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8,E 10-12∶OH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的增效作用及其与信息素结合蛋白和普通气味结合蛋白的结合机制
1
作者 李春沁 刘彦飞 +4 位作者 胡梓寒 陈秀琳 李伯辽 罗坤 李广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9-922,共14页
【目的】(反,反)-8,10-十二碳二烯-1-醇[(8 E,10E)-dodecadien-1-ol,E8,E 10-12∶OH]是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的主要性信息素成分,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性诱剂具有引诱增效作用。本研究旨在测定E8,E 10-12∶OH对梨小食心虫... 【目的】(反,反)-8,10-十二碳二烯-1-醇[(8 E,10E)-dodecadien-1-ol,E8,E 10-12∶OH]是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的主要性信息素成分,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性诱剂具有引诱增效作用。本研究旨在测定E8,E 10-12∶OH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的增效能力,确定主要结合E8,E 10-12∶OH的信息素结合蛋白(pheromone binding proteins,PBPs)和普通气味结合蛋白(general odorant binding proteins,GOBPs)。【方法】利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仪测定梨小食心虫雄成虫对0.002,0.02,0.2,2,20,200和2000μg E8,E 10-12∶OH激发的EAG反应;利用田间诱集试验测定E8,E 10-12∶OH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的增效能力;利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测定梨小食心虫信息素结合蛋白GmolPBP1,GmolPBP2和GmolPBP3及普通气味结合蛋白GmolGOBP1,GmolGOBP2和GmolGOBP3与E8,E 10-12∶OH的抑制常数K i;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预测GmolGOBP2结合E8,E 10-12∶OH的关键氨基酸;利用定点突变和荧光竞争结合实验验证GmolGOBP2结合E8,E 10-12∶OH的关键氨基酸残基及弱相互作用力。【结果】梨小食心虫雄成虫对E8,E 10-12∶OH表现出EAG反应,雄成虫对2000μg E8,E 10-12∶OH的EAG反应值最高[(0.57±0.14)mV]。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中添加200μg E8,E 10-12∶OH时,增效效果最佳,增效倍数达2.46倍。GmolGOBP2结合E8,E 10-12∶OH的能力最强[K i=(1.92±0.05)μmol/L],是结合E8,E 10-12∶OH的主要OBP。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GmolGOBP2的Phe18,Ile100,Glu104,Val117和Phe124结合E8,E 10-12∶OH的自由能最低,分别为-1.18,-1.33,-3.34,-1.19和-1.58 kj/kg,预测是GmolGOBP2结合E8,E 10-12∶OH的重要位点,将以上5个残基定点突变为丙氨酸Ala后,突变体蛋白E104A和F124A失去了结合E8,E 10-12∶OH的能力,表明Glu104和Phe124是GmolGOBP2结合E8,E 10-12∶OH的关键氨基酸。【结论】E8,E 10-12∶OH是开发梨小食心虫高效性诱剂的理想增效剂,GmolGOBP2在梨小食心虫识别种间性信息素E8,E 10-12∶OH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Glu104和Phe124是GmolGOBP2结合E8,E 10-12∶OH的关键氨基酸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苹果蠹蛾 性信息素 协同增效 嗅觉
下载PDF
梨小食心虫GmolNPC2的基因克隆、表达谱及配体结合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春沁 张钰析 +4 位作者 徐世才 李伯辽 陈秀琳 罗坤 李广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70-884,共1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为深入研究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尼曼-匹克C2型蛋白(Niemann-Pick type C2 protein,NPC2)GmolNPC2的嗅觉感受功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梨小食心虫触角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扩增GmolNPC 2的cDNA全长序... 【目的】本研究旨在为深入研究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尼曼-匹克C2型蛋白(Niemann-Pick type C2 protein,NPC2)GmolNPC2的嗅觉感受功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梨小食心虫触角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扩增GmolNPC 2的cDNA全长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和3D结构模型预测;利用RT-qPCR检测GmolNPC 2在梨小食心虫不同发育阶段(卵、1-5龄幼虫、蛹和雌雄成虫)、3日龄雌雄成虫不同组织(触角、去除触角的头、胸、腹、足和翅)中的相对表达量;利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测定重组GmolNPC2蛋白对包括6种性信息素和38种寄主植物挥发化合物在内的44种气味配体的抑制常数K i值,分析结合能力;通过分子对接模拟实验计算GmolNPC2与不同气味配体的结合能,预测蛋白和配体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残基。【结果】获得梨小食心虫GmolNPC 2(GenBanK登录号:OQ054801)的cDNA全长序列,开放阅读框(ORF)长438 bp,编码145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发现GmolNPC2具有昆虫NPC2典型的结构特征;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已知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的NPC2s聚类至2个分枝,GmolNPC2与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和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等的NPC2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较高并聚类至同一分枝。RT-qPCR检测结果表明,GmolNPC 2在梨小食心虫雄成虫和卵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发育阶段的;GmolNPC 2在3日龄雌雄成虫翅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触角中的次之,在胸、腹和足中的最低。重组蛋白GmolNPC2的结合谱较窄,仅能够结合44种气味配体中的17种,对其中的乙酸-顺-8-十二碳烯酯、苯甲醇和乙酸-顺-3-己烯酯表现出强烈的结合能力,K i值分别为(4.117±0.046),(4.845±0.079)和(3.979±0.167)μmol/L。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显示,GmolNPC2与不同气味配体之间的结合能存在差异,与上述荧光结合实验的结果较一致。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和氢键在GmolNPC2结合不同气味配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GmolNPC2具有昆虫NPC2家族的保守结构,在卵和成虫以及成虫翅和触角中的表达量较高,推测其参与梨小食心虫的多种生理过程。重组蛋白GmolNPC2能够选择性地结合性信息素和寄主植物挥发化合物,表明GmolNPC2参与对挥发性信息物质的识别和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尼曼-匹克C2型蛋白 嗅觉 化学感受 寄主植物挥发物
下载PDF
梨小食心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molGST6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和酶学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帅 苏丽 +3 位作者 李伯辽 李怡萍 李广伟 仵均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8-409,共12页
【目的】克隆一种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触角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并分析其结构特征,明确其表达特点及该基因编码蛋白的酶学特征,以期为该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梨小食心虫... 【目的】克隆一种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触角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并分析其结构特征,明确其表达特点及该基因编码蛋白的酶学特征,以期为该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梨小食心虫雌虫触角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克隆梨小食心虫GST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该基因在成虫触角、头(去触角)、胸、腹、足和翅中的转录水平;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和Ni离子亲和层析技术表达和纯化梨小食心虫GST重组蛋白,并对重组蛋白的稳定性和酶促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了梨小食心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molGST6(GenBank登录号:MF503496)的完整编码序列,开放阅读框为645 bp,编码21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4.21 kD,理论等电点为5.10;进化树分析和三维结构模拟表明GmolGST6属于Delta亚家族。qPCR测定结果表明,GmolGST6基因在雌雄成虫触角中高丰度表达,且在雄虫触角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虫。重组蛋白GmolGST6具有催化通用底物CDNB的活性,并且在pH7.5,40℃时具有最高的酶活力。重组蛋白GmolGST6的米氏常数K_m为0.21±0.06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_(max)为14.02±1.40μmol/min·mg。【结论】根据GmolGST6的表达特点及其重组酶对模式底物CDNB的催化活性,推测在触角中高丰度表达的GmolGST6具有参与降解外源物质、保护嗅觉系统免受外源性物质毒害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嗅觉 表达分析 酶活力
下载PDF
我国粘虫种群的微卫星位点筛选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梅梅 李伯辽 +1 位作者 仵均祥 许向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2-720,共9页
【目的】筛选适用于我国粘虫Mythimna separata种群遗传学研究的微卫星位点,从分子水平揭示粘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已报道的微卫星标记及本实验室粘虫转录组测序的SSR序列,采用PCR产物荧光标记与自动扫描分型方法,分析各位... 【目的】筛选适用于我国粘虫Mythimna separata种群遗传学研究的微卫星位点,从分子水平揭示粘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已报道的微卫星标记及本实验室粘虫转录组测序的SSR序列,采用PCR产物荧光标记与自动扫描分型方法,分析各位点在我国河南、陕西、山西3个省份的7个粘虫地理种群200头试虫中的扩增稳定性和多态性。【结果】7个粘虫地理种群有7个位点能稳定扩增且具有较高的多态性。这7个位点等位基因丰富度(Ar)为4.167~12.402,观测杂合度(Ho)平均为0.640,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75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47~0.884;各位点均存在无效等位基因且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所有成对位点不存在显著连锁不平衡情况。【结论】从来自河南、陕西、山西的7个不同粘虫地理种群中成功筛选了7个能稳定扩增的SSR位点,且在这7个不同的粘虫地理种群中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可用于我国粘虫种群遗传结构研究。粘虫不同地理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基因交流阻止了由遗传漂变引起的群体间分化,不同地理种群间遗传分化很低甚至不存在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微卫星标记 扩增稳定性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基因流
下载PDF
14种杀虫剂对栎黄枯叶蛾4龄幼虫的室内生物活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玉鑫 龚悦 +5 位作者 杨文涛 李峰 韩国伟 李伯辽 李广伟 陈秀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0-175,共6页
为筛选防治栎黄枯叶蛾幼虫的高效药剂,采用浸虫法测定14种杀虫剂对其4龄幼虫的室内杀虫活性。结果表明,4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栎黄枯叶蛾4龄幼虫均具有高致死能力,半致死质量浓度LC_(50)值介于0.199~2.046 mg/L;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 为筛选防治栎黄枯叶蛾幼虫的高效药剂,采用浸虫法测定14种杀虫剂对其4龄幼虫的室内杀虫活性。结果表明,4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栎黄枯叶蛾4龄幼虫均具有高致死能力,半致死质量浓度LC_(50)值介于0.199~2.046 mg/L;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也有较高的杀虫活性,LC_(50)值在2.733~6.470 mg/L;苦参碱对幼虫的毒力水平最低,在测试的质量浓度梯度内试虫校正死亡率均小于45%。除苦参碱外,其他13种杀虫剂的杀虫活性大小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维盐、辛硫磷、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杀虫双、甲维虫酰肼、马拉硫磷。综合考虑药剂残留及沙棘作为果叶兼用的生态经济型树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可用于栎黄枯叶蛾幼虫大发生时的应急药剂,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等生物源农药可作为常用药剂,在高效防治栎黄枯叶蛾幼虫的同时兼顾环境及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黄枯叶蛾 沙棘 杀虫剂 杀虫活性
下载PDF
Effects of constant and stage-specific-alternating temperature on the survival,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oriental armyworm, Mythimna separata(Walker)(Lepidoptera: Noctuidae) 被引量:3
6
作者 li bo-liao XU Xiang-li +1 位作者 JI Jia-yue WU Jun-xi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545-1555,共11页
Migratory insects make diverse adaptive strategies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external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has an impact on the survival, development, reproduction, and migration initiation of insects. Previous re... Migratory insects make diverse adaptive strategies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external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has an impact on the survival, development, reproduction, and migration initiation of insects. Previous research has primarily been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constant temperature on populations, but changing temperature has received less attention. Three constant temperature treatments(20, 25 and 30℃) and three pupal-alternating temperature treatments(20–25, 25–20 and 25–30℃) were set up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population development by age-stage, two-sex life table analysis in the oriental armyworm, Mythimna separata Walker, a notorious migratory pest in grain crops. The 25℃ treatment was considered optimal with 20 and 30℃ as low suitable temperature and high temperatures, respectively. The survival rate was relatively low before third instar larvae at 20℃(63.0%) and 20–25℃(70.1%), and extreme low after pupal stage at 30℃(20.6%). Developmental duration of each stag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 The adult preoviposition period, when most migratory insects initiate migration, was the shortest at 25℃(2.69d) but was lengthened at both low suitable(7.48d for 20℃, 6.91d for 25–20℃ and 4.57d for 20–25℃) and high temperatures(3.74d for 25–30℃ and 5.00d for 30℃). Both low suitable and high temperature decreased lifetime fecundity, net reproductive rate and the 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 with variability observed across developmental duration and stage during non-optimal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expand knowledg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ing temperature and armyworm population development, and adaptive strategies in complex ambient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thimna separata stage-specific-alternating temperature life table SURVIVAL REPRODUCTION
下载PDF
陕西延川枣区叶蝉种类鉴定及其种群消长动态与传播枣疯病潜在介体叶蝉筛查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玉鑫 刘瑞昌 +3 位作者 刘锦春 陈秀琳 李伯辽 李广伟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0-989,共10页
【目的】明确陕西延川县枣区叶蝉种类及其种群消长动态,筛查携带枣疯植原体的潜在介体叶蝉,为预防和控制枣疯病在陕北枣区的蔓延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黄色粘虫板诱捕法调查枣园发生的叶蝉种类及主要种类的种群消长动态,以枣... 【目的】明确陕西延川县枣区叶蝉种类及其种群消长动态,筛查携带枣疯植原体的潜在介体叶蝉,为预防和控制枣疯病在陕北枣区的蔓延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黄色粘虫板诱捕法调查枣园发生的叶蝉种类及主要种类的种群消长动态,以枣疯植原体16SrDNA为检测基因通过PCR技术筛查携带枣疯植原体的叶蝉种类及携带率。【结果】陕西延川枣区发生的叶蝉共11种,包括异色对纹叶蝉Zygina discolorHorváth、镇原树小叶蝉ArboridiazhenyuanaSong&Li、桃一点叶蝉Singaporashinshana Matsumura、蒙奥小叶蝉Austroasca mitjaevi Dworakowska、白边大叶蝉Kolla paulula Walker、截突长突叶蝉Batracomorphus allionii Turton、端钩菱纹叶蝉Hishimonus hamatus Kuoh、新东方叶蝉Orientus ishidae Matsumura、亨氏普叶蝉Platymetopius henribauti Dlabola、褐背普叶蝉Platymetopius obsoletus Signoret和茶网背叶蝉Reticuluma testacea Kuoh。异色对纹叶蝉、截突长突叶蝉和蒙奥小叶蝉的诱集量较大,分别占叶蝉总诱集量的49.64%、21.82%和11.76%%,属于优势种。延川县枣区叶蝉主要发生在4月下旬至11月上旬,异色对纹叶蝉成虫有3个发生高峰,截突长突叶蝉和茶网背叶蝉成虫有2个明显的发生高峰,其他叶蝉仅有1个或无明显的发生高峰期。PCR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叶蝉其枣疯植原体携带率显著不同,异色对纹叶蝉和端钩菱纹叶蝉携带枣疯植原体的比例最高,达80%以上;桃一点叶蝉、茶网背叶蝉和新东方叶蝉次之,携带率介于50%-68%之间,截突长突叶蝉的携带率相对较低(39%),白边大叶蝉成虫中未检测到枣疯植原体。【结论】延川枣园携带枣疯病植原体的叶蝉种类多、携带率高,应根据不同叶蝉的发生规律对潜在的枣疯植原体介体叶蝉进行高效治理,有助于阻断和延缓枣疯病在陕北枣区的流行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 植原体 叶蝉 介体昆虫 种群动态
原文传递
粘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赵玉玉 李伯辽 +2 位作者 李梅梅 仵均祥 李怡萍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7-864,共8页
【目的】通过粘虫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敏感品系生化及分子机制研究,明确与抗药性产生相关的具体机制。【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生化分析和分子技术,研究粘虫抗、感品系增效剂的增效作用、解毒酶活性变化及钠离子通道序列变化。【结果... 【目的】通过粘虫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敏感品系生化及分子机制研究,明确与抗药性产生相关的具体机制。【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生化分析和分子技术,研究粘虫抗、感品系增效剂的增效作用、解毒酶活性变化及钠离子通道序列变化。【结果】增效剂胡椒基丁醚(PBO)和磷酸三苯酯(TPP)对高效氯氰菊酯的增效作用明显,抗敏增效比分别为5.50和3.40。粘虫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品系酯酶(ES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s)活性均高于敏感品系,其比活力分别为2.45、1.73和1.70,其中抗、感品系的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比活力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通过比较粘虫抗性和敏感品系钠离子通道基因ⅡS4-S6片段,未发现与击倒抗性有关的突变。【结论】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可能在粘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高效氯氰菊酯 抗性机制 解毒酶 钠离子通道
原文传递
不同发育阶段短期低温对小菜蛾生存和繁殖的影响
9
作者 崔瑞媛 马珈淇 +7 位作者 金波 徐昊天 李婷 胡珺华 贾丽 闫夏 李伯辽 徐世才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7-637,共11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不同低温时长和低温所处发育阶段对小菜蛾Plutella xlostella生存和繁殖能力的影响,为冬季蔬菜大棚中小菜蛾的发生及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相对湿度为55%±10%,12L:12D的光周期条件下,观察小菜蛾4龄幼虫、蛹... [目的]本研究通过不同低温时长和低温所处发育阶段对小菜蛾Plutella xlostella生存和繁殖能力的影响,为冬季蔬菜大棚中小菜蛾的发生及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相对湿度为55%±10%,12L:12D的光周期条件下,观察小菜蛾4龄幼虫、蛹和成虫分别经低温(8℃)处理24、48和96 h后幼虫的化蛹率、成虫的羽化率、成虫寿命、产卵前期、产卵期及产卵量等指标,以温度为(26±1)℃的处理为对照组。[结果]8℃处理不同时长对小菜蛾幼虫化蛹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χ^(2)=1.58,P=0.664),但低温所处的不同发育阶段(χ^(2)=202.52,P<0.001)和低温处理时长(χ^(2)=141.83,P<0.001)显著影响成虫的羽化率;4龄幼虫低温处理后的羽化率均高于蛹期低温处理的(4龄幼虫低温:87.40%;蛹期低温:66.97%)。成虫寿命受低温处理时长(χ^(2)=39.3,P<0.001)和低温所处发育阶段(χ^(2)=43.0,P<0.001)影响。一定范围内4龄幼虫低温处理时长对雌雄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雌虫:χ^(2)=41.86,df=3,P=0.330;雄虫:χ^(2)=4.55,df=3,P=0.210),而蛹期(雌虫:χ^(2)=41.86,df=3,P<0.001;雄虫:χ^(2)=14.30,df=3,P<0.001)和成虫期雄虫寿命(χ^(2)=19.32,df=3,P<0.001)随低温处理时长的延长而逐渐延长;雄成虫寿命普遍长于雌成虫寿命(未成熟阶段低温:χ^(2)=-3.88,P<0.001;成熟阶段低温:χ^(2)=-5.72,P<0.001);产卵前期随低温处理时长的延长而延长(未成熟期处理:χ^(2)=14.40,df=3,P=0.002;成熟期处理:χ^(2)=60.04,df=2,P<0.001)。单雌产卵量除蛹期8℃处理96h(40.9粒/雌)外,其余处理与对照组(87.3粒/雌)相比无显著性降低。[结论]不同低温处理时长对蛹的生存和繁殖的影响比对4龄幼虫的影响更为明显,且随低温处理时长的延长,对小菜蛾的生存和繁殖的抑制程度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害虫 短期低温 发育阶段 生存曲线 生殖参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