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流层大气温度“蝴蝶形”震前异常 被引量:1
1
作者 郝国成 董浩斌 +2 位作者 曾佐勋 赵娟 kashikin v.b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18-1830,共13页
利用美国国家和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大气温度数据,分析陆地地震和海洋地震震前震中上空的大气温度变化,研究其作为地震短临前兆的可能性.地震样本包括2014年2月12日于田Ms7.3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 利用美国国家和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大气温度数据,分析陆地地震和海洋地震震前震中上空的大气温度变化,研究其作为地震短临前兆的可能性.地震样本包括2014年2月12日于田Ms7.3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Ms9.0地震、2014年4月1日智利Ms8.1海洋地震、2013年3月27日台湾南投县Ms6.1地震和2014年5月30日云南盈江Ms6.1地震.结果表明:(1)震前,震中位置300-1000hPa大气温度有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2)200hPa与400hPa处(根据不同地点可选择其他,诸如350hPa、300hPa等高度数据)温度折线图在震前趋近或者相交,出现类似蝴蝶翅膀的“蝴蝶形”特殊曲线形状;(3)200hPa与400hPa温度差等值线图在(震前数月、数周或数天不等)震中附近区域的数值减小,温度差等值线图的塌陷最低点对应震中位置.以上规律有望应用于地震短临预测的时间与震中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 大气温度异常 “蝴蝶形”特征 地震前兆 地震短临预测 天然地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