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xtracellular Oligopeptide Permease May Be a Potential Virulence Factor of Vibrio harveyi
1
作者 HE Qingfang CHEN Jixiang li caife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1年第4期343-350,共8页
An oligopeptide permease A(OppA)was purified from the extracellular product of Vibrio harveyi SF-1.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purified protein was estimated to be 58 kDa on SDS-PAGE.The purified protein showed phosph... An oligopeptide permease A(OppA)was purified from the extracellular product of Vibrio harveyi SF-1.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purified protein was estimated to be 58 kDa on SDS-PAGE.The purified protein showed phospholipase C activity at the optimal values of temperature 50℃ and pH 8.0.The enzymatic activity decreased when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to 40℃.The N-terminal sequence of the purified protein was determined as ADVPAGTKLA,which is similar to that of OppA.The OppA pre-cursor gene was cloned from the genome of V.harveyi SF-1.The gene consisted of 1665 base pairs and encoded a 554 amino acid polypeptide,which showed a high similarity to those of the OppAs of V.harveyi and other Vibrio species.The gene was subcloned into pET-28a(+)and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The expressed recombinant protein was purified by Ni-NTA metal affinity chro-matography.The expressed recombinant protein showed a 58 kDa band on SDS-PAGE and exhibited phospholipase C activity with the optima of temperature 50℃ and pH 8.0.The purified protein was toxic to the flounder gill cells.An OppA mutant of V.harveyi SF-1 was constructed b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The mutant strain was less virulent when it was intraperitoneally inoculated to zebra fish,with the LD50 of 5.46×105 CFU fish-1,compared to 3.11×104 CFU fish-1 of the wild-type strain,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OppA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icity of V.harvey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io harveyi oligopeptide permease phospholipase C PATHOGENICITY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体育科学学科建设逻辑——基于《新文科建设宣言》的思考
2
作者 余小妹 李采丰 杨洋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8-112,共5页
新文科建设为体育科学学科提供了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同时导致目标定位模糊、交叉融合效果不佳等问题。体育科学学科建设应聚焦体医渗透、体艺融合、体科交融和体文结合4个方向。为此,高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夯实课程体系,突出特色专... 新文科建设为体育科学学科提供了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同时导致目标定位模糊、交叉融合效果不佳等问题。体育科学学科建设应聚焦体医渗透、体艺融合、体科交融和体文结合4个方向。为此,高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夯实课程体系,突出特色专业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和推进学科国际化水平,从而促进体育科学学科创新发展,推动学科建设迈向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体育科学学科 学科建设 《新文科建设宣言》
下载PDF
海南首次发现入侵害虫七角星蜡蚧
3
作者 胡馨予 李彩风 +1 位作者 魏久锋 王芳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2022年先后在海南省万宁市兴隆镇的番石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蒲桃上发现1种蚧虫为害,对其进行报道,以期为该物种的检疫鉴定和监测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形态学方法,确定该蚧虫的种类;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 【目的】2022年先后在海南省万宁市兴隆镇的番石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蒲桃上发现1种蚧虫为害,对其进行报道,以期为该物种的检疫鉴定和监测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形态学方法,确定该蚧虫的种类;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梳理该蚧虫的基本信息及形态鉴别特征,并参照国内外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指标体系进行风险性评价。【结果】经鉴定该蚧虫为检疫性害虫七角星蜡蚧,在海南省首次发现,为外来入侵害虫,危害多种果树及观赏性植物。本研究介绍了七角星蜡蚧的分类地位、分布与寄主、形态特征、生物学和危害等;编制了中国蜡蚧属物种的检索表;七角星蜡蚧的综合风险值为1.72。【结论】七角星蜡蚧在我国属于中风险有害外来入侵生物,在我国热带地区扩散趋势明显,应加以警惕,加强其调查监测和检疫工作,以防其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角星蜡蚧 海南 风险分析 检索表
下载PDF
IgA肾病患者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的真实世界研究
4
作者 李彩凤 林丽瑜 +1 位作者 黄英 滕杰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506-510,共5页
目的调查根据指南及质控标准应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治疗的IgA肾病患者RAS抑制剂的实际使用率、用药剂量、治疗效果及未使用的原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且根... 目的调查根据指南及质控标准应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治疗的IgA肾病患者RAS抑制剂的实际使用率、用药剂量、治疗效果及未使用的原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且根据指南和质控标准有RAS抑制剂使用适应证而无禁忌证[尿蛋白定量≥0.5 g/d且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无肾动脉狭窄或低血压]的患者154例,将其中使用RAS抑制剂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122例,根据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分为RAS抑制剂联合激素组(52例)、RAS抑制剂组(7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肾脏病理及实验室指标,记录患者RAS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随访尿蛋白、血清肌酐、eGFR、钾及血压等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4例患者中有132例使用RAS抑制剂治疗,RAS抑制剂的使用率为85.7%,87.1%的患者使用了标准剂量,3.8%的患者使用了0.5倍剂量,9.1%的患者使用了双倍剂量。无论是否联用糖皮质激素,RAS抑制剂治疗后,患者尿蛋白排泄均较治疗前下降[0.30(0.15,0.66)g/d vs.1.83(1.21,2.37)g/d,0.33(0.20,0.61)g/d vs.1.05(0.70,1.63)g/d](P<0.05),eGFR维持稳定。未使用RAS抑制剂的患者22例,其中10例因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未用药,5例因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未使用,4例因基础血压<100/60 mmHg未使用,1例因高钾血症未使用。结论RAS抑制剂可减少IgA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大部分IgA肾病患者能遵循指南使用RAS抑制剂治疗,未用药的主要原因是轻中度肾功能不全和基础血压偏低,严密监测肾功能和血压可能有助于提高RAS抑制剂的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 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率 质量控制 真实世界研究
下载PDF
电催化氧化法处理反渗透浓水的研究
5
作者 刘恒君 崔勇 +2 位作者 张宏宇 李彩凤 赵清波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1677-1680,共4页
采用电催化氧化法对亦庄某再生水厂的反渗透浓水进行处理,考察了电流密度、电解质质量浓度、电解时间对COD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较小或较大时电解效果较差,3000 A·m^(-2)时可达到理想的电解效果,COD的去除率为6... 采用电催化氧化法对亦庄某再生水厂的反渗透浓水进行处理,考察了电流密度、电解质质量浓度、电解时间对COD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较小或较大时电解效果较差,3000 A·m^(-2)时可达到理想的电解效果,COD的去除率为60%;添加20 g·L^(-1)的NaCl电解质能将COD的去除率由33%提高到68%;连续电解的情况下,电解30 min时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62%和96%,延长电解时间对去除率不会有太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氧化 反渗透浓水 COD 氨氮 总氮
下载PDF
内外源微生物复合吞吐技术在常规稠油低效井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宋永亭 李彩风 +2 位作者 曹嫣镔 孙刚正 吴晓玲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0-404,共5页
微生物单井吞吐可以有效提高稠油低效井产能,为了强化微生物作用效果,对内外源微生物进行综合研究。利用激活剂体系(糖蜜3 g/L,玉米浆2 g/L,硝酸钠1.5 g/L,磷酸氢二钾1.2 g/L,磷酸二氢钾1 g/L)对地层水进行内源微生物激活,添加嗜热脂肪... 微生物单井吞吐可以有效提高稠油低效井产能,为了强化微生物作用效果,对内外源微生物进行综合研究。利用激活剂体系(糖蜜3 g/L,玉米浆2 g/L,硝酸钠1.5 g/L,磷酸氢二钾1.2 g/L,磷酸二氢钾1 g/L)对地层水进行内源微生物激活,添加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SL-1进行细菌浓度和乳化能力研究,利用微生物复合吞吐技术对稠油低效井进行单井处理。结果表明,内源微生物被有效激活,细菌浓度峰值为5×108个/mL,乳化指数最高可达95%,产气量最高达260 mL;相比单纯激活内源微生物,添加外源菌后细菌浓度由2×10~8个/mL增加至9×10~8个/mL,乳化指数峰值时间由20 d缩短至15 d。GO7-53X145井和SJSH14-8井取得了显著增油降水效果,为微生物吞吐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 外源微生物 乳化活性 生物气 单井吞吐
下载PDF
盐碱胁迫下喷施BR对甜菜光系统Ⅱ和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彩凤 刘丹 +5 位作者 邹春雷 刘磊 武沛然 杨芳芳 王彬 王玉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9-47,共9页
以甜菜主栽品种(KWS0143)为试验材料,共设4个处理,不喷施BR(CK)、叶丛快速生长期喷施BR(Q)、块根膨大期喷施BR(Z)、糖分积累期喷施BR(H),研究盐碱胁迫下不同时期喷施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对甜菜叶片光能利用和氮代谢影响。结果表... 以甜菜主栽品种(KWS0143)为试验材料,共设4个处理,不喷施BR(CK)、叶丛快速生长期喷施BR(Q)、块根膨大期喷施BR(Z)、糖分积累期喷施BR(H),研究盐碱胁迫下不同时期喷施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对甜菜叶片光能利用和氮代谢影响。结果表明,叶丛快速生长期喷施BR效果最明显。叶丛快速生长期和糖分积累期喷施BR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块根膨大期喷施BR降低叶绿素含量;各处理在喷施BR后短时间内光能利用率均增强;叶丛快速生长期喷施BR显著提高叶片非光化学淬灭(NPQ)和光保护能力(YNPQ/YNO),块根膨大期和糖分积累期差异不显著;叶丛快速生长期喷施BR显著提高叶片NR和GS活性,块根膨大期喷施BR显著降低NR活性,对GS活性影响不显著,糖分积累期喷施BR显著降低NR活性,提高GS活性;各生长期喷施BR后GOGAT活性均先降后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素内酯 盐碱胁迫 叶绿素 光能利用 氮代谢
下载PDF
嗜烃乳化功能菌在多孔介质中的生长规律及驱油机理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彩风 束青林 +5 位作者 韩保锋 曹嫣镔 汪卫东 宋永亭 吏锋兵 张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33,共7页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SL-1(简称SL-1)菌是从油藏环境中分离获得的一种嗜烃乳化功能菌,烃类乳化能力强,适宜生长温度为65~70℃。利用微观可视模型和岩心填砂模型,对该菌进行了多孔介质中的生长分布规律及...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SL-1(简称SL-1)菌是从油藏环境中分离获得的一种嗜烃乳化功能菌,烃类乳化能力强,适宜生长温度为65~70℃。利用微观可视模型和岩心填砂模型,对该菌进行了多孔介质中的生长分布规律及驱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高压油藏环境下,与空白对照只添加激活剂体系激活内源菌相比,添加SL-1菌后可以改变孔壁润湿性,乳化膜状油,剥离盲端油,二次水驱后残余油驱替能力显著增强。物理模拟驱油实验显示,外源菌+内源菌体系提高原油采收率最高达13.5%,内源菌提高原油采收率为8.8%,外源菌发酵液提高原油采收率为7.2%;外源菌+内源菌体系中微生物数量最高,基因拷贝数约为109 copies/mL,内源菌体系中微生物数量约为107 copies/mL,外源菌发酵液体系中微生物数量最低,约为102 copies/mL。4轮次注入培养中Geobacillus菌始终是微生物生态系统的优势菌群之一,该菌数量与岩心残余油饱和度呈负相关。显示出嗜烃乳化菌在油藏环境下具有增加微生物数量,强化微生物驱油效果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烃乳化功能菌 地芽孢杆菌 外源菌 微生物种群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微生物技术在页岩油气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宋永亭 胡婧 +3 位作者 冯云 李彩风 陈子慧 高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99,共8页
通过对国外微生物技术在页岩油气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调研,详细介绍了页岩油气藏内源微生物解堵技术、页岩地层地下DNA诊断技术的原理、工艺、应用情况,以及微生物提高页岩油气采收率、微生物改造页岩储层岩石等的原理和研究进展。... 通过对国外微生物技术在页岩油气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调研,详细介绍了页岩油气藏内源微生物解堵技术、页岩地层地下DNA诊断技术的原理、工艺、应用情况,以及微生物提高页岩油气采收率、微生物改造页岩储层岩石等的原理和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页岩油气藏中存在微生物,基于油藏微生物对大分子有机物的降解和对油藏特定微生物DNA的检测分析建立的页岩油气藏内源微生物解堵技术、页岩地层地下DNA诊断技术已经进入现场应用,并在提高页岩油气产能和高效储层描述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基于油藏微生物对原油渗流能力和储层岩石性质的改善而开展的微生物提高页岩油气采收率研究和微生物改造页岩储层岩石研究都展现了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中国页岩油气开发目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需要借鉴国外经验,探索符合中国页岩油气特色的微生物开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微生物 DNA 压裂 采收率
下载PDF
高温产乳化剂菌原位生长下的微观驱油机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永亭 李彩风 +2 位作者 冯云 刘涛 曹嫣镔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0-95,共6页
以高温产乳化剂菌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SL-1为对象,研究该菌株的生长和界面趋向性,同时利用微观仿真可视模型,研究SL-1菌对水驱后残余油的驱替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该菌具有嗜烃性能,在高温(65℃)和高压(10MPa)复合极端环境中,SL-1菌能... 以高温产乳化剂菌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SL-1为对象,研究该菌株的生长和界面趋向性,同时利用微观仿真可视模型,研究SL-1菌对水驱后残余油的驱替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该菌具有嗜烃性能,在高温(65℃)和高压(10MPa)复合极端环境中,SL-1菌能够以原油为唯一碳源进行繁殖代谢,降解原油;代谢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原油和改变岩石润湿性的作用,残余油被乳化分散成油滴;此外,该菌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原油粘度,改善残余油的流变性。膜状残余油、柱状残余油以及盲端残余油等不同类型的残余油都能被有效驱替,最终提高原油采收率为12.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乳化剂菌 烃降解 生长代谢 界面特性 微观驱油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胜利油田微生物吞吐体系的性能评价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功泽 李彩风 +4 位作者 陈琼瑶 刘涛 汪卫东 汪庐山 孙刚正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3-497,共5页
胜利油田罗9试1区块存在温度高、黏度高、含水高、水驱效率低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高含水油井的产油量,研制了微生物多糖和微生物发酵液复合吞吐体系,对其耐温性、封堵性、乳化降黏作用及驱油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在罗9试1区块进行了现... 胜利油田罗9试1区块存在温度高、黏度高、含水高、水驱效率低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高含水油井的产油量,研制了微生物多糖和微生物发酵液复合吞吐体系,对其耐温性、封堵性、乳化降黏作用及驱油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在罗9试1区块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在55~95℃的条件下,新型微生物多糖的黏度始终保持在120~125 mPa·s之间,耐温性较强。将新型微生物多糖注入岩心后,压力升高,渗透率降低53.3%,可以有效封堵岩心。微生物发酵液由主要成分为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液Ⅰ和主要成分为糖-蛋白-脂生物乳化剂的发酵液Ⅱ组成。当Ⅰ和Ⅱ的体积比为1∶2时,发酵液的高温乳化能力最强,对原油的乳化降黏率达81.4%。微生物多糖和微生物发酵液复合体系的驱油效果较好,可提高驱油效率13.9百分点,优于单一体系的驱油效果。现场单井吞吐应用中,4口油井降水增油效果显著,累计增油达2730 t,有效改善了罗9试1区块油井的低效生产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糖 微生物发酵液 乳化降黏 高温 单井吞吐 胜利油田
下载PDF
家庭医生签约管理对社区居民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青 黄悦勤 +2 位作者 李彩丰 詹晓海 秦军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评价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管理对居民抑郁症状的社区干预效果,为家庭医生发挥提前预警、早期发现抑郁症并进行社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站2017年8月随访的506例家庭医生签约管理居民作为干预组,同期社区门... 目的:评价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管理对居民抑郁症状的社区干预效果,为家庭医生发挥提前预警、早期发现抑郁症并进行社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站2017年8月随访的506例家庭医生签约管理居民作为干预组,同期社区门诊居民506例作为非干预对照组,两组均填写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和自评抑郁量表(SDS)。入组后家庭医生对干预组居民管理干预,每年至少4次,持续2年。对照组居民按照门诊流程诊治并随访。于2019年9月两组居民再次填写PHQ-9和SD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量表分变化,采用多重线性回归筛选PHQ-9和SDS的影响因素。结果:干预组居民2年后PHQ-9[(3.7±1.0)vs.(3.3±1.1)]和SDS得分[(39.4±9.2) vs.(35.2±9.1)]降低(均P<0.05);对照组居民2年后SDS量表[(40.0±9.0) vs.(41.0±13.3)]得分增加(P<0.05)。PHQ-9量表分的影响因素有家庭医生签约管理干预、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收入;SDS量表分的影响因素有家庭医生签约管理干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收入(均P<0.05)。结论: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管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居民抑郁症状,是有益的社区干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状 家庭医生 干预 PHQ-9 SDS
下载PDF
监测与干预: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性评价体系构建 被引量:16
13
作者 孟现录 尹忠根 李采丰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5-29,共5页
当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存在评价观念陈旧、评价方式简单、评价体系缺陷等现实困境,无法满足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新需求,需要结合国内外体质健康评价价值趋向,基于发展性评价、一般系统论等理论基础,构建科学... 当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存在评价观念陈旧、评价方式简单、评价体系缺陷等现实困境,无法满足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新需求,需要结合国内外体质健康评价价值趋向,基于发展性评价、一般系统论等理论基础,构建科学、完整的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性评价体系。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性评价体系包括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反馈、干预四个闭环子系统,通过教育评价的改革来实现体系的实时监测、增值评价、科学反馈、全方位干预等功能,达成体质健康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等目标。在这样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实施过程中,建议抓住问题核心、指向发展重点、化解数据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健康 发展性评价 体系构建
下载PDF
镀液pH值对汽车用碳素钢Ni-W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彩风 孙振杰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36,共4页
基于提高汽车用碳素钢表面性能的考虑,在碳素钢基体表面制备了Ni-W合金镀层。研究了镀液pH值对Ni-W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显微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镀液pH值为5.0~6.0时,镀层表面非常平整,几乎看不出任何的结构特... 基于提高汽车用碳素钢表面性能的考虑,在碳素钢基体表面制备了Ni-W合金镀层。研究了镀液pH值对Ni-W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显微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镀液pH值为5.0~6.0时,镀层表面非常平整,几乎看不出任何的结构特征;而当镀液pH值为7.5~8.5时,镀层呈细晶团簇结构。随着镀液pH值的升高,电流效率降低,镀层厚度随之减小,显微硬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镀液pH值为6.0时,镀层的显微硬度最高(为6 454MPa),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具有最佳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 合金镀层 碳素钢 镀液pH值 显微硬度 耐蚀性
下载PDF
多孕次足月初产妇第一产程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彩凤 张爱珍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750-3752,共3页
[目的]减少多孕次足月初产妇的远近期并发症,更好地指导产科临床工作,提高产科质量。[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12年9月—2014年8月的足月初产妇有关资料,通过系统对照、分析与总结,对多孕次足月初产妇第一产程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多... [目的]减少多孕次足月初产妇的远近期并发症,更好地指导产科临床工作,提高产科质量。[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12年9月—2014年8月的足月初产妇有关资料,通过系统对照、分析与总结,对多孕次足月初产妇第一产程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多孕次足月初产妇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单孕次初产妇,不同的流产方式导致的潜伏期和第一产程缩短程度存在差异。[结论]对于曾有流产史的足月初产妇,应详细询问其孕产史,如流产孕周、流产胎儿大小、流产或引产方式等,为有妊娠流产史的初产妇制定更科学、更合理和更个性化的护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孕次 足月 初产妇 第一产程 特征 流产史
下载PDF
播期对甜菜氮素同化及块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彩凤 王超 +7 位作者 张树友 赵翎华 杨肖飞 庄延龙 于新睿 张瀚文 卢强 张鹏飞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16,共8页
为确定播期对甜菜氮同化及产量的影响,于2019年在东北农业大学阿城实验实习基地以甜菜品种KWS0143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4个播种时期:4月7日(S1)、4月14日(S2)、4月21日(S3)和4月28日(S4),比较分析播期对甜菜氮代谢关键酶、氮肥表观... 为确定播期对甜菜氮同化及产量的影响,于2019年在东北农业大学阿城实验实习基地以甜菜品种KWS0143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4个播种时期:4月7日(S1)、4月14日(S2)、4月21日(S3)和4月28日(S4),比较分析播期对甜菜氮代谢关键酶、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及块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进程推进,各播期叶片及根系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变化趋势相似,但不同播期间存在差异。叶丛快速生长期,S1与S2处理的叶片及根系NR、GS和GOGAT活性均显著高于S3处理;糖分积累期,S4处理叶片各关键酶活性较S3处理显著升高,S1与S2处理块根各关键酶活性较S3处理显著升高;S1处理氮素积累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S2处理下块根产量、地下部干重与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综上,在此试验条件下4月14日播种可有效促进黑龙江省中部地区甜菜氮素同化进程,提升氮素利用效率,增加块根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播期 氮代谢关键酶 块根产量 氮素利用
下载PDF
指向社会适应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行动框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采丰 尹忠根 于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6-43,共8页
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面向未来的时代新人,建构指向社会适应的课程行动框架,是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的核心议题。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行动框架建构必须基于国家政策导向、实践问题解决和核心理论支撑,反映三大行动理念,即观... 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面向未来的时代新人,建构指向社会适应的课程行动框架,是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的核心议题。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行动框架建构必须基于国家政策导向、实践问题解决和核心理论支撑,反映三大行动理念,即观照指向社会适应的关键能力、注重身心一体的融合推进、强化终身体育的行为基础,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心理素质于一体,并在动作技能学习、运动参与体验、健康管理应用、社会适应探究四个层次上加以应用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适应 行动框架 体育与健康 核心素养
下载PDF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床旁血液滤过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彩凤 王艳春 张雪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4期188-190,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床旁血液滤过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时抽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接受并予以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40例,按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间将其分为探究组(n=20)与对比组(n=20),分别在其治疗期间实施床旁血液滤... 目的探究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床旁血液滤过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时抽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接受并予以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40例,按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间将其分为探究组(n=20)与对比组(n=20),分别在其治疗期间实施床旁血液滤过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后护理有效率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组间比较显示探究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探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床旁血液滤过治疗及其护理应用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效果显著,可在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缩短住院时间,使其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床旁血液滤过 护理干预 住院时间 康复率
下载PDF
嗜烃乳化菌SL-1与内源菌协同驱油的菌群作用关系研究
19
作者 李彩风 王晓 +5 位作者 李岗建 林军章 汪卫东 束青林 曹嫣镔 肖盟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095-4102,共8页
为了探究稠油开采过程内-外源菌的协同驱油机理,以嗜烃乳化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SL-1作为外源菌,考察了该菌与内源菌群的协同降黏、降烃性能。通过16S rDNA扩增子测序,探讨了内-外源菌的协同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菌... 为了探究稠油开采过程内-外源菌的协同驱油机理,以嗜烃乳化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SL-1作为外源菌,考察了该菌与内源菌群的协同降黏、降烃性能。通过16S rDNA扩增子测序,探讨了内-外源菌的协同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菌株SL-1后,稠油中的长链烷烃被显著降解,原油黏度降低约79.5%。菌群结构分析表明,菌株SL-1的加入有效激活了烃降解菌、产氢菌等采油功能菌,产气量及甲烷含量升高,同时增强了菌群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采油功能菌代谢性能的发挥。物种相关性分析表明,菌株SL-1与Pseudothermotoga、Coprothermobacter、Gelria等产氢菌呈正相关性,这些物种间的相互协同可推动烃降解及产甲烷等进程,进而有利于提高稠油的采收率。本研究为菌株SL-1在稠油开采中的现场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BACILLUS 协同 微生物采油 降解 石油 生物技术
下载PDF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合并肺受累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20
作者 檀晓华 李彩凤 +3 位作者 赵文甲 邝伟英 邓江红 张俊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64-868,874,共6页
目的探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合并肺部受累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并初次诊断为sJI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sJIA患儿73例,男40例、女33例,中位年龄5.6(3.1~8.8)岁。其中无肺受累sJIA... 目的探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合并肺部受累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并初次诊断为sJI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sJIA患儿73例,男40例、女33例,中位年龄5.6(3.1~8.8)岁。其中无肺受累sJIA组32例、肺受累sJIA组41例。与无肺受累sJIA组相比,肺受累sJIA组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乏力、胸闷、呼吸浅快的比例较高,IL-18水平较高,胸片与肺部高分辨CT阳性改变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乏力、胸闷、胸片与肺部高分辨CT阳性改变、IL-18水平增高是sJIA合并肺受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疾病早期临床症状、血清IL-18水平,肺部影像学检查对sJIA合并肺部病变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肺部疾病 临床特点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