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位素内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食品中米酵菌酸及异米酵菌酸
1
作者 李昌安 章剑 +2 位作者 张维 张晨惠 朱国勋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8期24-31,共8页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不同食品中米酵菌酸和异米酵菌酸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方法。样品中待测物用含0.1%氨水的甲醇-水溶液(体积比为4∶1)提取后,经过MFC335柱净化,BEH C_(18)色谱柱分离,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同位素内...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不同食品中米酵菌酸和异米酵菌酸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方法。样品中待测物用含0.1%氨水的甲醇-水溶液(体积比为4∶1)提取后,经过MFC335柱净化,BEH C_(18)色谱柱分离,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同位素内标法定量。两种待测物在0.5~2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0.6μg/kg,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0.6%~109.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0%~11.2%(n=6)。该方法适用于各类食品基质中米酵菌酸和异米酵菌酸的快速筛查与公共卫生应急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米酵菌酸 异米酵菌酸 食品 同位素内标
下载PDF
葛根汤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TNFR1/NF-κB/JNK等炎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马媛虹 程淼 +15 位作者 王明哲 李长安 于会勇 徐红日 李磊 骆长永 郭雨菲 黄廷轩 赵荣华 高双荣 张敬升 崔晓兰 陶夏莉 张光明 郭姗姗 王成祥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8期1332-1335,1361,共5页
目的基于PR8感染所致病毒性肺炎小鼠模型,探寻葛根汤颗粒抗流感病毒性肺炎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雌性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奥司他韦组、葛根汤颗粒组,每组8只。滴鼻法建立PR8毒株感染所致病毒性肺炎小鼠模型,计算肺... 目的基于PR8感染所致病毒性肺炎小鼠模型,探寻葛根汤颗粒抗流感病毒性肺炎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雌性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奥司他韦组、葛根汤颗粒组,每组8只。滴鼻法建立PR8毒株感染所致病毒性肺炎小鼠模型,计算肺指数和肺指数抑制率,应用光镜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变化,运用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肺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炎性免疫蛋白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核转录因子-κB(NF-κB)、Jun氨基末端激酶(JNK1)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奥司他韦组和葛根汤颗粒组可降低小鼠肺指数(P<0.001),葛根汤颗粒组对肺指数抑制效果优于奥司他韦组。病理提示,与模型组比较,葛根汤颗粒组可显著减轻支气管炎症反应渗出,减轻肺泡、肺间质和红细胞渗出。ELISA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奥司他韦组和葛根汤颗粒组可显著降低IL-6、ICAM1、VCAM1的表达(P<0.001);与奥司他韦组相比,葛根汤颗粒组IL-6含量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奥司他韦组和葛根汤颗粒组可降低TNFR1、JNK1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葛根汤颗粒可降低NF-κB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葛根汤颗粒可以降低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中IL-6、ICAM1、VCAM1、TNFR1、NF-κB、JNK等炎性因子和炎性免疫蛋白的表达,调节炎症和免疫紊乱,为仲景经典处方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PR8 肺炎 葛根汤颗粒 细胞因子 炎性免疫介质 病理损伤 小鼠
下载PDF
PEG-IFN α-2b治疗后慢性乙肝患者体内PBMC中的p11 mRNA GRα mRNA水平与抑郁症的相关性
3
作者 庞盼姣 李长安 +2 位作者 赵巍峰 王园园 李赢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 研究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后,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11 mRNA、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 mRNA水平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 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常规给... 目的 研究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后,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11 mRNA、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 mRNA水平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 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常规给予护肝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疗程均为24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水平,检测外周血中的炎症因子、神经递质、p11 mRNA和GRα mRNA水平,并对两组患者p11 mRNA、GRα mRNA水平与抑郁症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乙型肝炎病毒DNA应答率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血清γ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0.01),白细胞介素-4、血浆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0.01),而观察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和抑郁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观察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11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GRα mRNA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11 mRNA与γ干扰素、TNF-α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呈正相关性(P<0.01),GRα mRNA与血浆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水平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也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后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11 mRNA表达明显升高,GRα mRNA表达明显降低,且与外周血炎症因子和神经递质表达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抑郁症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11 GRΑ 相关性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低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长安 赵巍峰 +5 位作者 刘淑媛 窦芊 杜敬佩 杨瑞 王园园 李赢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323-329,共7页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NA)恩替卡韦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低水平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HBsAg低水平CHB患者...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NA)恩替卡韦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低水平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HBsAg低水平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继续给予恩替卡韦治疗48周,观察组患者先给予恩替卡韦和PEG-IFNα-2b联合治疗12周,再给予PEG-IFNα-2b单药治疗36周。治疗后48周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24、48周和治疗后24、48周检测2组患者血清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并计算血清HBsAg和HBeAg阴转率。结果治疗后48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23/30)、43.33%(13/3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BsAg、HBeAg、ALT和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BsAg、HBeAg、ALT和AST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治疗12、24、48周及治疗后24、48周,观察组患者血清HBsA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48周及治疗后24、48周,观察组患者血清HBeAg、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及治疗后24、48周,观察组患者血清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时2组患者血清HBsAg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及治疗后24、48周时,观察组患者血清HBsAg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24、48周及治疗后24、48周时,观察组患者血清HBeAg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12周至治疗后48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2、24、48周及治疗后24、48周,观察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48周(停药后),2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有上升趋势。结论NA序贯PEG-IFN联合治疗NA治疗后HBsAg低水平CHB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提高血清HBsAg和HBeAg的阴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类似物 聚乙二醇干扰素 乙肝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序贯治疗
下载PDF
共晶焊后热敏电阻的应力分析及优化
5
作者 李长安 牛玉秀 +1 位作者 全本庆 关卫林 《电子与封装》 2023年第9期1-4,共4页
为了研究与解决热敏电阻在共晶焊后阻值变大的问题,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失效的热敏电阻,发现其内部有裂纹。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分析热敏电阻经过共晶焊后产生的应力,结果表明,最大应力的位置与裂纹位置基本一致,最大应力的方向与... 为了研究与解决热敏电阻在共晶焊后阻值变大的问题,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失效的热敏电阻,发现其内部有裂纹。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分析热敏电阻经过共晶焊后产生的应力,结果表明,最大应力的位置与裂纹位置基本一致,最大应力的方向与裂纹方向正交,这说明裂纹是由应力引起的。分析了热敏电阻上最大应力与焊料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焊料越厚,则热敏电阻在共晶焊时产生的应力越小。通过验证试验可知,采用适当加厚的焊料对热敏电阻进行共晶焊,共晶焊后热敏电阻的外观良好,没有裂纹发生,且阻值没有增大。因此,可采用加厚焊料的方法防止热敏电阻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电阻 共晶焊 应力 有限元分析法
下载PDF
长江三峡巫山黄土稀土元素特征及古环境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玉芬 李长安 +2 位作者 熊德强 张岱 胡绪龙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01-911,共11页
【研究目的】巫山黄土是位于北亚热带河谷的一处代表性的粉尘堆积,具有重要的区域环境指示意义。【研究方法】本文通过系统取样,对巫山黄土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和古气候意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巫山黄土各样品的... 【研究目的】巫山黄土是位于北亚热带河谷的一处代表性的粉尘堆积,具有重要的区域环境指示意义。【研究方法】本文通过系统取样,对巫山黄土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和古气候意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巫山黄土各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相差不大,并具有同步变化。同时轻稀土含量远远高于重稀土含量,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2)巫山黄土具有从老到新∑REE逐渐减小的特点,这可能与黄土风化作用的强度不同有关;(3)剖面中不同深度样品的REE分布模式具有相似性,且特征值δCe、δEu、La/Yb、Gd/Yb和ΣREE也非常相近;(4)所有样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具有负斜率,La-Eu曲线较陡,Eu-Lu曲线较平缓的特点,揭示了轻重稀土元素之间具有一定的分异作用;(5)巫山黄土δEu值分布在纵轴的0~1区间,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而δCe却分布在1附近,没有表现出明显的Ce异常,表明沉积物遭受的风化作用并不强。【结论】巫山黄土并未经受较强的化学风化作用,堆积时该区的气候晚期比早期更为干冷,且在堆积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物源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特征 古环境 巫山黄土 三峡 长江上游
下载PDF
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联合配偶产程支持干预在单胎足月初产妇经阴道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白丽慧 李昌安 范晓亚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第2期233-234,共2页
目的探讨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联合配偶产程支持干预在单胎足月初产妇经阴道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单胎足月初产妇183例,均经阴道分娩,根据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88)和观察组(n=95)。对照组接受常规分娩护理干预,观... 目的探讨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联合配偶产程支持干预在单胎足月初产妇经阴道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单胎足月初产妇183例,均经阴道分娩,根据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88)和观察组(n=95)。对照组接受常规分娩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联合配偶产程支持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及产程用时。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用时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第三产程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联合配偶产程支持干预可有效缓解单胎足月初产妇的负性情绪,缩短阴道分娩产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 配偶产程支持 单胎足月初产妇 经阴道分娩
下载PDF
化学实验室有机废水COD去除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杰 张必勇 +1 位作者 李长安 路小彬 《当代化工研究》 2020年第14期109-111,共3页
化学实验室废水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多,如不处理对环境将造成重大污染。首先以模拟废水作为研究基础,用Fenton试剂法模拟对废水进行氧化处理,得到模拟废水的处理工艺条件,再结合有机蒙脱土吸附法,得出两种方法处理模拟废水的最佳工艺... 化学实验室废水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多,如不处理对环境将造成重大污染。首先以模拟废水作为研究基础,用Fenton试剂法模拟对废水进行氧化处理,得到模拟废水的处理工艺条件,再结合有机蒙脱土吸附法,得出两种方法处理模拟废水的最佳工艺。最后以实验室真实有机废水为研究对象,当FeSO4·7H2O用量为3.0g,H2O2用量为5.0mL,pH值在4.0,反应时间为30min,有机累托石用量为0.5g/mL时,实验室有机废水的COD去除率可以达到8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试剂法 实验室有机废水 有机蒙脱土 COD去除率
下载PDF
渤海湾周缘主要河流钾长石物源示踪指标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林旭 赵希涛 +3 位作者 吴中海 李长安 刘海金 李兆宁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8,共9页
渤海湾盆地碎屑物质的物源示踪研究,对于渤海湾盆地的自身演化,周缘造山带隆升和剥蚀过程,以及中国东部陆架海的物质扩散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存在诸多争议。钾长石是地壳中最主要的造岩矿物之一,在河流... 渤海湾盆地碎屑物质的物源示踪研究,对于渤海湾盆地的自身演化,周缘造山带隆升和剥蚀过程,以及中国东部陆架海的物质扩散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存在诸多争议。钾长石是地壳中最主要的造岩矿物之一,在河流沉积物中广泛出现,在进行物源示踪研究时具有代表性。基于此,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对渤海湾盆地主要注入河流的碎屑钾长石进行了原位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干流碎屑钾长石的常量元素Na2O、Al2O3、SiO2、K2O的标准偏差与滹沱河、滦河、辽河和漳河4条河流存在差异。在钾长石常量元素Al2O3质量分数与Na2O和K2O质量分数二维散点图中,部分黄河样品的Al2O3值较之整体部分(其他4条河流和黄河样品)偏低;微量元素中Ba、Pb、Sr、Rb和Ca的质量分数占主体部分,尤其Ba、Pb、Sr、Rb的含量较高。在Ba和Sr以及Ba和Pb质量分数二维散点图中,黄河与其他4条河流明显不同。该研究结果表明,钾长石的Ba和Sr含量变化可以成为环渤海湾盆地沉积物中黄河物源示踪的特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黄河 钾长石 元素特征 物源示踪
下载PDF
福建永安地区网纹红土粒度特征及其成因指示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举兴 李长安 +4 位作者 黄光明 贾明明 林淑珍 张华松 冷勇辉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51,共9页
为了探讨首次在闽西发现的网纹红土的成因,采用将永安地区网纹红土的粒度实验结果与典型风成沉积物、现代河流沉积物以及其他地区的网纹红土相对比的方法,对位于闽西永安地区的网纹红土剖面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永安地区网纹红土... 为了探讨首次在闽西发现的网纹红土的成因,采用将永安地区网纹红土的粒度实验结果与典型风成沉积物、现代河流沉积物以及其他地区的网纹红土相对比的方法,对位于闽西永安地区的网纹红土剖面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永安地区网纹红土以粉砂级组分为主,黏粒组分次之,砂级组分最少,全部样品属于黏土质粉砂;剖面从上到下粉砂级组分、黏粒组分逐渐增多,砂级组分明显逐渐减少;10~50μm粒组体积分数均值为29.71%,远低于典型风成沉积物;沉积物岩性三角图、粒度参数特征、粒度参数散点图、Mz-A图和Mz-L图以及频率曲线显示永安地区网纹红土不是风积成因,但也不是典型的冲积成因;判别函数结果均为正值,显示了水成成因;永安地区网纹红土的成因是两方面的,为冲积成因下经过强烈化学风化作用的产物,福建其他地区、江西泰和以及广东东江一级阶地的网纹红土也具有相同成因。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福建省境内网纹红土的分布,同时更深入理解与认识了网纹红土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红土 粒度特征 永安地区 福建
下载PDF
基于加权融合的多空间转换水下图像增强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雪 孙秀娟 +3 位作者 李长安 王传江 王宁宁 冯政凯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1-105,共5页
由于水下光的吸收和散射作用,水下图像往往存在颜色失真、对比度低、细节模糊等现象。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加权融合的多空间转换水下图像增强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白平衡处理,可以有效校正图像的蓝(绿)色外观;然后,分别对白平衡的图像将... 由于水下光的吸收和散射作用,水下图像往往存在颜色失真、对比度低、细节模糊等现象。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加权融合的多空间转换水下图像增强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白平衡处理,可以有效校正图像的蓝(绿)色外观;然后,分别对白平衡的图像将RGB空间转换为LAB空间,用改进的自适应伽马校正处理L通道,再转换回RGB空间;在RGB空间进行CLAHE、双边滤波处理;将RGB空间转换为HSV空间,用结合引导滤波的单尺度Retinex算法处理V通道,再转换回RGB空间;最后,将得到的3个结果加权融合和细节增强得到最终的增强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提高水下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有良好的效果,并可有效解决图像的颜色失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图像 图像增强 图像融合 色彩补偿 RETINEX算法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普拉克索对帕金森患者非运动症状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邵贺 乔娜娜 +1 位作者 李长安 杨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5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普拉克索对帕金森患者非运动症状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94例帕金森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普拉克索对帕金森患者非运动症状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94例帕金森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神经损伤因子水平、非运动症状变化情况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SE、Cys-C及S100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ON-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患者可促进血清神经损伤因子水平降低,有助于改善其非运动症状及氧化应激指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普拉克索 帕金森 非运动症状 氧化应激指标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算法歧视问题研究
13
作者 李长安 孙雨意 韩威鹏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8-66,共9页
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与算法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就业领域,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算法歧视问题。本研究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对算法就业歧视和就业公平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总结。虽然算法能够节约企业招聘成本、缩短企业招聘时间,但是也可... 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与算法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就业领域,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算法歧视问题。本研究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对算法就业歧视和就业公平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总结。虽然算法能够节约企业招聘成本、缩短企业招聘时间,但是也可能导致在招聘与人员管理的过程中产生歧视性行为,从而侵害劳动者权益。研究参照算法歧视的域外治理经验,提出从技术、法律、社会三个层面实施相关措施,对算法歧视进行治理,引导算法技术在就业领域健康发展,从而维护就业公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歧视 就业公平 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
下载PDF
Magnetism parameters characteristics of drilling deposits in Jianghan Plain and indication for forming of the Yangtze River Three Gorges 被引量:39
14
作者 ZHANG YuFen li chang'an +3 位作者 WANG Qiuliang CHEN liang Ma YongFa KANG ChunGuo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4期584-590,共7页
The forming time of the Yangtze River Three Gorges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keys in the research on the Yangtze River,also is one of the most disputed hotspots.In order to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the authors adopt ... The forming time of the Yangtze River Three Gorges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keys in the research on the Yangtze River,also is one of the most disputed hotspots.In order to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the authors adopt the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thoughts and methods of substance tracing from source to sink.The lithologic characteristics,magnetic parameters and magnetic mi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posits in 2 bores are analyzed,which are both sampled from the sedimentary center of the Jianghan Plain.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At about 110 m depth of the core,the contents of coarse materials and stable magnetic mineral both increase significantly.Meanwhile,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sediment,saturation isothermal remanent magnetization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values of anhysteretic remanent magnetism increase suddenly,which all reflect that at about 110 m depth,the important adjustment has appeared in water system of the Jianghan Plain,and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material composition have changed greatly.And it may be the horizon where the Yangtze River Three Gorges formed,its forming time reflected by the paleomagnetic dating is between 1.17 and 1.12Ma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 沉淀物 江汉平原 磁性矿物
原文传递
基于河湖地质过程的武汉市湖泊的成因划分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长安 张玉芬 李国庆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7-588,共12页
武汉市位于长江中游,长江与汉江在此交汇,城区河网纵横,湖泊众多,素有"江城"和"百湖之市"之称.湖泊对于武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宜居城市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关于武汉市的湖泊前人曾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湖... 武汉市位于长江中游,长江与汉江在此交汇,城区河网纵横,湖泊众多,素有"江城"和"百湖之市"之称.湖泊对于武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宜居城市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关于武汉市的湖泊前人曾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湖泊的成因则研究较少.湖泊的成因不仅对武汉市近代地质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湖泊保护的基础科学问题.在地质地貌调查上,通过江湖古地理演变分析,结合历史文献记录等综合研究,认为武汉湖泊的形成与河流地质作用过程密切相关,据此将武汉市湖泊的成因类型划分为:河道遗迹湖(又分河道废弃湖和河道洲滩夹湖)、河堤溃口湖、河间洼地湖和沟谷壅塞湖四种类型.分析了各类湖泊的特征、地貌分布及形成过程.其中沟谷壅塞湖是现存湖泊的主要类型,其形成演化与区域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河海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分别经历了湖盆形成期(20~14 ka)、湖泊形成期(14~7 ka)和湖泊发展期(7 ka以来)3个阶段.此外,武汉的城市与湖泊经历了由"湖中城"到"城中湖"的发展历程,围湖造地是武汉市最重要人为改造自然工程,依湖泊类型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围湖发展方式,汉口地区以河间洼地湖为主,主要以"筑堤-排水-造地"填湖发展;武昌和汉阳地区以沟谷壅塞湖为主,采取的是"堵塞湖汊造地"的环湖发展方式.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有计划地实施湖-湖连通和河-湖连通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湖泊成因 河流地质过程 河湖系统 水文地质
原文传递
三峡水库运行前后洞庭湖洲滩面积变化遥感认识 被引量:20
16
作者 余姝辰 余德清 +3 位作者 王伦澈 李长安 贺秋华 向菲菲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275-4283,共9页
为研究三峡水库运行前后洞庭湖洲滩面积的变化特征及原因,利用1994-2016年128个时相的多平台卫星遥感数据,结合城陵矶多年水位观测资料、洞庭湖的多年泥沙出入资料,建立水位与洲滩面积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水位和... 为研究三峡水库运行前后洞庭湖洲滩面积的变化特征及原因,利用1994-2016年128个时相的多平台卫星遥感数据,结合城陵矶多年水位观测资料、洞庭湖的多年泥沙出入资料,建立水位与洲滩面积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水位和洲滩面积的变化幅度小于运行前,二者呈线性关系.洞庭湖洲滩面积在不同时间段线性趋势不同,总体呈先扩张后萎缩的特征.与三峡水库运行前相比,三峡水库运行后同一水位下洞庭湖洲滩面积更大;且水位越高,增幅越大.三峡水库运行前,洞庭湖泥沙处于不断淤积的状态;运行后,泥沙淤积量降低直至负数,洲滩高程以1.59 mm/a的速率降低.三峡水库的运行和湖砂开采,是影响洞庭湖洲滩面积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三峡水库影响 洲滩面积 泥沙出入量 遥感
原文传递
清末以来洞庭湖区通江湖泊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23
17
作者 余姝辰 王伦澈 +3 位作者 夏卫平 余德清 李长安 贺秋华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346-2361,共16页
本文利用清光绪22年以来17个时段的多种历史地图和航天航空遥感数据,采用遥感解译、数据统计分析与历史对比方法,分析清末以来洞庭湖区通江湖泊面积的时序变化,探究空间演变特征。结合水利部门发布的典型年份监测数据,检验了遥感获取的... 本文利用清光绪22年以来17个时段的多种历史地图和航天航空遥感数据,采用遥感解译、数据统计分析与历史对比方法,分析清末以来洞庭湖区通江湖泊面积的时序变化,探究空间演变特征。结合水利部门发布的典型年份监测数据,检验了遥感获取的湖泊面积精度,误差仅为0.62%。结果显示:洞庭湖通江湖泊面积从1896年的5216.37 km^2减少到2019年的2702.74 km^2,萎缩率为48.19%。1949年前的53年为明显萎缩期,年均萎缩15.66 km^2;20世纪50年代为陡崖式萎缩期,年均萎缩139.05 km^2;20世纪60—70年代为快速萎缩期,年均萎缩21.66 km^2;1980年以来为基本稳定期,年均萎缩0.13 km^2,面积仅减少了5.10 km^2。就具体湖泊而言,东洞庭湖是各通江湖泊中面积萎缩最大的湖泊,减幅为922.60 km^2;其次是目平湖,减幅为588.05 km^2;再次是南洞庭湖,减幅为448.37 km2;七里湖的面积变化很小,但经历了先扩张后萎缩的过程。1998—2002年实施"退田还湖"工程,洞庭湖面积增加了10.50 km^2。总体而言,清末以来洞庭湖区通江湖泊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大通湖的封闭析出、整修南洞庭湖的湖垸置换与南迁、围垦西洞庭湖的局部残存、东洞庭湖的三面合围以及1998年特大洪灾后有限的"退田还湖"。本文为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战略提供了客观资料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历史地图 遥感技术 洞庭湖区 通江湖泊 时空演变
原文传递
洞庭湖区湖泊洲滩地表覆盖变化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余姝辰 李长安 +3 位作者 余德清 贺秋华 罗伟奇 向菲菲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18-1927,共10页
为了解20世纪70年代以来洞庭湖区湖泊洲滩地表覆盖变化,基于1978年以来的多源中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洲滩地表覆盖情况进行了监测,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解译,结合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验证了解译精度.结果表明:近40年来,杨树和芦苇地是1978年以... 为了解20世纪70年代以来洞庭湖区湖泊洲滩地表覆盖变化,基于1978年以来的多源中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洲滩地表覆盖情况进行了监测,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解译,结合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验证了解译精度.结果表明:近40年来,杨树和芦苇地是1978年以来变化最大的地表覆盖,二者呈此消彼长的增减状态,2007—2015年分布面积基本相当,2015年至今杨树面积大幅度减少,芦苇面积维持稳中有增的趋势.2002年以前,洞庭湖洲滩总体呈扩张趋势,2002年之后,洲滩面积趋于稳定.目前,芦苇和湖草占洞庭湖洲滩总面积的2/3.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内欧美黑杨主要分布于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芦苇主要分布于东洞庭湖和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洞庭湖区湖泊洲滩的人工利用程度在2015年后大幅减小,但仍有48.57%,亟待进一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洲滩 地表覆盖变化 遥感技术 洞庭湖 水文地质
原文传递
近百年来洞庭湖区垸内湖泊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余姝辰 李长安 +5 位作者 张永忠 余德清 贺秋华 王伦澈 李亚涛 罗建强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89-2003,共15页
研究洞庭湖区垸内湖泊时空演变情况,本文利用1930年代以来10个时段的历史地形图和航天航空遥感数据,采用遥感解译、数据统计分析与历史对比方法,分析民国中期(1930年)以来各时段洞庭湖区垸内湖泊的空间分布特征、面积时序变化,利用2018... 研究洞庭湖区垸内湖泊时空演变情况,本文利用1930年代以来10个时段的历史地形图和航天航空遥感数据,采用遥感解译、数据统计分析与历史对比方法,分析民国中期(1930年)以来各时段洞庭湖区垸内湖泊的空间分布特征、面积时序变化,利用2018年度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中内湖数据进行精度检验,精度达98.62%。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内湖数量与面积分别从1938年的640个、994.30 km^(2)增加到2018年的1057个、1578.33 km^(2),其变化过程并非呈持续增加趋势,而是经历了增加、减少、再增加的3个时序变化阶段,呈现波状起伏特征。民国中期(1930年)至建国初期(1958年),因通江湖泊大量围垦,内湖数量和面积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其后,1959年—1978年,在"以粮为纲"的农业背景下,内湖被大量围垦,数量和面积萎缩至民国中期(1930年)以来的最低值;改革开放(1979年)以来,随着"退田还湖"和水产养殖等农业结构调整,内湖面积呈现大幅增加趋势。洞庭湖区垸内湖泊总体呈增加趋势,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等不同特征的垸内湖泊变化情况不同。总体而言,围湖垦殖是内湖形成的主要驱动,粮食保障与水产养殖是内湖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洞庭湖区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提供客观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以来 历史地图 遥感技术 洞庭湖区 垸内湖泊 时空演变
原文传递
近400多年下荆江河段古河道演变过程及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贺秋华 余德清 +3 位作者 王伦澈 李长安 余姝辰 邹娟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28-1936,共9页
为研究下荆江河段古河道演变过程及特征,利用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的历史地形图、1954年航片、1968年美国KH-4B军事卫星影像及2016年国产GF-1卫星影像,结合古籍资料,全面分析了下荆江古河道的演变特征并反演了其明万历年以来400多年的... 为研究下荆江河段古河道演变过程及特征,利用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的历史地形图、1954年航片、1968年美国KH-4B军事卫星影像及2016年国产GF-1卫星影像,结合古籍资料,全面分析了下荆江古河道的演变特征并反演了其明万历年以来400多年的历史变迁过程.下荆江河段的古河道横向摆动频繁,受河道坚硬岸坡和人工护岸工程约束,空间上为20~32 km的古河道平面摆动带,形态上分为沿主泓线侧向渐变式摆动和河道突变迁徙两种古河道类型,它们是反演下荆江河段古河道的定位依据.历史上,下荆江塑造经历了漫流、支汊分流、单一顺直河道形成和曲流演化发展等复杂过程.明弘治年间,曲流主要出现在监利-城陵矶段,石首至监利段仅微弯;明末清初,东港湖弯道和濠河弯道均自然裁弯取直,下荆江蜿蜒型河道已全面上溯到石首境内,并形成了一系列河曲弯;19世纪中叶,下荆江的河曲发展突出表现在横向移动、河曲颈变窄、凹岸环流侵蚀后退、凸岸堆积淤高推进等特点.此后,下荆江没有出现大的变迁.下荆江河段近代河弯的演变模式有凸岸淤积推进、凹岸崩坍后退型,凸岸撇弯切滩、弯顶消减型和心滩漂移并岸、凹岸串沟过流型.河流的本身作用是其演变的主要原因,但人工修建大堤与大规模围垸是重要外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河道反演 演变模式 演变原因 下荆江河段 水文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