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西南纳木那尼峰地区第四纪以来的冰川演化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建强 易朝路 +1 位作者 l.a.owen N.Davis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1-219,共9页
藏西南纳木那尼峰地区第四纪以来经历了多阶段的冰川演化,遗留了各个阶段不同类型的冰川堆积地貌和冰川侵蚀地貌。文章通过对各阶段冰积地貌的分布范围、特征的描述,并根据保存程度确定其相对地貌年龄,初步认为本地区第四纪以来倒数第3... 藏西南纳木那尼峰地区第四纪以来经历了多阶段的冰川演化,遗留了各个阶段不同类型的冰川堆积地貌和冰川侵蚀地貌。文章通过对各阶段冰积地貌的分布范围、特征的描述,并根据保存程度确定其相对地貌年龄,初步认为本地区第四纪以来倒数第3次冰期发育了规模最大的冰原冰川,倒数第2次冰期时冰原缩小并逐渐解体,末次冰期以来完全解体为山谷冰川。根据本地区槽谷的形态特征及冰川堆积物的分布,认为本地区末次间冰期前后有一次活跃的构造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冰川演化 纳木那尼峰 槽谷
下载PDF
基于GIS的2005年克什米尔地震区滑坡易发性区划
2
作者 U.Kamp B.J.Growley +3 位作者 G.A.Khattak l.a.owen 许冲(译) 吕春来(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2年第4期62-76,F0003,共16页
2005年10月8日发生的MW7.6克什米尔地震在喜马拉雅地区的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北部触发了数千个滑坡。这些滑坡密集分布于6个地貌—地质—人类活动环境区内。基于ASTER卫星影像和GIS技术,构建并分析了一个包含2252个滑坡的空间数据库。应用... 2005年10月8日发生的MW7.6克什米尔地震在喜马拉雅地区的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北部触发了数千个滑坡。这些滑坡密集分布于6个地貌—地质—人类活动环境区内。基于ASTER卫星影像和GIS技术,构建并分析了一个包含2252个滑坡的空间数据库。应用滑坡多元评估判据确定单次地震事件触发滑坡各个地震滑坡控制参数的重要性。这些控制参数包括岩性、断裂、坡度、坡向、高程、土地覆盖类型、河流与公路。结果展示了4类级别的滑坡易发区域。此外,结果还表明了岩性对滑坡的影响作用最大,尤其在岩石高度破碎区域,例如页岩、板岩、碎屑岩、石灰岩与白云岩。还有,距离断层、河流与公路较近也是滑坡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滑坡也常常发生在坡向朝南的中海拔斜坡上。灌木林地、草原、农业用地也是滑坡易发区域,而森林覆盖的斜坡较少发育滑坡。研究区的1/3被滑坡极高易发区或高易发区所覆盖,需要开展快速的滑坡减灾措施。其余的区域为滑坡低易发区与中易发区,相对稳定。本文研究支持以下观点:(1)地震触发滑坡往往发生在地震滑坡控制参数相关的特定区域内;(2)在西喜马拉雅地区,森林砍伐与公路建设往往是同震滑坡或地震后短期内滑坡发生的重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GIS 灾害 喜马拉雅 滑坡 易发性
下载PDF
帕米尔高原东部塔合曼大型滑坡体的^(10)Be测年 被引量:11
3
作者 袁兆德 陈杰 +2 位作者 李文巧 l.a.owen L.M.Schoenbohm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9-416,共8页
塔合曼滑坡体是发育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东部1895年塔什库尔干7级地震区北端的一个大型滑坡体,总体呈"舌"形,由崩塌区、滑坡区和堆积区三部分组成,在滑坡区和堆积区分别形成了平行与垂直于滑坡体滑动方向的滑坡体台阶。本文介绍... 塔合曼滑坡体是发育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东部1895年塔什库尔干7级地震区北端的一个大型滑坡体,总体呈"舌"形,由崩塌区、滑坡区和堆积区三部分组成,在滑坡区和堆积区分别形成了平行与垂直于滑坡体滑动方向的滑坡体台阶。本文介绍了该滑坡体的基本特征并采用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对其形成年代进行了测定,简要论述了该测年技术的基本原理、野外采样原则及样品前处理过程。采自滑坡体不同部位的6个片麻岩巨砾样品的^(10)Be暴露年龄结果非常一致,表明该滑坡体发生在6.8±0.2ka,同时也表明了^(10)Be暴露测年是研究大型滑坡的有效测年手段。结合该滑坡体被慕士塔格断层断错并形成断层陡坎、滑坡体内发育的冲沟规模以及巨砾表面较厚的岩石漆,我们认为该滑坡体并非1895年地震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 滑坡体 宇宙成因核素测年 断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