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地震解释
1
作者 J. M. Fontaine R. Cussey +4 位作者 J. lacase R. lanaud l. yapaudjlan 金式刚 沈林克 《石油物探译丛》 1989年第1期68-83,共16页
地震地层学或地震岩性学解释大部分用于碎屑沉积系统,碳酸盐岩由于它们独特的沉积和矿物学性质而难于利用地震资料来研究。现在,随着对碳酸盐沉积物及其石油物理参数认识的加深,并且有了高质量的地球物理手段,我们有可能根据地震图象来... 地震地层学或地震岩性学解释大部分用于碎屑沉积系统,碳酸盐岩由于它们独特的沉积和矿物学性质而难于利用地震资料来研究。现在,随着对碳酸盐沉积物及其石油物理参数认识的加深,并且有了高质量的地球物理手段,我们有可能根据地震图象来更好地了解碳酸盐岩。本文依次叙述了从盆地到潮上带环境中各碳酸盐岩地震相的特征,即:①远洋沉积物(页岩和泥晶灰岩层)显示为具有明显高频的连续平行反射;白垩沉积在顶、底各显示连续的强振幅反射,内部则为一元反射带。②礁前塌积(talus deposits)以强振幅不连续倾斜反射为特点,碳酸盐岩碎屑流产生具有乱岗状表面的杂乱反射;水道则表现出侵蚀削截。③堡礁是一种丘形生物成因沉积物,表示为边缘上超式反射。上覆反射披盖了礁,其下覆反射则有上提或下拉效应,还有可能出现双曲线型绕射。④台地边缘砂为中强振幅的丘形斜反射。⑤内陆棚地层的特点是典型的低频平行连续反射;可以把斑礁从内陆棚沉积体系中区分出来(根据前者的丘形、上覆反射的披盖、速度异常以及假同相轴)。⑥在发生白云化作用的地方,潮间相和潮上相会呈现大理石化带,实际上为一只有很少不连续反射的无反射带,对于成岩作用同相轴(例如古岩溶带),可使用涉及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一些特殊分析予以圈定。对于碳酸盐沉积环境和岩石物理性质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沉积盆地内更为它整的地质细节,其中包括海平面的相对变化。这些研究是分析碳酸盐储集岩以及它们的古地理背景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地震解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