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泸江流域水体溶解无机碳来源定量解析
1
作者 李丹阳 张连凯 +4 位作者 李灿锋 王晓宇 王兴荣 杨镇飞 钱龙藤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4,共13页
溶解无机碳(DIC)是研究流域水体碳循环的重要指标之一。泸江流域内岩溶断陷盆地发育,水文地质条件独特,是研究流域水体碳迁移转化的良好选区。为了研究泸江流域河流水体水化学类型及DIC的来源问题,分析了该流域雨季14个地表水点、8个暗... 溶解无机碳(DIC)是研究流域水体碳循环的重要指标之一。泸江流域内岩溶断陷盆地发育,水文地质条件独特,是研究流域水体碳迁移转化的良好选区。为了研究泸江流域河流水体水化学类型及DIC的来源问题,分析了该流域雨季14个地表水点、8个暗河点、10个泉点的水化学和碳同位素采样数据。结果表明:(1)流域内水化学类型主要是HCO_(3)-Ca型,属于“碳酸盐岩风化型”;(2)通过分析离子关系图进一步确定了SO_(4)^(2-)与NO_(3)^(-)参与了流域岩石风化过程;(3)基于离子比值法计算得出,碳酸风化碳酸盐岩贡献比例平均为68.8%,硫酸/硝酸风化碳酸盐岩贡献比例平均为27.2%,硅酸盐岩风化对HCO_(3)^(-)贡献比例平均为3.9%,泸江流域水体岩石风化过程中,以碳酸风化碳酸盐岩为主;(4)根据碳同位素法验证,与实测值相比,暗河水和泉水理论平均值δ^(13)C_(DICTh)比较接近,而地表水则过于偏正,说明地表水中DIC来源不仅由岩石风化控制,还有河流水体内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相比较而言,地表河流处城镇化严重且存在明显农业活动,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溶解无机碳 碳同位素 离子比值法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ture Scenario Simulation of the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of Mountain Ecosystem Services: A Case Study of the Dabie Mountains Area, 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FANG lin liU Yanxiao +1 位作者 li canfeng CAI J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1期144-160,共17页
Mountain ecosystem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supporting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Howeve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ountainous areas has long been lagging, and mult... Mountain ecosystem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supporting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Howeve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ountainous areas has long been lagging, and multiple conflicts related to resource assuranc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emerged. An accurate grasp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evolutionary trends of mountain ecosystems is essential to enhance the overall benefits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maintain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Based on the In 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 model,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patterns and the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among ecosystem services(ES) in the Dabie Mountains Area(DMA) of eastern China. The Markov-PLUS(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 was used to conduct a multi-scenario simulation of the area's future development. Water yield(WY) and soil conservation(SC) had overall increasing trends during 2000-2020, carbon storage(CS)decreased overall but slowed with time, and habitat quality(HQ)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scenario is the best scenario for improving ES in the DMA by 2030;compared to 2020, the total WY would decrease by 3.77 × 10^(8) m^(3), SC would increase by 0.65 × 10^(6) t, CS would increase by 1.33 × 10^(6) t, and HQ would increase by 0.06%.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cenario is the second-most effective scenario for ecological improvement, while the natural development scenario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However, as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cenario considers bo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are both vital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ountainous areas, this scenario is considered the most suitable path for future development. There are trade-offs between WY, CS, and HQ, while there are synergies between SC, CS, and HQ. Spatially, the DMA's central core district is the main strong synergistic area, the marginal zone is the weak synergistic area, and trade-off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transition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system services trade-offs 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model PLUS(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model scenario projection Dabie Mountains China
下载PDF
跟腱愈合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尤田 袁树芳 +6 位作者 白露 张新涛 李灿锋 江小成 许鸿德 王霜 张文涛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84-88,共5页
跟腱断裂后常以瘢痕愈合为主,导致运动能力下降、功能障碍。本文从跟腱的基本结构、生物力学、断裂后的病理改变、愈合机制以及相关的临床研究探索5个方面,综合阐述跟腱愈合的全过程,并追踪一系列最新的促进跟腱愈合的干预手段,以其对... 跟腱断裂后常以瘢痕愈合为主,导致运动能力下降、功能障碍。本文从跟腱的基本结构、生物力学、断裂后的病理改变、愈合机制以及相关的临床研究探索5个方面,综合阐述跟腱愈合的全过程,并追踪一系列最新的促进跟腱愈合的干预手段,以其对跟腱愈合的后续研究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 肌腱病 生物力学 组织工程
下载PDF
热障涂层后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灿锋 张盼盼 +2 位作者 姚建华 张群莉 Volodymyr Kovalenko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2年第1期48-56,共9页
热障涂层是一种降低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表面温度、提高发动机推力和效率的热防护技术,但其服役于高温、高压、高交变应力等恶劣环境而易脱落失效.对热障涂层的后处理技术进行了阐述,论述了真空热处理、热等静压处理、激光重熔、激光上... 热障涂层是一种降低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表面温度、提高发动机推力和效率的热防护技术,但其服役于高温、高压、高交变应力等恶劣环境而易脱落失效.对热障涂层的后处理技术进行了阐述,论述了真空热处理、热等静压处理、激光重熔、激光上釉、激光熔覆等后处理技术的方法和原理,并对比了不同工艺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涂层后处理 真空热处理 激光重熔 激光表面改性技术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效应及驱动力 被引量:4
5
作者 方林 李灿锋 +1 位作者 李浩杰 刘艳晓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39-2553,共15页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水平最高、人口最为稠密的区域之一,探索区域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对于区域碳排放治理及低碳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1990-2018年7期土地利用、能源消费数...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水平最高、人口最为稠密的区域之一,探索区域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对于区域碳排放治理及低碳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1990-2018年7期土地利用、能源消费数据构建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估算模型,借助空间自相关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演变规律展开系统分析,并综合采用相关分析及地理探测器探究长江经济带及其内部不同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990-2018年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量持续增长,但研究后期增势趋缓。长江下游地区地均及人均土地利用碳排放量远高于长江中上游地区,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土地利用碳排放量低于长江中上游地区。(2)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高值区主要集聚于长三角城市群附近,低值区主要分布于西部横断山区及川西高原附近。(3)经济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分异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环境规制、人类活动、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技术创新交互驱动了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分异。人类活动、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差异是造成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各驱动因子解释力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时空效应 驱动因素 秩相关分析 地理探测器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云南省耕地“非粮化”现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朝磊 李灿锋 +4 位作者 田瑜峰 周洪 何建宁 刘建平 马一奇 《矿产勘查》 2020年第12期2573-2591,共19页
耕地“非粮化”是不同社会要素与自然资源要素相互耦合的综合作用结果,“非粮化”可以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该现象长期演变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效应却很少有人关注,长此以往,势必会对中国的自然生态保护产生严重影响,亟须引起... 耕地“非粮化”是不同社会要素与自然资源要素相互耦合的综合作用结果,“非粮化”可以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该现象长期演变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效应却很少有人关注,长此以往,势必会对中国的自然生态保护产生严重影响,亟须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基于此,该文选择云南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农业数据收集,对该省的耕地“非粮化”现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1989—2018年,云南省的耕地“非粮化”趋势不断上升,1989年全省粮作比例为0.809,2018年已下降至0.606,年均下降0.67%,根据粮作比例变动强度,可将该省的16个州市分为5个等级:昭通(-0.098%^-0.550%)>大理、怒江、曲靖、保山、迪庆、丽江(-0.551%^-0.837%)>普洱、红河、西双版纳(-0.838%^-0.995%)>德宏、临沧、楚雄、昆明、文山(-0.996%^-1.492%)>玉溪(-1.493%),其中,昭通市的粮作比例变动强度最小,表明其种植业结构相对稳定,而玉溪市的“非粮化”趋势则最为突出。耕地“非粮化”会对土壤环境、水生态环境与大气环境产生严重影响,造成土壤污染、耕地肥力下降、水生态环境破坏、水质变劣、地下水位下降、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等现象,十分不利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降低农业源污染和减缓GHG排放等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下一步应从“非粮化”主导因素、生态价值损失估算、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以及对粮食安全保障的影响评价等方面加强研究,不断探索与制定合理比例的“山、水、林、田、湖、草”均衡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非粮化 生态环境效应 云南
下载PDF
BIM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桩基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灿峰 龚宇凯 刘宁 《福建建筑》 2021年第9期90-93,共4页
以工程项目实际情况为例,运用BIM技术建立地质模型及桩基模型,对地质复杂状况进行预警。分析复杂地质条件下桩基入岩情况,为工程桩基入岩判别提供参考。对桩基施工过程中实际岩面深度的反馈进行动态三维调整,判断实际岩面位置状态,动态... 以工程项目实际情况为例,运用BIM技术建立地质模型及桩基模型,对地质复杂状况进行预警。分析复杂地质条件下桩基入岩情况,为工程桩基入岩判别提供参考。对桩基施工过程中实际岩面深度的反馈进行动态三维调整,判断实际岩面位置状态,动态分析桩基入岩情况,提升桩基施工质量,确保工程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满足设计要求。为复杂地质条件下桩基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质 BIM技术 桩基础 入岩分析
下载PDF
深厚软土复杂深大基坑多圆环内支撑体系应用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缪智勇 李灿峰 《江苏建材》 2020年第3期51-53,60,共4页
结合深厚软土地区某复杂深大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情况,根据基坑支护方案选型原则,采用SMW工法或钻孔灌注桩结合多圆环内支撑体系的支护形式,介绍了多圆环内支撑体系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实际施工效果和监测情况证明了该应用技术的可行... 结合深厚软土地区某复杂深大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情况,根据基坑支护方案选型原则,采用SMW工法或钻孔灌注桩结合多圆环内支撑体系的支护形式,介绍了多圆环内支撑体系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实际施工效果和监测情况证明了该应用技术的可行性,为类似深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软土 多圆环 内支撑 监测
下载PDF
高空大悬挑装配式可拆卸周转模板支撑工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庞巍祥 李灿峰 《江苏建材》 2022年第1期46-49,共4页
文章主要介绍一种高空大悬挑装配式可拆卸周转模板支撑体系,该施工工艺成功解决了高空大悬挑混凝土结构承重模板支撑体系的搭拆问题,相比型钢悬挑梁支撑架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高空大悬挑结构 可拆卸周转 模板支撑
下载PDF
关于云贵高原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认识
10
作者 杨朝磊 李灿锋 +2 位作者 田瑜峰 马一奇 朱志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29-2644,共16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影响地加剧,云贵高原的生态环境系统正变得愈发脆弱与敏感,生物多样性受损、水资源短缺、人地矛盾突出、湖泊湿地服务功能退化等资源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制约着区域生态系统,资源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影响地加剧,云贵高原的生态环境系统正变得愈发脆弱与敏感,生物多样性受损、水资源短缺、人地矛盾突出、湖泊湿地服务功能退化等资源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制约着区域生态系统,资源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式融合发展,构建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站网体系,开展多站点-多尺度-多方法-多要素-多过程的立体化协同观测与科学研究实验,成为了当前一项战略性、紧迫性、基础性的重要工作。基于云贵高原生态地理、气候环境、自然资源等多重特征,结合现有观测站点概况,本研究提出了构建高山峡谷冰川湿地水文气象生态植被综合观测网、高原盆地农田湿地水文气象生态植被综合观测网、中低山丘陵脆弱环境水文气象生态植被综合观测网3个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站网的体系建设构想,并从观测指标体系、站点融合共建、天空地立体化观测、重大科学问题研究4个方面对未来工作进行了思考与展望,为云贵高原观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高原 资源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要素 综合观测 体系建设 未来构想
下载PDF
核心筒外钢框架结构大型塔吊附着装置应用
11
作者 李灿峰 章小玲 边疆 《江苏建材》 2019年第A01期39-41,共3页
结合核心筒钢框架工程项目施工实例,详细介绍了在核心筒外钢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大型塔吊附着装置的应用,提出了大型塔吊附着装置的选型、设计及施工要求。通过将塔吊附着装置设置在加固处理后的外钢框架上,使外钢框架满足塔吊附着要求... 结合核心筒钢框架工程项目施工实例,详细介绍了在核心筒外钢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大型塔吊附着装置的应用,提出了大型塔吊附着装置的选型、设计及施工要求。通过将塔吊附着装置设置在加固处理后的外钢框架上,使外钢框架满足塔吊附着要求。工程实践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对类似工程施工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筒外钢框架 大型塔吊 附着装置
下载PDF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李灿锋 曾羿 +4 位作者 沈彬 裴福兴 杨静 周宗科 康鹏德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1期74-82,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收肌管阻滞(ACB)与股神经阻滞(FNB)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中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EMbase、CNKI、维普资讯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1... 目的系统评价收肌管阻滞(ACB)与股神经阻滞(FNB)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中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EMbase、CNKI、维普资讯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16年8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提取资料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 Man 5.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绘制漏斗图评定有无发表偏倚。结果一共纳入12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9篇英文文献,3篇中文文献),共分析772膝,其中ACB组382膝,FNB组390膝。Meta分析结果显示:ACB组与FNB组患者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分别在术后2~4 h、6~8 h、24 h及48 h的静息评分[WMD=0.20,95%CI(-0.33,0.72);WMD=0.24,95%CI(-0.12,0.60);WMD=0.31,95%CI(-0.07,0.69);WMD=0.03,95%CI(-0.29,0.35)]和运动评分[WMD=0.10,95%CI(-0.41,0.62);WMD=0.64,95%CI(0.15,1.12);WMD=0.17,95%CI(-0.37,0.70);WMD=0.03,95%CI(-0.57,0.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CB组患者的肌力在术后4~8 h、24 h及48 h[WMD=0.45,95%CI(0.25,0.64);WMD=0.38,95%CI(0.14,0.61);WMD=0.41,95%CI(0.18,0.63)]均显著优于FNB组;与FNB组比较,ACB组患者在术后24 h、48 h及72 h的膝关节活动度[WMD=5.01,95%CI(0.78,0.92);WMD=8.74,95%CI(3.54,13.93);WMD=6.65,95%CI(1.97,11.33)]、站立行走试验所需时间[WMD=-55.98,95%CI(-109.60,-2.35)]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WMD=-0.049,95%CI(-0.96,-0.03)]等方面有优势,而在术后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TKA术后镇痛疗效相当,同时收肌管阻滞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更小,从而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及功能康复。上述结果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及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神经 镇痛 康复
原文传递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与溶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元刚 曾羿 +4 位作者 胡钦胜 李灿锋 李明阳 裴福兴 沈彬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4期490-494,共5页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与溶血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纳入标准为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血沉及C-反应蛋白正常、24 h补液总量不超过2 000 ml...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与溶血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纳入标准为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血沉及C-反应蛋白正常、24 h补液总量不超过2 000 ml的患者;排除非膝关节骨关节炎、有血液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体内有活动性感染灶、有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以及病历资料不完整的患者。共有93例骨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43例,女50例;年龄58~79岁,平均(67±9)岁。分别记录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1、3 d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结合珠蛋白,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膝关节上、下周径。同时,根据Gross方程计算围术期总失血量,比较术后引流量;显微镜下观察术前与术后外周血涂片的变化(Wright染色),根据术后第5天双下肢静脉彩超结果判断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记录患者术后皮下瘀斑发生率。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结果 9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平均(1. 6±0. 8)个月。研究结果发现:术后1、3 d HB值及HCT值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384、2. 681、0. 305、0. 429,P均<0. 05);术后结合珠蛋白呈上升趋势,术后3 d相比术前具有统计学差异(t=9. 284,P <0. 05);术后1、3 d直接胆红素相比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 357、2. 316,P均<0. 05),但是间接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 449、2. 514,P均> 0. 05);术后1、3 d膝上、下周径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 882、1. 937、2. 362、2. 294,P <0. 05)。围手术期总失血量为(979±192) ml,引流量为(165±41) ml;显微镜下观察术后外周血涂片的红细胞形态及大小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破碎的红细胞发生较少。术后有8例肌间静脉血栓,无深静脉血栓发生。17例发生皮下瘀斑。结论术后隐性失血的原因主要与围手术期血液大量进入组织间隙以及积留在关节腔内有关,因溶血方面所造成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血液
原文传递
微小RNA-140与骨关节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灿锋 尤田 沈彬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0年第1期68-72,共5页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为主的退行性疾病,但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微小RNA-140(miR-140)是一种在软骨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的microRNA,为软骨细胞调控信号网络中重要的一员,参与了软骨细胞形成、增殖、分化、衰老及凋亡的...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为主的退行性疾病,但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微小RNA-140(miR-140)是一种在软骨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的microRNA,为软骨细胞调控信号网络中重要的一员,参与了软骨细胞形成、增殖、分化、衰老及凋亡的调控作用。然而,由于miR-140作用的复杂性,其参与骨关节炎(OA)软骨退变的具体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本文针对miR-140在软骨形成与稳态维持、软骨退变及OA早期诊断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原文传递
利用Pi-k^h基因改良恢复系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裘烨 李灿凤 +2 位作者 陈隆林 王才经 朱旭东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4,共6页
为改良新选育的两个恢复系R1、R2的稻瘟病抗性,挑选出含有抗稻瘟病基因的改良后代,本研究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利用携带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kh的Tetep为供体,R1,R2为受体亲本,对其杂交后代进行选择。实验结果显示分子标记RM224在亲本间有... 为改良新选育的两个恢复系R1、R2的稻瘟病抗性,挑选出含有抗稻瘟病基因的改良后代,本研究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利用携带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kh的Tetep为供体,R1,R2为受体亲本,对其杂交后代进行选择。实验结果显示分子标记RM224在亲本间有良好的多态性,在稻瘟病抗性选择中的正确率较高,大大缩短了育种年限。实验选育的两个改良恢复系在田间鉴定中有较高的稻瘟病抗性,在与不同不育系配制的组合中也存在较高的稻瘟病抗性和在产量上的超标优势,平均优势率达5%,说明改良的恢复系在实际生产上有良好的生产潜力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恢复系 杂种优势
原文传递
杂交水稻亲本间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关系探讨
16
作者 李灿凤 朱旭东 +2 位作者 陈隆林 赵菊 周清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7132-7142,共11页
本研究选取5个不育系和16个恢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程氏指数法对亲本的籼粳程度进行了判别,计算了组合间亲本的程氏指数差值,对亲本的程氏指数、亲本间程氏指数差值和亲本间程氏指数差值绝对值,对产量及产量主要构成性状的表型值、超父... 本研究选取5个不育系和16个恢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程氏指数法对亲本的籼粳程度进行了判别,计算了组合间亲本的程氏指数差值,对亲本的程氏指数、亲本间程氏指数差值和亲本间程氏指数差值绝对值,对产量及产量主要构成性状的表型值、超父优势、对照优势与亲本的程氏指数、亲本间程氏指数差值及其绝对值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亲本间程氏指数差值和亲本间程氏指数差值绝对值与部分性状的表型值、超父优势、对照优势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5个不育系与供试恢复系配组,恢复系程氏指数最适区间为5〜6,16个恢复系与供试不育系配组,不育系程氏指数最适宜区间为6〜8,供试亲本间程氏指数差值绝对值的最适区间为4〜6,亲本间程氏指数差值最适区间为1〜6。当恢复系和不育系程氏指数、亲本间程氏指数差值绝对值和亲本间程氏指数差值在上述区间时,所配组合的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几个产量主要性状表现优良,超父优势和对照优势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亲本 程氏指数 籼粳差异 杂种优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