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藏高原积雪对陆面过程热量输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19
1
作者
王婷
李照国
+2 位作者
吕世华
姚闯
马翠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0-934,共15页
利用1979-2016年中国区域长时间序列逐日雪深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积雪深度与积雪日数的分布及变化特征,并将积雪期划分为三个阶段(积累期、鼎盛期和消融期),结合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积雪与地表热状况(气温、地表和土壤温...
利用1979-2016年中国区域长时间序列逐日雪深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积雪深度与积雪日数的分布及变化特征,并将积雪期划分为三个阶段(积累期、鼎盛期和消融期),结合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积雪与地表热状况(气温、地表和土壤温度)和能量输送量(地表净短波辐射、地表净长波辐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地表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的相关关系,初步探讨了积雪在高原陆面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研究时间范围内青藏高原积雪(深度和日数)主要呈减少趋势,仅在黄河源区及高原边缘地区为增加趋势,积雪鼎盛阶段(12月)的减少趋势最显著;高原积雪对地表主要起降温作用,深层土壤温度对积雪的响应存在滞后性,积雪的减少抑制了土壤向上的热量输送进而不利于冻土的发育;高原积雪与地表感热和地表热通量主要呈现负相关关系,潜热通量与积雪也呈负相关特征但比感热通量的相关性小。由于ERA-Interim资料对高原积雪深度的描述与本研究使用的卫星遥感积雪深度存在较大偏差(包括空间分布、气候倾向率、年际变化以及绝对大小等),导致本研究中积雪与地表热状况和热通量的相关度不高,需要通过陆面模式模拟做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深度
积雪日数
陆面过程
热量输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中丘陵区覆膜栽培再生稻对CH4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宋开付
杨玉婷
+4 位作者
于海洋
张广斌
徐华
吕世华
马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7258-7266,共9页
为探讨覆膜栽培再生稻对CH4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箱 气相色谱法观测了川中丘陵区2016和2017年覆膜条件下再生稻田的CH4排放通量。试验设置覆膜单季中稻(SR)和覆膜中稻 再生稻(SR RR)两个处理。结果表明:SR RR处理中稻季提前出现CH4排放峰...
为探讨覆膜栽培再生稻对CH4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箱 气相色谱法观测了川中丘陵区2016和2017年覆膜条件下再生稻田的CH4排放通量。试验设置覆膜单季中稻(SR)和覆膜中稻 再生稻(SR RR)两个处理。结果表明:SR RR处理中稻季提前出现CH4排放峰,再生季CH4排放量少,约占两季总排放的8%—10%。全观测期内SR RR处理两季的CH4排放总量为103—306 kg/hm^2,比SR处理的单季排放量高11%—16%(P>0.05)。SR RR处理两季稻谷总产量为10.2—10.4 t/hm^2,比SR处理高出19%—22%(P<0.05)。SR RR处理单位产量的CH4排放量为9.9—30.1 kg/t、,比SR处理减少6%(P<0.05)。覆膜条件下种植再生稻,可保证水稻高产稳产,减少单位产量的CH4排放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CH4排放
地膜覆盖
稻田
产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积雪对陆面过程热量输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19
1
作者
王婷
李照国
吕世华
姚闯
马翠丽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0-934,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5016,91537214,41975007)
文摘
利用1979-2016年中国区域长时间序列逐日雪深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积雪深度与积雪日数的分布及变化特征,并将积雪期划分为三个阶段(积累期、鼎盛期和消融期),结合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积雪与地表热状况(气温、地表和土壤温度)和能量输送量(地表净短波辐射、地表净长波辐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地表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的相关关系,初步探讨了积雪在高原陆面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研究时间范围内青藏高原积雪(深度和日数)主要呈减少趋势,仅在黄河源区及高原边缘地区为增加趋势,积雪鼎盛阶段(12月)的减少趋势最显著;高原积雪对地表主要起降温作用,深层土壤温度对积雪的响应存在滞后性,积雪的减少抑制了土壤向上的热量输送进而不利于冻土的发育;高原积雪与地表感热和地表热通量主要呈现负相关关系,潜热通量与积雪也呈负相关特征但比感热通量的相关性小。由于ERA-Interim资料对高原积雪深度的描述与本研究使用的卫星遥感积雪深度存在较大偏差(包括空间分布、气候倾向率、年际变化以及绝对大小等),导致本研究中积雪与地表热状况和热通量的相关度不高,需要通过陆面模式模拟做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深度
积雪日数
陆面过程
热量输送
Keywords
Qinghai-Tibetan Plateau
snow depth
snow days
land surface process
heat transport
分类号
P461.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中丘陵区覆膜栽培再生稻对CH4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宋开付
杨玉婷
于海洋
张广斌
徐华
吕世华
马静
机构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农业部西南山地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7258-7266,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300105)
农业部西南山地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AESMA-OPP-2019002)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241,4157123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领域前沿项目(ISSASIP1652,ISSASIP1654)
文摘
为探讨覆膜栽培再生稻对CH4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箱 气相色谱法观测了川中丘陵区2016和2017年覆膜条件下再生稻田的CH4排放通量。试验设置覆膜单季中稻(SR)和覆膜中稻 再生稻(SR RR)两个处理。结果表明:SR RR处理中稻季提前出现CH4排放峰,再生季CH4排放量少,约占两季总排放的8%—10%。全观测期内SR RR处理两季的CH4排放总量为103—306 kg/hm^2,比SR处理的单季排放量高11%—16%(P>0.05)。SR RR处理两季稻谷总产量为10.2—10.4 t/hm^2,比SR处理高出19%—22%(P<0.05)。SR RR处理单位产量的CH4排放量为9.9—30.1 kg/t、,比SR处理减少6%(P<0.05)。覆膜条件下种植再生稻,可保证水稻高产稳产,减少单位产量的CH4排放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
再生稻
CH4排放
地膜覆盖
稻田
产量
Keywords
ratoon rice
CH4 emission
plastic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
paddy field
yield
分类号
S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藏高原积雪对陆面过程热量输送的影响研究
王婷
李照国
吕世华
姚闯
马翠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川中丘陵区覆膜栽培再生稻对CH4排放的影响
宋开付
杨玉婷
于海洋
张广斌
徐华
吕世华
马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