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来华学生课外社交投入与汉语语用能力的社会网络分析
1
作者 李茨婷 朱逸琳 《现代外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8-539,共12页
本研究采用汉语请求口语语篇补全任务、社会网络问卷、回溯性口头报告和半结构化访谈,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探讨3名来华国际学生课外社交投入与其汉语语用能力之间的联动机制。结果发现:1)网络平衡型和稀疏型学习者社交投入程度较高,汉语... 本研究采用汉语请求口语语篇补全任务、社会网络问卷、回溯性口头报告和半结构化访谈,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探讨3名来华国际学生课外社交投入与其汉语语用能力之间的联动机制。结果发现:1)网络平衡型和稀疏型学习者社交投入程度较高,汉语语用能力较强;2)网络单一密集型学习者社交投入程度较低,汉语语用能力较弱;3)作为社会网络分析的重要维度,中心度对社会投入和语用能力存在重要影响。本研究揭示了课外社会网络对来华学生汉语语用能力发展的作用,具象界定了社交投入的内涵和维度,为来华学生的二语语用能力发展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投入 社会网络分析 汉语语用能力 来华国际学生
原文传递
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学术实践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杨维嘉 李茨婷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2-101,共10页
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学术实践与学生英语水平发展密切相关,直接决定我国高校英语教育质量。本研究基于Weston&McApline(2001)教学学术实践三阶段发展续谱论,聚焦华东某高校一个英语教研组,叙事探究英语教师教学学术实践的故事。研究... 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学术实践与学生英语水平发展密切相关,直接决定我国高校英语教育质量。本研究基于Weston&McApline(2001)教学学术实践三阶段发展续谱论,聚焦华东某高校一个英语教研组,叙事探究英语教师教学学术实践的故事。研究发现教学学术实践是个体和共同体共创共享教学知识的科研活动;具有问题链效应、批判反思性和互动探究三大特质。研究验证续谱论在我国高校英语教育语境下的适恰性,初步构建英语教师教学学术实践可行性指导框架,诠释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英语教师 教学学术 叙事研究 教研组
原文传递
二语语用发展研究的复杂系统建构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茨婷 任伟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54,共9页
本文通过介绍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分析二语语用研究领域近年来采用的理论解释力和透视力的缺陷,从而论述二语语用研究应该纳入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于此,文章尝试提出语用发展研究的复杂建构,勾勒未... 本文通过介绍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分析二语语用研究领域近年来采用的理论解释力和透视力的缺陷,从而论述二语语用研究应该纳入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于此,文章尝试提出语用发展研究的复杂建构,勾勒未来研究图景,为二语语用学界提供了四个具体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动态系统 二语语用发展 语用能力
原文传递
社会网络分析与应用语言学交叉研究的前瞻与路径 被引量:8
4
作者 李茨婷 任伟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23,共9页
在当前多语世界中,社会网络对于不同语境中的语言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引介和爬梳社会网络分析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探讨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语言学跨学科前沿研究,着重介绍相关研究设计,梳理代表性实证研究案例。本文勾... 在当前多语世界中,社会网络对于不同语境中的语言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引介和爬梳社会网络分析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探讨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语言学跨学科前沿研究,着重介绍相关研究设计,梳理代表性实证研究案例。本文勾勒了未来研究路径,呼吁国内外学界打破学科壁垒,开展超学科研究的跨国跨境合作以应对现实世界中语言发展和教学的复杂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学科性 社会网络分析 应用语言学
原文传递
层级视域下来华外籍教师汉语语用自主性与社会文化适应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茨婷 张明明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42,147,共10页
随着我国高校国际合作办学的深入开展,来华外籍教师面临融入中国社会文化、教育环境和语言使用等问题。目前相关研究多聚焦外教教学和管理,本研究则基于层级视角探究在上海高校工作的8名不同语言背景的外教在汉语语用自主性和社会文化... 随着我国高校国际合作办学的深入开展,来华外籍教师面临融入中国社会文化、教育环境和语言使用等问题。目前相关研究多聚焦外教教学和管理,本研究则基于层级视角探究在上海高校工作的8名不同语言背景的外教在汉语语用自主性和社会文化适应等方面的情况。研究结合口语话语填充任务、社会文化适应半结构化访谈、民族志观察及民族志访谈、微信朋友圈等多种工具收集数据,发现外教对机构、社会层级中的资源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和组装利用方式,致使其汉语语用发展和语用选择呈现复杂的分化现象,与其对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的适应过程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级 来华外教 汉语语用自主性 社会文化适应
原文传递
Learner Identity in Chinese as a Foreign/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A Critical Review
6
作者 li citing li Wendong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20年第1期73-98,共26页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review of 33 journal articles chosen from 87 empirical studies on learner identity in Chinese as a foreign/second language(CFL/CSL)education,published during the years 2005-2019.By ...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review of 33 journal articles chosen from 87 empirical studies on learner identity in Chinese as a foreign/second language(CFL/CSL)education,published during the years 2005-2019.By analyzing the co-occurrence of keywords in th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journal articles,this review identifies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topical trends of CFL/CSL education research on learner identity.The review shows that while such post-structuralist theories and notions as capital,identity and investment model have continued to play a predominant role in CFL/CSL identity research,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seem to also demonstrate their theoretical value and interpretive power.Furthermore,the review found that researchers explored a wide array of topical issues in relation to learner identity involved in the complex linguistic and social ecology of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The review concludes with suggestions for future projects to consider that expand the thematic and theoretical scope by exploring interse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social categories and learner identities in societal contex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ENTITY Chinese as a foreign/second language(CFL/CSL)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topical concerns post-structuralist theories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