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侵袭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与胰腺导管腺癌的生存差异分析
1
作者 徐天威 韩思阳 +5 位作者 戎叶飞 匡天涛 吴文川 刘亮 楼文晖 王单松 《上海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238-244,共7页
目的分析侵袭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与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生存差异。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22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侵袭性IPMN患者91例和PDAC患者893例,术后病理明确诊断... 目的分析侵袭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与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生存差异。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22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侵袭性IPMN患者91例和PDAC患者893例,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侵袭性IPMN或PDAC,PDAC患者均行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特征(性别、年龄、首发症状或疾病、糖尿病史、ASA分级、术前CA19-9水平),手术情况(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手术方式、动脉和静脉侵犯),术后并发症(胰漏、胃瘫、肺栓塞、出血),再手术率,术后拔除引流管、胃管的时间,住院时长,术后病理特征(肿瘤直径、TNM分期、周围脂肪浸润、脉管浸润),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以及辅助治疗情况。应用Rstudio 4.22的survminer包绘制生存曲线,两组生存曲线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侵袭性IPMN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间年龄、各首发症状或疾病患者占比、术前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间患者各手术方式及肿瘤有无静脉侵犯患者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组间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肿瘤有无动脉侵犯患者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术后各级胰瘘、胃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间术后肺栓塞和术后出血发生率、再手术率、术后拔除引流管、胃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肿瘤各T分期、N分期患者占比及肿瘤伴周围脂肪浸润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组间肿瘤直径、肿瘤各M分期患者占比及肿瘤伴脉管浸润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截至2022年10月30日,侵袭性IPMN组中,术后复发或转移23例;接受术后辅助治疗48例,均接受化疗,其中有9例接受了放射治疗,6例接受了阿帕替尼、尼妥珠单抗等靶向治疗或替雷丽珠单抗等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侵袭性IPMN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034(819,1106)d,PDAC组为919(876,980)d,两组间中位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侵袭性IPMN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03)。结论侵袭性IPMN患者的肿瘤分期较PDAC患者更早,但侵袭性IPMN与PDAC患者间无明显生存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胰腺导管腺癌 临床特征 生存分析
下载PDF
壶腹周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赵过超 方圆 +8 位作者 浦宁 王单松 靳大勇 匡天涛 吴文川 许雪峰 戎叶飞 张磊 楼文晖 《上海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73-79,共7页
目的分析非胰腺来源壶腹周围癌(NPPC)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外科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评估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8年8月因NPPC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48例患者,记录其一般资料、手... 目的分析非胰腺来源壶腹周围癌(NPPC)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外科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评估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8年8月因NPPC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48例患者,记录其一般资料、手术信息、并发症情况、生存情况。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别评估并发症对术后辅助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和远期生存的影响。结果148例患者中,男73例、女75例,中位年龄为63(54,68)岁,手术时间为(4.5±2.2)h,术中出血量为(180±173)mL,中位随访时间为19.9(9.9,30.0)个月。总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6%(103/148),CD分级≥3级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5.4%(8/148)。最常见的短期术后并发症为胃排空障碍(DGE,53例,35.8%)和胰瘘(35例,2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行胆道引流、手术时间≥7.5 h和术中出血量≥550 mL是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BMI≥19.35 kg/m 2、术前行胆道引流、手术时间≥5.25 h、胰肠吻合方式和术后发生B级及以上胰瘘为C级DGE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BMI≥24.35 kg/m 2、手术时间≥5.25 h、术中出血量≥125 mL、胰肠吻合方式和主胰管直径<3 mm为B级及以上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行胆道引流(OR=1.689,95%CI为0.054~53.149)、手术时间(OR=0.000)、术中出血量(OR=4.677,95%CI为0.135~161.856)均不是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手术时间≥5.25 h(OR=6.689,95%CI为1.632~27.417)和B级及以上胰瘘(OR=5.819,95%CI为1.816~18.639)为DG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出血量≥125 mL为B级及以上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665,95%CI为1.391~15.641,P=0.013)。术后有无并发症和有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的患者中接受化疗者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304、0.461),术后有无并发症、有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的患者术后开始化疗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348、0.849)。术后有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总体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NPPC安全、有效,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虽然较高,但严重并发症并不多见,对患者术后化疗和远期预后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胰腺来源壶腹周围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并发症 胰瘘 胃排空延迟
下载PDF
全胰切除术对胰腺肿瘤的近远期疗效分析
3
作者 周文涛 韩思阳 +4 位作者 徐天威 匡天涛 戎叶飞 楼文晖 王单松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674-679,688,共7页
目的探讨全胰切除术(TP)在胰腺肿瘤患者中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05年6月至2018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3例TP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总生存期。结果本组共43例,其中胰腺导管腺癌(PDAC)25例,胰腺... 目的探讨全胰切除术(TP)在胰腺肿瘤患者中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05年6月至2018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3例TP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总生存期。结果本组共43例,其中胰腺导管腺癌(PDAC)25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14例,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腺鳞癌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NET)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6.7%,30 d病死率为7.0%,中位生存期为20.0个月。与PDAC组比较,IPMN组患者输血率(21.4%vs 60.0%,P=0.043)、联合血管切除率(21.4%vs 64.0%,P=0.019)和腹腔感染率(0 vs 32.0%,P=0.034)均较低,且术后住院时间较短(11.5 d vs23.0 d,P=0.004)。进一步分析表明,浸润性IPMN患者在TP术后获得了更长的远期生存(35.8个月vs 15.0个月,P=0.033)。结论TP术式安全可行且在部分病例中能获得良好的肿瘤学效果,IPMN可能是较PDAC更优选的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胰切除术 胰腺导管腺癌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术后并发症 远期生存
下载PDF
Ki⁃67增殖指数<55%G3级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治疗方式及预后
4
作者 韩序 许雪峰 +7 位作者 吴文川 张磊 王文权 匡天涛 王单松 刘亮 楼文晖 戎叶飞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1-635,共5页
目的探讨Ki⁃67增殖指数<55%G3级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s)的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20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5例Ki⁃67增殖指数<55%的G3级无功能性pNETs患者的临床病... 目的探讨Ki⁃67增殖指数<55%G3级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s)的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20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5例Ki⁃67增殖指数<55%的G3级无功能性pNET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1例,女4例;年龄为(58±10)岁。患者均行原发病灶根治性切除术。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2)术后病理学特征。(3)随访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或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Pearson相关分析验证变量间相关性。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治疗情况。15例无功能性G3级pNETs患者均行胰腺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术,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10例。5例同时性肝寡转移患者联合行肝段(叶)切除术。15例患者肿瘤切缘均为阴性,手术时间为120(90,210)min,术中出血量为200(50,300)mL;术后30 d内均未发生Clavien⁃Dindo≥Ⅲ级严重并发症。15例患者中,5例行CAPTEM化疗(替莫唑胺联合卡培他滨)为主的综合治疗;2例行局部介入治疗;2例行单纯CAPTEM化疗;行局部介入+分子靶向治疗、局部介入+长效生长抑素类药物治疗、长效生长抑素类药物+分子靶向治疗各1例;3例未行术后治疗。(2)术后病理学特征。15例患者肿瘤最大径为3.3(0.5~6.0)cm,其中2例患者肿瘤最大径<2 cm,13例肿瘤最大径≥2 cm。15例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为6(4,10)枚,淋巴结转移数目为2(1,3)枚,其中12例淋巴结转移阳性。15例患者中,肿瘤侵犯胰周邻近脏器5例,同时性肝寡转移5例,神经侵犯和脉管侵犯各8例;病理学TNM分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为3、7、5例。15例患者原发灶Ki⁃67增殖指数为32%±9%,核分裂象为(11±9)个/10高倍视野,两者无相关性(P>0.05)。(3)随访情况。15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55±2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78(43~113)个月,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2%、62%。15例患者随访期间,9例肿瘤复发,复发时间为20(14,44)个月;其中8例因肿瘤复发或转移死亡。5例行CAPTEM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6(51~120)个月,10例行其他术后辅助治疗或未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3(45~6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结论Ki⁃67增殖指数<55%G3级pNETs患者行根治性手术联合以CAPTEM化疗为基础的术后综合治疗的预后好于其他术后辅助治疗和术后未治疗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G3级 无功能性 外科手术 综合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胰腺肿瘤多学科协作团队模式优化诊疗和改善预后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剑昂 许耀麟 +19 位作者 丁倪 纪元 刘凌晓 饶圣祥 张轶群 姚秀忠 范越 黄成 周宇红 吴莉莉 董怡 张磊 戎叶飞 匡天涛 许雪峰 刘亮 王单松 靳大勇 楼文晖 吴文川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6-673,共8页
目的探讨胰腺肿瘤多学科协作团队(MDT)模式的诊断价值和患者依从性,以及MDT对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至202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胰腺肿瘤MDT门诊接诊的927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554例,女性37... 目的探讨胰腺肿瘤多学科协作团队(MDT)模式的诊断价值和患者依从性,以及MDT对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至202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胰腺肿瘤MDT门诊接诊的927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554例,女性373例,年龄(58.1±13.3)岁(范围:15~89岁)],以及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的677例患者的资料[男性396例,女性281例,年龄(63.6±8.9)岁(范围:32~95岁),其中79例经胰腺肿瘤MDT讨论]。根据WHO 2010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和临床诊疗常规对入组病例进行分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和计算存活率,使用Log-rank检验法行单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通过χ^(2)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结果927例讨论病例中,诊断不明病例233例(25.1%),MDT门诊对109例患者(46.8%,109/233)做出直接诊断,其中98例与最终诊断相一致,正确率为89.9%(98/109)。后期(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MDT门诊做出直接诊断的比例(36.6%,41/112)较前期(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56.2%,68/121)有所下降,而诊断正确率(90.2%,37/41)则与前期(89.7%,61/68)基本一致。MDT门诊患者的总体依从率为71.5%(663/927),后期患者的依从率(81.4%,338/415)较前期(63.4%,325/512)明显升高。经过MDT制定诊疗方案的胰腺癌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较未参与的患者有延长的趋势,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2个月比30.2个月,P>0.05)。MDT组患者术后1年及3年生存率高于未参加MDT组(1年:88.6%比78.4%,P<0.05;3年:32.9%比21.9%,P<0.05),但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比4.8%,P>0.05)。结论MDT门诊是较为准确、便捷诊断胰腺疑难病例的方式,近年来MDT门诊患者的依从率有所升高。经MDT制定诊疗方案的胰腺癌患者有更高的1年及3年术后生存率,但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仍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结果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诊断 多学科协作组 患者依从性 生存时间
原文传递
术前CA19-9联合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预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癌变风险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剑昂 韩序 +7 位作者 方圆 张磊 楼文晖 许雪峰 吴文川 匡天涛 王单松 戎叶飞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0-175,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预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队列研究。选择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胰腺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胰腺IPMN的79例患者资料。男性46例... 目的探讨术前预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队列研究。选择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胰腺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胰腺IPMN的79例患者资料。男性46例,女性33例;年龄为(62.9±8.9)岁(范围:37~82岁)。肿瘤部位:胰头部56例,胰体尾部22例,全胰1例。手术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1例,胰体尾切除术22例,节段胰腺切除术4例,全胰腺切除术2例。根据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将IPMN分为非浸润性病变和浸润癌,其中浸润癌32例,非浸润性病变47例。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非浸润性IPMN和浸润癌IPMN的各项术前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P=0.022)、癌胚抗原(P=0.012)、CA19-9(P=0.011)、淋巴细胞数目(P=0.034)、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P=0.010)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P=0.004)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9-9(P=0.012)和PLR(P=0.025)是预测IPMN发生癌变的独立因素。CA19-9和PLR的联合预测因素的曲线下面积(0.864)大于CA19-9(0.806)和PLR(0.685),同时联合预测因素的各真实性评价指标均优于两者单独应用。结论CA19-9和PLR是能够预测IPMN癌变风险的独立因素,而CA19-9和PLR联合应用较两者单独应用效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导管内 非浸润性 浸润癌 糖抗原19-9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原文传递
An analysis of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of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of the pancreas
7
作者 LOU Wenhui JIN Dayong +3 位作者 WANG Dansong XU Xuefeng kuang tiantao QIN Xinyu 《Frontiers of Medicine》 SCIE CSCD 2007年第2期173-176,共4页
The natural history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resected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of the pancreas were elucidated,and based on this,a retrospective pancreatic database was reviewed to identify pa... The natural history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resected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of the pancreas were elucidated,and based on this,a retrospective pancreatic database was reviewed to identify patients with IPMN who were surgically manag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1999 to June 2006.Pathologic rereview of each case was performed,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were examined.Student’s T test and x2 analysis were used to identif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alignancy.Fifty-one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There were 33 males and 18 females.One patient’s pancreas was unresectable,two patients underwent a total pancreatectomy,42 patients had a pancreatecoduodenectomy and five patients had distal pancreatectomy.Main-duct type carcinoma was identified in 24 patients;branch-duct type in 15 patients,and mixed type in 12 patients.Invasive carcinoma was present in 35 patients.Weight loss and jaundice occurred more commonly in the invasive group.The average serum CA19-9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invasive group(1542μ vs 94.5μ).The average diameter of the pancreatic duct was also wider in the invasive group(8.7 mm vs 4.3 mm).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malignant IPMNs included weight loss,jaundice,a high level of serum CA19-9,a large pancreatic duct and main-duct type 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plasms cystic mucinous and serous PANCREA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