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制转位蛋白在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模型中对BV-2细胞损伤和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玉苏甫·马合木提 阿布都热合曼·阿卜拉 +7 位作者 苏日青 卡合尔曼·卡德尔 成金亮 麦麦提亚生·麦麦提吐尔逊 姜世豪 买买提力·艾沙 汪永新 成晓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1-766,共6页
目的观察转位蛋白TSPO对OGD/R致BV2小胶质细胞损伤的作用,并初步探究TSPO在该模型中的自噬机制。方法离体培养BV2小胶质细胞,将实验分为正常组、OGD/R组、OGD/R+小发夹RNA阴性对照组(OGD/R+NCshRNA)、OGD/R+TSPO小发夹RNA组(OGD/R+TSPOs... 目的观察转位蛋白TSPO对OGD/R致BV2小胶质细胞损伤的作用,并初步探究TSPO在该模型中的自噬机制。方法离体培养BV2小胶质细胞,将实验分为正常组、OGD/R组、OGD/R+小发夹RNA阴性对照组(OGD/R+NCshRNA)、OGD/R+TSPO小发夹RNA组(OGD/R+TSPOshRNA),细胞中TSPO mRNA和TSPO蛋白的表达量分别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为探讨TSPO在OGD/R中致BV2小胶质细胞损伤和自噬作用,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自由氧(ROS)检测细胞毒性,qRT-PCR检测各组自噬相关mRNA(p62 mRNA、LC3B mRNA、Beclin-1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自噬相关蛋白(p62、LC3Ⅱ/LC3Ⅰ、Beclin-1)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对比,OGD/R组中细胞TSPO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高,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细胞毒性明显升高,LC3B mRNA、Beclin-1 mRNA水平升高,p62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水平升高,p6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自噬水平被激活;与OGD/R组比较,OGD/R+NCshRNA组细胞活力、细胞毒性和自噬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OGD/R+TSPOshRNA组细胞生存率明显增高,细胞毒性和自噬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抑制TSPO在OGD/R模型中对BV2小胶质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机制可能与抑制自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O 氧糖剥夺/复糖复氧 BV-2小胶质细胞 自噬 损伤 脑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头皮动静脉瘘五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常发 买买提力·艾沙 +3 位作者 卡合尔曼·卡德尔 阿迪力江·艾则孜 程鹏 杜郭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目的探讨头皮动静脉瘘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4月至2021年8月连续收治的5例头皮动静脉瘘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式、预后等进行评价。采用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 目的探讨头皮动静脉瘘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4月至2021年8月连续收治的5例头皮动静脉瘘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式、预后等进行评价。采用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疗效评估。术后即刻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或DSA检查,并术后3个月经门诊或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症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若术后即刻行CT血管成像或DSA检查显示头皮动静脉瘘已完全消失,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且门诊或电话随访时症状无复发视为完全治愈。结果5例患者均表现为头皮下搏动性包块进行性增大,其中2例有明确外伤史(1例饮酒摔倒后枕部皮下包块3年,1例外伤后出现左侧额颞部皮下肿物4年),1例为医源性损伤(左侧额顶部静脉滴注后出现额顶部包块13年),2例患者否认外伤,均为体格检查发现(头皮下肿物6年)。4例患者选择外科手术切除头皮动静脉瘘治疗,1例患者选择栓塞+手术切除治疗。5例患者术后均完全治愈,术后分别随访1年、3个月、2年、6年、4年,5例患者一般情况可,症状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头皮动静脉瘘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前仔细识别血管结构特征有助于成功治疗头皮动静脉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脑损伤 栓塞 治疗性 手术切除
下载PDF
儿童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姜世豪 李映婷 +5 位作者 买买提力·艾沙 麦麦提亚生·麦麦提吐尔逊 艾孜买提江·吐尔逊 苏日青 卡合尔曼·卡德尔 成晓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353-357,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33例小儿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6~17岁,平均(13.7±15.1)岁。33例共35枚动脉瘤,其中前循环26枚,后循环9枚;26例呈急性发病...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33例小儿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6~17岁,平均(13.7±15.1)岁。33例共35枚动脉瘤,其中前循环26枚,后循环9枚;26例呈急性发病,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脑内血肿8例、血肿破入脑室3例、脑积水1例。12例采取动脉瘤夹闭术,术后6个月mRS评分0~1分10例,2分1例,3分1例。7例选择血管内治疗,术后6个月mRS评分0~1分。3例巨大、夹层动脉瘤行颅外-颅内动脉分流术,术后6个月mRS评分0、1、2分各1例。10例选择保守治疗,6个月随访期内未新发卒中事件。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周后死亡。结论儿童颅内动脉瘤以男性多见,后循环动脉瘤占比高,临床症状多样;治疗上,建议首选动脉瘤夹闭术,对后循环动脉瘤及巨大、夹层动脉瘤,则可以选择血管内治疗或颅外-颅内动脉分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小儿 动脉瘤夹闭术 血管内治疗 临床特征 疗效
下载PDF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中长期疗效 被引量:5
4
作者 麦麦提图尔荪·阿不杜拉 卡合尔曼·卡德尔 +3 位作者 成晓江 吾尔凯西·阿尔肯 陈小红 买买提力·艾沙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4-498,共5页
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5月至2018年9月应用PED治疗的58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瘤未破裂者50例,破裂者8... 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5月至2018年9月应用PED治疗的58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瘤未破裂者50例,破裂者8例.采用0'Kelly-Marotta(OKM)分级标准评估动脉瘤的闭塞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价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58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8例(13.8%)动脉瘤完全闭塞(OKM分级D级).术后分别于4~9(5.8±1.1)个月、10~18(12.8±2.1)个月及24~52(33.9±8.3)个月行短、中及长期随访.3个时期动脉瘤的完全闭塞率分别为87.7%(50/57)、98.2%(55/56)及100.0%(47/47),临床预后良好(mRS 0~2分)率分别为96.6%(56/58)、98.2%(55/56)及97.9%(46/47).58例患者中,术后13例(22.4%)发生并发症,2例(3.4%)死亡.其中出血性并发症2例(3.4%),脑积水1例(1.7%),无症状性分支血管闭塞4例(6.9%),视力下降2例(1例永久性失明),穿刺点血肿3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8例破裂动脉瘤患者,短、中及长期随访动脉瘤的完全闭塞比例分别为5/7、6/6及5/5;4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出血性并发症2例、梗阻性脑积水1例、视力下降1例,4例中死亡2例.结论PED治疗颅内前循环复杂动脉瘤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中、长期随访动脉瘤完全闭塞率高.破裂动脉瘤并发症发生比例较高,需慎重选择行PED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随访研究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
原文传递
血管内再通治疗有症状慢性颈内动脉闭塞:19例病例系列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阿布都热合曼·阿卜拉 玉苏甫·马合木提 +5 位作者 苏日青 卡合尔曼·卡德尔 买买提力·艾沙 姑丽克孜·买买提热夏提 王凯 成晓江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1期825-829,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再通术治疗有症状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hronically occluded ICA,COIC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内介入再通治疗的50岁以上有症状COICA患者...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再通术治疗有症状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hronically occluded ICA,COIC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内介入再通治疗的50岁以上有症状COICA患者。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神经功能转归改善。结果共纳入19例有症状COICA患者,其中16例(84.21%)成功再通。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神经功能缺损。成功再通患者神经功能随时间逐渐改善,血管内治疗术后24 h有4例(25.0%)、术后18个月随访时有9例(56.3%)神经功能改善。CT血管造影随访显示,成功再通患者颈内动脉均血流通畅,未见明显支架内狭窄。结论血管内再通治疗有症状COICA患者可行、安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颈内动脉 血管内手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Operative managements of 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aneurysms: a report of three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
6
作者 Maimaitituersun Abudula Aximujiang Axier +5 位作者 kaheerman kadeer Xiaojiang Cheng Taotao Dou Atawula Tuersun Mierzati Tuerhong Maimaitili Aisha 《Chinese Neurosurgical Journal》 CSCD 2019年第2期115-120,共6页
Background: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port the treatment approaches and postoperative outcomes of 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aneurysms (ECAAs) and discuss the symptoms,related risk factors,etiology,diagnostic ... Background: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port the treatment approaches and postoperative outcomes of 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aneurysms (ECAAs) and discuss the symptoms,related risk factors,etiology,diagnostic methods,treatments,and follow-up period complications.Case presentation:We describe three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aneurysms;one of them was treated with end-to-end anastomosis of the ex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EICA) after the resection of the aneurysm,while the other two patients were deployed with Willis covered stents in the ex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in good condition when discharged home.After a mean follow-up period of 8 months,all the patients were alive and only one of them had the neurologic deficit.Additionally,we reviewed the relative literatures.Conclusion:Both of the surgical and endovascular treatments have relatively satisfactory outcomes in ECAA patients.However,it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s to different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eury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ANEURYSM ENDOVASCULAR TREATMENT Surgical TREATMENT WILLIS covered st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