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颈动脉血栓性闭塞形成后巨噬细胞浸润行为的动态演变研究
1
作者 李世凯 梁佳 +9 位作者 何艳艳 丁乾昊 李晨卿 刘阳 冯英璞 赵文利 黄宇梦 索莉娜 李天晓 贺迎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3-443,共11页
目的探索急性颈动脉血栓性闭塞(ACTO)形成后,血栓动态演变过程中巨噬细胞的浸润行为变化。方法选用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5只,通过使用氯化铁处理后的外科缝合线对兔颈动脉造成损伤来建立ACTO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兔按照实验终... 目的探索急性颈动脉血栓性闭塞(ACTO)形成后,血栓动态演变过程中巨噬细胞的浸润行为变化。方法选用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5只,通过使用氯化铁处理后的外科缝合线对兔颈动脉造成损伤来建立ACTO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兔按照实验终点时间分为5组;术后24 h组及术后1、4、8、12周组,每组3只。术后24 h,使用DSA检查ACTO模型建立情况。到达实验时间终点时对该组3只兔进行血栓栓塞段动脉取材并用石蜡包埋。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马休黄猩红蓝(MSB)对血栓样本进行染色,分析血栓形态和血栓组成(包括红细胞、纤维蛋白和胶原纤维)的变化,使用Orbit Imaging Analysis软件对血栓组成成分进行半定量分析。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对血栓中M0和M2型巨噬细胞的分布进行检测,依据检测结果总结ACTO发生后不同时期血栓的形态、组成及血栓中巨噬细胞浸润行为的动态演变规律。结果术后24 h DSA结果显示,所有的实验兔均成功建立了ACTO模型。(1)HE染色结果显示,在术后24 h至1周的时间段内,血栓呈持续增大趋势;术后4周时,血栓开始出现溶解现象;术后8周时,血栓内部观察到了新生血管的形成;而术后12周时,血栓开始呈现出纤维化的迹象。(2)MSB染色结果显示,在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术后24 h内),红细胞为主要成分;在此之后,以纤维蛋白和胶原纤维为主要成分。(3)M0型巨噬细胞(细胞表面标志物为CD206)检测结果显示,术后24 h,血栓中M0型巨噬细胞并未均匀分布于整个血栓中,而主要聚集于血栓边缘;术后1周时,血栓内M0型巨噬细胞阳性面积百分比相较于术后24 h增加[血栓边缘:(41.7±27.0)%比(24.6±16.7)%,血栓核心:(35.7±19.6)%比(11.1±10.4)%,均P<0.001],且均匀分布于血栓内;术后4周时,血栓内M0型巨噬细胞的阳性面积百分比相较于术后1周减少[血栓边缘:(10.7±6.1)%比(41.7±27.0)%,血栓核心:(12.1±8.5)%比(35.7±19.6)%,均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12周,血栓内M0型巨噬细胞阳性面积百分比随时间延长无明显变化[血栓边缘的阳性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0.7±6.1)%、(8.0±7.7)%、(8.9±5.3)%;血栓核心的阳性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2.1±8.5)%、(9.5±4.2)%、(15.7±1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术后12周血栓边缘M0型巨噬细胞的阳性面积百分比少于血栓核心处[(8.9±5.3)%比(15.7±11.0)%,P<0.01)]。M2型巨噬细胞(细胞表面标志物为CD206)检测结果显示,术后24 h,血栓中M2型巨噬细胞广泛分布于整个血栓内;术后1周时,血栓内M2型巨噬细胞的阳性面积百分比相较于术后24 h增加[血栓边缘:(22.1±11.3)%比(11.4±8.7)%,P<0.001;血栓核心:(24.5±9.8)%比(7.6±6.0)%,P<0.001];术后4周,血栓内M2型巨噬细胞阳性面积百分比相较于术后1周减少[血栓边缘:(10.6±3.7)%比(22.1±11.3)%,P<0.001;血栓核心:(9.2±4.3)%比(24.5±9.8)%,P<0.001];术后8周血栓核心处M2型巨噬细胞的阳性面积百分比相较于术后4周时又增加[(17.9±8.8)%比(9.2±4.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8周至12周血栓内M2巨噬细胞的阳性面积百分比无明显变化[血栓边缘:(9.4±6.3)%比(8.5±5.3)%,P>0.05;血栓核心:(17.9±8.8)%比(14.4±10.0)%,P>0.05]。此外,术后8、12周时血栓核心M2型巨噬细胞阳性面积百分比均多于血栓边缘处[术后8周:(17.9±8.8)%比(9.4±6.3)%,P<0.001;术后12周:(14.4±10.0)%比(8.5±5.3)%,P<0.001]。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ACTO动物模型,首次展示了血栓形成后12周内巨噬细胞的动态演变规律。巨噬细胞在血栓形成和血栓纤维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可能促进了血栓溶解和血栓内新生血管形成,进而促进闭塞血管自发再灌注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颈动脉血栓 血栓栓塞 巨噬细胞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铁/镍元素粉末的选区激光熔化过程扩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宸庆 侯雅青 +2 位作者 苏航 潘涛 张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70-374,共5页
异质粉末3D打印,即采用纯元素或简单合金粉末混合进行3D打印,可以省略冶炼和制粉流程,在打印中直接完成冶金过程,相比传统基于均质金属粉末的3D打印,该法流程缩短、粉末种类减少,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本文针对选区激光熔化(SLM)打印过程... 异质粉末3D打印,即采用纯元素或简单合金粉末混合进行3D打印,可以省略冶炼和制粉流程,在打印中直接完成冶金过程,相比传统基于均质金属粉末的3D打印,该法流程缩短、粉末种类减少,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本文针对选区激光熔化(SLM)打印过程,提出了异质金属粉末直接3D打印冶金的技术原理,并以Fe基合金为例分析了各类元素的扩散动力学。计算表明,通过提高SLM脉冲峰值温度、延长熔态时长、减小合金粉末粒径、增加后续高温热处理等方法可以大幅提高打印过程中的元素扩散效率,实现成分均匀化。SEM和EDS实验结果显示,提高SLM脉冲峰值温度、延长熔态时长能有效提高扩散效率,与计算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 扩散动力学 异质粉末 3D打印
下载PDF
北京下苇甸地区新元古代景儿峪组–寒武纪府君山组界线硅质角砾形成模式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辰卿 董琳 沈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5-426,共12页
为探讨华北板块在新元古代与寒武纪之间沉积间断后再次接受沉积的具体过程和环境变化,选取北京西山地区下苇甸剖面青白口系景儿峪组和下寒武统府君山组的硅质沉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发现景儿峪组顶部硅质... 为探讨华北板块在新元古代与寒武纪之间沉积间断后再次接受沉积的具体过程和环境变化,选取北京西山地区下苇甸剖面青白口系景儿峪组和下寒武统府君山组的硅质沉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发现景儿峪组顶部硅质层及府君山组底部硅质条带角砾具有相似的接近海水的Ge/Si比值和稀土配分特征,揭示府君山组硅质条带角砾可能来自下伏景儿峪组。研究结果还表明,府君山组底部含角砾白云岩不具有层理,且其中角砾成分复杂,磨圆分选程度较低,排列杂乱,可能代表一次冰川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儿峪组 府君山组 古风化壳 GE/SI 稀土元素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高校本科课程改革路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陈青 张学文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72-178,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推进高校本科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高校本科课程建设与改革中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站在新时代,我国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明确高校本科课程改革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推进高校本科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高校本科课程建设与改革中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站在新时代,我国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明确高校本科课程改革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优化课程内容、完善课程评价制度等四个方面持续深化高校本科课程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本科课程 改革
下载PDF
Early Diagenetic Dolomite as a Potential Archive of Paleoredox Fluctuations in an Early Tonian Marine Basin?
5
作者 KANG Junyao li chenqing +1 位作者 DONG lin XIAO Shuha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607-620,共14页
The Tonian Period witnessed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critical evolutionary innovations. Published iron speciation data suggest a global redox transition of mid-depth seawaters from euxinic to ferruginous in... The Tonian Period witnessed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critical evolutionary innovations. Published iron speciation data suggest a global redox transition of mid-depth seawaters from euxinic to ferruginous in early Tonian, but details of this transition remain unknown. This study explores Tonian stromatolitic carbonates as a possible archive of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dolomitic limestones and dolostones associated with stromatolites of the Weiji Formation in the Huaibei region of North China. Three types of dolomitization are recognized on the basis of petrographic and geochemical data. Type Ⅰ and Ⅱ dolomitization resulted in dolomitic limestones characterized by LREE depletions, MREE enrichments, positive yttrium anomalies, and a lack of europium anomalies, indicating early diagenetic dolomitization, possibly in the iron reduction zone an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bottom seawater. The lack of cerium anomalies in these carbonates suggests anoxia in shallow marine environments. The coexistence of ferroan/non-ferroan dolomite crystals and overgrowth bands is interpreted as possible evidence for rapid fluctuations between iron-rich and iron-depleted conditions in pore-waters or seawaters. In contrast, type Ⅲdolomitization resulted in pervasively dolomitized stromatolitic carbonates and likely represents late diagenetic processes.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of early diagenetic dolomite as an archive for paleo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ox early diagenesis rare earth elements DOLOMITE NEOPROTEROZOIC North China
下载PDF
脑动脉粥样硬化免疫微环境研究进展
6
作者 司宸铭 何艳艳 +4 位作者 贺迎坤 梁佳 卢韬源 李晨卿 李天晓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0-506,共7页
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动脉血液中存在大量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及B细胞、T细胞等特异性免疫细胞。此外,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IL)-17和IL-1β等免疫相关调节分子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织中高表达,与... 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动脉血液中存在大量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及B细胞、T细胞等特异性免疫细胞。此外,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IL)-17和IL-1β等免疫相关调节分子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类似,影响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本文围绕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周围免疫微环境所涉及的主要免疫细胞及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微环境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Hsa_circ_0000745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朱会芳 张晓 +4 位作者 李晨卿 李宇龙 时开航 祝安心 贺国洋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3期544-551,共8页
该文主要研究环状RNA hsacirc0000745对肝癌细胞的促肿瘤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首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方法检测不同肝癌细胞中环状RNA hsacirc0000745的表达;其次,利用siRNA干扰技术敲低HepG2... 该文主要研究环状RNA hsacirc0000745对肝癌细胞的促肿瘤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首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方法检测不同肝癌细胞中环状RNA hsacirc0000745的表达;其次,利用siRNA干扰技术敲低HepG2细胞中的hsacirc0000745;然后,采用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用Transwell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肝癌细胞HepG2的侵袭及迁移能力,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增殖、侵袭及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干扰hsacirc0000745后,肝癌细胞的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5),同时伴有增殖相关蛋白cyclin D1表达水平下降(P<0.00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P<0.05),上皮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而间质标志物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下调(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干扰hsacirc0000745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这为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hsacirc0000745 增殖 侵袭 迁移 EM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