 East Asia and climate prediction
9
作者 ke fan Hongqing Yang Haixia Da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3年第5期8-16,共9页
近年来,东亚冬季气温的月际间变化十分显著,冬季不同月份或不同阶段之间极端冷暖事件的转折或交替频发.由于月际间变化常常被季节平均掩盖,东亚冬季气候预测面临众多的挑战.因此,亟需研究东亚冬季气温月际间变化的特征和机理,明确其可... 近年来,东亚冬季气温的月际间变化十分显著,冬季不同月份或不同阶段之间极端冷暖事件的转折或交替频发.由于月际间变化常常被季节平均掩盖,东亚冬季气候预测面临众多的挑战.因此,亟需研究东亚冬季气温月际间变化的特征和机理,明确其可预测性和预测来源,进而研制考虑月际变化的东亚冬季气温的有效预测方法和预测模型.本文回顾了过去5年对东亚冬季气温月际间变化的主要特征,物理过程,机制,可预测性和预测的研究进展,同时考虑了多个与气温相联系统的变化,包括冬季风,西伯利亚高压,平流层极涡.本文也进一步讨论了未来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际间转折变化 冬季气温 东亚 冬季风 可预测性
下载PDF
Subseasonal predictability of the transition of the stratospheric polar vortex:A case study in winter 1987/88
10
作者 Qi Shan ke fa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3年第2期28-34,共7页
平流层极涡作为冬季次季节尺度上一个重要的可预测性来源,其强度在1987/88年冬季表现为1979-2019年最显著的转折,即在前(后)冬极端偏弱(强),因此在本文中选取这一个例研究了该年冬季平流层极涡在次季节尺度上的可预测性,结果表明弱极涡... 平流层极涡作为冬季次季节尺度上一个重要的可预测性来源,其强度在1987/88年冬季表现为1979-2019年最显著的转折,即在前(后)冬极端偏弱(强),因此在本文中选取这一个例研究了该年冬季平流层极涡在次季节尺度上的可预测性,结果表明弱极涡和强极涡事件的预测与模式能否准确预测上传行星波的强度紧密相关,同时,发现前期对流层欧亚遥相关波列可能是弱极涡事件发生的关键预兆信号.此外,模式对平流层极涡强度和北大西洋涛动预测误差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模式减少平流层极涡的预测误差可能可以提高北大西洋涛动及相关对流层气候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极涡 转折 可预测性 次季节预测
下载PDF
环境胁迫对水生植物根系分泌小分子量有机酸(LMWOAs)的影响特征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治宏 杨诗卡 +4 位作者 韩超 许笛 王兆德 柯凡 申秋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2-471,共10页
本文首次对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苦草(Vallisneria natan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菖蒲(Acorus calamus)、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和菱角(Trapa incisa)6种水生植物根系小分子量有机酸(Low Molecular Weight ... 本文首次对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苦草(Vallisneria natan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菖蒲(Acorus calamus)、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和菱角(Trapa incisa)6种水生植物根系小分子量有机酸(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LMWOAs)分泌差异性及其对环境胁迫(温度、缺磷和高铵态氮)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证实6种受试植物根系分泌LMWOAs组成和含量具有明显的物种差异性;其中,甲酸、乳酸和草酸为主要有机酸.温度可显著影响水生植物根系LMWOAs分泌量而对种类影响不大,高温(30℃)刺激莕菜根系LMWOAs分泌量增加,但却明显抑制苦草和菖蒲根系LMWOAs分泌;25℃时马来眼子菜、芦苇和菱角根系LMWOAs分泌量最多.缺磷和高铵态氮胁迫均会显著影响水生植物根系LMWOAs分泌量和种类.缺磷胁迫促进苦草、菖蒲和莕菜根系LMWOAs分泌量增加68.68%、55.30%和257.82%,并刺激乙酸和苹果酸等有机酸分泌;而缺磷胁迫可导致马来眼子菜、芦苇和菱角根系LMWOAs分泌量降低38.72%、13.79%和58.99%,且乳酸、甲酸和丁二酸分泌完全被抑制;这表明苦草、菖蒲和莕菜三者能较好的适应缺磷环境.高铵态氮胁迫下苦草根系LMWOAs分泌量和种类增加明显;而其余5种受试植物在高铵态氮胁迫下根系LMWOAs分泌量被明显抑制,尤其是乳酸、苹果酸和酒石酸含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水生植物分泌LMWOAs特征差异性显著,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耐逆境胁迫能力,本文结果将为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机理和实践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小分子量有机酸 水生植物 环境胁迫
下载PDF
嘉兴南湖水系水污染特征分析及治理策略 被引量:15
12
作者 季宏康 范帆 +4 位作者 王宝印 陈辉 柯凡 钱涌 潘继征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1-587,共7页
对过水性湖泊南湖及其水系7条主干河道水质进行调查研究,结合该水系2012—2015年相关历史数据,阐述南湖水系水污染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结果表明,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南湖属于Ⅴ类水,7条主干河道中有4条... 对过水性湖泊南湖及其水系7条主干河道水质进行调查研究,结合该水系2012—2015年相关历史数据,阐述南湖水系水污染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结果表明,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南湖属于Ⅴ类水,7条主干河道中有4条为Ⅳ类水,2条为Ⅴ类水,1条为劣Ⅴ类水,其中TP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是影响南湖和河道水质的关键性指标。南湖水系水质自2012年以来持续改善,氨氮和TP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入湖河道主要污染物指标变化趋势与南湖基本一致。城乡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农田径流是造成南湖水系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建议采用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治理措施实现南湖水系改善和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湖水系 过水性湖泊 水污染特征 关键性指标 治理策略
下载PDF
太湖流域滆湖围网拆除后沉积物营养盐和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廖润华 吴小刚 +5 位作者 王兆德 王宝莹 柯凡 韩超 周强 任静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36-1447,共12页
为评估滆湖围网拆除工程实施效果,采用高密度网格化布点方法,系统分析滆湖沉积物营养盐和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和污染特征;并基于有机氮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重金属地质累积指数法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污染风险评价... 为评估滆湖围网拆除工程实施效果,采用高密度网格化布点方法,系统分析滆湖沉积物营养盐和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和污染特征;并基于有机氮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重金属地质累积指数法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滆湖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和总有机碳(TO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09±1004)mg/kg、(1127±650)mg/kg和(78.39±23.88)mg/g,三者空间分布特征较为一致;营养盐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明,全湖整体为重度污染,其中全湖TN均处于重度污染状态,TP绝大部分区域也处于重度污染状态.沉积物重金属Zn、Cr、As、Pb、Ni、Cu、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0.62±47.25)、(105.18±34.91)、(68.55±10.86)、(52.43±14.73)、(44.04±11.93)、(42.57±12.43)、(1.55±1.06)mg/kg,整体上呈现出由南向北、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重金属含量最高值在湖区东北角;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均表明Cd和As是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其中Cr和Ni的污染程度表现为清洁,Cr、Ni、Cu、Zn和Pb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等级表现为轻微风险.与围网拆除前比,湖中区西南部沉积物营养盐含量无显著变化,湖南区南部沉积物营养盐状况明显改善,但其余各区域沉积物营养盐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湖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均有极大程度的降低,降幅在29.50%~80.45%之间,表明在外源污染输入得到一定控制时,围网拆除在控氮、控磷效果及改善重金属污染状况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滆湖 养殖围网 沉积物 营养盐 重金属 污染评价
下载PDF
昆曲“入遗”二十年来理论研究情况综述
14
作者 柯凡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第6期56-63,共8页
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理论研究随之掀起热潮。近20年来,昆曲理论研究取得了丰赡的成果。考察近20年昆曲相关文章、图书、学位论文、学术活动等,可以看到昆曲理论研究的视野更... 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理论研究随之掀起热潮。近20年来,昆曲理论研究取得了丰赡的成果。考察近20年昆曲相关文章、图书、学位论文、学术活动等,可以看到昆曲理论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昆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愈加紧密,昆曲研究愈加关注当下,昆曲的传承与发展、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转化等问题依然是人们讨论的重点。同时,昆曲文献、史料的搜集整理一直没有停歇,昆曲知识的普及和艺术的宣传推广更加深入人心。昆曲研究力量在壮大,越来越多中青年学者投入到昆曲理论研究中来。而在研究方法上,传统史论研究仍是主要方法,田野考察、口述史学等方法则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昆曲 理论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持续性高藻输入河道温室气体时空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璐 荀凡 +4 位作者 沈悦 柯凡 杜先 陈新芳 冯慕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52-765,共14页
淡水水生生态系统是大气中温室气体气体重要的“源”,对于城市的动脉——城市河流(尤其是持续性高藻输入河道)温室气体的研究比较匮乏.太湖梅梁湖的高藻水排入地梁溪河是典型的高藻输入河道,月均藻密度为3.6×10^(7) cells/L,夏季... 淡水水生生态系统是大气中温室气体气体重要的“源”,对于城市的动脉——城市河流(尤其是持续性高藻输入河道)温室气体的研究比较匮乏.太湖梅梁湖的高藻水排入地梁溪河是典型的高藻输入河道,月均藻密度为3.6×10^(7) cells/L,夏季日均藻密度为1.2×10^(8) cells/L.本文以梁溪河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法测定了梁溪河河道CH_(4)、CO_(2)通量,分析其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空间尺度上,各断面CH_(4)气体通量平均值为4.63μmol/(m^(2)·s),CO_(2)气体通量平均值为98.87μmol/(m^(2)·s).CH_(4)在各断面均呈释放态,CO_(2)除在梅梁湖泵站处呈吸收态外,在其余各点位同样呈释放态;2)对鸿桥点位进行温室气体通量的日尺度观测发现,CH_(4)通量日变化峰值出现在傍晚,CO_(2)通量日变化峰值出现在正午前后,昼夜变化不明显;3)影响梁溪河CH_(4)通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河道流速、水体溶解氧浓度和固体悬浮物浓度,影响梁溪河CO_(2)通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河道流速、水体溶解氧浓度、氧化还原电位和pH值,另外河道的水动力条件和蓝藻堆积密度成为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因子.梁溪河作为典型的高藻输入河道,其温室气体排放量显著高于世界河流平均气体排放量(CO_(2)释放平均值为7.65μmol/(m^(2)·s),CH_(4)释放平均值为0.1μmol/(m^(2)·s)).因此,持续性高藻输入河道温室气体排放机制的研究对准确评估全球河流碳排放具有重要理论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藻河道 温室气体 水动力 时空排放特征 太湖 梅梁湖
下载PDF
吡啶氮或吡咯氮:氮掺杂碳催化剂在电催化还原CO_(2)中活性中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商禹 丁云轩 +6 位作者 张培立 王梅 贾玉飞 徐云龙 李亚晴 范科 孙立成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2405-2413,共9页
随着化石燃料的过度燃烧以及污染的持续加剧,诸如海水酸化和气候变暖等问题逐渐显现,因此人们开始日益关注大气中CO_(2)的浓度.近些年,由于碳基材料具有成本低、化学和机械稳定性良好、电导率高和有效抑制析氢反应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CO_... 随着化石燃料的过度燃烧以及污染的持续加剧,诸如海水酸化和气候变暖等问题逐渐显现,因此人们开始日益关注大气中CO_(2)的浓度.近些年,由于碳基材料具有成本低、化学和机械稳定性良好、电导率高和有效抑制析氢反应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CO_(2)还原反应(CO_(2)RR).杂原子(B, P和N)掺杂可以有效地改变碳基材料电子结构并提高CO_(2)RR的选择性和活性.其中,由于氮原子具有独特的优势而被作为碳基材料的掺杂元素.在无金属氮掺杂碳材料中,吡啶氮被广泛地认为是催化活性中心,而吡咯氮则被认为不具催化活性,该观点仍存在争议.本文首先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证明了吡咯氮的本征活性足以有效催化CO_(2)RR,但由于与相邻吡啶氮位点的相互作用,吡咯氮的活性被显著抑制.此外,进一步通过实验制备了不含吡啶氮的无金属氮掺杂碳球(NCS)作为CO_(2)RR电催化剂.NCS中的吡咯氮与CO_(2)RR的性能呈直接正相关,表明其可以成为活性中心.性能最佳的NCS可在CO_(2)RR中产生范围较宽的合成气(CO/H_(2)(0.09-12)), CO选择性最高可达71%.在最优NCS中加入少量吡啶氮显著降低了CO_(2)RR的活性,进一步验证了相邻吡啶氮位点对吡咯氮活性的抑制作用.综上,本工作揭示了各种氮物种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吡咯氮可以作CO_(2)RR活性位点的潜力;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电催化作用机制的理解,有助于高效电催化剂的设计和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 可调合成气 碳球 吡咯氮 无金属催化剂
下载PDF
基于二次重构的稳健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懋舜 李利荣 +2 位作者 胡永东 柯凡 巩朋成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23期1-6,共6页
针对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器应对阵列失配的不足,提出一种利用正交投影重构阵列接收信号后,再使用积分重新构造协方差矩阵的算法。首先利用低分辨功率谱对干扰所在方位区间构造干扰相关矩阵,再对该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或者特征分解得到干... 针对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器应对阵列失配的不足,提出一种利用正交投影重构阵列接收信号后,再使用积分重新构造协方差矩阵的算法。首先利用低分辨功率谱对干扰所在方位区间构造干扰相关矩阵,再对该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或者特征分解得到干扰导向矢量子空间,在接收数据的同时,直接利用导向矢量的正交性将快拍中的期望信号去除,得到重构阵列接收信号;然后得到初步协方差矩阵,接着利用该矩阵和Capon功率谱对干扰所在区间积分构造最终的干扰协方差矩阵;利用类似的步骤得到期望协方差矩阵,并求得该矩阵的信号子空间,选取信号子空间中合适的特征向量作为估计的期望信号导向矢量;最后,利用上述结果计算最优权值。仿真结果表明,当存在阵列失配时,文中提出的算法比传统算法的输出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健波束形成 协方差矩阵重构 信号重构 相关矩阵 奇异值分解 信号去除 导向矢量估计
下载PDF
为什么NCEP-CFSv2模式对11月西伯利亚高压强度的预测性能较好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洪卿 范可 +1 位作者 田宝强 华维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7-712,共16页
作为东亚冬季风的关键系统,西伯利亚高压的变化对欧亚大陆冬季天气及气候异常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系统地评估了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第二代气候预测系统(NCEP-CFSv2,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 Prediction-Climate Forecast System... 作为东亚冬季风的关键系统,西伯利亚高压的变化对欧亚大陆冬季天气及气候异常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系统地评估了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第二代气候预测系统(NCEP-CFSv2,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 Prediction-Climate Forecast System,version 2)对冬半年(11~2月)及逐月西伯利亚高压强度的预测效能。结果表明,NCEP-CFSv2模式仅对11月西伯利亚高压强度的预测效能较好,研究其成因发现11月西伯利亚高压强度主要受该地区热力、动力过程以及西伯利亚地区积雪状况的影响。在热力过程方面,NCEP-CFSv2模式可以较好地再现11月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及其相联的该地区表层土壤温度、对外长波辐射等热力因素;在动力过程方面,模式能较好地再现11月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及其相联的该地区对流层低层辐散环流、中高层下沉运动;同时,模式也能较好地再现11月西伯利亚高压强度与该地区积雪覆盖率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与11月西伯利亚高压相联的热力、动力过程和该地区积雪状况可能是11月西伯利亚高压强度的可预测来源,且NCEP-CFSv2模式能较好地再现这些可预测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月西伯利亚高压强度 NCEP-CFSv2模式 预测效能 可预测来源
下载PDF
花生壳磁性生物炭对颜料污泥厌氧消化及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阮仁俊 余成龙 +5 位作者 李祎多 吴海芹 赵昌爽 黄斌 柯凡 操家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1-267,共7页
投加外源添加剂磁性生物炭(Magnetic Biochar,MBC)是解决颜料污泥厌氧消化效率低和重金属钝化效率低的有效途径。该研究选取农业废弃物花生壳制备生物炭(Biochar,BC),而BC对厌氧消化和重金属钝化的影响有限,对其赋磁改性制得MBC以提升... 投加外源添加剂磁性生物炭(Magnetic Biochar,MBC)是解决颜料污泥厌氧消化效率低和重金属钝化效率低的有效途径。该研究选取农业废弃物花生壳制备生物炭(Biochar,BC),而BC对厌氧消化和重金属钝化的影响有限,对其赋磁改性制得MBC以提升影响效果。设置3组厌氧消化批式试验,A组为对照组,B组投加BC,C组投加MBC,探索花生壳MBC对颜料污泥厌氧消化效率及重金属Cr和Ni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MBC投加可有效提升消化系统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的产量,最高VFAs浓度达914.5 mg/L,较对照组(最高浓度603.9 mg/L)提升51.4%。同时MBC可实现生物炭和FeO的双重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rect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DIET)效应的耦合,缓解消化系统的酸化并提高有机物去除率和CH累积产量。与对照组相比,挥发性固体(VolatileSolid,VS)去除率、累积甲烷产量、平均日甲烷产量和平均日甲烷产率分别提升37.8%、56.3%、56.3%和37.2%。此外,MBC投加可有效降低颜料污泥的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态分配率和提升钝化效率,与原料相比,Cr的可交换态、可还原态质量占比降低43.6%、61.6%,而可氧化态、残渣态质量占比提升53.2%、243.6%;Ni的可交换态、可还原态质量占比降低41.0%、59.2%,而可氧化态、残渣态质量占比提升65.2%、181.4%。研究结果表明MBC可有效提高颜料污泥厌氧消化效率并降低重金属Cr和Ni的生物利用度,该研究有助于实现颜料污泥的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厌氧消化 颜料污泥 磁性生物炭 重金属生物利用度 钝化效率
下载PDF
四种常见湖泊沉积物氮磷通量估算方法对比分析
20
作者 姜斯乔 谢舒恬 +4 位作者 郑元铸 柯凡 张晨旭 冯慕华 高海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23-1936,I0003,I0004,共16页
湖泊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释放是研究湖泊环境行为的重点关注对象,但目前对于湖泊通量的估算方法选择缺乏横向定量比较.以南京莫愁湖为研究对象,在冬春夏3季采用静态释放培养法、机械搅拌培养法、流动培养法和间隙水浓度扩散模型法4种常... 湖泊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释放是研究湖泊环境行为的重点关注对象,但目前对于湖泊通量的估算方法选择缺乏横向定量比较.以南京莫愁湖为研究对象,在冬春夏3季采用静态释放培养法、机械搅拌培养法、流动培养法和间隙水浓度扩散模型法4种常见的湖泊通量培养方法进行氮磷释放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非扩散模型法(静态释放、机械搅拌、流动培养)在冬季存在负通量,随着气温升高,夏季通量估算值为正,且该3种方法通量数值差异不显著.间隙水扩散模型法在三季实验中结果数值无负值,对比非扩散模型组具有显著差异,约低一个数量级.不同方法在培育过程中溶解氧和pH变化差异显著,流动培养法最为稳定.4种方法的通量结果在不同季节变化趋势具有显著相关性,非扩散模型法估算结果作为表观通量值,适用于计算湖泊沉积物营养盐释放总量,其中静态释放法结果稳定性较差,平行组相对标准偏差最高达70%;流动培养法稳定性最好,平行组相对标准偏差最高仅21%.扩散模型法估算结果作为理论释放值,在估算浅水湖泊通量时低于实际释放通量,适于探究深水湖泊沉积物间隙水动态释放过程,有助于分析湖泊沉积物性质.不同培养方法,有其侧重点,根据不同湖泊状况,应选取合适方法进行通量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释放 通量估算方法 对照实验 扩散模型 莫愁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